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185章 密信截杀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第185章 密信截杀

作者:孙苏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0:10:21

符太后的指尖刚触到李将军送来的急报,殿外就传来青芜急促的脚步声。她抬头时,见青芜攥着一卷染血的绢布闯进来,脸色比殿内烛火还要白:“太后,城西巡防的兄弟在密道出口附近,截住了这个。”

绢布展开时,一股淡淡的松烟墨味混着血腥气飘散开。符太后定睛看去,上面是用炭笔写的潦草字迹,只看了两行,她的指节就骤然收紧——信是写给石守信的,落款是“洛城守军副将张谦”,内容竟详细标注了洛阳北门的防守薄弱处,还说“三日后三更,当以火把为号,开城门迎宋军入城”。

“张谦?”柴宗训凑过来,看清落款时猛地攥紧拳头,“他不是李将军最信任的副将吗?去年父皇还赏过他良田!”

符太后没说话,目光落在绢布边缘的一处墨点上。那墨点形状特殊,像是笔尖断了一丝毫毛造成的,她忽然想起昨日在军备库,见过张谦用的那支狼毫笔——笔锋确实缺了一小块,是上月清点兵器时被铁戟刮到的。

“看来宋军的手,已经伸到我们眼皮子底下了。”符太后将绢布卷好,递给青芜,“立刻去禁军大营,让李将军不动声色地盯着张谦,切记,别打草惊蛇。”

青芜刚走,殿外又传来喧哗声。郭崇带着两名浑身是伤的士兵走进来,士兵手里捧着一个被箭射穿的木盒,盒内垫着的丝绸上,还留着半张被血水浸透的信纸。

“太后,这是从宋军信使身上搜出来的。”郭崇单膝跪地,声音凝重,“信使是从汴京方向来的,被我们的暗哨拦在邙山,他临死前想烧了信纸,只留下这半张。”

符太后接过木盒,小心地展开那半张信纸。上面的字迹工整,是赵匡胤的亲笔——“光义押运粮草,需于五日后抵达渑池,可令守信……”后面的字被烧掉了,只剩“截杀”两个残缺的笔画。

柴宗训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赵光义押运粮草?他们是想给石守信送补给!”

“不止。”符太后手指轻轻拂过“截杀”二字,眼底闪过一丝冷光,“赵匡胤没说截杀谁,但能让他特意写信叮嘱,恐怕是冲我们的人来的。”她忽然想起昨日派去联络澶州韩通的使者,算算路程,使者该在五日内经过渑池。

“郭将军,你立刻带两百精锐,乔装成流民,去渑池附近埋伏。”符太后语速极快,“一是盯着赵光义的粮队,摸清他们的路线;二是务必找到我们的使者,护他安全回洛阳。”

郭崇领命刚要走,符太后又叫住他:“带些伤药和干粮,遇到流民多的地方,多打听打听——宋军最近有没有在附近抓过百姓。”她总觉得,赵匡胤不会只派信使和细作,说不定还在暗处做了别的手脚。

郭崇走后,柴宗训看着殿内跳动的烛火,忽然开口:“娘,张谦要开城门迎敌,赵光义要送粮草,我们现在腹背受敌,要不要……再催催北汉的援军?”

符太后摇了摇头,走到窗边,望着城外黑漆漆的夜空。北汉的刘钧上周回信说,援军还在集结,要等半个月才能到洛阳。可现在宋军步步紧逼,别说半个月,恐怕五日都等不起。

“不能只等援军。”符太后转身,目光落在柴宗训身上,“你明日去城内的少年营看看,那些孩子练得怎么样了。”

柴宗训一愣:“少年营?他们最大的才十五岁,最小的才十二岁,还没学会骑马……”

“但他们熟悉洛阳的每一条巷子,每一处密道。”符太后打断他,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宋军要是真攻进来,这些孩子能当眼线,能传消息,甚至能在暗处给宋军添乱。”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你去的时候,把先帝留下的那批短刀给他们带去,告诉他们,守洛阳,不是只有大人的事。”

柴宗训看着母亲眼底的红血丝,忽然明白,她看似冷静的安排背后,藏着多少无奈。他用力点头:“儿臣知道了,明日一早就去。”

次日清晨,柴宗训带着短刀去少年营时,远远就听见营内传来整齐的呐喊声。他走进营门,见一百多个半大孩子穿着不合身的铠甲,正跟着老兵练刺杀,有的孩子胳膊还在发抖,却死死攥着木枪,不肯放下。

“太子殿下!”老兵见他来,立刻让孩子们停下,齐齐躬身行礼。

柴宗训走上前,拿起一把短刀,递给最前面的一个少年。那少年叫陈小树,父亲是去年战死的禁军士兵,母亲带着他逃到洛阳,听说少年营招兵,立刻就来了。

“这刀,是先帝当年用过的样式。”柴宗训看着陈小树,声音温和却有力,“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们。不是让你们去跟宋军拼命,是让你们记住,洛阳是我们的家,就算是孩子,也能守住自己的家。”

陈小树接过短刀,刀身冰凉,却让他瞬间红了眼眶。他用力点头:“太子殿下放心,我们一定守住洛阳!”

