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 > 第10章

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 第10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09

庞统也收拾好摊开的帛书卷轴,好奇地凑过来想听主公会给诸葛川取什么表字。

刘备环视三人,陷入深思。

只见他神色之郑重,竟比先前对张松许下\"君不负备,备必不负君\"的诺言时更为肃穆。

这份慎重在诸葛川看来实属正常。

古人对名与字的讲究可谓极深。

不论取名还是取字,都有特定的规矩与内涵。

民间素有\"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的说法。

简而言之:名用于区分个体,字则彰显品德。

二者功能各异,但又相辅相成。

譬如他今日见过的张将军。

\"张飞\"之\"飞\"为名,\"翼德\"为字,正是对\"飞\"的诠释——振翅翱翔之德。

再如唐代诗豪白居易,表字乐天。

\"居易\"是因,\"乐天\"为果——唯安居方能乐天知命。

亦有仿效古人的表字,如\"士则思贤师亮\"等。

还有寄寓长辈期许的,如祈愿康健的\"温叟\",祝福平安的\"乐安\"等。

最为常见的当属以伯仲叔季排行配单字的表字形制。

刘备突然拍案而起,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贤侄名为川儿,川儿者,超凡脱俗之人也!\"

\"可为致!\"

\"然'致'字隐含避世之意,非我所愿。\"

\"故取其谐音——治!\"

\"取其奋发有为之意。\"

他目光灼灼地望向两兄弟:\"汝为孔明长子,当称伯。\"

\"因此!\"

\"吾为汝取字......伯治如何?\"

\"诸葛伯治,今后便是汝之表字。\"

刘备字字铿锵,既确立了诸葛川长子身份,更寄托了对他的殷切期望。

这一刻,诸葛川心潮澎湃。

伯治!

这就是我在这个时代的名字吗?

感觉......

甚好!!!

他毫不犹豫地向刘备郑重行礼:\"伯治谢伯父赐字!\"

随即又向诸葛亮和庞统恭敬行礼:

\"伯治拜见父亲!\"

\"伯治拜见叔父。\"

月光如水,庭院静谧。

三人看着自称\"伯治\"的少年,赞许地点头。

赐字插曲过后,刘备正色问道:

\"诸位如何看待今日之事?\"

刘备送别张松后并未返回歇息,而是特意折返,自有其深意。

庞统率先开口谏言: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

\"待张松返益州向刘璋求援后...\"

\"我军可效法晋献公假途伐虢之计。\"

这番话意图昭然——明为讨伐张鲁,实则谋取益州。虽失仁义,却是最迅捷之法。

即便诸葛川身为穿越者,内心亦认同此策。他更想起史书所载:刘备入川时,刘璋曾亲赴涪城犒军。若当时刘备果决行事,本可效仿鸿门宴一举擒获刘璋众人。可惜当年庞统再三进言,仍因主公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

诸葛川观察刘备神色,果见其听闻庞统激进之策后眉头紧锁。

\"孔明以为如何?\"

刘备未置可否,转而询问沉默的诸葛亮。

诸葛亮暗自叹息。相处日久,他深知主公又陷入妇人之仁。其实他内心更赞同庞统速取西川之策——成王败寇,本就是霸业常态。但既然主公垂询,只得答道:

\"禀主公!\"

\"照在下看来,主公大可率军助刘璋平定张鲁之乱,待此事了结,声望遍及西蜀之际...\"

\"那时刘璋必会心生猜忌,做出不义之举。\"

\"既是他先负主公,主公便可后发制人。\"

\"加之张松、孟达等人在内接应,只要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夺取益州易如反掌。\"

诸葛亮提出了另一番见解。

虽是有些欲盖弥彰之嫌,倒也勉强保全了刘备的仁德之名。

对此诸葛川虽不甚认同,却也觉得无伤大雅。

若一切顺利,按此计行事确有六七分胜算。

然。

历史早已给出答案。

最终事态发展并不顺遂。

张松密谋败露,刘璋抢先对刘备用兵。

这才有了后来庞统命丧落凤坡,诸葛亮赵云火速驰援之事。

但令诸葛川意外的是,刘备对这个提议仍未表态,始终作沉思状。

起初他颇为不解,以为是主公在权衡得失。

直到他注意到庞统平静表情下暗藏的紧张,才恍然大悟——刘备并非犹豫不决,而是顾及庞统感受。

这就是汉昭烈的驭下之道么?

诸葛川不由会心一笑。

恰在此时,耳畔传来刘备的声音:

\"伯治!\"

\"你如何看待令尊与士元二人的建议?\"

此言一出,诸葛亮与庞统的目光齐刷刷落在诸葛川身上。

庞统眼中更是暗含期待。

而这位少年当事人此刻却满心惊诧。

他万没想到。

刘备竟会让他这个弱冠少年参与军国大事,征询取蜀之策。

夜色如墨,灯芯在油盏中摇曳,偶尔迸出几 ** 星。

房内气息凝滞。

刘备、诸葛亮、庞统三人的目光,同时落在那个锋芒乍现的少年身上。

此刻的诸葛川褪去了白日的温雅持重,眉宇间尽是锐气。他迎着众人视线,朗声道:\"父亲与庞叔父之策,侄儿以为俱非上选!\"

短暂的沉默。

刘备捻须轻笑:\"好个'俱非上选'!\"

\"伯治但说无妨,\"他眼中闪过追忆之色,\"纵使惊世骇俗,我与汝父、汝叔父亦不会以言罪人。\"

诸葛川当即拱手:

\"庞叔父谋取益州之策失之急进——\"

\"刘璋虽暗弱,非愚钝之人。若见皇叔闻讯即亲率大军入蜀,安能不生戒心?\"

