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西山十戾传 > 第25章 白莲教的烽火

西山十戾传 第25章 白莲教的烽火

作者:管理体系实践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35:27

这北方的西北风啊,一年比一年刮得狠,可这世道,比那刮骨的刀子风还让人心寒!就在北京城里那帮达官贵人们,还在为太上皇乾隆爷的身子骨、新皇帝嘉庆爷的登基大典、还有和珅家死了弟弟这事儿,装模作样地忙活、假惺惺地掉眼泪的时候,咱们把眼光往南边儿挪挪——好家伙!那可真是热闹他妈给热闹开门,热闹到家了!

在湖北、四川、陕西、河南那一片儿,穷得叮当响的山沟沟里头,那些平日里被官府欺压、被地主老财剥削得活不下去的庄稼汉、流民、叫花子们,就跟那干透了的高粱秆子似的,一点就着!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白莲下凡,万民翻身”,这帮人“呼啦啦”就聚到了一块儿,抄起锄头、扁担、菜刀,愣是把官府的粮仓给砸了,把欺压他们的贪官给砍了!那势头,就跟那野火燎原似的,“噌”一下就烧红了半边天!

这可不是以前那种小打小闹,抢个粮店,绑个土财主就算完事儿。这回,人家是攻州破府,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成千上万!那阵仗,简直是要把大清朝的锅底给捅穿喽!

前线那吃了败仗的将军、丢了城池的知府们,吓得屁滚尿流,玩儿命地写求救信啊!那告急的文书,就跟冬天里的雪花片似的,一封接一封,没完没了地往北京城飞!带着前线的血腥味儿和火药味儿,把军机处那几间值房都快堆满了,自然也少不了咱们和中堂那张又宽又大、能躺下个人的红木办公桌。

信里头都写的啥?那叫一个惨哟!

“报——!乱匪攻破xx府,知府大人殉国啦!”

“急急急!xx总兵轻敌冒进,全军覆没!”

“缺粮!缺饷!缺兵器!士兵们都快饿得啃树皮了,拿啥跟人拼命啊?”

“流民越聚越多,匪势浩大,势不可挡啊!”

这要是放在太平年月,或者换个精明强干的皇帝在位,看到这么多坏消息,那还不得急得跳脚?立马就得调兵遣将,筹集粮草,赶紧把火给扑灭喽!

可咱们大清国这会儿的中枢神经,嘿,就像是生锈了的老牛破车,不光跑不动,关键部位的齿轮还他娘的被卡住了!卡住这最关键齿轮的是谁?还用问吗?正是咱们那位“位高权重责任轻”,理论上应该负责协调平叛的“二皇帝”——和珅,和二爷!

和珅傻吗?他不知道这事儿严重?一开始接到信儿,他也吓得一哆嗦,心说:“我滴个乖乖,这帮泥腿子闹腾得挺凶啊,别真把天捅个窟窿!”

可他那被贪欲和权术泡透了的脑瓜子,转悠起来就跟正常人不一样。他眼珠子一转,一拍大腿:“嘿!危机危机,有危险才有机会!这不正是老子捞钱揽权的好时候吗?”

他首先想的不是咋灭火,而是咋利用这场大火,把自己烤得更暖和!还有就是,咋能把前线不断吃败仗的真相给捂住,免得影响了太上皇他老人家的“静养”,顺便也维护一下自己“无所不能”的光辉形象!

于是乎,那些用血和泪写成的十万火急军报,千里迢迢送到军机处,最后全都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和珅那张红木大案上。这可不是简单的送信,这是进了“和二爷专用信息过滤网”了!

咱们和二爷,把那保养得比大姑娘手还白嫩的手指头一伸,漫不经心地弹了弹奏报上的灰尘,好像弹掉的不是前线的生死危机,而是几个不长眼的小苍蝇。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和二爷开始施展他“化腐朽为神奇”的笔上功夫了!那熟练程度,堪比老厨师颠大勺!

他先把所有文书快速扫一遍,那双小眼睛毒得很,一下子就能把最吓人的内容挑出来——哪个城丢了,哪个将军死了,官军死了多少,土匪打到哪儿了。

然后,这些最真实、最惨烈的消息,就被他面无表情地处理了。有的,直接扔抽屉里锁起来,让它“永世不得超生”!有的呢,他提起那支御赐的朱砂笔,开始“妙笔生花”!

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

“全军溃败”变成了“小有挫折,无伤大雅”;

“损兵折将上万人”变成了“伤亡数百,正在休整”;

“府城失守”变成了“暂避贼锋,诱敌深入之妙计”!

好家伙,这颠倒黑白的本事,真是老太太爬楼梯——不服不行啊!

光修改坏消息还不够,还得制造点好消息!他手底下那帮专门拍马屁的笔杆子也没闲着,按照主子的意思,开始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里,硬生生编造“捷报”!