孩子们跟着齐声喊:“守住洛阳!守住洛阳!”

呐喊声传到营外,恰好被路过的赵玉娥听到。她提着食盒,本是受符太后之命来给少年营送点心,此刻站在营门外,看着里面一张张稚嫩却坚定的脸,手指悄悄攥紧了食盒的提手。

昨日她去偏殿给符太后送茶时,无意间听到青芜汇报,说赵玉燕偷偷给宋军的细作递过消息,虽没递出什么重要的,却也够得上“通敌”的罪名。符太后没立刻处置,只是让青芜盯着,可赵玉娥心里清楚,再这么下去,她们姐妹迟早会被符太后怀疑。

“姐姐?”赵玉燕从后面追上来,拉了拉她的衣袖,声音带着几分不安,“我们快进去吧,不然点心该凉了。”

赵玉娥回头,见妹妹眼神躲闪,不敢看她的眼睛。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复杂情绪,笑着说:“好,我们进去。”

两人走进营内,柴宗训见她们来,便暂停了训练,让孩子们过来领点心。陈小树接过点心时,特意给赵玉娥行了个礼:“多谢赵姑娘。”

赵玉娥笑着点头,目光却落在他腰间的短刀上。那刀身闪着冷光,让她忽然想起父亲当年战死时,身上插着的就是宋军的刀。她心里猛地一紧,悄悄对赵玉燕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跟太子殿下说句话。”

她走到柴宗训身边,压低声音:“太子殿下,我有件事想跟您说——关于宋军的细作,我知道一些情况。”

柴宗训一愣,随即带着她走到营外的柳树下:“你说。”

“昨日我在西市买布料时,看到一个穿灰布衣的汉子,跟张谦副将说了几句话,还塞给了他一个布包。”赵玉娥声音压得更低,“那汉子的样子,跟青芜姑娘描述的宋军细作很像。”

柴宗训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你确定?”

“我确定。”赵玉娥用力点头,“那汉子左手缺了一根手指,很好认。”

柴宗训立刻让人去通知李将军,同时对赵玉娥说:“多谢你告诉我这些,若是真能抓到细作,太后定会赏你。”

赵玉娥笑了笑,眼底却没什么笑意。她知道,这只是她的第一步——她必须尽快证明自己的忠心,才能保住自己和妹妹的命。

与此同时,郭崇带着两百精锐,已经到了渑池附近的山脚下。他们乔装成流民,沿着官道慢慢走,沿途看到不少被烧毁的村落,断壁残垣间,还留着宋军的马蹄印。

“将军,你看那边。”一名士兵指着不远处的树林,“有炊烟。”

郭崇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树林里冒出一缕淡淡的炊烟。他立刻让人埋伏在路边,自己带着两个士兵,悄悄摸了过去。

走近了才发现,树林里有一间破庙,庙门口坐着一个老婆婆,正用三块石头架着锅煮东西。郭崇刚要开口,老婆婆忽然抬头,看到他们,立刻把锅端起来,就要往庙里跑。

“老人家,我们不是宋军,是来找人的。”郭崇急忙喊道,放缓脚步,慢慢走过去。

老婆婆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他们,见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不像宋军,才放下心来:“你们……你们是后周的兵?”

郭崇点头:“我们是洛阳来的,想找一位从汴京来的使者,他要去洛阳见太后。”

老婆婆听到“洛阳”二字,眼圈瞬间红了:“使者?是不是一个穿青布衫,背着布包的年轻人?”

“是!”郭崇心里一喜,“您见过他?”

“见过,三天前就在这破庙里歇脚。”老婆婆擦了擦眼泪,“可昨天早上,宋军来了,把他抓走了,还把村里的人都赶走了……”

郭崇的心瞬间沉了下去:“您知道宋军把他带去哪里了吗?”

“好像是往东边的粮站去了。”老婆婆指了指东边,“宋军在那里囤了不少粮草,还有好多兵守着。”

郭崇谢过老婆婆,立刻回到路边,对士兵们说:“准备一下,我们去东边的粮站看看。记住,不到万不得已,别跟宋军动手。”

士兵们纷纷点头,跟着郭崇朝着东边走去。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可每个人的心里,都像压着一块石头——他们不知道,前方等着他们的,是使者的下落,还是宋军的埋伏。

而此时的洛阳城内,李将军正盯着张谦的一举一动。张谦像往常一样巡查北门,时不时跟士兵们说几句话,看起来毫无异常。可当他走到城门西侧的角楼时,却悄悄从袖口里摸出一个火把,在角楼的柱子上轻轻划了一下——那是一个不显眼的记号,只有凑近了才能看清。

李将军躲在暗处,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握紧了手里的剑,心里清楚,张谦的动作,印证了那封密信的内容——三日后三更,他真的要开城门迎宋军入城。

李将军悄悄退回去,立刻派人去皇宫禀报符太后。他站在城头上,望着城外宋军的营寨,心里暗暗发誓:就算拼了这条命,也绝不能让张谦的阴谋得逞,绝不能让洛阳城落在宋军手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