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82章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第82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7:50

这番对话过后,燕国上下必将提高警惕,不再盲目迷信军队所向无敌的神话。同时也会激励将士们更加刻苦操练。

先贤说得好:忧患催人奋进,安逸使人颓废。

如今北疆太过安逸,更关键的是军中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统帅之才。

这并非刘凤有意夸大其词。燕国确实拥有十余名战将:

顶尖战将:赵云、张飞、关羽、臧洪、太史慈、甘宁、黄忠、张辽、高顺、周泰、典韦、褚飞燕。

次一级战将:韩忠、周仓、杜远、廖化、蒋钦、麋芳等。

燕国堪称猛将如云,但真正具备统帅才能的却屈指可数。

所谓统帅之才,既要能听从主帅调遣,也要能 ** 领军作战,具备极高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

这些燕国将领在后世名声显赫,都是三国时期闪耀的将星。

但纵观史册,除了关羽曾独自统领三军北伐中原外,其他将领几乎没有 ** 指挥大军征战的记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荆州军团北伐,势如破竹,将曹魏征南将军曹仁围困于樊城。

当时汉水泛滥,左将军于禁所率七军全军覆没,关羽又斩杀庞德,威震华夏。

然而就在关羽如日中天之际,却遭盟友东吴背刺,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最终兵败麦城,含恨而终。

太史慈、周泰、褚飞燕、黄忠等人,更擅长冲锋陷阵。

当前燕国将领中,唯有臧洪展现出统帅潜质,若悉心培养,日后必能大放异彩。

张辽被后人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在曹魏集团中位居五子良将之首。

张辽武艺超群,堪称当世顶尖,曹魏麾下五子良将皆能独当一面,统帅千军,无一不是大将之材。

尤为突出者当属张辽,官拜征东将军,长期坐镇合肥,抵御东吴北上之兵锋。

合肥一役,张辽亲率八百精锐骑兵突袭东吴十万大军,悍勇无匹,直杀至孙权帅旗之下,所向披靡,东吴军士尽皆胆寒。

待东吴败退之际,张辽又率部乘胜追击,连破周泰、凌统、甘宁等东吴名将,甚至险些生擒孙权,威震江东!

此战令张辽名扬四海,\"张辽止啼\"之典流传千古。

须知孙权统兵之能虽稍逊其父兄,但亦非庸碌之辈。张辽能屡挫其锋,足见其非凡的军事才华。

刘凤此刻最渴望招揽的,莫过于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此四人皆为一世之杰,韬略过人。

可惜现下正值永汉元年(188年),周瑜年方十四,鲁肃十七,吕蒙十一,陆逊仅六岁。

四位未来的东吴名帅尚且年幼,才能未显。况且燕国与扬州相距数千里之遥,远水难解近渴。

………………

王宫御园内,刘凤神采飞扬,在宫女宦官簇拥下信步而来。

甄姜见君王驾到,连忙领着众姐妹行礼:\"妾身参见王上。\"

\"免礼。\"刘凤含笑抬手。

\"谢王上。\"甄姜款款起身,见自家君王眉宇间尽是喜色,不由笑问:\"不知何事让王上这般开怀?\"

也难怪甄姜有此一问。平素刘凤虽常面带笑意,却多是礼节使然,眼中难见真意。而今日这笑容,分明发自内心,藏不住欢欣。

这个欢喜的模样,他们的大王就算是见到密探押送回来的奇珍异宝时,都不曾这般眉开眼笑过。

张宁轻哼一声,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姐妹说:\"姐,这还用猜?咱们大王准是瞧上哪家姑娘了,想接进宫来呢。你瞧他那副神情,跟当年迎娶姐姐时那欢喜劲儿简直一模一样。\"

虽入了王宫,张宁可不像秦汉时的女子那样以夫君为天。她最爱和刘凤斗嘴玩闹,每次见面总要拌上几句。

刘凤反倒格外喜欢张宁这般率真的性子,总要逗她几句才尽兴。

一旁的蔡琰听见这话,自幼受官宦世家礼教熏陶的她连忙劝阻:\"宁妹妹,不可失了规矩呀!\"

