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64章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第64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7:50

当时发行的报纸种类繁多:既有探讨学术的专业刊物,也有解读政令的官方公报,还有介绍商情与市井趣闻的通俗小报。

譬如某地物价行情、特产分布等信息,都能在报纸上一览无余。

寻常百姓最爱阅读的,还是那些家长里短的市井消息与民生资讯。

当蓟城报纸流传至各州郡,其浓厚的文风立即吸引了各地文人墨客。

不少人不仅积极投稿,更有举家迁往蓟城定居者。

学术类报纸由文学院师生共同编撰。

政令解读类报纸则出自州牧府官员之手。

至于民生趣闻类小报,则源自三大情报机构——隐秘卫、黑衣卫与百鸟组织。

这些机构掌握着海量信息,只需筛选无关紧要的内容公开发表。

此举既丰富了百姓生活,又能赚取可观收入,更能为情报人员提供身份掩护,堪称一箭三雕。

(刘凤此时正翻阅着市井趣闻,报纸上登载的多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他正看得入神,身侧突然传来一声厉喝:\"何人擅闯?\"

出声之人正是典韦,他一身金甲白袍,担任御林铁卫统领之职,日夜护卫在燕王身侧。

以刘凤的武艺,普天之下难逢敌手。但自他由平阳侯晋位燕王,成为大汉藩王后,便不能如从前领兵时那般随意行动。如今无论去往何处,总有数名金甲白袍的御林铁卫随行守护。

平日里百官求见,皆需通过宦官或御林铁卫通传。此刻发觉有人未经通报闯入,典韦当即拔出双戟,全神戒备。

虽说郑玄、童渊等重臣本可无须通报,但他们仍恪守臣礼,每次都会让人通传。

刘凤听到典韦的喝问声,连头都没抬——这般情形他早已司空见惯。

\"典统领且慢!\"郭嘉连忙高喊,\"可别把铁戟往我这儿招呼!\"

瘦削的谋士缓步现身,边走边抱怨:\"你每次都要这般剑拔弩张作甚?明明早知来者何人,偏要嚷得惊天动地。\"

尽管刘凤手下的重臣们觐见时无需通传,但蔡邕、郑玄、荀彧这些老臣始终恪守君臣之礼,每次入宫必先遣人通报。

武将们则截然不同——关羽、张飞、臧洪、太史慈、甘宁等人未至声先闻,战靴踏地的闷响老远就能辨明。尤其张飞那破锣嗓门,人还在百步之外,嚷得连宫墙上的瓦片都要震三震。

最顽皮的当属郭嘉,总爱戏弄憨厚的典韦。这天典韦刚收起双铁戟,板着脸道:\"奉孝,我身为御林铁卫统领,护卫王驾岂能松懈?任谁来觐见都该按规矩通禀。若因疏漏让刺客有机可乘,这罪责谁担得起?\"

郭嘉闻言直摇头,心想以主公战场上\"大汉战神\"的威名,哪个不开眼的刺客敢来送死?正欲争辩,刘凤已笑着打断:\"奉孝莫要总欺负老实人。说吧,今日进宫所为何事?该不会又来蹭御膳房的酒菜?\"

\"你如今领着军师兼隐秘卫统领的双俸,俸禄不比九卿低吧?\"刘凤促狭地挑眉,\"整日流连酒肆不成体统。说起来麋家姑娘对你似乎......要不要请王妃作媒?\"

郭嘉顿时耳根通红,慌忙拱手:\"臣确有过失......不过今日真有要事禀报!\"

刘凤见郭嘉神色肃然,不由正襟危坐道:\"何事竟需爱卿亲自入宫禀报?\"

他深知郭嘉素来洒脱,若非重大要务,断不会轻易入宫觐见。此人执掌隐秘卫多年,此番前来必有要事。

\"典韦,先送王子公主回寝宫。\"刘凤沉声吩咐。待侍从尽数退下后,殿内只剩君臣二人。

郭嘉压低声音道:\"启禀王上,臣有要事二者。其一关乎洛阳朝局:何进联合世家大臣,正施压天子早立储君,意在扶持皇长子刘辩。\"

\"刘辩乃何进外孙,且性情优柔,正合世家掌控朝政之需。更因其嫡长身份,天然占据大义名分。\"

\"天子渐感不支,似有意召王上返京,欲借皇室之力为皇次子刘协造势。\"

刘凤听罢轻叹:\"此事......寡人早有预料。\"

哈!想让本王回洛阳坐镇?怕是行不通。若真回去,朝堂局势怕是要翻天?

