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 第104章 进攻太平江一线

1944年11月初 ,庙堤,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前进指挥部。

庙堤的硝烟尚未散尽,空气中仍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和焦糊气味。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这支钢铁雄师,在短暂清扫战场、补充弹药、后送伤员后,并未做过多停留,立刻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的下一道障碍。

指挥部内,气氛依旧紧张而高效。巨大的作战地图上,代表我军控制的蓝色区域已覆盖庙堤,而向东,伊洛瓦底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太平江(taiping River)横亘在前。江对岸,从柏坑亘(paikangyen)向东北延伸,经太平江北岸诸多要点,直至大利(tali)一线,构成了日军拱卫八莫(bhamo)的最后一道外围防线。

集团军总司令李锦,目光锐利地扫过地图上的每一处等高线和河流标记。情报显示,日军第56师团主力在八莫城区加紧构筑永久性工事的同时,将其精锐第113联队(欠一个大队)、搜索第56联队残部以及部分炮兵、工兵部署在太平江北岸的这条弧形防线上,企图凭借江防和预设阵地,再度迟滞我军锋芒。

“太平江,是天然的屏障,但也将是鬼子的葬身之地。”

李锦的声音沉稳,打破了指挥部的寂静,“日军妄想凭借江河之险,负隅顽抗。我偏要让他知道,任何天险,在我军的钢铁意志和绝对火力面前,都不堪一击!”

他手中的指挥棒重重划过太平江北岸的弧形地带: “命令!”

“新一军孙立人部!”

“到!”孙立人应声而起。

“以新38师为左翼,新30师为右翼,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强渡太平江!左翼主攻柏坑亘及其周边高地,右翼沿江岸向东席卷,攻克太平江北岸各据点,最终与左翼会师于大利一线!务必全力突破,将日军江北部队歼灭或赶过江去!”

“是!”孙立人信心十足。

“第七军楚南河部!”

“到!”

“你部装甲第一师,暂时待命。待步兵突破江防,肃清北岸主要抵抗后,立即工兵架设重型浮桥,保障坦克部队过江,向东发展胜利,直逼八莫城下!”

“明白!”

“集团军炮兵司令部,周振邦将军!”

“到!”

“此次渡江作战,炮兵是重中之重!集中全部火力,覆盖敌军江防阵地!反炮兵雷达全力开机,务必第一时间发现并摧毁日军炮兵!校射飞机升空,提供精确引导!”

“总司令放心,保证让鬼子抬不起头!”

“集团军工兵司令部,刘毅将军!”

“到!”

“立即勘察太平江水情、渡河点!准备大量渡河器材,舟桥部队随时待命,保障大军尤其是重装备过江!”

“是!”

“电子战、特种作战、后勤卫生,按预定计划,全力保障!”

“是!”众将轰然领命。

太平江江面宽阔,水流较为平缓,但日军在对岸构筑了密密麻麻的机枪阵地、炮兵观测所和铁丝网,渡江绝非易事。强攻必然损失巨大。

新38师师长李鸿与手下将领及特战旅派来的联络官商议后,决定采取奇正结合的战术。一方面,正面部队大张旗鼓准备渡河器材,吸引日军注意力;另一方面,派出精锐小部队,夜间偷渡,抢占滩头阵地。

左翼主攻方向,柏坑亘对岸。月黑风高之夜,新38师113团一支精心挑选的加强连,在特战队员的引导下,悄无声息地来到江边。

“动作轻点,检查装备,舟船充气。”带队营长压低声音命令。

士兵们熟练地将橡皮艇和折叠冲锋舟推入水中,人人脸上涂着伪装油彩,武器都用布包裹以防碰撞出声。

对岸日军阵地一片寂静,只有探照灯的光柱偶尔扫过江面。

“第一波,上!”营长一挥手。

十几条小船如同离弦之箭,无声地滑向对岸。战士们奋力划桨,紧张地注视着对岸的动静。

幸运的是,日军并未发现。先头班顺利抵岸,迅速隐蔽,建立起一个小小的警戒圈。后续船只接连抵达。

突然,“砰!”一声枪响划破夜空!一名日军哨兵似乎发现了动静,盲目开了一枪。

“不好!暴露了!火力组,压制那个探照灯!其余人,快速上岸,抢占前面那个土坡!”营长当机立断。

“哒哒哒!”

一挺轻机枪迅速开火,将对岸日军的探照灯打灭。 对岸日军阵地顿时炸了锅,机枪子弹盲目地扫射过来,打在江面上噗噗作响,偶尔有子弹击中橡皮艇。

“快!快!快!”

士兵们跳下船,冒着弹雨,向预先看好的滩头制高点猛冲。

一场激烈的滩头争夺战瞬间爆发。偷渡成功的中国士兵们利用黑暗和地形,与冲过来的日军巡逻队和警戒部队展开近战。冲锋枪、手榴弹、刺刀成了主角。

“守住!一定要守住!天亮后主力就要渡江!”营长声嘶力竭地喊道。

与此同时,师属炮兵营的迫击炮和后方重炮根据预先标定的坐标,开始对日军江防阵地进行压制射击,阻止其向滩头增援。

经过半夜血战,加强连奇迹般地顶住了日军的反扑,牢牢控制住了一块宝贵的滩头阵地,为后续大部队渡江打开了生命通道。

天色微明,更大的渡江行动开始了!