哪儿有个地方乡勇打跑了三五个土匪,那就得写成“官民同心,大破贼寇,斩首无数”!

哪儿有次小规模遭遇战,就得吹成“我军英勇,克复失地,匪众望风而逃”!

这些真假掺和、水分十足的“好消息”,和他修改过的、严重缩水的“坏消息”混在一块,就成了一份份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实则完全是“魔改版”的战况汇报!

准备好这些“精神鸦片”,和珅就捧着它们,屁颠屁颠地去见已经老糊涂了的太上皇乾隆了。

在那飘着药香味儿、死气沉沉的宫殿里,和珅用他那特有的、圆滑又自信的调调,不紧不慢地开始汇报了。在他的嘴里,那声势浩大、快要动摇国本的白莲教起义,就成了“小泥鳅翻不起大浪”,是“几个毛贼瞎折腾,马上就能搞定”。官军呢,则是“指挥英明”,“连战连胜”,“胜利就在眼前”!

老太上皇乾隆,眯着那双昏花的老眼,听着这和风细雨、一片大好的消息,舒服得直点头,迷迷糊糊地夸一句:“嗯……和珅……办差得……力……”然后,就又去跟他那混沌的世界约会去了。

那坐在旁边的嘉庆皇帝呢?脸上面无表情,一声不吭,像个泥塑的菩萨。可他低垂着的眼睛里,那眼神深得能淹死人!他那缩在龙袍袖子里的两只手,攥得紧紧的,指甲都快掐进肉里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可他动不了啊!和珅编织的这张大网,太结实了,不仅网住了前线的真相,把他也给网得死死的!

光是糊弄皇上,那还算不上本事。咱们和二爷更深知一个道理:“啥都是虚的,只有揣进自己兜里的银子才是真的!”他靠着太上皇的宠信,死死抓着全国粮饷、军械的调配大权。这下可好,各地军营、省府请求拨发军饷、补充粮食、调运武器的公文,在他眼里,那就成了一棵棵闪闪发光的“摇钱树”!

一个由和珅心腹组成的、看不见的“收费站”成立了。他们贪婪地翻看着每一份求救信,心里拨拉着小算盘:看看是谁派人来的?懂不懂“规矩”?“孝敬”够不够分量?

但凡那些将领、官员“会来事儿”,银子送得足,是自己人,那他们的请求,批得那叫一个快!粮饷拨得那叫一个顺溜!哪怕他们在前线屁功劳没有,光打败仗,也能在功劳簿上被记上一笔,甚至败仗都能说成是“战略性转移”!

反过来,那些“一根筋”、“不开窍”,不肯行贿,甚至还敢上书说军需有问题的“愣头青”官员将领,可就倒了大霉了!他们的公文,不是被无限期扣压,就是被当成皮球,在各个衙门之间踢来踢去!就算他们在前线拼死拼活打了胜仗,请求奖赏的奏折,也会被和珅轻轻一句“再看看”或者“不合规矩”就给压下了!他们手下的兵,饿得前胸贴后背,穿着破破烂烂的军装,拿着锈迹斑斑、一砍就卷刃的破刀,眼巴巴等着后方的补给,可等来的,只有西北风!

这系统性的**,就像一条看不见的毒蛇,把前线将士的脖子越勒越紧!

和珅的贪心,那可真是黄河决堤——没边了!他可不满足于收点“过路费”,他直接把黑手伸向了军需物资的生产和采购!

他暗中指使,甚至明目张胆地安排那些由他本人或者他手下马仔控制的“皇商”——这帮挂着皇家招牌,实则吃人不吐骨头的奸商——全面接管了利润肥得流油的军需买卖!

好嘛,一条条黑色的产业链迅速形成,开始疯狂吸食国库里那本来因为打仗就挺紧张的钱袋子!

你猜他们运往前线的都是啥?

陈年老米,都发霉长毛了,里面还掺着沙子石子,愣是按新米的价格算钱!

粗制滥造的兵器,刀剑一砍就断,火枪一开就炸膛,这哪是杀敌啊,这是自杀式装备!

更缺德的是,直接虚报士兵人数,吃“空饷”!大把大把的银子,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流进了和珅和他那帮狐朋狗友的私人金库!

这条大蛀虫,吃得是膘肥体壮,油光满面,可输送到前线的,却是要命的破烂玩意儿和空虚的编制!前线的士兵们,就在这帮蛀虫的盘剥下,饿着肚子,拿着烧火棍,绝望地看着如狼似虎的起义军冲过来……那场面,想想都惨!