看来得想办法让陛下尽早打消召我回京的念头才行。

刘宏这小子居然想召我回洛阳?开什么玩笑!

真要去了洛阳,我苦心经营的北疆基业怎么办?

回去就等于自断爪牙,变成没牙的老虎!

更重要的是,若我回去,董卓那魔王还怎么带兵进京开启乱世?

要是西凉军不能入主洛阳开始乱政,我这几年的布局不就白费了?

未来的历史走向岂不是完全失控?

刘凤甩开脑中杂念,继续问道:\"那第二件事是什么?\"

郭嘉揉了揉太阳穴:\"主公,第二件事其实与第一件有关。\"

\"新任冀州牧刘虞大人似乎是想避开洛阳的储君之争,才主动请求外放。\"

\"不过他听说主公正推行新政,朝中多有非议。\"

\"刘虞想来蓟城实地考察新政。\"

\"估计这几日就会到了,该如何接待,请主公示下。\"

听说刘虞要来,刘凤嘴角微扬:\"我这叔父倒有意思,居然懂得躲开储君之争。\"

\"来就来吧,好好招待便是。\"

\"反正新政是经过陛下批准的,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听到自家主君这番厚颜之语,郭嘉忍不住暗自腹诽:\"主君啊,您那些见不得光的心思还少吗?\"

\"真要让人轻易窥破您觊觎九重御座的野心,怕是立马就要招来滔天巨浪。\"

尽管在心中直摇头,但作为燕国肱股之臣,郭嘉自然要严守机密。即便主君想要公开,他也会死谏阻拦。

刘凤沉吟片刻,正色道:\"奉孝,速派密卫探查我那位叔父的动向,我们才好筹划对策。\"

\"谨遵钧命。\"郭嘉躬身领命。

\"待叔父抵达后,你带他巡视五郡州县,让他亲眼看看新政给北疆带来的变化。\"刘凤轻抚酒盏,\"该让老人家明白,四百年的大汉,是时候改弦更张了。\"

郭嘉会意:\"臣这就去安排。\"说罢匆匆赶往州牧府,找荀彧商议迎接冀州牧刘虞的事宜。

刘凤独酌着【天上白玉京】,望着天际出神。这位宗室重臣虽不及自己尊贵,但身为宗正卿,分量着实不轻。

虽贵为大汉藩王,地位仅次天子,刘凤仍须对宗室长辈刘虞执礼甚恭。

大汉皇室宗枝繁茂,影响力遍及朝野。欲使天下百姓接纳新政,这位叔父大人的意见便不可轻忽。

按后世史册所载,乱世烽烟起时,刘氏宗亲中便有六位雄踞一方:

冀州牧刘虞坐拥九郡百城,辖民九十一万户、五百九十三万口;

益州牧刘焉统御帝国最大疆域,领十二郡一百一十八城,治下百五十二万户、七百二十四万口;

荆州牧刘表掌控七郡一百一十七城,百姓百四十万户、六百三十万口;

扬州牧刘繇管辖六郡九十二城,辖民百零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三户、四百三十三万口;

