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 第93章 拉于–卡瓦鲁班战役

缅甸北部,胡康河谷至孟拱河谷交界地带,1943年12月下旬。

连克于邦、太白家、大洛和般尼后,中国驻印军兵锋直指孟拱河谷。在这片更加开阔的地域,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但也面临着日军更加顽强的抵抗。

在驻印军总司令部,李锦站在作战地图前,向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和美军5307支队指挥官法兰克·麦瑞尔准将部署作战任务。

“诸位,日军第18师团在我军连续打击下,已遭受重创,但田中新一正在孟拱河谷组织新的防线。”李锦的声音铿锵有力,他手中的指挥棒在地图上有力地划过,仿佛要将日军的防线一举击破。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接着说道:“我们决不能给日军任何喘息的机会,必须趁胜追击,一举捣毁他们的新防线!”

李锦详细地部署道:“新一军孙立人部,与美军5307支队协同作战,攻克拉于、卡瓦鲁班地区。这两个地方是通往孟拱河谷的重要门户,日军必然会重兵防守。”

麦瑞尔准将对李锦的部署表示赞同,他点头说道:“5307支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我们的部队擅长远程渗透和突击作战,可以与正面进攻相配合,对日军的后方进行骚扰和破坏。”

孙立人紧接着说道:“新一军的官兵们都求战心切,士气高昂。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攻克这两个目标。我建议采取正面进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的战术,充分发挥我军的火力和机动优势,给日军来个措手不及!”

李锦面带微笑,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郑重地说道:“非常好!你们一定要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新一军要在正面施加强大的压力,并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而 5307 支队则要从侧翼进行渗透,深入敌后展开破坏行动。”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强调道:“盟军之间的协同作战,沟通与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已经下达命令,让通信与电子战司令部为你们专门建立一个通信网络,以确保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

会议结束后,孙立人和麦瑞尔一同前往新一军的前进指挥部,准备进一步详细商讨作战计划。

一进入指挥部,孙立人便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区域,自信满满地对麦瑞尔说道:“将军,我的部队将会在正面发起猛烈的进攻,以此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解释道:“而贵部则可以沿着这些小路悄悄渗透到日军的侧翼和后方,对他们的补给线进行破坏,同时袭击他们的指挥部,制造混乱,打乱他们的部署。”

麦瑞尔仔细研究地图后说:“这是个好计划。我的部队分成三个大队,分别向卡瓦鲁班东北、东南和正南方向渗透。我们将在一周内抵达指定位置,届时配合贵军正面进攻。”

孙立人补充道:“我会派侦察部队为贵军提供向导和支援。同时,集团军炮兵将随时为你们提供火力支援,只需提供目标坐标即可。”

两位指挥官详细商讨了协同细节,包括通信频率、识别信号、火力支援程序等,确保作战行动无缝衔接。

就在这个时候,在日军第18师团的司令部里,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正站在地图前,眉头紧皱,一脸愁容。

“支那军的进攻速度太快了,他们连战连捷,现在已经快要打到孟拱河谷了。”田中对着身边的参谋们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和无奈。

“拉于和卡瓦鲁班是孟拱河谷的门户,如果这两个地方失守,我们就会陷入被动。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这两个地方!”田中强调道。

参谋长武田贞雄大佐赶忙报告说:“师团长阁下,我已经下达命令,让第55联队的残部去防守拉于,第56联队的残部去防守卡瓦鲁班,第114联队则作为预备队待命。目前我们的总兵力大约有3500人左右。”

田中听完武田的报告后,仍然眉头紧锁,他忧虑地说:“这点兵力还是太少了啊……能不能从其他战线抽调一些部队来增援呢?”

