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 第149章 回国作战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第149章 回国作战

作者:中龙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32:21

畹町桥头的硝烟尚未散尽,滇缅公路上第一批满载着盟国援助物资的车队,正轰鸣着驶过这座刚刚光复的国门,标志着这条生命线的重新畅通。然而,就在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将士们还沉浸在收复国门的胜利喜悦中,准备稍作休整,兵锋直指缅甸境内之际,一道来自重庆最高统帅部的急电,送到了集团军总司令李锦的手中。

电文内容简短却分量千钧:日军于华中地区发动大规模攻势,豫西、鄂北形势危急。着令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欠部分留守滇西、缅甸边境部队),及梁卫国第二集团军,即刻启程,火速空运、车运回国,驰援第五战区,参加豫西鄂北会战。部队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指挥,司令部设于老河口。

军令如山!

李锦握着电文,站在作战地图前,目光从熟悉的滇西、缅甸的山川,移向了广袤的中原大地和江汉平原。这是一片与滇西丛林、山地截然不同的战场,对手依然是凶顽的日军,但作战环境、敌我态势、乃至协同作战的友军,都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慕公,华中战局竟已危急至此,需调我远征劲旅回援?”参谋长陈瑜中将语气凝重。

李锦深吸一口气,眼神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锐利:“倭寇此举,意在打通平汉线,威胁我抗战中枢,其心可诛!我部虽疲,然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既是国难所需,自当义无反顾!传令各部,立即停止休整,进行紧急动员,准备开拔!”

在紧张的调动准备中,为了加强第二集团军的指挥力量,并平衡部队关系,经李锦提请,长官部批准,发布了一项重要人事命令:擢升原第七军副军长、实际负责该军训练作战的韩晓征中将为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韩晓征以其扎实的军事素养和在龙陵、芒市等战役中展现的指挥才能,赢得了上峰的认可。同时,这也意味着楚南河可以更专注于第七军的指挥。

命令下达后,李锦在老河口设立了前进指挥部,并立即召集两个集团军师以上将领,进行作战部署。巨大的作战地图上,豫西鄂北的敌我态势一目了然。日军主力正沿襄阳、樊城一线向北猛攻,企图夺取老河口,进而威胁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并西进豫西。

“情况紧急,刻不容缓!”李锦开门见山,“我部初来乍到,需立即投入战斗,稳定战线!”

他下达了第一阶段作战命令:

“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韩晓征,即刻率领第二集团军之暂编第四军,以最快速度,强行军驰援南阳以西之桐木岭、盐池庙一线!该地现有第五战区第59军部队正在苦战,尔部抵达后,务必配合59军,稳固防线,坚决阻击日军之进攻锐气,不得有误!”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指挥所部新38师,立即前出,接防鄂北重镇——自忠县。

“第一集团军主力(第七军、新一军欠新38师、新二军、新三军等),及第二集团军主力,随后跟进,于老河口周边地区集结,作为战区预备队,视战况发展投入反击!”

“集团军直属炮兵、工兵、后勤等单位,分属各作战部队,确保火力支援与后勤保障!”

李锦最后强调:“此乃国内战场,不同于滇西。务必要与第五战区友军精诚团结,密切协同!凡有贻误战机、见死不救者,军法从事!”

军情似火,命令一下,整个驻印军系统立刻高速运转起来。在滇西和缅甸边境,刚刚经历恶战的士兵们,来不及好好休整,便匆匆收拾行装,登上等候的卡车和运输机。一条条钢铁长龙,开始从中缅边境,向着东北方向的华中战场滚滚开进。

韩晓征受命于危难之际,深知责任重大。他率领的第二集团军先头军,堪称该集团军的翘楚,虽然装备可能略逊于第一集团军主力,但官兵同样历经战火,作风顽强。部队以强行军速度,日夜兼程,不顾疲劳,直奔桐木岭、盐池庙方向。

沿途,他们看到了与滇西截然不同的景象:破碎的山河,逃难的人群,以及节节败退、伤亡惨重的友军部队。这一切都深深刺激着每一位驻印军官兵,更坚定了他们阻击日寇的决心。

当韩晓征率部抵达桐木岭、盐池庙一线时,正值日军猛攻之际。第五战区第59军的官兵们已经在日军的优势炮火和步兵冲击下苦苦支撑多日,阵地多处被突破,形势岌岌可危。

“立即进入阵地!接替友军防务!炮兵,迅速占领发射阵地,压制日军火力!”韩晓征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下令。