甄姜端起大姐的架势温柔劝道:\"宁妹妹,怎能这般议论大王?咱们大王岂是那样的人!偌大个燕王宫就我们几个伺候,确实冷清了些。若真有新妹妹进宫,咱们该高兴才是。\"

甄姜骨子里就是个传统世家女子,总是不遗余力维护自己的夫君。

看着姐姐这般护短,张宁既无奈又好笑。

刘凤嘴角挂着促狭的笑,快步上前在张宁脸上掐了一把,得意道:\"今日本王心情好,不跟你这小丫头计较。下次再敢顶嘴,看本王不好好收拾你。\"

这亲昵的举动顿时让张宁涨红了脸。虽说与刘凤相伴多年,可当着宫女太监的面这般亲密,还是让她羞得手足无措。

对比秦汉时期的女子,尽管她们被视为思想开明,却也无法适应现代情侣间的亲昵调笑。

目睹君王与王妃们的嬉戏玩闹,周围的宫女们忍俊不禁,纷纷以袖掩唇轻笑。

燕 ** 宫规矩宽松,因此这里的宦官与宫女们过得比其他王宫的侍从自在许多。

见自己在姐妹们面前失了颜面,张宁不禁娇嗔地瞪了君王一眼,撅着嘴说道:“那王上倒是说说,究竟是何等喜事,能让您这般开怀?妾身可不信您能安什么好心!哼!真当妾身不知您这些时日外出做了什么?”

张宁这番话并非撒娇,作为执掌燕国第三大特殊机构【百鸟】的首领,她自有底气。

见众女皆露好奇之色,刘凤未再卖关子,坦然道:“寡人之所以欣喜,是因燕国觅得两位眼下最急需的将帅之才。不仅如此,寡人心中筹划的一系列变革也可逐步推进,日后更有充裕时光陪伴你们。你们说,这岂不值得高兴?”

在场众女闻言,皆睁大双眼,面露讶异。

张宁轻眨美眸,狐疑地望向刘凤:“王上,就为这事?”

刘凤坦然点头:“正是,有何不妥?”

“当然不妥!”张宁斜睨他一眼,柔声道,“燕国乃诸侯之首,近年不乏荀彧、顾雍、麋竺等天下奇才千里来投,可妾身从未见王上如此欣喜。此番究竟是哪位惊世之才,惹得王上这般振奋?”

刘凤悠然落座于御座,示意众女一同入席。

甄姜轻移莲步至御座侧畔,屈膝落座。蔡琰与张宁分坐两侧偏席,静候君王示下。

刘凤信手拈起水晶葡萄纳入唇间,笑意盈盈开口:\"宁儿可知,此番投效燕国的两位贤士,论及分量自不及荀彧、顾雍、麋竺等人。\"

\"荀彧诸公入仕虽重,然寡人早有绸缪。彼等来投,不过顺理成章,倒也无甚惊喜。\"

话锋忽转,君王眼中泛起异彩:\"倒是方才所言那两位,当真令寡人喜出望外!此番投效实属意外之喜,更难得恰是燕国亟需的将帅之才。\"

指尖轻叩案几,鎏金酒盏微微震颤:\"燕国今日威加海内,全仗铁血雄师。欲保社稷长盛,必得延续军威。此二人正可助寡人筑牢兵锋之利。\"

三姝闻言皆会意。甄姜低眉抚弄裙裾璎珞,蔡琰垂眸凝视香炉青烟。张宁执掌【百鸟】密探,分寸拿捏最是得当——虽蒙恩准参知政事,却始终严守界限。

殿外更漏声声,烛花爆出清脆声响。张宁余光掠过御案上摊开的边防舆图,旋即收回视线。她深谙君王虽仁厚,却最忌后宫逾矩。前朝吕霍之祸,便是血淋淋的殷鉴。

甄姜和蔡琰见张宁不再接话,彼此心照不宣地结束了刚才的交谈。

这或许就是夫妻间的默契,有些事不必说破,有些话无须追问。

甄姜轻轻晃着夫君的手臂,话锋一转,带着几分娇嗔问道:\"王上,这次带回宫的那几位客人,妾身该如何招待才好?\"

