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第293章 洛阳城急奏惊朝堂
崖口的风连着吹了三日,第四日天还未亮,李诚便带着残兵与女辅营整装出发。晨露沾湿了衣甲,马蹄踏过霜白的官道,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在寂静的旷野里格外清晰。小兰缩在粮车旁的草垛上,怀里揣着林阿夏给的暖手布囊,时不时掀开布帘看向窗外——路两旁的树木渐渐从稀疏的荒林,变成了规整的农田,远处隐约能望见炊烟袅袅的村落,比在崖口时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快到洛阳了!”前头传来斥候的喊声,赵彦超勒住马缰绳,抬头望向远方。晨光熹微中,一道巍峨的城墙轮廓渐渐清晰,青灰色的砖墙上爬着斑驳的苔藓,城楼上飘扬的后周龙旗在风里猎猎作响,正是洛阳外城的东门。
队伍刚靠近护城河,城楼上便传来守军的喝问:“来者何人?!”
李诚翻身下马,从怀中取出一块鎏金令牌,高高举起:“禁军左卫校尉李诚,奉济州守将之命,携残部与女辅营突围,特来向陛下、太后呈递急报!”他声音洪亮,字句都撞在城砖上,“济州已被辽人与联军围困半月,城内粮尽援绝,再迟恐有不测!”
城楼上的守军探出头,看清令牌上的禁军印记,又瞥见队伍里伤员身上的血迹与残破的军旗,不敢有半分耽搁。“稍等!”守军头目转身对着身后喊道,“快开城门!传讯给内城卫,就说济州急报,李校尉带残部回来了!”
沉重的城门“吱呀”作响,缓缓向内打开,守兵们分列两侧,看着这支风尘仆仆的队伍进城。街道上的百姓听到动静,纷纷探出头来,见是满身征尘的士兵,还有挎着药箱的女兵,脸上都露出担忧的神色——近来关于济州战事的流言早已传遍洛阳,只是没人知道具体情形,如今见士兵们这副模样,想来前线定是吃了大亏。
林阿夏扶着小兰从粮车上下来,脚刚沾地便觉得一阵虚软,这几日在马车上颠簸,几乎没合过眼。春风走过来,递过一壶温水:“先找个地方歇脚,赵统领说内城卫已经安排了驿馆,咱们先把伤兵安置好,再商议上书的事。”
几人跟着驿馆的差役往里走,刚放下行李,王奎便拿着一张空白的奏疏来找李诚:“校尉,咱们不能等,得尽快把济州的情况写下来递上去。太后一直以为济州固若金汤,要是知道现在城破在即,肯定会急着调兵。”
李诚点点头,接过笔,指尖却有些发颤——这几日突围的场景还在眼前晃,那些战死的弟兄、城墙上的血迹,还有守将临终前“一定要把消息带到洛阳”的嘱托,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我来写战况,”李诚深吸一口气,“赵统领,你补充援军需要的兵力与粮草;林姑娘,你说说女辅营在城内看到的百姓情况,还有……符将军的事。”
提到符将军,林阿夏的眼眶微微发红。符将军是符太后的亲妹妹,在济州守城时身先士卒,最后为了掩护他们突围,带着残兵留在了城头。“我会写清楚,”林阿夏轻声道,“符将军至死都在护着百姓,没让辽人踏进内城一步。”
几人围着桌子,从清晨写到午后,奏疏上的字迹密密麻麻,不仅写了济州被围的经过、辽人的兵力部署,还附了一张简易的守城图,标注出几处已经被攻破的城墙缺口。最后,李诚拿起笔,在奏疏末尾写下自己的名字,接着是赵彦超、王奎,林阿夏、春风,还有二十多个幸存士兵的名字,一个个红手印按在纸页上,像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捧着最后的希望。
“驿馆的差役说,递急奏要先交到通政司,”赵彦超把奏疏折好,装进锦袋里,“我亲自去,通政司的郎中是我同乡,能快些递到宫里。”
通政司位于内城东侧,专门负责接收内外奏章,再转交内阁或直接呈给皇帝、太后。赵彦超赶到时,通政司的郎中正在处理公文,见他一身军装,还带着奏疏,连忙起身:“赵统领?你不是在济州吗?怎么回来了?”
“别说这些了,”赵彦超把锦袋递过去,声音急切,“这是济州的急奏,城已经快破了,你赶紧让人送进宫,务必交到太后手里!晚了就来不及了!”
郎中见他神色凝重,不敢耽搁,立刻叫来手下的吏员:“快,用加急的令牌,直接送进慈宁宫,就说济州急报,关乎全城安危,一刻都不能等!”
吏员接过锦袋,揣进怀里,拔腿就往皇宫方向跑。此时的慈宁宫里,符太后正陪着小皇帝批阅奏折,桌上摆着刚送来的点心,可她却没什么胃口——近来总梦到济州,梦到妹妹符将军,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母后,”小皇帝放下笔,揉了揉眼睛,“今天的奏折都批完了,咱们去御花园走走吧?”
符太后刚想点头,殿外突然传来太监的脚步声,还带着急促的呼喊:“太后!陛下!通政司加急奏疏!说是济州来的急报!”
符太后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茶盏“哐当”一声落在桌上,茶水溅了满桌。“快!快呈上来!”她声音都有些发颤,原本沉稳的神色瞬间被慌乱取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