在炮火和晨雾的掩护下,新38师、新30师的主力部队,乘坐数百艘各种船只,在宽阔的江面上,发起了规模浩大的强渡作战!

“全速前进!”

“火力掩护!”

江面上,舟楫竞渡,引擎轰鸣。对岸日军残余的火力点拼命射击,子弹如同雨点般落在江中,激起无数水柱。不时有船只被击中,士兵落水,但后续船只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进。

后方,中**队的炮兵进行了战争以来最为猛烈的火力支援。重炮群持续轰击日军纵深阵地和可能的炮兵位置,师属步兵炮和迫击炮则集中打击江防工事。反炮兵雷达成功捕捉到日军一个隐蔽的山炮中队开火,立刻招致毁灭性的覆盖打击。

空中,盟军的p-51战斗机和p-40战机也赶来助阵,沿着江岸反复扫射投弹,进一步压制日军。

新30师方向,部队在付出一定代价后,成功在多处登陆,随即沿着江岸向东迅猛推进,清剿日军据点。日军往往依托村落和竹林进行抵抗,战斗激烈但进展顺利。

左翼新38师方向,由于昨夜奇袭建立的滩头阵地,主力渡江相对顺利。登陆后,部队立刻向柏坑亘核心阵地发起猛攻。

柏坑亘是一个小型集镇,日军利用其周围的高地和镇内坚固建筑,构筑了环形防御体系,火力配置严密。

“呼叫坦克!我们需要坦克直瞄火力!”前线连长对着步话机大喊。但坦克还在江南岸。

攻坚重任落在了步兵和炮兵身上。

“机枪压制那个高地!”

“迫击炮!轰击镇口的地堡!”

“火箭筒!上!敲掉那栋楼上的机枪!”

士兵们逐屋逐巷地进行争夺。火焰喷射器再次大显神威,将日军据守的房屋变成焚尸炉。日军则疯狂反扑,狙击手、掷弹筒、自杀式攻击层出不穷。

战斗异常惨烈。一处日军重机枪阵地封锁了主要街道,造成很大伤亡。

“妈的!”一名排长眼睛红了,抱起一捆手榴弹就想冲,被战友死死拉住。

“别冲动!看我的!”一名配属作战的工兵排长,仔细观察后,带领两名战士,利用断墙残壁迂回到侧面,用炸药包成功炸毁了那个地堡。

经过大半天血战,新38师终于攻克柏坑亘,守军大部分被歼。

柏坑亘的陷落,动摇了日军整个太平江北岸的防御。新30师沿江横扫,势如破竹,连续攻克多个据点。新38师在拿下柏坑亘后,也继续向东攻击前进。

日军陷入溃败和混乱,各部联系中断,只能各自为战,且战且退,试图向大利方向收缩,或干脆南逃渡过太平江,退回八莫城区。

中**队则穷追猛打。装甲一师的先头坦克部队,在工兵迅速架设的浮桥通过后,也加入了追击行列。m4“谢尔曼”坦克沿着道路轰鸣前进,用机枪和火炮追歼溃逃的日军,极大地加快了进攻速度。

八莫城的日军第56师团部内,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面色铁青,听着不断传来的噩耗。

“师团长阁下!柏坑亘失守!”

“搜索联队玉碎!”

“第113联队第二大队被包围在大利附近,请求战术指导!”

“支那战车已过江!”

“八嘎!”松山佑三一拳砸在桌子上,“江北防线……竟然这么快就……”

他深知,失去了江北屏障,八莫将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之下。

“命令……”他艰难地下令,“江北所有部队,尽可能撤回南岸……加强城防工事……准备……玉碎作战……”

大利,成为了日军在太平江北岸最后一个支撑点。溃退下来的日军和原守军约一个大队的兵力,拥挤于此,做最后挣扎。

新38师和新30师从西、南两个方向迅速逼近,装甲部队也从北面迂回包抄,很快对大利形成了合围之势。

最后的攻击没有丝毫悬念。集团军炮兵再次展现了其毁灭性的力量。密集的炮火将大利日军阵地彻底覆盖。随后,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发起总攻。

已经被打得丧魂落魄的日军,抵抗意志远不如前。经过不到三小时的战斗,大利被攻克。部分日军试图向南渡江逃跑,多数被追击的炮火和机枪射杀在江中,仅有少数侥幸逃回八莫。

至此,太平江北岸至大利一线,全部落入中**队之手。日军试图凭借江防迟滞我军的计划彻底破产,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

李锦在众多将领的陪同下,登上了太平江北岸一处刚刚夺取的高地。脚下,江水奔流;对岸,八莫城的轮廓在望远镜中已依稀可见。城上空,似乎笼罩着一片绝望的阴云。

“报告总司令,太平江北岸之敌已基本肃清。我部正在清点战果,巩固阵地。”孙立人报告道。

“好。”李锦放下望远镜,脸上并无太多喜悦,只有一如既往的冷静,“打得不错。告诉弟兄们,辛苦了,但还不能放松。下一步,就是八莫了。那将是另一块更硬的骨头。”

他转身对工兵司令刘毅说:“立即着手,选择合适地点,架设能通过重炮和坦克的坚固浮桥!我们要把重炮推到江边,甚至推到对岸去!” 又对周振邦说:“炮兵前进观察所,要尽可能前出,把八莫城内的日军部署,给我一点点抠出来!”

“是!”

大军在江北岸紧张地忙碌着,更多的部队和重装备正在通过浮桥源源不断地开来。对八莫的总攻,已在酝酿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