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第284章 分歧:颍川与济州
红薯的余温刚从指尖散去,营地里的忙碌就裹着暮色沉了下来。林阿夏刚把小兰送回帐篷,转身就看到春风抱着叠好的布巾快步走来:“阿夏姐,姐妹们都问,是不是真要往颍川走?”
林阿夏指尖捏了捏袖角——小兰说的“颍川”像根针,扎在她心里半天没松。她原本想等王校尉回来再议,可看到姐妹们眼里藏不住的期待,脚步不由自主地往中军帐去了。
帐里的烛火晃着王校尉的影子,他正用炭笔在舆图上画着什么,听见脚步声抬头:“怎么还没歇?小兰情绪稳了?”
“稳了。”林阿夏走到舆图前,指尖点在那处被墨痕圈住的“颍川”上,“她刚跟我说,那天在汴梁断墙后,听得真切——大部队是往颍川撤的。王校尉,我们收拾行李吧,现在就往颍川走。”
王校尉的炭笔顿在舆图上,墨点晕开一小片黑:“颍川?”他俯身量了量舆图上的刻度,“从宿州山地到颍川,直线三百里,要过涡水、沙颍河,中间还有两处丘陵隘口。我们这点人,带着女辅营和伤员,走快了要半个月,走慢了怕是要拖到寒冬。”
“可那是大部队的方向!”林阿夏打断他,声音里带着急,“小兰说那是校尉亲口喊的‘颍川集结’,总不会错。”
王校尉把炭笔往案上一放,站起身时带起一阵风:“不行。按原计划,先去济州。”
“济州?”林阿夏愣了,眉头瞬间拧起,“我们原计划不是往汴梁去吗?怎么又改去济州了?再说济州离这里更远,路上还要绕开联军的游骑,何苦绕这个远路?”
“汴梁不能去了。”王校尉从怀里掏出半张揉皱的信纸,纸边还沾着泥点,“今早巡逻的弟兄在山口捡到的,是溃散的斥候留下的消息——汴梁城现在被联军守得跟铁桶似的,连城郊的民房都搜了三遍,去了就是自投罗网。”他顿了顿,指尖点在舆图上“济州”的位置,“济州不一样,那里有我们后周的旧粮仓,城防虽不如汴梁,却偏居东侧,联军现在主力都在汴梁周边,暂时顾不上那边。更重要的是,城破前我让五队的人往济州撤,他们手里还带着半个营的兵器,找到他们,我们才算有真正的底气。”
林阿夏攥紧了手,指节泛白:“可小兰说的是大部队!颍川是后周的州府,城防在,粮仓在,联军刚占汴梁,怎么敢往颍川伸腿?去济州绕那么远,万一错过了和大部队汇合的机会怎么办?”
“你信小兰?”王校尉忽然抬眼,烛火映得他眼底有些冷,“一个刚从乱军里逃出来的丫头,隔着断墙听了半句喊,你就把所有人的命赌进去?”
林阿夏的脸“唰”地白了,声音却没软:“王校尉,小兰不是胡说——她那天躲在断墙后待了三个时辰,除了‘颍川集结’,还听到那几个校尉说‘往南走避开联军主力’,颍川在汴梁南边,正好对上!”
“我没说她胡说,是说她‘没说全’。”王校尉弯腰从案下抽出一卷旧军报,展开时纸页簌簌响,“你看,三天前的消息:颍川守将降了联军。现在那地方是谁的地盘,还不一定。说不定联军早就设了伏,就等我们这些找大部队的散兵自投罗网。”
林阿夏的指尖颤了颤,军报上“颍川献城”四个朱批字,像烧红的铁烙在她眼里。她咬着唇,还想争辩:“就算守将降了,大部队总不会往联军堆里扎吧?小兰听到的‘集结’,说不定是往颍川周边撤——”
“周边?周边是陈国的地盘!”王校尉的声音陡然高了些,帐帘都被震得晃了晃,“后周和陈国打了三年,去年才刚在寿春打过一场恶仗,你让大部队往敌国腹地撤?林阿夏,你是女辅营的领队,不是小孩子——做事要讲实际,不是讲‘说不定’。我们现在就二十个能打的,连像样的刀矛都凑不齐,去颍川的路上要是碰上游散的联军骑兵,就是送命!”
帐外的风卷着夜露吹进来,烛火晃得人影乱颤。林阿夏僵在原地,军报上的字像蚂蚁爬满视线,她想起小兰眼里的光,想起姐妹们夜里偷偷说“找到大部队就安全了”的语气,喉咙里堵得发慌:“那……济州就安全吗?万一五队的人没到济州,或者济州也被联军占了怎么办?”
“至少济州有明确的目标,有能找到的人。”王校尉的声音缓了些,指了指舆图上济州城外的标记,“那里有个废弃的盐场,是我们后周旧部的联络点,五队的人肯定会去那里等消息。而且济州靠海,就算情况不对,我们还能往海边撤,总比在颍川腹背受敌强。”他走到林阿夏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阿夏,我知道你想找大部队,我也想。可现在我们是没根的草,得先把‘根’扎起来:有人,有刀,有粮食,才能谈‘找’。颍川的消息是死的,济州的人是活的——活的,才能跟着我们走,才能让我们在这乱世里活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