武田贞雄大佐无奈地摇了摇头,回答道:“西岸的支那军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英帕尔方向的英军也在不断地进攻,南方军司令部根本无法给我们提供增援。”

田中叹了口气:“为今之计,只有依靠地形优势和坚固工事了。告诉各部队,要充分利用孟拱河谷的地形,构筑坚固防御工事,节节抵抗,消耗支那军有生力量。”

然而,田中新一却对此一无所知。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中**队不仅在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到了美军特种部队的强力支援。这种正奇结合的战术,即将在接下来的拉于-卡瓦鲁班战役中展现出其巨大的威力。

时间来到了 12 月 25 日凌晨,新一军对拉于地区的进攻正式拉开帷幕。

尽管这一天正好是西方的圣诞节,但战场上却丝毫感受不到节日的欢乐氛围。战争的残酷与血腥,早已掩盖了一切。

首先发难的是集团军炮兵司令部,他们的重炮师装备了威力巨大的 155mm 和 203mm 榴弹炮。这些火炮发出的咆哮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撕裂开来。紧接着,火箭炮旅的 t34“管风琴”也不甘示弱,进行了两次齐射。瞬间,日军的前沿阵地被熊熊烈焰所吞噬,变成了一片火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炮兵的炮击精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得益于反炮兵雷达连提供的精确日军火炮位置数据,使得中国炮兵能够在日军开火后的短短几分钟内,迅速进行反制射击。而在空中,校射航空队的轻型观测机如同幽灵一般盘旋着,它们不断地修正着弹着点,确保每一发炮弹都能准确地命中目标。

日军拉于守军指挥部内,一片混乱。第55联队代理联队长小林少佐站在地图前,满脸惊愕和愤怒。

“八嘎!支那军的炮火怎么会这么准确?我们的炮兵阵地几乎全部被摧毁了!”小林少佐怒吼道,他的声音在指挥部内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参谋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话。过了一会儿,一名参谋颤抖着声音报告:“通讯完全中断,所有频率都被干扰了!观测哨报告,支那军正在多个方向同时推进!”

小林少佐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狠狠地咬了咬牙,下达了命令:“命令各部死守阵地,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后退!”

然而,他的命令根本无法有效传达。集团军电子战部队的全频段干扰使得日军的无线电通讯完全瘫痪,有线电话线路也早已被特种部队破坏。

小林少佐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恢复通讯,他的部队将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后果不堪设想。但面对如此强大的干扰,他也束手无策。

经过长达四十分钟的猛烈炮火准备,新一军的地面部队终于开始了进攻。

首先,新38师从正面稳步推进。士兵们以散兵线的队形小心翼翼地前进,彼此之间相互掩护,逐步清除日军的火力点。他们手中的美式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bAR自动步枪发出密集的火力,完全压制住了日军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步兵。

与此同时,在左翼,新30师向拉于侧翼发起了进攻。师长唐守治果断地下达命令:“采取迂回包抄战术,寻找日军防线的薄弱环节,一举突破他们的防线!”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按照计划迂回穿插,试图找到日军的破绽。

而在右翼,50师则向着卡瓦鲁班方向推进。师长潘裕昆特别强调:“遇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时,不要盲目冲锋,一定要及时呼叫炮兵支援,用强大的炮火摧毁敌人的工事和火力点。”

尽管日军在之前的炮击中遭受了重创,但他们依然拼死抵抗。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对地形的熟悉,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网,试图阻挡中**队的进攻。

在新38师的进攻方向上,一个连的士兵们正遭遇着日军猛烈的火力压制。他们被困在一片开阔地中,毫无遮蔽之处,日军的机枪火力如暴雨般倾泻而下,让士兵们根本无法抬头。

“火箭筒!快,干掉那个火力点!”连长大声吼道,声音在枪林弹雨中显得格外刺耳。

两名士兵迅速响应命令,他们背着巴祖卡火箭筒,迅速趴在地上匍匐前进。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但他们毫不退缩,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摧毁那挺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的日军机枪。

终于,他们艰难地爬到了距离火力点约100米的地方。这里是最佳的射击位置,两人默契地对视一眼,然后同时瞄准了那挺日军机枪。

“轰!”随着一声巨响,火箭弹如同一颗燃烧的流星,直直地冲向日军的机枪阵地。瞬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日军的机枪哑火了。

