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68章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第68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7:50

\"何况燕王还兼任幽州牧,玄菟、真番、临屯、乐浪四郡皆属其辖境。三年来北疆在其治理下物阜民丰,粮草供给当无虞虑。加之**王国毗邻辽东郡,远征途中可节省大量辎重损耗。\"

何进适时向同僚使了个眼色,文武百官立即齐声附议:\"恳请陛下下诏命燕王率军征讨**王国,扬我国威!\"

刘宏虽称不上明君,却也洞悉何进此举实为阻止燕王奉诏入京。若非听闻风声,素来与燕王不睦的何进怎会主动将建功立业的机会拱手相让?

按理说,燕王刘凤身兼骠骑大将军、太尉、幽州牧数职,既是皇族宗亲,又是燕国国君,身份尊贵显赫。

讨伐域外番邦之战,无论如何也无需燕王亲自率军远征。这般安排,分明是有人心虚,唯恐燕王带兵入京,动摇自身权势。正因如此,何进才会千方百计阻挠燕王返京。

想通其中关键,刘宏自然不会应允何进等人的奏请。

真当朕是昏君吗?若下旨令燕王出征,至少一年半载无法回师。届时何进若趁机联合群臣,逼迫朕立辩儿为储君,朕虽能拖延一时,却难拖延一两年之久。到那时,局面必将失控,朕决不能让何进这屠夫的阴谋得逞。

刘宏当即驳斥道:“荒谬!燕王何等尊贵,岂能轻易涉险?再者,燕王身负幽州牧之职,若统兵远征,恐有不妥。”

“北疆苦寒,民生凋敝,又经战乱摧残。虽在燕王治下渐有起色,但远征粮草辎重仍难筹措。更何况,朕早已允诺免征北疆十年赋税,亦不征调北疆兵卒民夫。”

“此外,朕对燕王另有安排,无暇远征。三军统帅人选,大将军还是另择良将吧。”

何进对天子的回应早有预料。他心知肚明,陛下召燕王回京,无非是想借其兵力制衡自己。若燕王率精锐之师入京,自己岂能安稳度日?

倘若皇次子刘协被立为储君,将来登基,第一个要铲除的,必是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

当前必须阻止燕王刘凤率领麾下精锐之师进驻洛阳城。

只要燕王无法带兵入城,便无人敢阻挠我拥立外甥为帝国储君。

何进手捧玉笏,作出一副忧国忧民之态,朗声进谏:

“陛下,燕王殿下乃当朝第一大将,若不允其领兵出征,岂非有违祖制?”

“陛下,燕王身兼骠骑大将军、太尉要职,此番征讨 ** 王国岂能缺他?”

刘宏面色阴沉,见何进死咬燕王挂帅之事不放,若强拒其请,他必再寻借口,明日早朝定会串联百官,在燕王之事上纠缠不休。

刘宏慵懒地倚靠龙椅,摆摆手道:

“既然众卿皆推举燕王,便由他领兵征讨 ** 王国。”

“陛下圣明!”何进率先高呼,百官纷纷捧笏附和。

刘宏扫视群臣,只觉厌烦,起身冷声道:

“既无要事,退朝!”

说罢,他领着张让及一众宦官宫女大步离去。

“臣等恭送陛下!”百官跪地叩拜。

片刻后,众人陆续离宫,各自登车回府。

………………

北宫长廊。

刘宏屏退左右,仅留张让随侍:

“阿父,速派心腹密告燕王,详述朝堂局势,莫让他误会朕意。”

“务必提醒燕王,勿因征讨 ** 王国而误了洛阳大事。”

张让起初不解陛下为何准奏,细想后顿悟其深意。

张让听罢陛下的嘱咐,立即会意地躬身应道:\"老奴明白,定当妥善安排此事。\"

洛阳城·南城区·大将军府

何进端坐主位,将朝堂之事娓娓道来:\"诸位以为,此事当如何应对?\"