生力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59军将士的士气。驻印军官兵们迅速进入残破的工事,他们带来的美式装备——m1加兰德步枪、bAR自动步枪、迫击炮、以及数量可观的重机枪和巴祖卡火箭筒,立刻在阵地上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

日军很快发现了中**队的换防,攻势更加猛烈。然而,他们这次遇到的对手,与之前截然不同。驻印军官兵战术素养高,射击精准,火力配合默契。当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和掷弹筒进行压制时,驻印军的迫击炮和配属的师属炮兵立刻进行反制。当日军步兵端着刺刀发起“猪突”冲锋时,迎接他们的是瓢泼般的自动武器子弹和手榴弹。

韩晓征亲临一线指挥,调整部署,将兵力火力集中在几个关键高地。他命令部队,“以点制面”,充分发挥火器优势,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战斗异常激烈,阵地前日军遗尸累累。驻印军的顽强防御,如同一道突然出现的铜墙铁壁,硬生生遏制住了日军的进攻势头,稳定了桐木岭、盐池庙防线。第59军得以喘息,并重新整补,与驻印军并肩作战。

几乎在韩晓征驰援桐木岭的同时,孙立人率领新38师,也已强行军抵达了自忠县。

自忠县,这个以壮烈殉国的张自忠将军名字命名的县城,此刻笼罩在战前的紧张气氛中。城垣并不算坚固,周围多是丘陵和水田。新38师师长李鸿深知此地象征意义重大,防守责任重于泰山。

他立即勘察地形,部署防御:以主力团控制县城外围的几个关键高地,形成犄角之势;以部分兵力加强城垣工事;师属炮兵营和配属的团属迫击炮连,则分散配置在城防纵深,准备进行火力支援。

孙立人通过电台对李鸿及全师官兵训话:“自忠县,以张自忠将军之名命名!我新38师在此防守,意义非凡!全体官兵,当以张将军为楷模,发扬我驻印军之光荣传统,与阵地共存亡!没有命令,哪怕战至一兵一卒,绝不后退半步!”

全师官兵群情激昂,“誓死保卫自忠县!”的呼声回荡在阵地上空。

日军兵临自忠县城下,其指挥官深知这座以殉国将军命名的城池所蕴含的巨大政治意义,因此投入了最为精锐的部队,企图一举攻克。在为数不多的零式战斗机和密集的炮火掩护下,日军以大队为单位,如同潮水般向新38师据守的外围高地发起了凶猛的轮番进攻。

新38师的官兵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并未固守一道单薄的战线,而是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防御体系。

在最前方,由少量兵力组成的警戒阵地,利用散兵坑和单人掩体,用冷枪和预设的定向地雷迟滞、骚扰日军的进攻队形,并准确报告敌主力方位。当日军主力接近主阵地时,新38师的火力优势才真正展现。部署在巧妙选定的侧射、倒打阵地上的重机枪,突然开火,炽热的弹雨如同镰刀般从侧面扫过日军的进攻队列。阵地正面的士兵们,则依托加固的战壕和土木发射点,用手中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以其远超日军三八式步枪的射速,泼洒出密集而持续的火力。这种火力压制得日军的步枪手难以抬头进行精准射击,极大地削弱了其步兵的突击能力。

当日军凭借其“武士道” 精神和不计伤亡的冲锋,勉强迫近阵地前沿数十米时,防御战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

随着营长一声令下,阵地上飞出了成排的mK2手榴弹,它们在空中划出弧线,落入日军散兵线中猛烈爆炸,破片四射,有效杀伤了聚集的日军步兵。在日军被手榴弹炸得晕头转向、队形散乱之际,装备汤姆逊冲锋枪和bAR自动步枪的战士们猛然起身,进行短促而猛烈的扫射。尤其是bAR,以其持续的火力,成为了清扫前沿的利器。

有时,为了彻底粉碎日军的进攻锐气,连长或营长会抓住日军受挫后撤的瞬间,下令发起小规模的反冲击。精锐的步兵班排跃出战壕,端着刺刀,追着溃退的日军猛打一阵,扩大战果后再迅速撤回阵地。

