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
            第196章 北伐军围点打援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
            第196章 北伐军围点打援
        
    直到清文宗四年,正月初三。
胜保才风尘仆仆的亲自过来找李世安,开口就说道:“绍圃,快,带领大军去杨柳青,去救援惠亲王!”
“去杨柳青,救援惠亲王?”李世安懵逼了,北伐军不是在静海吗?
怎么跑杨柳青去了?
还有,惠亲王怎么回事?
“一时半会说不清楚!”胜保着急的说道:“你先召集兵马,水师也带上!”
“我在路上跟你说!”
李世安也不敢再迟疑,马上带领水师全军出动,赶赴杨柳青。
在路上,李世安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些天没有自己什么事了。
原来一切根源在于惠亲王。
也在于自己打的太好了。
整个打北伐军的过程中,其他人都是损兵折将的,即使胜保也好不了多少。
可李世安却是一路胜利。
打下静海,打下直沽县城。
斩杀北伐军主帅。
功劳,几乎都是李世安的。
于是,僧贝勒的靠山,惠亲王、奉命大将军坐不住了。
他提出,不能让李世安一个人拿下所有的功劳,难打的攻城战已经结束,剩下的围剿主力,由他们这些人吃掉。
毕竟,
他们有大量的骑兵,野战远胜于北伐军才对,而且北伐军群龙无首。
于是,由绵愉亲自出马,
展开了围剿北伐军的布置,
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李开芳等人只是在静海抢劫了一番就不要城池了,很明显,静海太小,放不下那么多人。
而且李世安上次能炸开,
现在依旧能!他们这么多人固守静海不现实,只会成为一个活靶子。
可事情怪就怪在,李开芳这些人也不南下逃窜,停留在静海周边捣乱。
这让惠亲王绵愉看到了机会。
他亲自带着巡捕五营与两翼前锋营,2万多兵马出来,
与胜保、僧贝勒等主力会合。
绵愉亲率2万主力驻守杨柳青,作为前敌指挥部,负责统筹全局。
胜保率2.5万机动部队驻扎在子牙河东岸,随时准备增援或截击。
僧格贝勒率2.5万草原骑兵部署在独流镇以北,防范北伐军北逃。
直隶提督桂龄率1.2万绿营兵驻守静海县城及周边,守护粮秣中转站。
至此,形成了一个以杨柳青为中心,子牙河、独流镇为两翼的包围圈,企图逐步压缩北伐军的活动空间。
不算团练,就有8.2万。在绵愉看来,围剿这一股残余北伐军绰绰有余。
可绵愉急功近利,
一开始就错了。
北伐军主力一直都在。
而且李开芳、吉文元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再占据大县城。
潜入乡村暗处。
绵愉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防御,准备守株待兔时,李开芳率先派出吉文元。
吉文元只带着三千兵马,就作势要攻打静海城,桂龄第一时间求援。
绵愉没有第一时间派兵增援。
李开芳又派出死士,
故意在战斗中被俘,然后透露“李开芳主力明日将强攻静海”的假象,
让绵愉误判“主战场在静海”
同时,
利用舆论传播“北伐军主帅战死,内部矛盾激化,即将分裂”的谣言,
进一步迷惑清军。
把李世安的胜利当成自己胜利的几位清军将领,几乎都信以为真。
至少,主帅战死,下面的人闹矛盾,即将分裂这一条,他们都相信。
绵愉就自作聪明的不动其他人。
把两翼前锋营偷偷派去增援静海。
让胜保与僧王爷见机行事。
却不知,
一切都在李开芳等人眼皮子底下,潜伏杨柳青乡村的李开芳一清二楚。
三千人牵制住两万多人以后,李开芳又 派小股部队在子牙河西岸擂鼓呐喊、燃放烟火,伪装成“主力渡河包抄杨柳青”。
在独流镇西北方向挖掘假地道,暗示北伐军将从背后突袭清军防线。
这一系列操作,
搞得清军几个高层草木皆兵。
绵愉直接懵了,但是他先入为主,感觉后面的是疑兵之计。
打静海才是真的!
他还幻想用静海钓鱼呢?
所以,
两翼前锋营依旧安排在静海。
胜保这一边,误以为北伐军主力将在子牙河以西渡河,威胁杨柳青,遂率2.5万清军移师至子牙河西岸驻防。
目的是巴结惠亲王,
把威胁拦在河对岸。
可此举却导致杨柳青兵力空虚,仅剩1万人,为北伐军突袭创造了条件。
而僧贝勒担心北伐军北逃,
将主力北移至独流镇以北,
看似距离杨柳青更近了,可实际进一步削弱了对杨柳青的支援能力。
并且,僧王爷的布置,正好给了李开芳躲避、突袭杨柳青的机会。
大年初一,
北伐军主力1.8万人趁夜从独流镇西南偷渡独流减河,避开了僧军巡逻。
急行军40里突袭杨柳青,
前锋骑兵5000人携带火箭、火罐,烧毁绵愉大军的粮草囤积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