然而,战斗并没有因此结束。尽管日军的主要火力点被摧毁,但他们的狙击手和其他隐蔽的火力点依然在不断地给步兵们造成伤亡。士兵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时有人中枪倒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孙立人在前进指挥部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况,下令:“命令炮兵进行徐进弹幕射击,为步兵开辟通路。告诉各师长,稳步推进,减少伤亡。”

集团军炮兵立即响应,炮弹开始在步兵前方200米处形成一道移动的火墙,缓缓向日军纵深推进。步兵则紧跟在这道“钢铁帷幕”后面,逐步清除残存日军抵抗点。

这种步炮协同战术极其有效,新一军稳步向前推进,到中午时分已经突破日军第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美军 5307 支队犹如三把锐利的尖刀,直插日军后方,如鬼魅般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破坏和袭击行动。

麦瑞尔准将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部队分成三个大队,每个大队约有 1000 人,分别由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军官负责指挥。这三支队伍如同三头凶猛的猎豹,沿着茂密的丛林小径,悄无声息地向前渗透,巧妙地避开了日军严密的主要防线。

第一大队由查尔斯·亨特中校率领,他们的目标是向卡瓦鲁班东北方向渗透,给日军的补给线造成沉重打击,并对其后勤设施发动突然袭击。

经过两天艰苦卓绝的行军,亨特大队终于在一片密林中发现了一个日军的后勤补给点。这个补给点隐藏得极为隐蔽,若不是亨特中校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恐怕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后,亨特中校兴奋地说道:“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目标!”他随即下达命令:“A 连从东面发起佯攻,吸引守卫的注意力;b 连从西面悄悄潜入,迅速安置好炸药;c 连则在南面设下埋伏,坚决阻击任何可能前来增援的日军部队。”

夜幕降临时,行动开始。A连首先发起佯攻,果然吸引了日军守卫的注意力。b连趁机潜入补给点,在关键位置安置了大量塑性炸药和燃烧装置。

“轰隆!轰隆!”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响起,补给点变成一片火海。日军宝贵的作战物资在爆炸中化为乌有。

完成任务后,亨特大队迅速撤离,与追击的日军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第二大队由威廉·麦肯齐中校指挥,向卡瓦鲁班东南方向渗透。他们的任务是袭击日军指挥和通讯节点。

麦肯齐大队发现了一个日军前线指挥所,里面似乎有高级军官活动。

“这是个有价值的目标。”麦肯齐说,“我们用迫击炮进行突然打击,然后快速撤离。”

12门81mm迫击炮悄悄架设完毕,对准了日军指挥所。

“开火!”麦肯齐下令。

迫击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指挥所区域,日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后来得知,正在这里视察的日军第114联队联队长被炸成重伤。

第三大队由乔治·麦吉尔中校指挥,向卡瓦鲁班正南方向渗透。他们的任务是破坏交通线,阻止日军调动和增援。

麦吉尔大队发现了一条关键的道路,日军运输车队经常通过这里。

“我们在这里设伏。”麦吉尔选择了一个理想的伏击地点——道路转弯处,一侧是陡坡,一侧是河流。

工兵们在道路上埋设了地雷,狙击手和机枪手占据有利位置,迫击炮组准备好射击诸元。

不久,一支日军运输车队缓缓驶来。当头车触发地雷时,伏击立即开始。

狙击手首先击毙了车队头尾车辆的驾驶员,使车队无法移动。机枪和迫击炮则向中间车辆猛烈开火。

短短十分钟内,整个运输车队被摧毁,数十名日军伤亡,大量物资被毁。

完成任务后,麦吉尔大队迅速撤离,消失在丛林中。

美军5307支队的敌后活动,极大地扰乱了日军后方,牵制了大量兵力,为正面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章 技术优势

在拉于-卡瓦鲁班战役中,中**队的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集团军电子战司令部继续扮演着“力量倍增器”的角色。林修远和他的团队不仅干扰日军通讯,还通过无线电侦测定位日军指挥部位置。

一天下午,电子战部门截获一条重要情报:日军第18师团部命令拉于守军死守待援,第114联队一个大队正在赶往拉于的路上。

林修远立即将这一情报传给前线指挥部。

孙立人接到情报后,命令:“告诉新30师唐师长,加强左翼警戒,防止日军增援。同时命令炮兵做好拦截准备。”

李锦则命令第七军派出部队侧击日军增援部队,配合新30师阻击。

电子战部队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电子欺骗。他们模仿日军电台信号,向拉于守军发送假命令,制造混乱。

一条假命令被发送到拉于日军指挥部。小林少佐接到这条命令后,困惑不已:“师团部明明刚才还命令我们死守待援,怎么现在又要求向西南方向突围?”

