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 第25章 血雨中原:孤剑裂长云(下)

兰封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第七军军部的电台红灯便再次疯狂闪烁。机要参谋的声音因紧张而变调:“军座!归德(商丘)急电!冯逆玉祥亲率主力(孙连仲、吉鸿昌等部),趁我主力被晋军牵制于兰封之际,自豫西南迅猛东进,已突破民权!其前锋骑兵师速度极快,直扑开封!刘总指挥严令我第七军,不惜一切代价,星夜驰援!务必在冯逆抵达前,抢占开封门户——朱仙镇!迟则开封危矣!”

“朱仙镇?!”李锦瞳孔骤缩!这个名字如同重锤砸在心头!那是岳武穆大破金兵的故地!如今,却要成为同胞相残的修罗场!他猛地扑到地图前,手指划过从兰封到朱仙镇的路线,足有百里之遥!而冯玉祥的骑兵,素以彪悍迅疾着称!

“命令!”李锦的声音如同炸雷,瞬间驱散了指挥所内的惊愕,“全军!立刻轻装!抛弃一切非必要辎重!骑兵侦察连前出探路!主力跑步前进!目标——朱仙镇!抢在冯玉祥前面!累死在路上,也比丢了开封强!告诉弟兄们,这是生死时速!”

军令如山!刚刚经历兰封血战、喘息未定的第七军,如同被鞭子狠狠抽打的奔马,在深沉的夜色中,踏上了通往朱仙镇的亡命之途!士兵们甩掉沉重的背包,只携带武器弹药和少量干粮,在军官的嘶吼和皮鞭的驱策下,沿着被战火蹂躏的乡间土路,发足狂奔!沉重的脚步声、粗重的喘息声、武器碰撞的叮当声,在寂静的夜里汇成一股绝望的洪流。不断有人因体力不支而倒下,被同伴拖到路边。新兵们脸色惨白,眼神涣散,全凭一股意志力支撑。老兵们咬着牙,嘴唇被咬出血,机械地迈动着灌了铅的双腿。李锦骑在马上,左肩旧伤的剧痛在颠簸中如同刀割,但他始终冲在全军最前,身影在月光下如同一面不倒的旗帜。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用生命丈量距离的死亡行军!

拂晓时分,当第一缕惨白的晨光刺破豫东平原的薄雾时,朱仙镇那低矮的土圩轮廓终于出现在忠贞师先锋部队的视野中!与此同时,西北方向,地平线上烟尘滚滚,如同黄色的沙暴,伴随着沉闷如雷的马蹄声——冯玉祥的骑兵前锋到了!

“快!抢占镇子!构筑工事!”李锦的声音已经嘶哑得不成样子,他猛地从马背上跃下,拔出驳壳枪,“能动的!跟我冲进去!挡住骑兵!”

“军座!您…”警卫排长大惊失色。

“少废话!执行命令!”李锦一把推开他,率先向镇口冲去!身后,筋疲力尽却红了眼的第七军士兵们,爆发出最后的怒吼,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向朱仙镇!

就在第七军先头部队刚刚冲入镇内,甚至来不及寻找掩体的瞬间,西北方的烟尘已如同海啸般席卷而至!冯玉祥麾下最精锐的骑兵师——清一色的高头大马,马刀雪亮,在晨曦中反射着刺眼的寒光!如同钢铁洪流,带着毁灭一切的威势,向着立足未稳的第七军拦腰冲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

“结阵!快结阵!”

“机枪!机枪架起来!”

“长矛!上刺刀!准备反冲锋!”

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吼叫,声音淹没在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中!

仓促间,只有少数机枪在镇口废墟中架设起来,喷吐出绝望的火舌!冲在最前面的骑兵连人带马被扫倒!但更多的骑兵如同汹涌的怒涛,瞬间冲垮了单薄的防线!雪亮的马刀如同死神的镰刀,狠狠劈砍而下!第七军士兵们被撞飞、被践踏、被劈倒!鲜血如同喷泉般激射!惨叫声瞬间响彻整个朱仙镇!

“顶住!给我顶住!”李锦目眦欲裂,手中的驳壳枪连连点射,将几个冲近的骑兵打落马下!他身边不断有士兵倒下。一发流弹擦过他的脸颊,带出一道血痕,但他浑然不觉!左肩的旧伤在激烈的动作下剧痛钻心,几乎让他昏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镇内深处,突然响起一阵密集而精准的排枪声!紧接着是马克沁重机枪那特有的、如同撕布般的咆哮!冲入镇内的骑兵前锋如同撞上了无形的墙壁,人仰马翻!是后续赶到的第七军主力!尤其是三团的生力军,在镇内狭窄的街道和残垣断壁间,迅速组织起了有效的火力网!

“好样的!”李锦精神一振,“一团、二团残部!向镇中心收缩!依托房屋,逐屋抵抗!三团!给我把冲进来的骑兵,堵死在巷子里!关门打狗!”

