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张令铎:李兄,你说禁军要多少人?李筠:30万禁军部队(三)
许州的雪停了三日,营地上的积雪被士兵们扫成了堆,堆在营墙根下,像一道白色的屏障。这天清晨,远处的官道上出现了一队人马,旗帜上“刘”字在晨光里格外醒目——刘词带着潞州的兵马,终于回了许州。
李筠亲自领着张令铎、王仲先去营门迎接。刚到营门口,就看见刘词骑着战马走在最前面,旧甲上还沾着些尘土,肩上的刀痕在阳光下依旧清晰。他看见李筠,立刻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李兄,我回来了!”
“刘兄!”李筠迎上去,一把抱住他的胳膊,目光扫过他身后的兵马——潞州的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手里的长枪擦得锃亮,头上的赤色盔缨随风飘动,和许州的兵马站在一起,竟有了几分大军的模样。“天井关一战打得漂亮!我听说韩令坤的副将都被你俘虏了?”
刘词笑着点头,又指了指身后一个被绑着的将领:“就是他,叫王审琼,是韩令坤的亲信。我审过了,他对赵匡胤也有些不满,只要好好劝劝,说不定能为咱们所用。”
两人并肩往营里走,张令铎跟在一旁,忍不住开口:“刘将军,现在潞州和许州的兵马加起来有一万多了,加上陆续来投的百姓,差不多能凑两万。只是……咱们要打造禁军,这点人怕是不够。”
李筠脚步一顿,看向刘词:“刘兄,我正想跟你说这事。之前我跟令铎商量,想打造一支属于咱们后周的禁军,可到底要多少人才够,我还没拿定主意。”
刘词思索片刻,看向营地里训练的士兵:“赵匡胤有数十万禁军,咱们要想跟他抗衡,至少得有十万兵马。只是……现在咱们地盘小,粮草也有限,要凑十万兵马,怕是得等秦州和阶州的援兵到了再说。”
“十万?”李筠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几分坚定,“不够。咱们要的不是能跟他抗衡的军队,是能一举打败他,光复后周的军队。我看,至少得三十万!”
这话一出,刘词和张令铎都愣住了。张令铎连忙说道:“李兄,三十万可不是小数目!咱们现在才两万兵马,就算加上秦州和阶州的援兵,撑死了也才五万,要凑三十万,得等到什么时候?”
李筠走到中军大帐前,转身看向两人:“咱们不能只靠自己招兵。天下还有很多心向周室的旧臣,还有很多不满赵匡胤苛政的百姓,只要咱们拿到符太后的懿旨,再打几场胜仗,让天下人看到复周的希望,到时候不用咱们招,就会有人主动来投。”
刘词点头:“李兄说得对。不过,三十万兵马的粮草和军械也是个大问题。咱们现在的粮草只够支撑三个月,要是真有三十万兵马,怕是撑不了一个月。”
“这个我早就想好了。”李筠笑着走进大帐,从桌上拿起一张地图,摊在桌上,“许州和潞州的府库里还有些存粮,加上这次从韩令坤那里缴获的粮草,能撑到秦州和阶州的援兵到。等咱们拿下周围的州府,控制了粮道,粮草就不是问题了。另外,我已经让人在许州和潞州建了铁匠铺,赶制铠甲和兵器,只要工匠够多,军械也能跟上。”
就在这时,王仲先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二位将军,汴梁来消息了!咱们派去的斥候说,符太后已经写好了懿旨,就等下个月十五她生辰那天,让咱们的人混进后宫去拿。另外,他们还探到,赵匡胤最近在汴梁城里大肆征兵,好像是想再派大军来攻打咱们。”
刘词脸色一沉:“看来赵匡胤是急了。咱们得加快进度,争取在他出兵之前拿到懿旨,再把兵马整合好,这样才能应对他的进攻。”
李筠点头,又看向张令铎:“令铎,你负责整合潞州和许州的兵马,把他们分成三个营,分别由你、仲先和我来统领,每天加紧训练,尤其是近身格斗和伏击战术,一定要让士兵们尽快熟练。”
张令铎应下:“放心吧,李兄,我一定办好。”
“刘兄,你负责审问王审琼,看看能不能从他嘴里套出汴梁的动静,另外再派人去潞州,把那里的粮草和军械都运到许州来,集中管理。”李筠又对刘词说道。
刘词点头:“好,我这就去办。”
“仲先,你再派几个斥候去汴梁,协助那边的人接应懿旨,一定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另外,再去周围的州府打探一下,看看哪些官员愿意支持咱们,哪些还在观望。”李筠最后对王仲先说道。
王仲先应下,转身就去安排。大帐里只剩下李筠和刘词两人,刘词看着李筠,忽然开口:“李兄,三十万禁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是中间出了差错,咱们怕是……”
李筠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坚定:“刘兄,我知道这很难。可咱们是后周的臣子,是郭威陛下的旧部,光复后周是咱们的责任。就算再难,咱们也得走下去。你想想,等咱们真的有了三十万禁军,杀回汴梁,救出太后和幼帝,让后周的龙旗重新飘扬在中原大地,那时候,咱们就是后周的功臣,就是天下百姓的救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