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慈善背后的真相

今天李俊在二房族长二兄的信里,看到了让李俊无法呼吸的三个字……育婴堂。

这三个字让李俊想起来了后世一个很神奇的汉奸家族~~把中科院的产业x想电脑划到自家的刘x子家族,没错,他女儿就是弄了个dd打车的那个。

族中斥候发现的这个堡寨,李俊现在可以确定,就是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用一石二鸟之计,分裂后的突厥人中的一支。

李俊不知道什么苏美尔人,但是李氏家族记事里,明确的记录着,这就是匈奴人的一支。

他现在十分的确定,这个“可萨汗国”,就是后世那个藤壶民族的祖先。

同时,也是李俊无论如何都要铲除的两个民族之一。

剩下的那个,他南下的时候,也是不会放过。

李俊觉得,这也许是老天爷让他来到这个时代的任务。

强大的隋朝万国来朝,这个才建立的“可萨汗国”,也有人来到了大业城。

李俊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前世查资料,说它们唐末才第一次来到中华大地。

这群人并没有回去,而是择一地住了下来。

正值隋末天下大乱,这些人便结堡寨自保,并且慢慢的壮大,现在已经有乡镇的规模。

天下大乱,饥民四起,这个城寨的头领约书亚,便拿出来了粮食施粥,甚至是无条件的抚养孩子。

一般人会以为这个叫约书亚,现在改了一个汉名的马大善人,真的是善心大发吗?

只能说是你想多了,其中的缘由可没有你想象的美好,这里面的秘密,只会让人听了胆寒。

马大善人这些年经常开设粥铺,赈济流民。

和别人“清汤寡水”不同,马大善人的粥插筷子不倒,可谓是“诚意”十足。

马大善人的善举,几乎有泾阳县李家庄子的“败家子”小族长永安侯有的一比,这让马大善人声名鹊起。

但是马大善人的实力有限,每次都是有许多人没有办法领到粥。

而许多人都饥病交加,没有办法挨到几百里外的泾阳县李氏庄子,绝望在这些人中漫延的时候,马大善人便跳出来声称:

因不忍心幼儿饿死,决定开设“育婴堂”,凡十岁以下孩童皆可送来。

不仅管吃管住,特别幼小的,还有专人照料……

流民起初犹豫,毕竟谁能轻易骨肉分离?

但是随着粮价暴涨,官府和私人的粥铺因缺粮而停摆,开始出现饿殍的时候,绝望之下的流民,送孩子到“育婴堂”的流民便人潮汹涌……

马大善人不仅信守承诺管饱孩子,还命人将他们清洗干净,换上新衣。

开始的时候,马大善人允许父母探望,流民们见自家孩子被照料得“白白胖胖”,便也安心离去,并大力宣传。

马大善人对每一个送来的孩子都面露悲悯,紧握着那些饿得奄奄一息的小手,再三向流民保证,定会视如己出。

待众人散尽,马大善人脸上的悲悯瞬间褪去,望着抓着自己衣摆,眼神惶恐的孩子,眼神示意手下,准备好献祭仪式的同时,并把消息传出去……

第二天,城里的大布商找来,他神色悲惶。

前几天他缠绵病榻的小儿子过世了,大布商抓着马大善人的手悲切的说:“太可怜,才七岁,还没长大成年就夭折了,到了地下也是形单影只的鬼,做父母的于心不忍,想给他配一个冥婚。”

已经改名马内的约书亚,来到汉地也快二十年了,他当然知道俗夭折的男孩配冥婚,那是这里自古以来的民间习俗。

一般都是把已经葬在墓里的女娃娃挖出来,卖给男孩的父母,男孩下葬的时候一起埋进一个墓里。

这里唯一的问题就是,很难找到年纪差不多,又刚死不久的女娃娃。

冥婚的时候,女娃娃往往已经死了一段时间了,等同葬的时候形状恐怖。

普通的平民百姓并不讲究这些,有的冥婚就已经不错了。

但他是大布商,家财万贯,良田千顷,使奴唤婢,怎么可能和老百姓一样呢?

马大善人当然一听就明白了大布商的意思,安抚了悲伤的大布商,说我们的关系这么好,让他自己挑。

友情价,包服务,并送货上门。

于是那个大布商挑选了一个五六岁的女娃娃。

那个女娃娃洗完澡,穿上了她做梦都不敢想的新衣服,吃了一顿她从来没有吃过的丰盛的晚餐,她纯真的眼睛里闪动着喜悦和满足。

然而,她接下来便被一个下人生生的扼死,被下人送到了大布商那里,和他病死的小儿子葬在了一起。

接下来的几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马大善人,育婴堂一个专门的小屋子里,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双眼汩汩冒着血,仔细一看,他眼珠子都没有了。

小男孩奄奄一息,不停的喊着:“娘亲,娘亲。”一会儿后就彻底的没了气息。

由于这个时代治不好的病太多了,也就导致了巫蛊之术盛行,也就有了“缺什么补什么”的说法。

不少帝王都相信这些,民间更是深信不疑。

于是心脏不好的吃心脏,头痛的吃脑子,连小男孩的萝卜根都是畅销品。

侯府的老太君眼睛完全就是看不见了,她儿子给她订了一双眼珠子。

马大善人十分的生气,责怪手下没轻没重,让小男孩活活的痛死了。

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便规定了,不能接到单子就动手,这样太浪费了,要凑满一张订单再下手。

并且还规定了,以后要先弄晕,再放血弄死,然后把客户需要的部位取下来。

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马大善人有良心,而是有客户反映,先放血口感更好。

那个小男孩,就被埋在院子里,育婴堂的小孩也越来越少。

马大善人早就不准那些流民探视了,他们来要人,马大善人一律说他不忍心这些孩子被饿死,找了殷实人家寄养。

但是因为避免寄养家庭被打扰,所以不能告诉他们孩子去了哪里。

流民们不干了,便联合起来告到了官府,县令亲自审理。

马大善人是当地的大人物,衙役上门客气的请他去县衙配合询问。

流民跪了满堂,马大善人因为有县令赐下的“良善人家”牌子,却在县衙大堂有一个小凳子。

县令惊堂木拍的啪啪啪响,他却一点也不担心,多日前他的育婴堂刚刚收满,县令就火急火燎的过来,点走了五个六到八岁的男娃娃。

县令有一些癖好,对后院的妻妾都不太热情,就喜欢十岁以下的男孩子,可青楼里的兔相公也有十来岁了。

马大善人之前也送过几次,据说是因为下手太狠了,没几天人就没了。

那天他带人走的时候,马大善人还嘱咐他:货实在是不充足,让他省着点用。

县令旁边的师爷,和马大善人关系不错,他前日也到育婴堂要了一个女娃娃。

马大善人转头看向跪地哭喊着的流民,他半点也不担心。

果然,那群流民因为诬告的名义,挨了十大板被丢了出去,很多身子骨弱的直接就去了乱葬岗。

县令大人还安慰马大善人,不要因为这些而寒了心。

李俊看到二房族长送来的信,对写信的罗姓家生子十分的无语。

他怀疑罗姓是不是有一个后人叫罗贯中了,知道罗姓家生子是小说家的传人。

但是你们把一封军报,写成了一篇短篇小说真的好吗?本书的作者要是有你们的水平,也就不会写一本《大唐永乐王》的小说,都快要饿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