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 第151章 “幽灵”出手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第151章 “幽灵”出手

作者:中龙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32:21

豫西鄂北的战局,如同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国驻印军的突然加入,并迅速稳定了桐木岭、盐池庙和自忠县等关键战线,使得日军的迅猛攻势第一次遇到了坚不可摧的阻力。起初,日军前线指挥官将其归咎于第五战区部队的顽强,或是得到了某些精锐分队的加强。然而,随着交战次数的增多,以及对方那迥异于国内其他部队的猛烈、精准且富有弹性的火力与战术,尤其是那神出鬼没、给后勤线造成巨大麻烦的袭扰活动,一股不安的情绪开始在日军高层弥漫。

“八嘎!这绝不是支那第五战区的部队!他们的火力配置、战术动作、甚至士兵的装备……这风格,像是在哪里遇到过……”

日军前线第39师团长澄田赉四郎在接到后勤部队频频遇袭、损失惨重的报告后,陷入了沉思。很快,来自情报部门的零星信息和战场俘虏的只言片语,逐渐拼凑出一个令他们震惊的事实:他们的老对手,那个让他们吃尽苦头、攻克松山、腾冲、龙陵的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竟然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华中战场!

“是李锦!是那支‘幽灵部队’!”消息确认,日军指挥部一片哗然。李锦和他的部队,在日军内部早已被视为心腹大患,其强大的火力和先进的战术理念,给许多参与过滇西作战的日军军官留下了心理阴影。

意识到对手是谁之后,日军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他们判断,驻印军虽强,但长途奔袭,立足未稳,且兵力相对于广阔的华中战场而言仍然有限。必须趁其主力尚未完全展开、对战场环境尚未完全熟悉之际,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在其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打掉这支王牌军的锐气,否则后患无穷!

攻击的焦点,被选在了桐木岭、盐池庙一线。这里是驻印军第二集团军韩晓征部与第五战区59军的结合部,地势相对平缓,适合日军发挥其炮兵和兵力优势。更重要的是,若能从此处突破,便可直接威胁老河口侧翼,动摇整个第五战区的防御核心。

日军指挥官咬牙切齿地下达命令:“集中第39师团主力,配属战车中队、独立野炮联队,以及所有能调动的航空兵,向桐木岭、盐池庙支那军阵地,发起决死强攻!务必一举击溃当面之敌,活捉李锦!”

刹那间,战场的重心发生了致命的偏移。原本相对平静的桐木岭至盐池庙一线,骤然被前所未见的毁灭风暴所笼罩。

日军的炮火准备,其强度和密度都远超以往。从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到威力更大的九五式野炮乃至150毫米重型榴弹炮,所有能够调集的身管火炮,都将炮口对准了这片狭长的山地。炮弹如同冰雹般,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密不透风地砸在中**队的阵地上。

整个山岭在连续不断的爆炸中剧烈颤抖,仿佛发生了地震。刚刚修筑好的土木工事在直接命中下被炸得粉碎,铁丝网被气浪掀上天空,交通壕被坍塌的泥土填平。阵地上空被浓密的黑灰色硝烟完全遮蔽,阳光无法穿透,白昼如同黑夜。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浓烈的尘土味。

炮火尚未完全停歇,日军的攻击波次就已经开始。十余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和更多的九五式轻坦克,引擎轰鸣着,引导着密密麻麻的日军步兵,开始向山坡涌动。日军此次投入的兵力前所未有,以大队为基础,甚至出现了联队级别的攻击序列,发起了毫无间歇的波浪式连续冲锋。士兵头上缠着“旭日”布条,军官挥舞着军刀,发出“板载”的狂嚎,形成一股疯狂的冲击人潮。

天空中,日军的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频频掠过。轰炸机将一颗颗炸弹投向中**队的纵深指挥所、炮兵阵地和预备队集结区域;零式战机则俯冲而下,用机载机枪和机炮疯狂扫射暴露的地面人员和高射机枪位,极力压制任何可能的反击力量。

驻守于此的韩晓征部及第59军部队,在这突如其来的立体打击下,陷入了开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官兵们依托残存的工事和弹坑,拼死抵抗。

