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 > 第86章

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 第86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09

更需与生俱来的禀赋!

意志只能铸就武者的根基。

但于将领而言......

赵云心知肚明:真正决定高度的,是那不可逾越的极限!

而这极限,正是天资!!!

纵观当世:

主公刘备帐下的黄忠、关羽、张飞、魏延、陈到诸将,皆是天赋卓绝之辈。

唯有此等人物,方能问鼎武道之巅。

纵不能登峰造极,位列一流武将亦非难事。

而\"汉末枪神\"童渊一脉择徒,首要便是这般天赋资质。

若无此门槛。

岂非四海之内皆可入师父门下?

若非天资所限......

师父所授三位传人中,也不会仅有他赵子龙,达到了当年吕布虎牢关前睥睨天下的境界——超一流武将。

正因他的天赋高过大师兄\"北地枪王\"张绣与二师兄\"蜀地枪王\"张任。

赵云从师父童渊传授的百鸟朝凤枪法中突破桎梏,自创出独门绝技——七探盘蛇枪。

正是凭借这套枪法,

当年长坂坡之战,他才能连斩曹营数十员猛将,在百万军中杀出血路。

而他的两位师兄?

困于天资所限,至今未能超越百鸟朝凤枪的藩篱,始终徘徊在一流武将门槛。

思绪翻涌间,赵云手上的动作却未停歇。

他先抚按少年姜维的后颈,继而探查肩胛、臂骨关节,再往上肋、下肋、后腰,直至脊椎......

偶尔还令姜维摆出奇特姿势,竟引得少年骨节爆出脆响。

这番景象令诸葛川瞪圆双眼。

\"华夏古武技\"五字陡然划过脑海——

除此以外,再难解释眼前奇观。

若非见赵云神情专注,他恨不得立即请这位战神也为自己摸骨。

哪个热血男儿不曾梦想金戈铁马?诸葛川不奢求如赵云般七进七出,但求能与张苞、关平之辈比肩。

他暗自攥紧拳头:

待赵云检查完毕,定要央求指点。若能随姜维同拜师门......

想到将来白马银枪的英姿,诸葛川心头滚烫。

运筹帷幄的谋士?儒将风采?

呵!

谁爱当谁当!

半刻钟后,

赵云终于收手。

额角已渗出细密汗珠。

赵云的检查耗费心神,但姜维的武学天赋让他倍感欣慰。

少年资质上佳,虽非当世绝顶,却也堪比赵云两位师兄。

枪神童渊传承的百鸟朝凤枪、暴雨梨花枪,姜维必能习得精髓。至于七探盘蛇枪,能悟多少全凭天资。

诸葛川见姜维仍 ** ,轻敲其额提醒:“还不跪拜?”

姜维当即叩首三记,恭声道:“ ** 拜见师父!”

赵云满面喜色,扶起新徒,嘱诸葛川带其等候,自己则更衣再会。

刚欲转身,却被诸葛川拦住,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赵云见诸葛川欲言又止,便开口问道:\"伯治,还有别的事?\"

诸葛川挠头笑道:\"赵叔父,您看我习武资质如何?其实...我也想学您的枪法。\"

赵云听罢哈哈大笑。他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又看了看旁边的姜维,摇头叹道:\"若是初遇时,以你的资质...或许能学点百鸟朝凤枪的皮毛。可如今...\"

他惋惜地拍了拍诸葛川的肩膀:\"自关中归来后,你精气神大不如前,想必是元阳有损,怕是连皮毛都学不成了!\"

\"哈哈哈!\"赵云爽朗一笑,\"你啊,还是专心做个运筹帷幄的儒将吧。就算你元阳未损,我们这些武将也不会教你厮杀的功夫。\"

\"你天生就是统帅之才,指挥我们这些莽夫打仗就够了。要是你仗着三脚猫的功夫在阵前出了意外,我们怎么向主公交代?\"

说完,赵云大笑着转身离去,只留下诸葛川站在原地 ** 。

诸葛川暗自嘀咕:什么元阳不元阳的...这又不是修仙世界。不就是和王异欢好了一夜?七次半刻钟而已,至于这么大惊小怪么...

三国年间,习武之人自幼便勤修不辍。赵云年少时亦不例外。

比起那些\"元阳有损\"的托词,诸葛川更愿意相信赵云亲口所述的原委。

诸位叔伯唯恐诸葛川在战场上遭遇不测,宁可见他成为运筹帷幄的儒将,也不愿意见他沦为冲锋陷阵的猛将。

带着这般复杂心绪...

诸葛川带着姜维径直来到赵府正厅。

厅中。

主客方落座不久。

一位身着素雅长裙的妇人翩然而至。虽已年过三旬,仍可窥见当年倾国倾城的姿容。

见来人至。

诸葛川赶忙拉着姜维起身行礼。

\"侄儿拜见婶娘!\"

姜维闻弦歌而知雅意。

\" ** 拜见师母!\"

此妇人非是旁人。

正是赵云之妻,原桂阳太守赵范之嫂——樊氏。

当年赵云收复桂阳时,赵范将寡居的嫂嫂许配给赵云为妻。

如今。

她已为赵云诞下赵统、赵广二子。

\"伯治,你们叔父还需稍候片刻。婶娘先命人奉些茶点来。\"

\"这位便是姜维吧?\"

\"在师母跟前不必拘礼,就当是在自己家中。日后常来走动。\"

樊氏言语温婉。

同时吩咐侍女在案几上摆满各色果脯鲜果。

待客之道,俨然视如己出。

不多时。

赵云着一袭家常便服现身。樊氏见状便欲退下。

临行前。

特意叮嘱二人务必留下用膳...

