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 第238章 彪悍的河北人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第238章 彪悍的河北人

作者:秋清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32:40

李俊觉得十分的无奈,穿越到隋朝还是奶娃娃的自己,只能看到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滚滚前进,什么也干不了。

都是堂堂男儿,时值乱世,还手握陇西李氏这样的力量,换谁不想和历史上的名臣猛将过过手?

但是李俊那个时候只是吃奶的奶娃娃,什么也干不了,还要二十岁不到的“娘亲”,张牙舞爪的显示凶悍,不断的杀人来保护自己。

李俊觉得自己的招揽,给只有接受招安,和身死族灭之间的苏定方多了一个选择。

李俊相信带着残兵败将,想隐居乡里而不能,内心愤怒,不甘,无奈,可能正不停感慨天意弄人的苏定方,会毫不犹豫的接受李氏的招揽。

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一天按照苏氏族人的说法就是:“不过了”。

同样也是那一天,是苏氏庄子里面的六畜的灾难日。

苏氏庄子里面的所有的人都疯狂了,这些混蛋那是真的不过了。

下蛋的鸡鸭鹅全部都没有逃过杀身之祸,这些开心坏了的苏氏族人,把耕牛都杀了吃肉……

只有李氏族人知道,苏氏庄子十里之外,近两万唐军随时准备着屠灭整个苏氏庄子。

就在苏氏族人们杀鸡宰牛招待李氏族人,武邑残存的老弱妇孺,不约而同的往苏氏庄子聚集而来的时候。

李氏斥候和唐军斥候,却在进行你死我活的厮杀。

那一晚苏定方在老母贤妻的担忧不安中,亲自带领着苏氏家族中最后的力量,一千八百多能拿刀枪上战场的壮男,于武邑苏氏庄子十里外,在加入李氏之前的前一天晚上,与李唐军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战斗。

李俊那个时候看着血卫送来的战报,便直观的感觉到了河北人对李唐的冲天恨意。

这注定是一场不会写进史书,可能不会为后人所知的一场战斗。

这也是李俊被李渊封为永安侯的一次反击,告诉李渊自己不是“千斤猪,万斤牛”,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存在。

那是一个明月高挂,银色的月光照射在大地上,犹如往大地上铺满了细盐,不用任何的照明,人们也能赶路的夜晚。

冀州武邑苏氏庄子十里外,一万李氏壮奴并苏氏族人一千八百余,与前来震慑,或者是围剿苏氏庄子的近两万李唐军队,大战至天亮。

此役李氏壮奴第一次亮出来了三棱刺长枪,斩杀了南衙禁军七千九百六十六人。

李氏壮奴死伤人数和对方几乎是一模一样,加上死伤的苏氏族人,己方的伤亡比对方还多。

当时收到军报的李俊,整个人都不好了,拿着军报的手都颤抖了起来。

就因为自己的一个命令,近万族人命丧黄泉,让李俊整个脑袋都嗡嗡作响……

此役让李俊知道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李氏壮奴的战斗力不如朝廷百战余生的精锐。

此役的第二天,李俊给陇西李氏上下六房,下达了严格的练兵命令,并且开始了武器装备的制造,更新升级。

此役也让李俊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的安全,同时还让他明白了刀把子的重要性。

从那一天起,才有了李氏这些年的大动作。

李俊从三岁开始的时候,就认真的观察隋末的各场战斗,发现李二并没有后世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他运气好是真的。

但凡是杨广不要这么急,李渊父子只能苟活。如果不是老薛自己病死了,根本就没有李唐什么事情。

所谓的天策上将军,只是李唐朝自己体系晋升体系的问题,事实上武力值上对比,他不如李元吉,和李建成不相上下。

而窦建德就搞笑了,死要面子,也死在了面子上。

四千玄甲重骑破十万只是放下锄头没有多久,根本就没有见过重骑兵,铠甲都没有几副,只有简单长枪的军队,并不是什么值得大吹特吹的事情。

李二偏不,各种场合各种吹,还整个“秦王破阵乐”出来贻笑大方。

李俊觉得李二这种行为十分的恶心,人家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几个,见识过重骑兵后再和李唐军队作战,结果怎么样?

四个月……

四个月刘黑闼就打下来了李唐朝的半壁江山,恢复了窦建德之前的地盘。

李俊给刘黑闼的评价就是:人杰!

李俊总结了一下刘黑闼失败的原:出身太低,时运不济,没有贵人相助的倒霉蛋豪杰。

李俊这次派出所来一万壮奴,决定和李唐的两百战雄师碰一下,就是要给李渊父子一个警告:我李俊有在旁边吃瓜看戏的资格,你不惹我,我不多管闲事。我在游戏规则下做什么事情,你也别管我,小心我掀桌子。