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的射手,不顾日军狙击手和轰炸的威胁,向冲锋的日军倾泻子弹,将冲在前面的日军成片扫倒。步枪手们用手中的中正式步枪进行精准射击,专挑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迫击炮位上的士兵,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以最快的速度装填、发射,将炮弹砸向日军后续梯队。

他们确实给予了日军大量的杀伤,阵地前日军的尸体层层叠叠。然而,在日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和近乎无限的火力补充面前,中**队的抵抗显得愈发艰难。

重机枪阵地往往在开火后不久,就招致日军坦克的直瞄炮击或飞机的俯冲轰炸,射手连同武器一起被炸毁。炮弹的弹片和冲击波在狭窄的战壕里造成惨重伤亡,担架队根本来不及运送所有伤员。多处外围支撑点,如桐木岭左侧的3号高地、盐池庙前方的警戒阵地,在经受了数轮冲击、守军几乎全部伤亡后,最终被日军淹没。整个防线被压迫、扭曲,出现了多个危险的突破口。日军坦克正试图从这些缺口涌入,分割包围仍在抵抗的守军。

面对这崩溃在即的危局,韩晓征心急如焚,连续向老河口司令部发出急电:

“限即到。司令长官李:敌集重兵猛攻我桐木岭、盐池庙阵地,炮火空前猛烈,并有战车、飞机助战。我部伤亡殆尽,多处阵地失守,防线已呈动摇。形势万分危急,恳请火速增援!职韩晓征叩。”

电波载着前线的绝望与请求,飞向后方。桐木岭-盐池庙防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老河口司令部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电报员不断接收着来自桐木岭前线的告急电文,参谋人员在地图上紧张地标注着敌我态势的变化。

“总司令,日军此次攻势之猛,远超此前!韩副总司令报告,日军投入兵力至少一个半联队,配有重炮和坦克,我前沿阵地多处被突破,部队伤亡惨重,急需增援!”陈瑜参谋长语气急促。

李锦站在沙盘前,眉头紧锁。他深知桐木岭一旦失守的严重后果。然而,他手头的预备队——第一集团军主力及第二集团军另一部,大多尚在开进途中或正在其他方向巩固阵地,仓促之间难以立即抽调足够的兵力驰援桐木岭。从其他战线调兵,不仅时间上来不及,更可能造成其他方向的空虚,被日军所乘。

“命令韩晓征,收缩兵力,集中固守几个核心高地,节节抵抗,迟滞日军推进速度!告诉他,没有命令,绝不能放弃核心阵地!”

“命令所有能动用的炮兵,包括集团军直属重炮,全力向桐木岭日军进攻队形和后方集结地域进行拦阻射击!最大限度杀伤其有生力量!”

“请求第五战区友邻部队,尽一切可能提供火力支援,牵制日军侧翼!”

一道道命令发出,但李锦清楚,这些措施只能暂时延缓,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危局。日军的指挥系统依然高效,进攻组织严密,不打断其指挥链条,桐木岭的压力无法真正缓解。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沙盘上,那片代表日军纵深的区域。

“看来,常规手段已难解此困局。”李锦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唯有行险招,攻其必救了!给王大山发电……”

就在桐木岭炮火连天、杀声震地之时,在日军战线后方约二十公里处,一个名为“张官桥”的小村落却显得相对“平静”。这里并非交通枢纽,也非物资囤积地,但村落外围戒备森严,天线林立,不时有摩托车和军官模样的日军进出。这里,正是日军此次负责主攻桐木岭方向的第39师团前线指挥所所在地。师团长澄田赉四郎中将,正坐镇于此,亲自督战。

他对自己精心策划的这次猛攻充满信心,认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即便对手是李锦的部队,也难逃被击溃的命运。他不断接到前方进展(尽管缓慢且代价巨大)的报告,催促着部队一波接一波地投入攻击。

然而,他并不知道,几条无形的“毒蛇”,已经悄无声息地潜行到了他的眼皮底下。

王大山在接到李锦的密令后,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启动了他手中那柄最隐秘、最锋利的“尖刀”——由特战旅最精锐成员组成的 “幽灵”斩首小队。

