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194章 符太后(符琳)联合姐姐之后提前率军进入殿堂(二)

第194章 李谦赴死之赵匡胤差点掉脑袋(二)

内侍跪在冰凉的金砖上,额间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洇湿了深蓝色的宫服衣襟。那只摔在地上的青瓷茶杯早已四分五裂,碧色的茶汤在金砖上漫开,像一汪凝固的血。符琳僵坐在铺着白狐裘的宫椅上,指尖死死掐着扶手边缘,雕花的紫檀木被她掐出几道深深的印子——五千精兵全军覆没,李谦死了,赵匡胤正率军往汴梁来。这三句话像三把淬了冰的刀,直直扎进她的心脏,让她连呼吸都带着疼。

殿外的铜壶滴漏“嘀嗒”作响,每一声都像在催命。符琳闭上眼,脑海里闪过姐姐符祥瑞在洛阳城楼上的模样——去年冬天她去洛阳见姐姐,符祥瑞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鬓角已染了霜白,身上的铠甲沾着未化的雪,连说话的声音都带着掩不住的疲惫。为了对抗赵匡胤,姐姐前前后后集结了近百万联军,从河东到淮南,从关陇到江淮,几乎调动了后周所有能动员的兵力,可即便如此,这近百万将士浴血奋战半年有余,还是没能打赢宋军,反倒折损了十几万精锐。上个月传来消息,说联军终于突破了宋军的陈州防线,一路势如破竹,差点就攻进汴梁外围,她当时还在宫里摆了宴,以为后周的转机终于来了,可谁能想到,转眼间联军就陷入了“围而不攻”的僵局,十几万援军困在城外三十里,进不得也退不得。

“太后……”内侍的声音带着颤音,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她一眼,“赵匡胤的军队离汴梁只剩五十里了,禁军统领刚才派人来问,要不要先关闭城门,调兵驻守城墙?”

符琳猛地睁开眼,眼底的慌乱早已被决绝取代。她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掐着扶手的手,掌心留下几道红痕。“关闭城门?”她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现在关城门,只会让汴梁城里的人心慌,更会让城外那十几万联军寒心。赵匡胤要的就是我们自乱阵脚,我偏不如他意。”

她站起身,白狐裘的下摆扫过地上的瓷片,发出细碎的声响。走到殿中,符琳望着墙上悬挂的后周舆图,目光落在汴梁城中心的那处红点上——那是宋军的殿堂,也是整个汴梁的命脉所在。只要控制了殿堂,就能掌控禁军的调兵虎符,既能守住汴梁,也能派兵去解城外联军的困局。可单凭她手里的兵力,能做到吗?

符琳的指尖划过舆图上“洛阳”二字,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姐姐符祥瑞在洛阳经营多年,手里握着三万精锐,若是能让姐姐率军来汴梁,一面支援城内防守,一面与城外联军呼应,定能拦住赵匡胤。可她转念一想,又忍不住心疼——姐姐这半年太累了,近百万联军的粮草调度、兵力部署,全靠她一人支撑,上次书信里还说自己咳疾加重,这次若再让她长途奔袭,怕是要拖垮身体。

“太后?”内侍见她半天没说话,又轻声唤了一句。

符琳闭了闭眼,将心底的心疼压下去。现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近百万联军还在城外苦等援军,后周的江山都要保不住了,她不能再让姐姐一个人扛着。“来人!”她提高声音,语气斩钉截铁,“传我的懿旨,立刻派人快马去洛阳,给符祥瑞太后带话!”