也不是所有当官的都是软骨头、马屁精。在前线,也有像额勒登保、德楞泰这样还有点血性和良心的将领。他们领着同样吃不饱穿不暖的士兵们,真刀真枪地跟起义军干仗!靠着本事和不怕死,偶尔也能打几个胜仗。

可他们的胜利,咋说呢,就像是嚼黄连,苦得很!往往是刚打赢,正准备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呢,后边告诉他说:“没粮了!”“没援兵了!”“兵器不够了!”得,只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甚至因为缺兵少粮,一下子从赢家变成被人围殴的对象,陷入绝境!

这些将领看着手下兄弟的惨状,想着国家的危难,气得肺都要炸了!他们用最直接、最痛快的话,写下奏折,痛斥后勤系统的黑幕,请求朝廷赶紧来查,救救前线的将士,救救大清朝!

然并卵!这些沾着血和泪的实话奏折,根本飞不出和珅的五指山!被他用“胡说八道”、“危言耸听”、“扰乱军心”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轻轻松松就扣下了,有的甚至直接扔进火盆里烧了!不但如此,和珅还给这些“不懂事”的将领穿小鞋,找茬收拾他们,排挤他们,甚至把他们的兵权都给撸了!

就这么着,在和珅一手遮天的操作下,整个大清国的战争机器,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死循环:前线的真实惨状被层层掩盖,后方的**在阳光下撒欢;忠心能干的被往死里整,贪腐拍马的却步步高升;国库的银子哗哗地往外流,换来的却是前线不断的败仗和士兵们白白的送死。这么大个帝国,就在这场本来能控制住的“小毛病”里,不停地流血,一步步往更深的坑里掉。

而那位住在深宫里的“盛世皇帝”乾隆爷,还在他最信任的臣子和珅编织的“胜利幻想”里,做着他的太平美梦呢!

起义的烈火,就在这种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和欺骗中,越烧越旺!那些被逼得没活路的农民,一看官军这么废物,白莲教好像真能成事儿,更是玩儿了命地往里头冲!战火越烧越广,老百姓可遭了殃了!村子被烧,田地荒了,无数人拖家带口地逃难,饿死的人到处都是,那景象,真跟人间地狱差不多。

可这一切的惨状,传到北京,经过和珅那支“神仙笔”一加工,就变成了“小股土匪流窜,已被击溃”、“地方上有点小骚乱,大军一到立马平定”的轻巧话儿。紫禁城里,还是一派虚假的繁荣太平。宁寿宫里药香缭绕,乾清宫里“万岁”喊得山响,和府门口更是车马不断,晚上那歌舞声吵得街坊四邻都睡不着觉!

只有那些底层的小官,和偶尔能听到点真话的太监宫女,才偷偷摸摸地叹气:“这哪是啥小毛病啊,这分明是要命的心腹大患!和二爷只顾着自己捞钱,捂着盖着,这大火,眼看就要把房梁给烧塌喽!”

嘉庆皇帝心里跟明镜似的。他通过自己极其隐秘的渠道,早就知道前线的情况比朝廷里说的严重一百倍!他看着和珅在那里指鹿为马,欺上瞒下,看着国库的银子像水一样流进和珅的腰包,看着大好的江山在战火中哆嗦,他的心在滴血,火在烧肝!但他还得忍!还得等!他知道,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太上皇那口气还没断,和珅的势力还没到垮台的时候。

那和珅自己呢?他就一点感觉不到危险?那也不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看着那些被自己压下或修改过的、透露着真实败绩的密报,心里也直打鼓。尤其是想起弟弟和琳的死,更觉得是个不好的兆头,好像自己的好运气快用完了。但他停不下来啊!那巨大的贪心和侥幸心理推着他,让他像个输急眼的赌徒,总想着再捞最后一把,再骗最后一次,也许就能混过去。他安慰自己:“不怕,只要太上皇还活着,天就塌不下来!”

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变态的想法:这白莲教闹得越厉害,朝廷就越得靠我搞钱(虽然大部分进了我的兜),越得靠我来“稳定”局面(虽然是在掩盖真相)。他的权力,好像跟这场动乱成了“难兄难弟”,畸形地绑在了一块儿。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白莲教的烽烟,不会因为北京的谎言就自己熄灭,反而会因为得不到真正有力的镇压,越来越嚣张。无数老百姓的鲜血和生命,还有这摇摇欲坠的大清朝,都成了和珅满足他个人贪欲的代价!

这场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南方的几个城镇,更是把“乾隆盛世”这最后一块遮羞布,给烧了个精光,露出了底下那千疮百孔、烂到流脓的真实样子。它也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和珅那贪婪灵魂的最终归宿——当谎言再也骗不了人,当贪心最终吞掉理智的时候,就是这座看起来华丽无比的权力大厦,“轰隆”一声,彻底玩完的时候!

只是可怜了那些在战火里挣扎求生的老百姓,他们就像黄土坡上遭遇大旱的庄稼,默默地忍受着一切,用他们的血肉,写下了这段又沉重又悲惨的历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