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监狱使:嘿!赵匡胤,你家夫人来看你来了(二)
鲁氏的身影消失在走廊拐角时,赵匡胤还僵在探视室的木桌旁,指尖残留着她掌心的温度,那温度透过冰冷的铁链,竟在他手心里焐出了一层薄汗。桌上的桂花糕还剩两块,素色绢帕叠得整整齐齐,藏青色护腕搭在膝头,每一样东西都带着家人的气息,像一团暖火,裹着他冰凉的四肢百骸。
“哐当——”
狱卒的鞭子在门框上敲了一下,粗哑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怔忡:“发什么呆?看完了就回牢房!别在这儿磨磨蹭蹭的,耽误老子交差!”
赵匡胤没动,目光还黏在鲁氏离去的方向。方才鲁氏回头时的眼神还在眼前晃——那眼神里有牵挂,有期待,还有一丝藏不住的惶恐,像根细针,一下下扎着他的心脏。他想起鲁氏说“娥儿缝帕子缝哭了”,想起她说“娘总盼着你做的胡饼”,想起她说“我们回涿州种地也认”,那些话像潮水似的涌上来,把他心里最后一点关于“忠臣尊严”的执念,冲得干干净净。
“走啊!聋了?”狱卒不耐烦地上前,伸手就要推他的肩膀。
这一推,倒让赵匡胤猛地回过神来。他踉跄着后退一步,铁链在地上拖出长长的“哗啦”声,膝头的护腕掉在地上,绣着小马的那面朝上,针脚歪扭的马耳朵,倒像极了玉燕小时候画的画。他弯腰去捡,指尖触到布料的瞬间,眼眶又热了——玉燕连夜缝这护腕时,是不是也像现在的他一样,一边缝一边掉眼泪?
“我……”他张了张嘴,声音还带着未散的沙哑,却比刚才多了几分急切,“我不回牢房。”
狱卒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手里的鞭子又扬了扬:“你说啥?不回牢房?你以为这是你家殿前都点检府?想在哪儿待就在哪儿待?”
“我要见太后。”赵匡胤抬起头,眼神里没了之前的决绝,也没了绝望,只剩下一种近乎执拗的恳切,“我认罪。你帮我通报一声,我要见太后,我愿意认下所有罪名。”
这话像颗石子砸进平静的水里,狱卒的眼睛瞬间瞪圆了,手里的鞭子僵在半空。他守这监狱三年,见多了嘴硬的犯人,有的宁死不认罪,有的哭着喊冤,却从没见过像赵匡胤这样的——前一刻还在为“忠诚”红着眼眶,转眼就说要认罪。他上下打量着赵匡胤,见他乱蓬蓬的头发下,眼睛亮得吓人,不像是在说胡话,倒像是真的下定了决心。
“你……你没疯吧?”狱卒试探着问,“方才你还跟你夫人喊‘没做错什么’,这会儿怎么就认罪了?”
赵匡胤没理会狱卒的疑问,只是往前走了一步,双手抓住监狱的铁栏杆,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我没疯。我是真的认罪。当初我不该听兄弟们的劝,不该黄袍加身,更不该建立宋朝——我反了后周,反了柴荣陛下,这就是我的罪。你帮我通报,我要见太后,我愿意受罚,哪怕是发配边疆从军,我也认!”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几个字几乎是喊出来的。走廊里本就安静,这喊声顺着石壁反弹回来,竟引来了其他牢房的动静——西头牢房的张屠户扒着栏杆探头:“兄弟,你说啥?发配边疆也能认?真能出去?”南巷的李秀才也凑过来,推了推掉在鼻尖的破头巾:“大人,要是认罪能发配从军,我也认!我早年读过兵书,能给军队记账!”
狱卒被这阵仗闹得手足无措,正要呵斥,走廊尽头忽然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只见一个穿着青色官服的人走过来,腰间挂着铜制的腰牌,正是这监狱的监狱长。他方才在值班室听见动静,特意过来看看,刚走到拐角,就听见赵匡胤喊“愿意发配边疆”。
“你说你愿意发配从军?”监狱长走到赵匡胤面前,眼神锐利地盯着他,语气里满是怀疑。他早就听说过赵匡胤的名头——当年黄袍加身,一夜之间改朝换代,是何等威风?这样的人,怎么会甘心发配边疆?莫不是想先认下罪,出去后再招揽前朝旧部,趁机造反?
赵匡胤迎上监狱长的目光,没有躲闪,声音反倒比刚才更坚定:“是。只要能让我活着见到家人,只要能让我们一家人团聚,发配边疆也好,种地也好,我都愿意。我知道大人担心什么——我若出去后敢有二心,任凭太后处置,死无葬身之地。”
这话掷地有声,倒让监狱长愣了一下。他看了看赵匡胤通红的眼睛,又看了看地上的护腕和桌上的绢帕,心里忽然有了几分动摇。方才他在拐角,也听见了赵匡胤和鲁氏的对话,知道这犯人心里最牵挂的,就是家里的老母亲和两个女儿。若是为了家人,倒也不是不可能放下过往的荣光。
可怀疑的念头还是没散。监狱长在这位置上待了五年,见多了人心险恶,多少犯人嘴上说得好听,出去后转眼就翻了脸。他若是轻易信了赵匡胤,万一出了差错,别说官职保不住,恐怕连脑袋都要搬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