殿外的侍卫立刻进来,单膝跪地听令。符琳走到侍卫面前,一字一句地说:“你告诉符祥瑞太后,赵匡胤已率军逼近汴梁,五千伏兵已全军覆没,城外十几万联军还困在原地,情况危急。让她立刻整军备战,星夜兼程赶来汴梁支援——记住,若遇宋军阻拦,优先保住兵力,不必硬拼,我们需要的是援军,不是又一场无谓的牺牲。”

侍卫点头应下,刚要起身,符琳又补充道:“还有,你跟我姐姐说,近百万联军能撑到现在,她已经做得够好了,别再自责。这次不用急,我会在汴梁守住等着她,也会想办法给城外联军传信,让他们再撑几日。告诉她,我不想再看到她为了战事熬坏身体,更不想看到她受伤。”说到最后一句,她的声音忍不住软了下来,眼底也泛起了一层水光。

侍卫领命退去,殿内又恢复了寂静。符琳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寒风瞬间灌了进来,吹得她的发丝乱飞。她望着远处城外联军的方向,隐约能看到天际线处的营帐轮廓——那是近百万将士用命守住的希望,她不能让这份希望毁在自己手里。姐姐赶来汴梁需要时间,她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先动手控制宋军殿堂,拿到调兵虎符,既能稳住城内局势,也能给城外联军争取喘息的机会。

“来人,传禁军副统领张威来见我。”符琳对着殿外喊道。张威是她父亲当年的旧部,跟着父亲打过不少硬仗,对后周忠心耿耿,手里握着三千禁军,是她现在唯一能信任的人。

不多时,张威便快步走进殿内,一身铠甲,身姿挺拔,只是铠甲的缝隙里还沾着些许尘土——昨夜他刚带着人去城外给联军送过粮草,回来还没来得及休整。“末将张威,参见太后!”他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符琳扶起他,开门见山地道:“张将军,赵匡胤已率军逼近汴梁,五十里之外,随时可能攻城;城外十几万联军还困在原地,近百万大军的补给线也快断了,情况比我们想的更危急。我有一事要托付你。”

张威挺直腰板,沉声道:“太后请讲,末将万死不辞!哪怕是再去城外送一次粮草,哪怕是带着这三千人去挡赵匡胤的大军,末将都绝无二话!”

“我要你率三千禁军,随我进入宋军殿堂。”符琳的目光坚定,“殿堂里有禁军的调兵虎符,还有文武百官的印信——拿到虎符,我们就能调动城内剩余的禁军,一面加固城墙防守,一面派人去给城外联军送补给、传消息;控制住百官,就能稳住汴梁的人心,不让赵匡胤的流言搅乱局势。这是我们现在唯一的机会。”

张威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太后,宋军殿堂有五千守军,统领王庆更是赵匡胤的心腹,我们只有三千人,硬闯恐怕……而且城外还有近百万联军等着支援,若是我们在这里折损了兵力,后续怕是更难支撑。”

“我知道很难,也知道这三千人不能折损。”符琳打断他,从袖中取出一枚金色的令牌,递给张威——令牌上刻着“符氏”二字,边缘已被磨得光滑,是她父亲当年统领禁军时的信物,“这是我父亲当年的兵符,虽不能调动所有禁军,但能让殿堂外的部分守军犹豫。你先派人去殿堂附近埋伏,等我消息,我会以‘商议联军补给’为由,进入殿堂,届时你再率军冲进去,控制局面,尽量别伤人,我们要的是虎符和局势,不是更多的伤亡。”

她顿了顿,又道:“王庆虽是赵匡胤的人,但他的家人都在汴梁,他不敢轻易赌。只要我们控制了殿堂,再以他家人的安全要挟,他定会乖乖听话——我们要的是他配合调兵,不是要他的命,留着他,也能少些不必要的抵抗。”

张威接过兵符,紧紧握在手中,兵符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让他想起了当年跟着老将军征战的日子。“末将领命!”他郑重地说,“太后放心,末将定会护您周全,也会保住这三千人,拿下宋军殿堂,为近百万联军、为后周守住这口气!”

符琳点了点头,转身走到妆台前,取下头上的金钗——那是姐姐当年送给她的及笄礼,她一直戴在身上。换上一身轻便的银色铠甲,铠甲的重量压在肩上,却让她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她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铠甲,又拿起放在桌上的长剑,试了试重量,剑刃反光映在她眼底,映出几分决绝。“走吧,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

张威跟着符琳走出殿外,三千禁军早已在宫门外列队等候,个个手持长枪,神情严肃,虽然脸上带着疲惫,但眼底没有丝毫退缩——他们都知道城外有近百万联军在苦等,也知道汴梁是后周最后的防线,没人想退,也没人能退。符琳走到队伍前,目光扫过每一个士兵的脸,沉声道:“将士们,赵匡胤率军来犯,想要覆灭我后周江山;城外近百万联军还在等着我们支援,等着我们一起守住家国!今日,我们要去控制宋军殿堂,拿到调兵虎符,守住汴梁,也守住城外那近百万兄弟的希望!你们怕不怕?”