陈琳率先出列进言:\"大将军明鉴,依下官之见,陛下此举意在为燕王争取时间。此刻若不采取行动,恐生变故。虽说陛下已准奏令燕王领兵征讨叛军,但先前已暗中遣使赴蓟城。当务之急是抢先颁下圣旨,造成既定事实。\"

何进抚须颔首:\"孔璋此言甚是。\"

袁术见机上前道:\"大将军,燕王纵使要进京,至少也需两月准备。不如趁此时机,尽快促成册立刘辩殿下为储君之事。届时燕王即便率军而来,也为时已晚。\"原来上次议事时袁术未能进言,眼见袁绍、曹操出尽风头,这次特意抢先发言。而曹操此次则选择静观其变。

曹操深知发小袁术的脾性,上次自己锋芒毕露,对方必然心存芥蒂,索性收敛些为好。

他暗自嗤笑:袁术此人虽才干不俗,却总因狂妄自大埋没了长处。

何进听罢袁术谏言,抚掌称善:\"公路所言极是。明日早朝,本将便联合百官奏请陛下速立太子。\"

\"至于刘凤那边,就以大将军府名义派人催他即刻发兵,征讨**王国,收复疆土。\"

\"再传令右北平公孙瓒盯紧刘凤动向。有此双管齐下,量他也掀不起风浪。\"

\"大将军英明!\"众人齐声应和。

不多时,两队信使自大将军府疾驰而出,分赴北疆——

一队直奔蓟城王宫,持令督促燕王即刻出征;

另一队赶往土垠城,令公孙瓒严密监视燕王,绝不许其率军西进洛阳。

翌日早朝,以何进为首的百官于崇德殿联名上书,请立嫡长子为储君。

早有准备的刘宏却以\"皇子年幼\"为由按下不表。

何进虽遭推诿却未露颓色——陛下能推一时,还能推一世不成?

横竖有两月光景周旋。只要赶在刘凤兵临洛阳前扶立刘辩,大局便可尘埃落定。

………………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二日,北疆相继迎来洛阳信使,分赴蓟城与土垠城。

蓟城王宫永宁殿内——

洛阳城内的 ** ,七日前便已传入刘凤耳中。隐秘卫行事向来迅捷,飞鸽传书将朝堂变故连夜送至蓟城。

殿内烛火摇曳,刘凤端坐御座,目光扫过阶下众臣,含笑道:\"诸卿对洛阳之事有何见解?\"

文官之首荀彧率先出列:\"禀王上,此事缘于陛下与大将军围绕储君之争。如今外戚势大,陛下欲借王上军威入京镇守,实则是要王上以宗室之力支持刘协殿下。\"

刘凤轻抚案上竹简:\"文若所言,诸卿皆明。不如说说,燕国当如何决断?\"

荀彧从容应答:\"以臣之见,按兵不动方为上策。若率军入京,必陷储位之争;若出兵征讨,更非良机。北疆经三年休养,仓廪充实,百姓安乐,此时不宜妄动干戈。\"

荀彧继续陈述道:\"大将军此计确实阴险。讨伐**王国既能拖延大王返京行程,又能削弱燕 ** 力。\"

\"**王国疆域狭小,仅相当于一郡之地。全国人口七十万,境内山岭纵横,实难攻克。\"

\"若要征讨**王国,需耗费巨量人力物力财力,短期内绝无可能完全占领。\"

\"依臣之见,按兵不动方为上策。\"

刘凤闻言苦笑道:\"孤岂不知静观其变对燕国最有利?\"

\"但以孤如今身份地位,如何能置身事外?\"

\"纵使孤想袖手旁观,恐怕陛下与何进也不会答应。\"

\"诸位当知,孤能恢复王爵、裂土封疆,全赖陛下恩典。\"

\"如今陛下有求于孤,若推辞不应,岂非忘恩负义?\"

\"无论作为皇族宗亲还是藩王,孤岂能坐视何进等外戚祸乱朝纲?\"

\"可叹燕国与北疆此刻确实无力插手,孤亦深感无奈。\"

