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第340章:兵发江南,心定集权
紫宸殿内的烛火已添了三次,跳跃的光影将百官的身影投射在金砖地面上,忽明忽暗,一如当下后周的局势。符祥瑞端坐凤椅,指尖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目光扫过殿内神色各异的大臣,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寂:“诸位,方才商议出兵之事,哀家倒想起一桩旧案——此前联军进攻我济州、雄州及汴梁,如今这三处的战况余波,究竟如何了?”
此言一出,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宰相范质上前一步,躬身回道:“太后,联军退去已有半载,但三处的残破局面至今未能完全恢复。汴梁自迁都洛阳后本就日渐萧条,经联军一役,城池损毁严重,百姓流离,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死城’,仅留少量兵力驻守,以防盗寇滋生。”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雄州毗邻契丹,虽战火不及汴梁惨烈,但城墙多处崩塌,军寨被毁,粮草储备也损耗大半,目前仍在加紧修缮布防,勉强能抵御小规模侵袭。最严重的当属济州,此处作为南北交通枢纽,联军曾在此展开数月拉锯战,城内外房屋十毁其七,农田荒芜,百姓或死或逃,如今仅剩不足三成人口,重建工作举步维艰,驻军也需分兵安抚流民,防卫力量大打折扣。”
符祥瑞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阵酸楚。这三处皆是后周的战略要地,更是先帝们苦心经营的基业,如今却落得这般境地,让她如何对得起地下的夫君。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情绪,缓缓道:“联军之祸刚平,百姓尚未安居乐业,训儿又昏迷不醒,此刻出兵江南,实乃万不得已。但赵廷美狼子野心,若不及时铲除,待他羽翼丰满,必成心腹大患,届时受苦的,还是天下苍生。”
魏仁蒲拱手道:“太后所言极是,只是我后周刚经历大战,国力尚未完全恢复,虽能调集部队南下,但民心向背至关重要。若是强行征兵征粮,恐引发民怨,反而得不偿失。”
“魏枢密使顾虑的,正是哀家所思。”符祥瑞点了点头,“眼下最重要的,一是尽快让训儿苏醒,稳定朝堂人心;二是安抚百姓,休养生息,凝聚民心;至于江南的赵廷美,不过是苟延残喘的跳梁小丑,虽需讨伐,却也不必急于一时,需谋定而后动。”
符琳站在一旁,补充道:“姐姐考虑周全。我后周精锐尚存,虽经历大战,但短期内调集一支劲旅南下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战事与民生,既要一举歼灭赵廷美,又不能让百姓再受战火之苦。”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符祥瑞与诸位大臣及符琳围绕出兵规模、粮草筹备、后方防守等事宜展开了详细商讨。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符祥瑞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朗声道:“经诸位商议,哀家决定,派遣二十万精锐部队从洛阳出发,南下讨伐赵廷美!这二十万大军,皆是我后周的铁血之师,务必一鼓作气,直捣金陵,荡平南宋逆贼!”
话音落下,殿内百官齐声应和:“太后英明!”
符祥瑞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握紧了拳头:“哀家与赵家,有不共戴天之仇!若不是赵匡胤狼子野心,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江山,我夫君也不会含恨而终,后周更不会陷入这般内忧外患的境地!想当年,先帝柴荣英明神武,励精图治,本已奠定了一统天下的根基,若不是天不假年,后周早已成为这天下的第一王朝,何来今日的战乱纷争!”
她的声音带着压抑已久的悲愤,字字泣血,在场的大臣们无不感同身受。那些经历过柴荣时代的老臣,更是眼中泛起了泪光。
“如今,赵匡胤已死,却留下赵廷美这等孽种,妄图复辟北宋,再次祸乱天下!”符祥瑞的语气愈发决绝,“这一次,哀家绝不会再给赵家任何机会!待平定江南之后,哀家自有打算——日后天下太平,必须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收回各地节度使的兵权,将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绝不能再让赵匡胤、赵廷美这样的人出现,绝不能再让后周的江山,毁于藩镇割据之手!”
这番话,既是符祥瑞的肺腑之言,也是她对后周未来的深思熟虑。正史之上,后周正是因为节度使权力过大,才给了赵匡胤可乘之机,最终亡国。如今她执掌后周大权,自然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防患于未然。
百官们闻言,纷纷躬身道:“太后高瞻远瞩,臣等附议!”
符祥瑞点了点头,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说道:“眼下,当务之急是选定一位合适的统领,率领这二十万精锐出征。诸位,你们可有人选举荐?哀家要的,是能征善战、忠心耿耿之人,他必须完成一个最艰难的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江南,将赵廷美及所有北宋旧部,一个不留,全部铲除!”
她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扫过殿内的武将们,期待着有人能挺身而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