“不怕!”三千士兵齐声喊道,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连远处宫殿的飞檐都似被这声音震得微微颤动。

符琳满意地点了点头,翻身上马,手中的长剑指向宋军殿堂的方向:“出发!”

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宋军殿堂走去,街道两旁的百姓早已躲回了家里,紧闭门窗,只敢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也听说了城外有近百万联军,也知道赵匡胤要来了,每个人都在盼着能守住汴梁,盼着能有一场转机。符琳骑在马上,看着空荡荡的街道,心里不禁有些酸涩。她想起小时候,父亲带着她和姐姐在这条街上游玩,那时的汴梁热闹非凡,百姓安居乐业,可如今,却因为战乱,变得如此冷清。她握紧了手中的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守住这里,让近百万联军的牺牲不白费,让百姓能再过上安稳日子。

“太后,前面就是宋军殿堂了。”张威策马走到符琳身边,低声提醒道,目光警惕地扫过殿堂周围的守军——比平时多了近一倍,看来王庆也早有防备。

符琳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宋军殿堂巍峨矗立,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口站着两队守军,手持长刀,神情警惕,铠甲上的铜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她深吸一口气,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铠甲,朝着大门走去。

“来者何人?竟敢擅闯宋军殿堂!”门口的守军统领上前一步,厉声喝问,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

符琳亮出腰间的太后令牌,冷声道:“我是符琳太后,城外近百万联军的补给快断了,我来与王庆统领商议粮草调度的事,让他出来见我。耽误了联军的补给,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守军统领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符琳会亲自来,更没想到她会提城外联军的事——近百万联军的补给是现在汴京最敏感的话题,没人敢轻易阻拦。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转身跑进了殿堂,去通报王庆。

不多时,王庆便快步走了出来,一身紫色官服,脸上带着几分虚伪的笑容,只是眼底藏着一丝警惕:“太后大驾光临,臣有失远迎,还请恕罪。不知太后今日前来,是为了城外联军的补给?”

符琳看着他,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王统领倒是消息灵通。赵匡胤已率军逼近汴梁,五十里之外;城外近百万联军的补给线快断了,若是再不想办法,恐怕不等赵匡胤攻城,联军就要先撑不住了。我今日前来,就是想与你商议,如何调动城内的粮草,如何调兵护送补给出城——这些事,需要你我一起拿主意。”

王庆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干笑道:“太后放心,臣早已让人盯着粮草的事,只是调动粮草需要文武百官联名签字,调兵更是需要调兵虎符,臣一个人,做不了主啊。”

“所以我才要进殿与你、与百官一起商议。”符琳不等他反应,径直朝着殿内走去,“走吧,我们进去说,城外近百万将士还在等着消息,耽误不起。”

王庆没办法,只好跟在符琳身后,走进了殿堂。殿内的文武百官见符琳来了,都纷纷起身行礼,脸上满是惊讶——最近朝堂上都在传联军快撑不住了,没人敢主动提补给的事,更没人想到符琳会亲自来殿堂商议。符琳走到殿中,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各位大人,赵匡胤已率军逼近汴梁,五十里之外;城外近百万联军浴血奋战,补给却快断了,今日召集大家,就是想商议如何调粮、如何调兵,保住联军,也保住汴梁,保住我们后周的江山!”