这支小队仅有十二人,却是真正的兵王集合。他们不仅精通各种武器的使用,更擅长渗透、侦察、狙击、爆破、格斗,其中数人还能流利使用日语甚至部分中国方言。他们的装备堪称当代单兵技术的极致:

主武器为加装了定制消音器的m1卡宾枪和汤姆森冲锋枪,确保在近距离内无声解决战斗。携带了一具拆解状态的m1“巴祖卡”火箭筒和数发火箭弹,用于对付坚固目标。 每人配备了足够的c4塑性炸药、雷管和多种用途的诡雷。最珍贵的是他们携带的AN\/pAS-1型主动红外夜视仪和高倍率微光观测镜,这让他们在夜间拥有了“单向透明”的优势。

他们利用前期侦察摸清的、一条避开大路和村庄的隐秘路线,在总攻发起后的第二个黄昏悄然出发。小队成员脸上涂着混合了木炭和泥土的特制伪装油彩,身着与当地植被色彩相近的作战服。

他们严格遵循夜间行动准则,白天隐藏在密林、岩缝或废弃的矿坑中休息、警戒和补充能量,只在夜色完全降临后才开始移动。

凭借高超的潜行技巧和对日军巡逻规律的掌握,他们像影子一样绕开了所有主要哨卡和固定巡逻路线。遇到无法绕过的日军游动哨或小股部队,他们宁愿花费数小时潜伏等待,也绝不轻易交火。

在通过一片开阔的稻田区时,他们匍匐前进,身体紧贴田埂,利用沟渠和作物阴影移动,动作缓慢而稳定,避免发出任何声响,耗时近三个小时才安全通过。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成功抵达了张官桥村外围一片可以俯瞰整个村落的竹林。队员们迅速分散,建立警戒圈,核心侦察组则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几棵最茂密的竹子,利用枝叶完美隐藏了身形。

天色微明时,他们开始了细致的观察。

高倍望远镜和微光观测镜的镜头,缓缓扫过村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很快排除了那些只有士兵进出的普通民房,将注意力集中在村落中央。那里有一个由青砖围墙环绕的、明显是原乡绅宅院的大院落。院内天线林立,不仅有常见的鞭状天线,还有用于远程通讯的倒V形天线和菱形天线。这与周边区域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们观察到,有穿着不同于普通士兵(可能是参谋或通讯兵)的人员频繁进出主屋,甚至看到了佩戴佐官刀的军官身影。清晨时分,还有摩托车传令兵疾驰而入,递交文件。院落周围的防御布置得外松内紧。明处有双岗哨兵,围墙四角有经过伪装的机枪位。更隐蔽的是,他们通过夜视仪发现了在院落外围黑暗中潜伏的暗哨,以及以固定间隔规律巡逻的三人巡逻队。队长陈默(代号“幽魂”)通过手势和极低频率的喉震通讯器与队员交流,最终确认:“目标确认,‘鹰巢’就在院内主屋。防御严密,强攻等于自杀。”

他们此刻像最耐心的猎人,紧盯着猎物,记录着哨兵换岗的时间、巡逻队的路线和间隔、以及所有火力点的位置,等待着发出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或者,执行备用方案——用远程火力将这个指挥节点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陈默迅速制定了行动计划:“一组,负责清除外围警戒哨,使用冷兵器和解脱器,务必无声。”

“二组,携带巴祖卡和炸药,在制高点建立火力点,一旦行动暴露,立即强攻指挥所主体建筑,制造最大混乱。”

“三组,狙击小组,寻找最佳狙击位置,优先狙杀天线附近通讯人员和出入军官。”

“我亲自带四组,渗透至指挥所最近距离,使用炸药包和冲锋枪,执行核心爆破任务!”

行动在凌晨时分,日军最为疲惫松懈的时刻展开。“幽灵”小组如同鬼魅般摸掉了外围的两个暗哨。狙击小组则在500米外的一个小土包上悄然就位。

就在“幽灵”带领突击组即将接近指挥所院墙时,意外发生了!一名日军军官恰好出门小解,与正在移动的突击组队员几乎撞个满怀!