苏定方成了李氏三房的大管事,跟着他一起来到李氏庄子的,不光是苏氏家族的男女老少,还有两万多河北的老弱妇孺。

随后的几年,陆陆续续来到李氏庄子的河北人,总计不下二十万。

李俊启动的各种工程,干活的二十多万流民中,有一半是河北人。

陇西李氏的仁义,也传遍了整个河北地。

李俊这些年借修路到老窝的机会,往老窝转移了不下三十万河北人。

其中招揽了几乎所有的河北响马强盗,残兵败将,源源不断的往草原上送。

长安城里的人,都以为李氏源源不断往长安城送的牛羊肉,是李氏和草原民族贸易来的。

李俊当然不会告诉别人,李氏供应的牛羊马并不是从草原各部落交换来的,而是从在草原上“放牧”的河北响马强盗手里交换的。

河北多响马强盗,这个是天下人的共识。

但是李俊却不认同这个观点,河北哪里是多响马强盗,应该是说整个河北人都他娘的是响马强盗。

现在围绕着李氏家族生存的河北人,他娘的,但凡是有点能力的,全他娘的不好好的干活,都想着去草原上做强盗。

尤其是在同乡们,源源不断的从草原上送回来牛羊战马,还有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从陇西李氏手里换来各种各样的赏赐。

依附李氏家族的河北人,就母送子,妻送夫的让自己的亲人去草原上“放牧”。

前些年来到李氏庄子的孩子,长到十几岁,就全他娘的狼崽子一样的,嗷嗷叫着要去草原上“放牧”。

他们这股劲儿,完全就不输嗷嗷叫着要找人干仗的李氏壮奴。

而颉利可汗率二十多万突厥骑兵南下,是李俊检验自己这些年成果的一次机会。

同时这也是整个陇西李氏拿出来了千年的积累,让陇西李氏新一代领头羊练手。

李俊前世的时候,最喜欢网络上冲浪,他在天涯论坛上看到过一个帖子,李俊觉得发布这个帖子的大佬,绝对是一个神人。

老天爷在他“撞大运”后,把他送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隋末,整个陇西李氏给他的教育,无不印证了这封神帖的正确性。

虽然后来这个论坛被封了,但是李俊魂回一千多年前的隋末,他依然清清楚楚的记得帖子里面的每一个字。

也许是因为穿越的原因,李俊发现自己的记忆不是一般的好,以前看过的东西,来到这个时空反而是十分清晰的记在自己的脑海里。

这封神帖的全文如下:

权贵阶层常有少年掌权,寒门庶子往往要到了晚年才能得势,这里隐藏着阶层的密码。

社会是分层的,霍去病十九岁横扫漠北的战马背后,是汉王朝卫氏家族的几代积累。

诸葛亮二十七岁的隆中对,凝聚了百年门阀琅琊诸葛氏的智慧结晶。

普通人要用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才能获得一张职场的入场券。

而权贵阶层的继承者们,却早早在真实的世界战场里,完成了人生的历练。

这样的差距,当然不是简单的资源倾斜,而是认知体系的全面碾压。

对于很多人来说,二十岁不是青春的开始,而是资本与权力共同浇灌好的成人礼。

世界的规则是分层的,上层掌控着定义真理的权利,下层困守在被规则驯化的生存逻辑里。

寒门庶子的认知天花板,不过是权贵阶层的认知地板。

当普通人把高考当做人生的转折点时,权贵子弟的私人教育,早已涵盖地缘政治,资本运作与人性博弈。

他们的教科书与练习册,可能是大企业的并购案,处理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也可能是操控百万级的舆论战争……

资源的分配是分层的,普通人眼里的巨额投入,在权贵阶层的教育中,不过是基础配置。

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沉淀,能轻易堆砌出超越常人数十倍的试错空间。

他们在华尔街亏掉的上千万美元,叫学习成本,在非洲投资失败被称为战略试水。

这些用真金白银浇灌出的生存智慧,最终会内化成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绝对手感。

认知的进化是分层的,底层群体终生在低层次认知中打转。

中层精英则沉迷于战术层面的精进,顶层的构建者却在构建降维打击的系统工程。

普通人还在研究如何避开规则的时候,权贵阶层已在重写规则。

当市井小民还在计较眼前得失时,权贵子弟正在布局几十年后的利益版图。

这种思维代差,不是勤奋能弥补的鸿沟,而是家族几代人用资本暴力砸出来的认知断层……

强者从不追求公平,真正的强者都懂得一个道理:每个阶层都是特定认知的培养容器。

底层的恐惧孕育出了底层人的保守,中层的焦虑催生出了中层人的内卷,顶层的危机感,则锻造出了上层人的统治力。

当普通人还在争论寒门难出贵子时,那些真正的掌权者,已培育出可以同时驾驭三种平行思维的怪物。

他们用自由主义话术,来收割理想主义者,用威权主义的逻辑来驾驭现实主义者,用神秘主义的玄奥来诱导迷失着底层……

李俊觉得书中的话,其实很多都十分的有道理,尤其是这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李俊从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经历,以及前世的所见所闻,便无比的认同网络上的一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如果对当下感到疑惑,对未来感到迷茫,你翻开中华民族的史书,上面有你想要的一切答案。”

李俊这一世所接受到的教育,无不对应了神帖上所述。

只不过身体里住着后世灵魂的李俊,还可以用隋唐以后的历史为鉴。这使他比同时代的人,具有更长远的眼光,开挂也不过如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