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 第348章 思维陷井3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第348章 思维陷井3

作者:秋清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32:40

前世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的李俊,就知道猪肉虽然比不上羊肉,但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比牛肉贵了。

苏轼曾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这里苏轼是拿猪肉和羊肉来比较,他还说过: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羜就是出生五个月的小羊,苏轼这句诗词的意思是:他在京城十年,吃腻了羊羔肉。

当然了,李俊觉得苏胖子有点故意炫富的意思,李俊愿意称小苏同志……逼王。

宋朝为了吃羊肉,宁可把豢养战马的牧场都拿来养羊,这也就是宋朝骑兵孱弱的直接原因之一。

宋朝的皇帝还把羊肉当作官员的一种福利,按照品级,每个月发放两只到二十只羊。

宋朝每年发放给官员的羊肉,高达数百万只。

而猪肉在宋朝因为价格比羊肉便宜,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民间所载猪,须从南熏门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

意思是说:民间宰杀的猪,从南熏门进入京城(开封城),每天到晚间,猪的数量达万头。即使是只有十几个人驱赶,也没有猪群乱走的现象。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老百姓普遍吃猪肉可以说是确定无疑。

所以,许多人认为的:古代的人因为猪肉腥膻而不吃猪肉的观点,是何其的错误,自以为是?……

而小苏同志之所以说猪肉是贱肉,那是站在他自己的高贵身份地位来说。

小苏同志被贬前因为品级高,朝廷每个月都会给他发大量的活羊做褔利,这个时候的小苏同志肯定不稀罕吃猪肉。

但是他被贬后,品级变低了,朝廷发的羊肉不够吃了,于是小苏同志只能买猪肉吃。

苏氏作为名门望族,小苏同志从小就没有经历过苦日子。在他眼里吃猪肉没档次,但是味道凑合。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猪肉就是日常肉类消费的大宗商品了。

北宋末年,羊肉三百文一斤,猪肉二百文钱一斤。

南宋初年因通货膨胀,羊肉九百文钱一斤,猪肉四百文一斤,而同期的牛肉价格却只有一百文。

老百姓没有选择吃更便宜的牛肉,是因为私杀耕牛犯法。

市场上能买到的牛肉,也压根就没有办法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牛肉之所以是好肉,是那个时候的老百姓肚子里油水足。

但是以前的老百姓普遍认为牛肉太瘦了,吃在嘴里一点也不香。

人们能吃到的牛肉,最多也就是年老的耕牛或者是残废牛。

这些牛劳动时间长,肌肉厚,口感不好。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家里养的黄牛不会在青壮年的时候就拉去宰杀。而是要等到牛老到干不动农活了,才会拿来吃肉。这个时候的牛肉已经不嫩了,所以价格低廉。

这里有一个误区,古代律法明确的写着禁止私自宰杀耕牛,并不是禁止人们吃牛肉,这是两回事,许多人把这两件事情混为一谈。

如果不是带着偏见的自以为是的自认为,那么作为一个现代人,看电视剧《水浒传》的时候,就应该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一桥段中,鲁智深为了找茬故意刁难镇关西,要求镇关西切十斤精肉臊子,十斤的肥肉臊子,最后又要了十斤寸金软骨,说是经略相公家里晚上要包猪肉馅的饺子……

这段描写展现了猪肉作为老百姓的主要肉食,顾客在消费购买时,已经可以非常精细化的指定要猪肉的哪个部位了。

这段也可以侧面说明另外一个事实,要知道经略相公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鲁智深拿经略相公家里晚上要包猪肉馅的饺子为借口找茬,镇关西没有丝毫的怀疑,说明爱吃猪肉的达官显贵并不是少数。

同时镇关西被人称作郑大官人,就证明他的生意做的十分的大,这也侧面证明猪肉消费市场的庞大。

宋朝的时候也已经出现了猪饲料的配方,宋人陈元靓写的《事林广记》中,讲了养猪秘方要用到麻饼酒糟和黑豆。

宋人吴自牧所着的笔记《梦梁录》里,提到的大骨馒头和猪胰胡饼,说明连猪的内脏都已经物尽其用了。

反倒是羊肉因为太金贵,普通百姓只能在婚丧嫁娶时众筹买羊。

后面爱吃羊的南宋皇宗逃到了杭州,发现江南地区根本就没地方养那么多羊,于是他们也转而开始吃猪肉,御膳的猪肉用量更是暴涨了十倍。

就连最讲究的文人墨客聚会,也开始流行猪肉宴了。

比如陆游写的:莫笑农家惜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北宋皇室能有足够的羊肉吃,是因为辽国每年通过榷场贸易,卖给了宋朝超过了二十万只羊。

这种纯靠进口的行为,也是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宋真宗时期的羊肉价格折合成二十一世纪的价格是两百元一斤,猪肉的价格是十五元一斤。

如果诸君是小苏同志,也会和他一样说猪肉价贱如泥土这样的话,但并不是因为猪肉腥膻才称之为贱肉……

到了明朝的时候,随着蒙古人被驱逐回了草原,加上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羊肉的供应受限,猪肉就逐渐的代替了羊肉,成为了主流肉食。

据明宫史记载,皇家过年的食谱出现了大量的烧猪肉,猪灌肠,以及猪肉包子这样的猪肉美食。

因为明朝的皇帝姓朱,朱与猪同音,犯了忌讳。

野史记载:朱元璋朱重八对老百姓张口闭口的叫猪不满意,曾想下令不许叫猪,只能叫豕。

据说朱元璋朱重八被马皇后用鸡毛掸子给说服了,才没有下这道旨意。

正史记载:明武宗朱厚照曾下旨禁止民间养猪,违者充军发配。

这一道禁令,导致各地城乡居民人心惶惶,纷纷将自家养的猪宰杀,减价贱卖。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朱厚照无奈只是把猪改为了豚。这个禁令只维持了数月便被迫取消……

而对于古代的老百姓来说,什么肉吃的多,完全就取决于当时肉的价格,和能量的转换。

例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猪肉就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需要凭票供应。

当年许多人都会把肉票积攒下来,留着过年或者是待客时用。

六七十年代买猪肉时,如果摊上了太瘦的肉还会很不高兴,因为当年的家庭用油普遍都是猪油,瘦肉压根就没有办法炼油。

另外,牛羊肉的脂肪含量少,味道上比较腥膻。人们吃肉主要看重的是油水,炒菜又不好跟其他的食材搭配,牛羊肉自然而然就不受欢迎了。

其实不止是牛羊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阳澄湖大闸蟹和一些鲍鱼海鲜,也都比猪肉便宜。

因为在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热量高的肉类,也就更容易满足人的营养需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