“什么人?!”

日军军官惊觉,下意识地去掏腰间手枪。

“噗噗噗!”

装有消音器的m1卡宾枪发出了几声轻微而急促的射击,那名军官应声倒地。但这一变故,还是惊动了院内的日军!

“敌袭!!”

凄厉的日语警报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

“行动暴露!强攻!”

陈默当机立断,怒吼一声。

几乎在同时,狙击小组开火了!两名刚从屋里冲出来的日军通讯兵瞬间被爆头。制高点的二组,也用巴祖卡火箭筒,向指挥所的主屋发射了火箭弹!“轰!”的一声巨响,木石结构的房屋被炸开一个大洞,火光冲天!

“陈默”和突击组成员,趁着爆炸引起的混乱,强行突入院落,用汤姆森冲锋枪向屋内猛烈扫射,并将数个点燃的炸药包从窗户和炸开的缺口扔了进去!

刹那间,日军的指挥所陷入了一片火海和爆炸之中。里面的电台、地图、文件连同里面的指挥官、参谋人员,在剧烈的爆炸和密集的弹雨中非死即伤。老鬼子澄田赉四郎虽然因为身在较为坚固的掩蔽部内而侥幸捡回一条命,但也身负重伤,并与前线部队彻底失去了联系。

整个张官桥村乱成一团,枪声、爆炸声、日军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幽灵”小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毫不恋战,迅速按照预定路线撤离,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桐木岭前线,正在组织新一轮猛攻的日军部队,突然发现不对劲了。原本顺畅的炮兵支援变得断断续续,甚至出现了误击;来自指挥部的命令开始混乱、矛盾,乃至彻底中断;预备队的调动也陷入了停滞。进攻的节奏被打乱,各部队之间失去了有效协同。

而处于守势的韩晓征,敏锐地察觉到了日军攻势的紊乱和火力支援的减弱。

“鬼子指挥部出问题了!机会来了!”

他立刻抓住战机,命令所有尚能作战的部队,包括预备队,发起坚决的反冲击!

失去了统一有效指挥的日军,在中国守军的猛烈反击下,顿时陷入了混乱。前沿部队不明就里,有的还在进攻,有的开始后撤,阵型大乱。韩晓征部一鼓作气,不仅收复了大部分失守的阵地,还趁势向前推进了一段距离,极大地稳定了桐木岭、盐池庙防线。

当日军后续部队勉强恢复通信,得知指挥所遇袭、师团长重伤的消息时,军心已然动摇,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大规模进攻,转入防御。

河口司令部,李锦接到王大山“斩首行动成功,日军指挥系统瘫痪”以及韩晓征“反击成功,战线稳固”的报告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走到窗前,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

“王大山的这把尖刀,用对了地方。”他对陈瑜说道,“告诉王大山,参战人员,记大功!同时,命令各部,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加固工事。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桐木岭下的这场暗战与逆转,再次证明了特种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巨大价值。王大山和他的特种部队,如同插入日军心脏的一根毒刺,在关键时刻,以一次精准而致命的“斩首”行动,成功地扭转了战局,为驻印军在华中战场站稳脚跟,立下了奇功。这也让日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们面对的这支中**队,不仅拥有强大的正面作战能力,更具备着令人防不胜防的“非对称”打击手段。

桐木岭下的日军因指挥系统遭受重创而被迫暂停了大规模的猛攻,战场进入了短暂的喘息期。然而,老河口司令部内的李锦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日军绝不会甘心失败,更凶猛的反扑随时可能到来。值此关键时刻,他必须抓紧时间,完成三件要事:论功行赏,激励士气;强化防空,应对敌空袭;调整部署,巩固防线。

一份经过精心拟定的请功与晋升名单,由李锦亲自签署,以加急电文形式发往重庆最高统帅部及远征军长官部。电文中,李锦以极其恳切和确凿的战绩,为麾下有功之臣请命:

“查我第一集团军自入华中参战以来,各级官兵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尤以以下人员功勋卓着:

