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金殿议兵定北伐
洛阳宫的朱红殿门在身后缓缓闭合,将校场的喧嚣彻底隔绝。柴宗训仍紧握着符太后的手,掌心的温度从方才的惊悸渐渐转为沉稳。少年天子的步履不再似往日那般轻快,玄色龙纹常服的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沉甸甸的江山社稷之上。符太后侧头看了眼儿子紧绷却愈发坚定的侧脸,心中暗叹,方才校场的风波,终究是给这颗稚嫩的帝王之心刻下了深刻的印记。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早已接到传召的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以及李重进、张永德等核心将领,已整齐列于殿中。见柴宗训与符太后并肩而入,众人齐齐躬身行礼:“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诸位爱卿平身。”柴宗训的声音虽仍带少年清朗,却少了往日的嬉闹,多了几分朝堂应有的肃穆。他走到御座旁并未落座,而是转身面对众人,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今日急召诸位前来,不为他事,只为济州战事。方才校场已接到急报,辽汉联军攻势愈发猛烈,济州城危在旦夕,亟需援军解围。”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瞬间凝重起来。范质上前一步,手持笏板躬身道:“陛下,济州乃我朝北方屏障,若有闪失,辽汉联军便可长驱直入,危及京畿。只是我朝经汴梁之战与雄州驰援,兵力需谨慎调度,京畿重地绝不可空虚。”
“范相所言极是。”符太后接过话头,语气沉稳有度,“洛阳作为后周都城,是天下之根本。朕与陛下商议,决定留五万禁军镇守都城,一则防备内部叛乱,二则应对可能的外敌偷袭,确保后方稳固,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将领们纷纷颔首,都认可这一安排。古代行军作战,最忌后方空虚,当年安禄山之乱便是前车之鉴,留重兵守京畿是稳妥之举。
李重进上前一步,声如洪钟:“太后英明。京畿稳固,前线方能安心作战。臣请命,率部驰援济州!”他身为后周名将,久经沙场,此刻眼中满是求战之意。
柴宗训看向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李将军勇冠三军,朕与母后本就属意于你。此次驰援,朕给你调拨八万精锐,其中步兵五万、骑兵两万、攻城部队一万,再配一万辎重队,保障粮草与军械供应。”
“谢陛下信任!”李重进躬身领命,随即又补充道,“陛下,兵不在多而在精,作战更需谋略辅佐。此次对阵辽汉联军,敌虽经连番损兵,剩余兵力仍有十余万,且骑兵优势明显。臣恳请陛下恩准,让臣自主挑选谋士随行,以便根据战场局势灵活制定战术,确保取胜。”
这一请求正合柴宗训的心意,他当即点头:“准奏!李将军可在朝中谋士中任意挑选,无论是熟悉联军战术的,还是擅长军械运用的,只要你认为合用,朝廷一概放行。”
“臣谢陛下!”李重进心中大喜,他心中早已有人选——参军赵普,此人足智多谋,尤其擅长分析敌我态势,制定奇袭战术,此前雄州大捷便有他的功劳。
一旁的张永德见状,也上前请命:“陛下,臣愿率一万轻骑兵,从侧翼迂回,袭扰联军粮道。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能切断联军补给,济州之围不战自解!”
柴宗训看向符太后,见母后微微颔首,便说道:“张将军此计甚妙!准你所请,即刻整备部队,与李将军主力协同行动,务必做好侧翼牵制,不可轻敌。”
“臣遵旨!”张永德抱拳领命。
王溥此时上前道:“陛下,此次出征,新式连弩、床弩与火铳已批量生产,可尽数调拨给李将军部。这些武器在雄州大捷中已显威力,若能善加运用,定能克制联军骑兵。只是还需派遣熟悉军械的工匠随行,以便及时维修保养,确保战时正常使用。”
“王相考虑周全。”柴宗训道,“即刻传旨军械库,将所有改良后的新式武器尽数调拨给援军,同时挑选二十名技艺精湛的军械工匠,编入辎重队随行。”
魏仁浦补充道:“陛下,粮草调度亦需妥善安排。臣已令户部清点粮仓,此次将调拨三个月的粮草供应前线,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运输,确保粮草能及时送达济州。”
柴宗训点点头,对几位宰相的周密安排颇为满意。他走到殿中,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愈发坚定:“诸位爱卿,济州一战,关乎后周生死存亡。此前我朝屡遭联军碾压,士气受挫,此次正是我们翻身的机会!朕要的不是简单的解围,而是重创辽汉联军,让他们不敢再轻易犯我后周疆土,为日后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臣等誓死追随陛下,大破辽汉!”众臣齐齐躬身,声音震彻大殿。
符太后看着眼前这众志成城的景象,心中倍感欣慰。她看向柴宗训,柔声道:“陛下,还有一事需妥善安排。此次你与我虽不亲赴前线,但需有人在京中稳定朝局,安抚民心。琳儿身为你的妹妹,身份尊贵,且颇有才干,可令她协助诸位宰相处理日常政务,同时代表皇室定期接见大臣、巡视粮仓,对外营造皇室在京的假象,迷惑联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