参谋提醒:“少佐阁下,这可能是支那军的诡计。我们的密码本可能已经泄露了。”

小林犹豫不决:“但如果这是真的命令,不执行就是违抗军令...”

就在日军指挥官犹豫不决时,中**队的进攻更加猛烈了。

集团军炮兵根据电子侦听部门提供的坐标,对日军指挥部和后勤设施进行了精确打击。多枚203mm重型榴弹炮弹命中日军后勤仓库,引发连环爆炸,日军的弹药和物资储备损失惨重。

前线日军部队因为通讯中断,无法获得上级指令和炮兵支援,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许多阵地因为得不到弹药补给而逐渐哑火。

新技术装备也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师属的坦克营投入战斗,谢尔曼坦克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和防护。

在一次攻坚战斗中,两辆谢尔曼坦克配合一个步兵连攻击日军坚固据点。坦克用75mm主炮直射摧毁日军火力点,步兵则清除反坦克小组和隐蔽的日军士兵。

当一辆坦克被日军反坦克炮击中瘫痪时,另一辆坦克立即提供掩护,步兵则上前抢救受伤乘员。这种紧密的步坦协同,大大减少了伤亡,提高了作战效能。

工兵部队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修复道路,架设桥梁,清除雷区,为部队机动开辟通路。在一次关键进攻中,工兵们在日军火力下架设了一座浮桥,使坦克和重炮能够渡过河流,对战役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校射航空队的轻型观测机则提供了宝贵的空中侦察和炮火引导。它们在空中盘旋,不断报告日军动向和位置,引导炮兵进行精确打击。

一名日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支那军使用了我们从未见过的武器和战术。他们能够精确打击我们的指挥部,干扰我们的通讯,甚至在我们阵地上空释放烟幕掩护进攻...这简直是一场不对等的战斗。”

在拉于-卡瓦鲁班战役中,心理战和反战工作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集团军政治部敌工部派出反战劝降小组前往前线,用日语向日军阵地喊话:

“各位同胞,我们是日人民解放同盟的成员。我们曾经像你们一样为军国主义卖命,但现在我们醒悟了!这场战争是日本军阀发动的侵略战争,我们不应该为他们白白送死!”

“中**队优待俘虏,我们受到人道待遇。放下武器吧,活着回家与亲人团聚!”

这些喊话起初遭到日军枪击和怒骂,但随着战斗进行和形势恶化,越来越多日军士兵开始动摇。

一天夜晚,拉于日军一个前沿阵地上,士兵们发生了内讧!

原来,部分士兵听了反战宣传后,主张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但军官和死硬分子坚决反对。两派意见不同的人发生了激烈争执,甚至拔枪相向。

枪声惊动了中**队前沿阵地。新38师师长李鸿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部队做好准备,但暂不进攻,观察事态发展。

内讧持续了约半小时,枪声渐渐平息。第二天清晨,那个阵地上竖起了白旗,约30名日军士兵走出工事,向中**队投降。

一名投降的日军曹长通过翻译说:“我们中有不少人已经不想再战斗了,但军官们逼迫我们玉碎。昨晚我们终于起来反抗,制服了那些死硬分子。”

李鸿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孙立人和敌工部。

寒江部长得知后非常重视:“这是一个重大突破!说明我们的心理战和反战宣传正在产生实际效果。”

他立即派出更多懂日语的工作人员前往前线,加强对日军的心理攻势。

与此同时,美军5307支队也发挥了独特作用。麦瑞尔准将命令部队在敌后活动中,故意留下一些“心理战材料”——包括反战传单、优待俘虏证明,甚至是一些日本国内带来的小礼物。