集团军副参谋长方维岳少将,统筹后勤,协调转运,于部队千里转进、紧急投入战场之际,保障有力,功不可没,恳请晋升中将。”

“通信与电子战司令部下属电子情报与密码旅旅长‘密匙’上校,侦听敌讯,破译密电,于桐木岭战役前提供关键预警,战中干扰敌通信,贡献突出,恳请晋升少将。”

“通信联络处处长徐文博少将,负责对外联络、装备筹措及与友军协调,在部队转换战场、获取补给过程中居功至伟,恳请晋升中将。”

“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王大山所部,于桐木岭战役危急关头,深入虎穴,实施斩首行动,一举瘫痪敌前线指挥系统,扭转战局,功绩彪炳。该部所有参战官兵,请按‘官升一级,并颁发特等奖金’之标准,从优议叙。其中,具体指挥此次行动之特战旅第一团团长陈默中校,胆识过人,指挥若定,战果辉煌,恳请破格晋升上校,并授予四等云麾勋章,以资激励。”

这份名单不仅考虑了高级将领,也重点关照了立下奇功的一线部队,体现了李锦赏罚分明、不吝封赏的治军原则。消息虽未正式公布,但风声已然在高级军官中传开,极大地振奋了人心。

在等待上峰批复的同时,李锦的目光已投向天空。日军在正面进攻受挫后,极有可能利用其尚存的空中优势,对中**队阵地、后勤枢纽及指挥部进行猛烈空袭,以弥补地面进攻的不足。

“不能让鬼子的飞机在我们的头顶上肆无忌惮!李锦召来了集团军防空司令部司令陈启明。

“陈司令,目前前线韩晓征、孙立人两部,防空力量相对薄弱。我命令你,立即抽调防空司令部精锐力量,组成两个前进防空群,火速部署至桐木岭-盐池庙以及自忠县方向!”

“前进防空群需混合配备中口径高射炮(如m1型90mm高射炮)与速射小高炮(如博福斯40mm高炮及m2重机枪防空组),形成高低空、远近程结合的防空火网。重点掩护我军核心阵地、指挥所、炮兵阵地以及交通要道!”

“务必在日军下一**规模空袭前完成部署!我要让鬼子的飞机,有来无回!”

“是!保证完成任务!”

陈启明凛然领命。防空部队迅速行动起来,一门门披着伪装网的高射炮被拖拽上路,一辆辆装载弹药的卡车轰鸣着开往前线。一张无形的防空铁幕,开始在关键战线上空悄然织就。

为了进一步加强正面防御的弹性和反击能力,李锦对王牌部队——第七军的部署进行了微调。

“命令第七军军长楚南河,着即派该军第1装甲师(周胜部)之一个加强装甲步兵营,配属师属坦克一个连及部分工兵,前出至桐木岭主阵地后方约十公里之预设区域,进行隐蔽集结。”

“该部之任务:一、作为韩晓征方向的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反击,稳定战线;二、若日军攻势再起,待其锋芒受挫、兵力疲惫之际,可视情发起短促突击,以装甲力量予敌重大杀伤;三、掩护防空部队的展开与安全。”

楚南河接到命令后,立即进行了安排。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军官指挥,装备精良,步、坦、工协同娴熟的加强支队,迅速离开集结地,利用夜色和地形掩护,悄然前出至指定位置。这支钢铁力量的到来,如同在桐木岭防线后方埋下了一柄蓄势待发的重锤。

嘉奖的预期、防空网的强化、预备队的靠前配置……一系列举措如同给历经苦战的驻印军将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部队的士气在奖励和有效部署中得到提振和巩固。官兵们抓紧这宝贵的间隙,修复工事,补充弹药,抢救伤员,准备迎接下一轮更加残酷的战斗。

李锦站在司令部的大幅地图前,目光深邃。他知道,无论是勋赏还是部署,都只是为了应对更大风暴的准备。日军在华中战场投入重兵,绝不可能因一次指挥所遇袭而放弃战略目标。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考验这支远征归来的雄师的整体战力、指挥艺术和牺牲精神。老河口上空,战云依旧密布,但中**队的防线,正在变得更加坚韧和致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