百官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有的说要立刻调动城内的储备粮,有的说要派禁军护送补给出城,还有的说现在自顾不暇,管不了城外的联军,一时间,殿内乱成了一团。

王庆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正要开口说“调粮调兵都需要虎符,太后若是拿不出虎符,说再多也没用”,突然听到殿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紧接着就是喊杀声——那是禁军的口号,他再熟悉不过。他脸色一变,猛地转身,只见张威率领三千禁军冲了进来,手中的长枪指向殿内的众人,却没有立刻动手,只是将所有人围在了殿中。

“王统领,束手就擒吧!”张威大喝一声,“今日太后要控制宋军殿堂,拿到调兵虎符,为城外近百万联军送补给,谁敢阻拦,才是真正的叛国!”

王庆脸色惨白,后退一步,伸手去摸腰间的佩剑——他没想到符琳真的敢动手,更没想到张威会来得这么快。可还没等他拔出剑,就被两名禁军冲上前,死死按在了地上。“符琳!你竟敢谋反!”王庆挣扎着,厉声喊道,“赵匡胤将军很快就会进城,近百万联军也撑不了几日,你这样做,根本守不住汴梁!你不会有好下场的!”

符琳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谋反?我是后周的太后,守住后周的江山,护住近百万浴血奋战的将士,何谈谋反?倒是你,身为后周的禁军统领,眼看联军被困却不管不顾,眼看赵匡胤来犯却只想等着投降,这才是真正的背叛!”

她顿了顿,又道:“你的家人都在汴梁,你若是乖乖配合,交出调兵虎符,帮我们调粮、调兵,护送补给出城,我可以饶你家人一命,也可以让你戴罪立功。否则,你知道后果——近百万将士的怒火,不是你能承受的。”

王庆的身体僵住了,脸上的愤怒渐渐被恐惧取代。他知道符琳说得出做得到,更知道近百万联军若是真的撑不住,汴梁城破之日,他和他的家人也不会有好下场。“我……我配合。”他声音发颤,缓缓低下了头,“虎符在殿后的密室里,我带你去拿。粮草的调度清单,我也早就准备好了,只要有虎符,就能立刻调动。”

符琳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张威说:“派人跟着王庆去拿虎符,拿到虎符后,立刻调遣五千禁军,跟着粮草队去城外给联军送补给;再派三千禁军去加固城墙,重点防守赵匡胤来的方向。把王庆带下去严加看管,别让他耍花样。”

张威领命而去,殿内的文武百官见王庆已被控制,虎符也能拿到,城外联军的补给有了着落,也都放下了顾虑,纷纷表示愿意听从符琳的命令——没人想做叛国贼,更没人想看着近百万联军毁在自己手里。符琳走到殿中的龙椅旁,虽然她不能坐上去,但看着殿外禁军忙碌的身影,看着百官开始起草调粮文书,她忽然觉得,近百万联军的希望,后周的希望,好像并没有那么渺茫。

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城外联军的方向,心里默默想着:姐姐,我已经控制了宋军殿堂,拿到了虎符,很快就能给城外联军送补给了。你一定要快点来啊,我们一起,守住这近百万将士的希望,守住后周的江山。

可她不知道,此刻的洛阳城,符祥瑞正站在城楼上,望着汴梁的方向,眉头紧锁。她刚刚收到了符琳的消息,知道赵匡胤已率军逼近汴梁,也知道符琳要她星夜兼程赶去支援,更知道城外近百万联军还在苦等补给。可她手里的三万精锐,经过半年的战事,早已疲惫不堪,不少士兵还带着伤;军中粮草也只够支撑三日,若是星夜兼程,中途没有补给,怕是没到汴梁,士兵就会先垮掉。更重要的是,洛阳到汴梁的路上,赵匡胤已经布下了两道防线,若是硬闯,怕是会成了又一场牺牲。

“太后,我们真的要立刻出发吗?”身边的副将轻声问道,他跟着符祥瑞征战多年,看着符祥瑞从一个娇弱的公主变成如今的女将,也看着她为了近百万联军熬得双眼通红,“要不,我们先派一部分人带着粮草去汴梁,主力再休整几日,等摸清了赵匡胤防线的情况再出发?”

符祥瑞叹了口气,目光坚定地望着汴梁的方向:“琳儿在汴梁等着我们,城外近百万联军也在等着我们,我们没资格休整。粮草的事,我们可以在路上向沿途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