命令被迅速执行。冲入镇内的冯军骑兵,陷入了狭窄街道的泥潭。他们的速度优势荡然无存,反而成了机枪和手榴弹的活靶子!不断有骑兵被从马上打落,战马受惊嘶鸣,在混乱中冲撞践踏。忠贞师的士兵们则利用熟悉的地形(虽然也是刚抢占),从窗口、屋顶、断墙后射出致命的子弹,投掷着手榴弹!白刃战在每一条小巷、每一座院落内爆发!朱仙镇,这个千年古镇,瞬间化作了血肉横飞的巷战地狱!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正午。冯军骑兵付出了惨重代价,却始终无法完全肃清镇内顽抗的第七军,更无法突破镇子向东威胁开封。后续的冯军步兵主力赶到,面对已成刺猬的朱仙镇和源源不断赶来的蒋军援兵,攻势渐颓。

“撤!”冯玉祥无奈地下达了命令。西北军的骑兵和步兵,如同退潮般撤出了朱仙镇,在镇外构筑阵地,与第七军形成对峙。朱仙镇,这座流淌着英雄血与百姓泪的古镇,终于被忠贞师用血肉之躯,死死钉在了第七军手中!开封的门户,守住了!

消息传回南京,举朝震动!蒋介石亲发电文嘉勉:“慕韩忠勇,力挽狂澜于既倒!朱仙镇一役,挽开封之危,挫冯逆之锋,功在党国!第七军浴血奋战,忠贞可昭日月!特予全军通令嘉奖!”

1930年深秋,持续半年之久、席卷整个中原大地、吞噬了数十万生命的中原大战,终于在各方精疲力竭、国际压力以及张学良东北军入关“武装调停”的复杂局面下,落下了帷幕。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后,艰难地维持了名义上的“中央”地位。硝烟渐散,疮痍满目。

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大礼堂。一场规模空前的“中原戡乱胜利暨将领晋衔授勋典礼”正在举行。礼堂内将星云集,气氛肃穆而热烈。巨大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悬挂在主席台中央,两旁是孙中山遗像和“亲爱精诚”的校训。

李锦站在授勋队列的最前列。他一身崭新的陆军中将军礼服,金色的领章上两颗将星闪耀,肩章上的金色流苏垂至臂弯。左胸,除了北伐时期的勋章,又多了一枚刚刚被别上的、金光闪闪的“青天白日勋章”——这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军功勋章。他的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冷峻,眼神深邃,看不出丝毫的激动或喜悦。唯有那挺直的脊背和紧抿的嘴唇,透着一股历经血火淬炼后的、磐石般的坚毅。

扩音器里传来司仪高亢的声音:“…兹授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中将军长李锦,青天白日勋章!表彰其在兰封战役、朱仙镇战役中,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力挫强敌,扭转战局,为党国立下赫赫殊勋!”

掌声如同潮水般响起,镁光灯疯狂闪烁。蒋介石亲自走上前,脸上带着矜持而满意的笑容,亲手将那枚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勋章别在李锦胸前,并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慕韩!国之干城!忠贞无双!好好干,党国倚重甚深!”

“谢校长栽培!职定当肝脑涂地,效忠党国!”李锦的声音洪亮、清晰,带着军人特有的铿锵,无可挑剔。他挺胸,抬头,对着蒋介石,对着主席台,对着满堂将星和闪烁的镜头,行了一个最标准、最庄重的军礼。动作刚劲有力,姿态无可指摘。

唯有站在他侧后方的参谋长陈瑜,在雷鸣般的掌声和耀眼的闪光中,捕捉到了军长那深邃眼眸中一闪而过的、难以言喻的疲惫与荒诞。那眼神,仿佛穿透了这金碧辉煌的礼堂,穿透了掌声与荣耀,看到了罗王车站堆积如山的灰色军装尸体,看到了朱仙镇断壁残垣间流淌的、分不清敌我的暗红血河,看到了济南街头惨死的同胞,看到了皇姑屯冲天的烟云…这枚沉甸甸的勋章,这身光鲜的将服,这震耳的掌声,竟是由如此深重的血泪与同胞的骸骨铸就!

授勋仪式在雄壮的军乐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将星们互相道贺,气氛热烈。李锦被簇拥着,接受着同僚的祝贺,脸上带着公式化的、得体的微笑。他周旋其间,言谈举止无可挑剔,一个功成名就、深得领袖器重的“忠贞名将”形象跃然台上。

只有当他独自一人,站在礼堂侧门回廊的阴影里,避开喧嚣与闪光时,那挺直的脊背才几不可察地微微松弛了一丝。他缓缓抬起手,指尖轻轻拂过胸前那枚冰冷的、沉甸甸的青天白日勋章。金属的寒意透过礼服,直刺心扉。他望着窗外南京城灰蒙蒙的天空,左肩深处那永不愈合的旧伤,传来一阵熟悉的、锥心刺骨的剧痛。

勋章冰冷,血犹未寒。 一个声音在他灵魂深处冰冷地回响。这身中将军服,如同黄金打造的枷锁;这枚青天白日勋章,是同胞鲜血凝固的烙印。中原的战火虽暂熄,但这片土地上裂痕纵横,危机四伏。外有强寇虎视眈眈,内有倾轧永无休止。而他这把名为“忠贞”的利剑,在血雨腥风中晋升至权力的高处,却也置身于更加凶险莫测的漩涡中心。

未来的路,如同这南京深秋的暮色,晦暗不明,荆棘密布。只有那颗在历史夹缝中顽强搏动的心脏,和那深藏于荣耀枷锁下的、永不磨灭的锋芒,在无声地诉说着挣扎、坚守与未卜的前程。他整了整领口,深吸一口气,重新挺直腰背,脸上恢复了惯常的冷峻,大步走出回廊,重新融入那片由权力、荣耀与血腥共同编织的迷局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