\"看他们的谈吐举止,想必是极为显贵的人家吧?\"

刘凤听罢微微一怔,显然王妃指的是刘辩、何婉和唐姬母女三人。

刘辩母子的身份着实特殊,一旦泄露恐将引发轩然 ** ,必须慎之又慎。

况且燕国百官世家中或许有人认得他们,单凭自己一人终究难以周全。

毕竟不能整日留在宫中,而甄姜、蔡琰、张宁这些至亲之人常居深宫......

若有她们帮着遮掩,或许能将刘辩母子的秘密守住,也能将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

思及此,刘凤肃然环视四周,沉声道:\"你们都退下吧,本王要与王妃商议要事。\"

\"诺!\"宫人们恭敬行礼,悄然退去。

待众人离去,甄姜疑惑道:\"王上,究竟是何等要事,需这般谨慎?\"

蔡琰与张宁亦投来好奇的目光,静候夫君的下文。

刘凤正色低声道:\"接下来所言之事,你们必须严守秘密,绝不可对外透露半分。\"

\"此事关系重大,多一人知晓便多一分凶险。\"

\"倘若传扬出去,只怕会引发滔天波澜,甚至招致各国联手讨伐我燕国。\"

刘凤神色凝重地望着甄姜、张宁和蔡琰三人,缓缓吐露实情:\"你们不是一直想知道,孤从洛阳带回的那三位究竟是何人?\"

\"为何要特意将她们安置在燕王宫偏殿?\"他目光扫过三女惊疑不定的脸庞,沉声道:\"她们正是传闻中遭董卓毒手的弘农王、何太后与唐妃。\"

\"孤秘密潜入洛阳时,恰逢董卓欲对她们 ** 手。\"刘凤握紧拳头,\"便命御林铁卫暗中救出这母子三人。\"

殿内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众人脸色变幻不定。刘凤继续道:\"如今你们该明白,为何要将她们藏于深宫?若身份泄露,必会引起天下震动。\"

\"届时我燕国将成为众矢之的,招致各方讨伐!\"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蔡琰手中的锦帕倏然落地,张宁不自觉地按住腰间佩剑。甄姜脸色煞白,颤声追问:\"王上,她们当真是......?\"

望着三女震惊万分的模样,刘凤苦笑着摇头。这反应早在他预料之中——毕竟谁人能想到,早已\"葬身火海\"的皇室遗孤,竟会出现在燕 ** 宫?

刘凤心中颇为费解,甄姜身为王后,蔡琰贵为王妃,张宁更是**之女,见到失势的太后、被废黜的 ** 及废后,何至于如此惊讶?实在令人困惑。

他迅速收敛思绪,郑重回应:\"确为弘农王、何太后与唐妃。但那已是过往身份,如今她们不过是本王宗亲罢了。她们承诺过,不再以废帝、太后、王妃自居——这是本王带她们回燕国时定下的规矩。\"

\"将她们安置于王宫,正是为防止外人知晓其真实身份后危害燕国。为何甘冒奇险相救?只因受**陛下临终托付。陛下待我恩重如山,岂能坐视其妻儿受人欺凌?纵使刀山火海,本王亦在所不辞。\"

张宁不禁追问:\"可她们怎会应允?\"

刘凤胸有成竹道:\"确已应允,尤其弘农王本就不愿为帝。经历洛阳 ** 后,他再不愿碰触那【天子御座】了。今日坦言相告,就是望你们多加照拂。她们终究是陛下遗眷,更是皇室宗亲,本王理当照料。\"

\"但需谨防何太后。\"他话锋一转,\"弘农王确无复辟之心,其母却未必。从她眼中,本王能看出对权势的眷恋。只怕她会暗中联络燕国大臣,企图借我军力重返洛阳椒房殿。\"

这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