这里是用不同表达方式

——————————————————————————————————

\"况且刘璋麾下并非没有能人谋士,即便不受重用,依然可能建议刘璋对您有所防备。\"

\"因此,\"

\"容我冒昧直言:\"

\"在伯父未以实际行动向刘璋证明荆州军确实只为讨伐张鲁之前,他对您的猜忌无论如何都会存在。\"

\"更甚者,\"

\"荆州军入蜀途中,极可能受到益州军队的全程监视。\"

\"如此看来,庞叔父之计若成尚可,倘若失败......\"

\"我等性命便全系于他人之手。\"

\"数万荆州将士葬身蜀地险峻群山之间,也并非没有可能。\"

诸葛川刻意回避了刘璋将来会在涪城犒军之事。

这太过遥远。

排除这个偶然因素后,诸葛川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连庞统听完都陷入沉默。

他意识到自己只考虑了荆州立场,却忽略了益州方面的反应。

以他的才智也不敢断言刘璋暗弱就意味着其谋士都无能。

虽然不愿承认,但庞统内心已被这番话说服。

只是他生性倔强......

最终选择了沉默。

诸葛川察觉到庞统的反应,

适时地停止了劝说。

他本就不是要说服刘备,只要点醒庞统这个\"激进源头\"便已达到目的。

随后,

诸葛川将目光转向诸葛亮:

\"父亲之计,太过迟缓!\"

\"迟缓最易横生枝节。\"

\"从荆州入蜀,再讨伐张鲁,最后联合张松谋取益州,这期间变数实在太多。\"

\"任何变数都可能导致全局溃败。\"

诸葛川目光深邃地望向刘备:\"明君不涉险境。即便伯父征战二十载无畏生死,但昔日无立锥之地与今坐拥荆州基业岂可同日而语?行事更需三思。\"

他转向诸葛亮轻声道:\"父亲以为如何?\"

被幼子点醒的诸葛亮想起谋蜀生变的可怕后果,背脊发凉,长叹道:\"确是我思虑不周。主公安危重逾千钧,不该亲赴险境。\"

刘备见两位谋士皆被少年说服,蓦然想起曹操当年感慨——此刻他心中唯有一念:生子当如诸葛川。强忍收其为义子的冲动,他展颜笑道:\"伯治可有良策?\"

关于赵云、魏延、庞统作为叔父的设定,我会保持原样。主角称赵云为伯父,主要是担心\"伯父\"这个称呼会让赵云显老,与大家心目中那个英姿勃发的白袍将军形象不符。

至于魏延、庞统、张松的年龄,暂且设定为比诸葛亮小一些。

虽然历史上庞统比诸葛亮大两岁,但根据本书中庞统狂放不羁、经常打趣主角的性格,称他为叔父更为合适。魏延的具体出生年份不详,但从他将关羽视为偶像来看,年龄应该不超过诸葛亮,可以算作刘备阵营的青年将领。

张松能跟年轻的**、孟达私交甚笃,想必年纪也不大。我怀疑电视剧里把张松演老了,或者是因为长相问题显得年纪大?

\"计将安出!\"

听到刘备这句话,诸葛川嘴角微扬。

\"刘伯父,侄儿已在此恭候多时了!\"

他心中默念着,等的就是刘备这声询问。眼眸中顿时迸发出锐利的光芒,让刘备不禁为之惊讶。

刘备暗自思忖:\"这位侄儿莫非真有妙计?\"

想到此处,刘备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先前诸葛川的种种表现,已让他不知不觉间不再将其视作普通少年,而是如同与智者交谈般对待。

不仅刘备如此,诸葛亮和庞统此刻也神情肃穆。

他们和刘备一样,都想知道否定了他们方案的诸葛川,会提出怎样不同凡响的建议。

在三人注视下,诸葛川轻启双唇:

\"借兵!!!\"

\"借兵?!\"庞统率先出声,语气中充满惊诧与疑惑。

\"怎么个借法?\"刘备紧接着问道。

诸葛亮则沉默不语,听完这两个字后便陷入沉思。

三人截然不同的反应,恰好展现了他们迥异的性格。

但此刻诸葛川无暇顾及这些,而是再次加重语气重复道:

\"借兵!\"

\"正是借将之法!!!\"

\"倘若刘季玉被张子乔说动,欲请玄德公出兵讨伐张鲁,叔父不妨先做推辞之态。然则回绝之时,需得留三分余地。\"

\"切记,切记...\"诸葛伯治意味深长地提醒,\"话不可说绝。\"

\"譬如表明虽有心相助,奈何曹操犯境,荆州危急,实在分身乏术。\"

\"然则即便处境艰难...\"

\"叔父亦可言明念在同宗情谊,必当遣一员虎将驰援益州,以尽汉室宗亲之责。\"

\"至于这员虎将人选?\"

\"小侄斗胆以为,关将军最为合适。\"

\"其一,威名显赫。\"

\"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天下谁人不识君?\"

\"更何况...\"

\"彼乃叔父结义兄弟,更能代表叔父诚意。\"

\"若刘季玉闻听叔父临危援手,岂能不心生感激?\"

\"纵使不起感激之意,亦当减轻戒心!\"

自然。

诸葛伯治尚有未尽之言。

他意在调离关羽,避免日后荆州之失。

若非如此,如何能让常山赵子龙坐镇荆州?

\"云长?\"

刘备未料诸葛伯治竟会举荐关羽代己出征。

他颔首赞同:\"以云长之勇,配以士元或孔明为辅,区区张鲁确不足虑。\"

非是刘备自傲,实是未曾将张鲁放在眼中。

但见。

刘备并未打断诸葛伯治,抬手示意其继续。

他想看看。

这位语带玄机的侄儿,还有何等谋划。

\"伯治,但说无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