这些看似小小的举动,却在日军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许多日军士兵开始怀疑自己为何而战,战斗意志逐渐瓦解。

在一次遭遇战中,5307支队的一个小队与日军一个中队交火。令人惊讶的是,交火一段时间后,日军中队突然停止射击,举起白旗要求谈判。

通过懂日语的士兵沟通,得知这个中队的士兵已经厌倦战争,愿意放下武器,但要求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麦瑞尔准将接到报告后,立即同意接受投降,并保证战俘待遇。最终,这个中队约150名日军士兵全部放下武器投降,这是缅甸战场上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体投降事件。

这些心理战和反战工作虽然不能立即使大批日军投降,但无疑动摇了他们的军心,削弱了战斗意志。在一些关键战斗中,这种心理优势甚至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拉于主战场,新一军的进攻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

孙立人将前进指挥部移至刚刚夺取的一个高地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拉于地区。

“报告军长,我军已突破日军两道防线,但核心阵地抵抗仍然顽强。”参谋报告战况,“日军依托镇内建筑物构筑了大量火力点,我军逐屋清剿进展缓慢。”

孙立人点头:“命令部队暂停进攻,巩固既得阵地,呼叫炮兵对可疑目标进行打击。”

他特别强调:“告诉各师长,不要急于求成,要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让炮兵和装甲部队多出力。”

集团军炮兵立即响应,根据前沿观测员提供的坐标,对拉于镇内目标进行精确打击。155mm和203mm重炮的威力巨大,一发炮弹就能将一栋房屋彻底摧毁。

新一师属坦克营也提供了重要支援。谢尔曼坦克直接开进镇内,用75mm主炮直射摧毁日军火力点。但镇内街道狭窄,坦克机动受限,容易遭到日军反坦克小组袭击。

一次,两辆谢尔曼坦克在一条狭窄街道上遭到日军自杀式攻击。一名日军士兵抱着炸药包从旁边楼房跳下,落在其中一辆坦克上。

“轰”的一声巨响,坦克被炸毁,乘员全部牺牲。另一辆坦克急忙后退,但街道太窄,无法调头。

就在这时,跟随坦克的步兵迅速反应,用密集火力压制日军,工兵则上前清除路障,为坦克开辟退路。

这次事件后,步坦协同战术更加谨慎。坦克不再贸然进入狭窄街道,而是在主要街道上提供火力支援,由步兵逐屋清剿。

镇内战斗异常残酷。日军依托每一栋房屋、每一个街垒进行顽强抵抗。中**队不得不使用火焰喷射器、爆破筒和手榴弹清剿每个据点。

战斗持续了三天,新一军逐步推进,已经控制了大半个拉于镇。残余日军被压缩在镇中心的几座坚固建筑物内,仍在负隅顽抗。

小林少佐带领残部约300人坚守在镇中心的一座混凝土建筑内,这是原英国殖民时期的政府大楼,结构坚固,易守难攻。

新38师发动数次进攻,都未能攻克这个最后据点。日军用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密集火网,阻挡了中**队的进攻。

李鸿师长观察情况后,决定改变战术:“硬攻代价太大,呼叫重炮直接轰击,把这座楼彻底摧毁!”

集团军炮兵接到命令后,调动203mm重型榴弹炮对该建筑进行直瞄射击。巨大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命中目标,混凝土建筑逐渐崩塌。

最后,一发203mm炮弹直接命中建筑主体结构,整座大楼轰然倒塌,里面的日军全部被埋。小林少佐和他的指挥部被彻底消灭。

至此,拉于镇完全被中**队控制。残余日军大部分被歼,少部分投降。

在卡瓦鲁班方向,战斗同样激烈。

卡瓦鲁班地势较为开阔,日军依托河流和丘陵地形,构筑了多层次防御体系。第56联队代理联队长山口少佐指挥约1500人防守此地。

新30师和50师协同进攻,采取了“正面牵制,侧翼包抄”的战术。

唐守治师长命令:“新30师从正面施加压力,吸引日军注意力;50师从右侧迂回,切断卡瓦鲁班与后方的联系。”