待婶娘离去后。

空荡的厅堂只剩下三个男子。

望着樊氏远去的背影。

诸葛川忽然若有所思。

---

**

赵云未曾遇见马云禄,与樊氏相守一生,倒也美满。至于马云禄……还是交给他人照料吧。

时间线上,有些人物无法强求。就如貂蝉登场时主角尚未穿越,大小乔更不必说——即便再过数年,她们始终是未嫁之身。

---

**厅内,诸葛川与姜维陪坐于赵云身侧。赵云未摆长辈姿态,只如友人闲谈般询问姜维近况。得知其出身凉州天水姜氏时,赵云神色如常——他向来不重门第。若徒儿家世显赫,前程或能顺遂;若出身寒微,他亦会尽力扶持,但求行事无愧于心。

诸葛川静听师徒对谈,见赵云教诲姜维淡泊名利,眼底笑意渐深,早先未能习武的遗憾已烟消云散。

常山赵云,不慕荣华,不争权势,恪尽职守——这般人物,恰是天下人心中真正的武将楷模。

赵云在蜀汉政权中地位特殊,外可出任太守要职,内能随侍君主左右。若用一句话概括他在五虎将中的定位,既非最强也非次席,更非武力超群之辈,其真正优势可归结于四个字:简在帝心!

后世常有人借刘备称帝后赵云未获封四方将军一事,质疑其能力或与刘备关系不佳。对此观点,作者诸葛川始终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这种安排实为政治平衡之需:

首先关羽、张飞作为结义兄弟,位列四方将军乃情理之中;马超作为西凉诸侯投效,刘备需要以此示范招揽天下豪杰;黄忠则代表着对荆州势力的安抚。在这种多方考量下,赵云虽功勋卓着,却只能屈就翊军将军之职。事实上若单论资历战功,赵云完全有资格与黄忠、马超一争高下。

即使不论资历与功绩……

单凭两次救主、护驾勤王的赫赫战功,也足以让赵云位列四大将军了吧?

功高莫过救主!

这岂是虚言?

然而……

赵云对未能获封四将军之位,始终毫无怨言。

诸葛川确信,历史上的刘备不可能不对这样的赵云心怀愧疚。

正因这份愧疚,才让赵云更得 ** 信赖!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

关羽镇守荆州,张飞坐镇汉中。

而赵云——

以翊军将军之职统领蜀汉禁军,戍卫帝都!

不仅是赵云。

其子赵统后来也执掌过蜀汉禁军。

这无疑展现了刘备、刘禅两代君主对赵家父子的信任,岂非简在帝心?

若这还不足以说明赵云的地位……

那么当刘备夷陵兵败,退守永安,临终白帝城时——

第一个赶来守护的武将仍是赵云,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 将星陨落,托孤之际,唯有子龙守护在侧!

这是以生死相托!

诸葛川甚至带着强烈揣测:

倘若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动荡,或诸葛亮、李严等人意图废立刘禅……

赵云很可能就是那个手持\"先主遗诏\",率军平定乱局,扶保幼主登基的关键之人。

道理很简单。

诸葛亮等人是从成都得知兵败消息后,才赶赴白帝城。

在此之前……

自知大限将至的刘备,有充足时间向身边唯一的老兄弟赵云交代后事。

至死!

赵云都是先主最信任的人啊!

念及此处。

诸葛川不禁为赵云深深叹息。

叹赵云未能同入桃园之盟,若然,荆襄与汉中戍守之选,必添子龙之名。

惜哉,

关张先登!

按下心中憾意,诸葛川趁赵云训导姜维将毕,捧盏饮茶之际——

忽插言道:\"伯约!\"

\"子龙将军箴言,当铭刻五内。\"

\"若得将军处世为将之真传,来日皇叔麾下定有你立足之地。\"

\"待皇叔龙飞九五,子龙将军外可镇守雄藩,内能拱卫京师。\"

\"汝既承其衣钵,兼得家父真传,位列大将军亦非虚望。\"

赵云闻言摇头失笑:

\"好个诸葛伯治,竟敢调侃长辈!\"

\"某自知斤两,岂如你所言这般了得。\"

\"依某之见——\"

\"这分明是在说你自己。\"

笑斥过后,赵云当即以诸葛川为鉴:

\"伯约当谨记,万不可效伯治这般狂傲!\"

\"持重守谦方为正道。\"

\"凡事但遵主公钧命,不可强求!\"

诸葛川闻言挑眉:

\"若皇叔执掌益州后,命叔父镇守荆州当如何?\"

图穷匕现。

此问既出,恍如昨日江上与徐庶论政再现。

\"让某守荆州?\"

\"伯治休得妄言!此位非云长莫属。\"

赵云乍惊后断然否决。

其态,

与昨日徐庶如出一辙。

惟徐庶推举孔明士元,而赵云首荐云长。

见此情形,诸葛川毫不耽搁。

他将先前对刘备及昨日向徐庶陈述的话语,再次完整转述。

厅内仅三人议事,自然无须忧虑机密外泄,也不必顾虑赵云与姜维会四处张扬。

言毕许久。

听完叙述的赵云面露无奈笑意。

\"伯治,你这是将叔父置于炉火上炙烤啊!\"

\"幸得你说服徐军师首肯,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说你才是!\"

诸葛川含笑道:\"叔父不必过分忧虑。\"

\"侄儿眼下不过是提出初步构想。最终是否由您与徐伯父留守荆州,仍需皇叔亲自定夺。\"

\"唯有皇叔首肯,方算最终决策。\"

\"提前告知叔父,只是让您有所准备。\"

\"免得届时侄儿举荐您镇守荆州时,您反倒顾虑重重推辞不受。\"

\"若真如此...\"

\"侄儿这番苦心岂不付诸东流?\"

听闻这番说辞,赵云轻叹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