群臣闻言纷纷颔首。以燕国局势论,确实不宜卷入洛阳立储之争。

但以王上身份而言,又不得不参与其中。

北疆百姓与王上早已休戚相关,难以分割。

刘凤揉着太阳穴暗自思忖:\"说心里话,孤根本不愿参与储君之争。\"

\"其一,自是为燕国大局考量。\"

二来不宜锋芒过盛,只需静待刘宏驾崩,待洛阳大乱之际,董卓率西凉军入主洛阳,掌控朝政,揭开乱世篇章。

郭嘉颔首认同道:\"主上所言确有道理。眼下确非率军进京良机,亦非征讨**王国之时。以臣之见,应以静制动——局势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会成为众矢之的,后果不堪设想。\"

刘凤凝视着进言的郭嘉,沉吟道:\"若实在为难,孤便亲率御林铁卫赴京,八万大军仍驻原地。至于征讨**王国之事,既是何进主动送来的建功良机,正好借机收复乐浪等四郡。如此两全其美,既不失朝廷体面,又可保全我燕国实力。诸位以为如何?\"

听闻君王欲轻装赴京,群臣皆惊。向来谨慎的贾诩率先谏言:\"主上贵为一国之君,岂可亲身犯险?北疆数百万百姓的安危系于主上一身啊!外戚集团忌惮的,正是主上麾下这八万雄师。若仅带三千铁卫入京,万一何进暗中作梗...\"

\"请主上三思!\"众臣齐声附和。

刘凤傲然道:\"何进那屠夫也配算计孤?量他有十个胆子也不敢造次!即便他真有这胆量——\"君王冷笑一声,\"就凭那屠夫的本事,又能奈我何?\"

他手下那些谋士们,哪个敢对孤动手?放眼天下,能困住孤的人——呵,怕是还没出世呢!

刘凤的话里透着不容置疑的狂傲。这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源于绝对的自信。

单凭他的身份、地位、声望,以及背后皇族的力量,区区屠夫何进,岂敢动他分毫?

洛阳城南北两军的将士,早年在平定百万黄巾叛乱时,就曾亲眼目睹他在战场上的威风。武人性子直率,对他唯有盲目的敬畏与崇拜,更不可能与他为敌。

贾诩、郭嘉、荀彧、顾雍、麋竺、郑玄、蔡邕等人听着自家君主这番豪言,不禁心潮澎湃。

他们深知刘凤的勇武,丝毫不觉得他在夸口,反而认为他所言非虚。

唯有蔡邕神色凝重,上前劝谏:“王上之勇,天下皆知,但凡事总有个万一。若那**狗急跳墙,真对王上不利,我们岂不陷入被动?依臣之见,王上还是不宜前往洛阳,请三思!”

刘凤听罢,无奈一笑。他明白岳父是为他安危考虑,生怕他遭遇不测,让苦心经营的基业毁于一旦。

沉吟片刻,刘凤开口道:“岳父放心,孤并非独自前往。此行会带上三千御林铁卫,另有典韦、周泰、奉孝三人随行。如此阵容,安危何须忧虑?即便面对数万大军,孤与典韦、周泰率领的三千铁卫,也足以杀个来回!”

蔡邕仔细一想,御林铁卫乃燕国精锐,个个身经百战,确实难逢敌手……

御林铁卫目前由典韦统率,这支精锐禁军直接听命于燕王,其装备与战力堪称军中顶尖。

三千御林铁卫足以硬撼一万黄金火骑兵,更不必说其他地方驻军了。

蔡邕深知御林铁卫的实力,他相信有典韦、周泰二人及三千精锐护卫,定能确保燕王安全,便不再多言。

贾诩、郭嘉、荀彧、顾雍、麋竺、郑玄等人相视一眼,最终无奈摇头。既然燕王心意已决,众人也不便再劝。

就眼下局势而言,燕王的决策已是最稳妥的方案。

此举虽耗费部分钱粮,却能兼顾各方利益。

刘凤环视殿内众臣,见无人再有异议,当即拍案定夺:“好!既然诸位无异议,便依此行事。”

“如今洛阳城风云际会,寡人也想去凑个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