兖州刺史刘岱握八郡八十城,统领八十万户、四百万口。

若再算上日后刘备取得的徐州五郡六十二城,四十七万户、二百八十万口——刘氏一族坐拥幽、冀、益、荆、扬、兖六州,其势力之盛可见一斑。

刘凤当即召来贾诩密议,令其协同郭嘉款待远道而来的叔父。可示人之事早做安排,须秘之事则暂隐不宣。

这老谋深算的贾文和闻言诡笑,表示定当妥善周旋。执掌黑衣卫的他深知刘虞此行深意,更明白北疆军力虚实、武备详情等机密断不可轻易示人。

说实话,刘虞本身并非一个称职的诸侯。他的治政重心全放在民生建设上,军事方面却毫无章法。

若是刘虞愿意接纳北疆推行的新政,并在冀州全力推行,这对我们而言藏着不小的好处。

日后等我拿下冀州九郡,实施新政时便能省去诸多麻烦。

何况以刘虞那老好人的性子,将来天下大乱时,估计也不会与我为敌。

想到这些可能,刘凤脸上的笑意愈发明显。

………………

中平五年二月二十五,刘虞带着数百护卫,历经三日跋涉,终于抵达燕国蓟城。

据密探回报,刘虞之所以主动离开洛阳权力中枢,请求调任冀州牧,正是为了避开帝位之争,同时想凭己之力让冀州繁荣起来。

这些年,刘虞一直暗中关注燕王刘凤。北疆的富足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然而,他对北疆推行的新政颇不认同。他崇尚高祖无为而治的思想,可燕王刘凤的新政却完全背弃历代君王的治国之道。

新政不仅将幽州土地收归国有,均分百姓,还大力推动工商发展。这让以农为本的刘虞难以接受,再加上不少官员和世族对燕王新政不满,各州郡开始流传诋毁之言,称燕王野心勃勃,藐视祖制,心怀不轨。

听到这些流言,刘虞极为不悦。他对自己宗室中难得出现的栋梁之才深感忧虑,认为身为宗正卿和燕王长辈,自己有责任规劝他别误入歧途。

刘虞此来蓟城,目的有二:

首先,刘凤打算以长辈身份向燕王坦诚进言,表达自己的关切之心。其次,他渴望亲眼见证北疆新政多年来的成效,观察百姓生活的真实变化。

当秘密情报呈递到手中时,刘凤不禁哑然失笑——自己在旁人眼中竟如此糟糕?更令他心头温热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厚亲情。

………………

蓟城巍峨的城门前,刘凤率领众大臣肃立迎候。一辆雅致马车缓缓停驻,青色车帘掀起处,身着绛色锦袍的老者踏镫而下。

刘凤疾步上前搀扶,温声道:\"叔父舟车劳顿,着实辛苦了。\"

刘虞抚须而笑:\"子度啊,三年未见,你还是这般体贴。\"慈爱的目光在年轻亲王身上停留片刻,\"听说你特设宫宴?老夫倒要看看,这北方第一城究竟何等气象。\"

穿过喧闹的街市,刘虞眼中闪过惊叹。记忆里破败的边陲小城,如今屋宇连云,商贾辐辏,百万生民安居乐业,其富庶竟不输中原大都。

\"如何?\"刘凤得意地拍着胸膛,\"侄儿治下,可还入得叔父法眼?\"

拂过城中传来的阵阵欢笑声,刘虞欣慰颔首:\"善!大善!\"

身为长辈,刘虞觉得有必要对燕王刘凤某些决策提出劝诫。

刘凤亲自将叔父迎回王宫,设下简朴的接风宴席,宾主畅饮至夜深方散。

次日清晨,稍作乔装的叔侄二人漫步蓟城街巷。沿途作坊林立,四方商贾云集,市集货品琳琅满目。城郊阡陌纵横,农人耕作正忙。直至暮色将至,众人才缓步归返王宫。

......

永宁殿内,茶香袅袅。刘凤烹煮着龙井新茶,叔侄二人闲话家常。年轻王者执壶斟茶,含笑相询:\"叔父观当今幽州景象如何?还望长辈不吝赐教。\"

刘虞轻啜清茗,慨然叹道:\"子度确实令北疆焕然一新。昔年游历时,此地仍饱受饥寒之苦,每岁冻毙者不可胜数。孰料短短四载,贫瘠边陲竟堪比冀州富庶之地。田垄间百姓欢颜,更胜中原所见。能将苦寒北疆治理得如此生机勃勃,子度之才实胜朝堂衮衮诸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