潘裕昆师长接着说:“我师将派出一部兵力强渡南宛河,迂回到卡瓦鲁班南侧,形成夹击之势。”

进攻开始后,新30师在正面发起猛攻,果然吸引了日军主要兵力。与此同时,50师主力从右侧迂回,成功切断了卡瓦鲁班与后方的联系。

更令人惊讶的是,50师一支精锐部队在工兵支援下,强渡南宛河成功,迂回到了卡瓦鲁班南侧。日军猝不及防,南侧防线很快被突破。

山口少佐发现三面受敌后,急忙向师团部求援,但通讯已被切断,求援信息根本无法发出。

这时,美军5307支队的敌后活动也达到了**。三个大队同时发起袭击,破坏日军后勤设施,袭击指挥节点,彻底瘫痪了日军后方体系。

经过两天激战,卡瓦鲁班日军陷入绝境。山口少佐试图组织突围,但退路已被切断,突围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

12月30日,新一军对卡瓦鲁班发起总攻。在强大炮火支援下,步兵从多个方向同时突入镇内,与日军展开巷战。

镇内战斗异常残酷。日军依托每一栋房屋负隅顽抗,中**队不得不逐屋清剿。火焰喷射器、爆破筒和手榴弹成为最有效的武器。

到日落时分,卡瓦鲁班大部分地区已被中**队控制。残余日军被压缩在镇西一角,仍在做最后抵抗。

山口少佐知道败局已定,命令烧毁联队旗和机密文件,然后带领残部发起最后一次自杀式冲锋。

“天皇陛下万岁!”山口手持军刀,率先冲出指挥部。

但等待他的是密集的子弹。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bAR自动步枪组成的火网瞬间吞噬了这群日军。山口身中十余弹,当场毙命。

主帅阵亡,残余日军士气彻底崩溃,大部分选择投降。

到12月31日,卡瓦鲁班完全被中**队控制。拉于-卡瓦鲁班战役以中**队的全面胜利告终。

孙立人在麦瑞尔准将陪同下进入卡瓦鲁班镇。战场上硝烟尚未散尽,士兵们正在清扫战场,收容俘虏,救治伤员。

此役,新一军在美军5307支队配合下,歼敌2500余人,俘获800余人,攻克拉于、卡瓦鲁班等战略要地。中**队伤亡约1200人,其中阵亡500余人,伤700余人,以较小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

麦瑞尔准将赞叹道:“孙将军,贵部队作战英勇,战术精湛,令人钦佩。这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步兵部队之一。”

孙立人回答:“将军过奖了。贵部队的敌后活动为我们创造了极大优势,没有你们的支援,胜利不会来得这么快。”

两人一起巡视战场,特别视察了那些主动放下武器的日军战俘。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愿意加入反战活动,帮助劝说其他日军士兵停止抵抗。

“这说明我们的心理战和人道待遇政策正在产生效果。”孙立人对麦瑞尔说,“战争终将结束,我们需要为战后和平做准备。”

麦瑞尔点头同意:“是的,将军。我们不仅要赢得战争,还要赢得和平。”

回到临时指挥部后,孙立人立即向李锦报告战况。

李锦听后非常满意:“你们打得很漂亮,真正体现了中**队的英勇和智慧。与美军的协同也十分成功,为今后的盟军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他接着说:“我会为所有参战部队请功。特别是美军5307支队,他们的敌后活动为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工兵部队正在全力修复道路和桥梁,保障部队机动和补给畅通。在西岸,中**队继续加强攻势,牵制日军兵力。

整个缅甸战场形势一片大好。中国驻印军连战连捷,日军第18师团遭受重创,被迫向密支那方向撤退。

下一步,中**队将继续向密支那推进,最终目标是与滇西远征军会师,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为抗战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拉于-卡瓦鲁班战役的胜利消息传开后,再次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特别是有大量日军士兵投降和被俘的消息,进一步动摇了日军战斗意志。

东京大本营对此极为震惊,紧急研究对策,但已经无法阻挡中**队的前进。中**队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缅甸纵深推进,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在这场正义战争中,中美军队的协同作战也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合作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