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小米阅读 >
            其他 >
            乱载三国 >
            第29章 贾诩的乱世保命日记(四)
        
            小米阅读 >
            其他 >
            乱载三国 >
            第29章 贾诩的乱世保命日记(四)
        
    归乡与抉择
建安二年 十一月二十 风雪交加
离家越近,心越慌。
我已经五年没回武威了。这些年在外面装神弄鬼,周旋于各路诸侯之间,差点忘了自己原本是什么人。
马车在雪地里艰难前行,车夫嘟囔着这鬼天气。我却觉得这场雪来得好——至少能洗净路上的血迹。
建安二年 十一月廿五 雪后初晴
终于到家了。
母亲比想象中好很多,只是染了风寒。看到我回来,她激动得直抹眼泪,然后第一句话是:“我儿瘦了。”
天下母亲都一样,总觉得孩子在外面吃不饱。
家里的老狗居然还认得我,摇着尾巴蹭我的腿。只有它,不管我在外面是贾尚书还是贾军师,在它眼里,我永远都是那个偷藏肉包子喂它的少年。
建安二年 十二月初一 严寒
武威的冬天比长安冷得多,但心里踏实。
今天去见了几位族老,他们对我毕恭毕敬,称我“贾大人”。我让他们直呼名字,他们连连摆手说不敢。
唉,身份这东西,一旦变了就回不去了。现在的我,在乡亲们眼里已经是“大人物”,再也不是那个逃学的贾文和。
建安二年 十二月初八 腊八
母亲熬了腊八粥,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喝着粥,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母亲的信是谁送的?她只说是个“好心人”,描述含糊。
我让管家暗中调查,果然有蹊跷——送信人根本不是武威本地人,而是从许都方向来的。
曹操的人?他在试探我?
建安二年 十二月十五 大雪
调查有了结果:送信人是张绣派的。原来他怕我一去不回,故意夸大母亲病情,骗我回家探亲,顺便试探我的忠诚。
好个张绣,学会耍心眼了。
不过这也说明他真的信任我了——否则不会用这种小手段试探。
但我该怎么回应?直接回宛城,显得太急切;拖延不归,又会引起猜疑。
难啊!
建安二年 十二月廿三 小年
今天我做了个决定:过了年就回宛城。
不是因为我多忠诚,而是算准了时机——曹操正在和袁绍残余势力作战,无暇南顾。现在回宛城最安全。
母亲听说我要走,又哭了。我答应她,等天下太平了,就回来陪她安度晚年。
这话我说得心虚——天下何时能太平?
建安三年 正月初一 元旦
新年第一天,郭通来找我喝酒。
他如今是武威郡的一个小吏,娶妻生子,日子平淡但安稳。酒过三巡,他红着脸说:“文和,还是你厉害,在乱世中混得风生水起。”
我苦笑:“什么风生水起,不过是苟全性命罢了。”
他摇头:“你别谦虚。咱们这帮同窗,就数你最有出息。”
我看着他真诚的眼睛,突然很羡慕——他虽然官职卑微,但活得真实。而我,看似风光,却每天都在演戏。
建安三年 正月初七 晴
今天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郡守派人请我赴宴,说是为给我饯行。宴席上,他委婉提出,希望我在张绣面前为他美言几句。
我含糊应承,心里明镜似的:这是要借我搭上张绣,进而巴结曹操。
现在的我,成了别人眼中的阶梯。
建安三年 正月十五 元宵
离家前的最后一个夜晚。
母亲絮絮叨叨嘱咐了很多,最后说:“儿啊,娘不指望你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平安安。”
我点头答应,心里酸楚。这乱世,平安才是最大的奢侈。
建安三年 正月二十 启程
终于启程回宛城。
母亲站在门口目送,身影越来越小。我忽然想起《诗经》里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去匆匆,人生几何?
建安三年 二月初二 龙抬头
回到宛城,张绣亲自出迎,热情得过分。
宴会上,他频频敬酒,感谢我“化解危机”。我表面谦逊,心里冷笑:要不是我机灵,你现在还能在这里喝酒?
不过这话不能说,还得装出感激涕零的样子:“将军厚恩,诩万死难报。”
建安三年 二月初十 阴
宛城局势有变。
曹操打败袁绍后,势力如日中天。张绣整天忧心忡忡,生怕曹操秋后算账。
今天我委婉提醒他:“将军,曹丞相如今势大,我们宜早作打算。”
张绣紧张地问:“先生有何高见?”
我笑而不语。有些话,点到为止。
建安三年 三月十五 月圆
今夜无眠。
我站在院子里看月亮,忽然想明白一件事:张绣这棵大树靠不住了,得找新的避风港。
最佳选择当然是曹操。但怎么投靠才能既保命又保名节?
直接劝张绣投降?不行,太明显,会被视为背主求荣。
得让张绣“主动”产生这个念头。
建安三年 四月初一 春雨绵绵
机会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