整个高地笼罩在硝烟、弹雨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日军的每一次冲锋,都在阵地前留下了层层叠叠的尸体和痛苦呻吟的伤员。新38师的官兵们,凭借着优势的火器、完善的工事、合理的兵力配置以及坚定的防守意志,硬生生地顶住了日军开战以来最猛烈的冲击,用钢铁和烈火,在外围筑起了一道日军无法逾越的死亡之墙。

师长李鸿的指挥所里,电话线和电台始终保持着高频通讯。他不仅关注着整个防线,更时刻掌握着预备队的动向。当日军的进攻浪潮在某一地段显得尤其凶猛,防线岌岌可危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动用预备队。

“命令第113团三营,立即向老鸦岭侧翼出击,把鬼子的进攻势头打下去!” 李鸿指着地图,果断下令。预备队的生力军如同出鞘的利剑,往往在日军久攻不下、士气已堕的关键时刻,从侧翼发起迅猛的反冲击,将疲惫的日军一举击退,恢复并巩固了摇摇欲坠的阵地。

与此同时,新38师的师属炮兵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沿观测员如同鹰眼,紧紧盯着日军的动向。当他们发现日军正在山坳或村落后方集结兵力,准备发起下一波进攻时,会立即通过有线电话或无线电呼叫炮火:

“‘山鹰’呼叫‘雷公’,目标‘谷仓’,坐标xxx,日军约两个中队集结,请求效力射!”

片刻之后,师属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便带着死亡的尖啸,精准地覆盖了集结区域。炮弹在日军队伍中炸开,瞬间造成惨重伤亡,往往能在其进攻发起前就将其瓦解,或极大地削弱其冲击力。

战斗最激烈时,日军凭借不计代价的猛攻和炮火掩护,一度在城东榨油坊附近突破了外围阵地,一股近百人的日军精锐甚至冲过了护城壕,突进到了自忠县古老城墙的脚下,情况万分危急!

李鸿闻报,脸上没有丝毫慌乱。他深知此刻绝不能后退半步。

“警卫连!工兵营!跟我上!把鬼子压回去!”

他亲自下令,并让参谋长留守指挥所。

师部警卫连的士兵,是全师最忠诚悍勇的战士,装备清一色的汤姆逊冲锋枪。工兵营的官兵们则抄起了工兵铲、步枪,甚至爆破用的炸药块。这两支队伍在李鸿的亲自督战下,如同猛虎下山,直扑突破口。

在残破的城墙根下,狭窄的区域里,一场惨烈的近战爆发了。警卫连的冲锋枪手们扣紧扳机,将弹鼓里的.45口径子弹狂风暴雨般射向日军,瞬间放倒了一片。但日军也极其凶悍,幸存者嚎叫着端起步枪,亮出刺刀,扑了上来。

刹那间,刺刀碰撞的铿锵声、工兵铲劈砍的闷响、怒吼声、惨叫声响成一片。鲜血溅在古老的墙砖上和双方士兵的脸上。工兵营长抡起工兵铲,猛地劈开了一个日军曹长的脑袋;一名警卫连的班长在打光冲锋枪子弹后,捡起地上的步枪,连续捅翻了两个敌人,自己也被刺中腹部,壮烈牺牲。

在这场意志与血勇的终极较量中,新38师官兵凭借更胜一筹的近战火力、保卫阵地的决死信念以及援兵带来的气势,终于压倒了日军的顽抗。残存的日军被全部歼灭在城墙下,突破口被牢牢封死。

新38师这颗坚硬的钉子,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非但没有被拔出,反而钉得更加牢固。他们成功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调动和反击部署,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整整三天时间。自忠县,这座以英烈之名命名的城池,在烽火中巍然屹立。

当李锦在老河口司令部,收到韩晓征稳住了桐木岭防线、新38师成功守住自忠县的捷报时,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舒缓。驻印军这支百战雄师,初临华中战场,便顶住了日军的猛攻,证明了其无愧于“国之利刃”的称号。

然而,他也清楚,这仅仅是开始。豫西鄂北的广袤战场上,更大规模、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第一、第二集团军的主力即将全面投入这场关系华中命运的大会战。老河口外的天空,战云愈发浓重,预示着又一场血雨腥风的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