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5章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第5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7:50

\"叔父可别嫌弃侄儿这点心意。\"

刘焉向来嗜酒如命,对刘凤没带贵重礼品并不在意。反正是自家晚辈,何须讲究那些虚礼?

再说了,甄逸跟着女婿来拜访,怎会空手而来?到底是 ** 湖,一眼就看透了事情本质。

\"臭小子这么见外做什么!咱叔侄还用得着这套?你当叔父是那种势利人吗?\"

\"还不快 ** 拿来让老夫尝尝!\"

\"叔父稍等,马上就来。\"

刘凤快步取来一坛【天上白玉京】。每坛酒足有十五斤,十坛就是一百五十斤。他将酒坛放在桌上,站在一旁笑道:\"叔父要不要亲自开封?\"

\"臭小子搞什么名堂?\"

刘焉说着掀开酒坛,浓郁的酒香瞬间充满整个偏厅:\"光闻这香气,就知道是难得的好酒!\"

见酒液清澈透亮,毫无杂质,刘焉喜形于色,等不及侍女取来酒具,直接倒了一茶碗细品。

他轻轻抿了一口,闭目沉醉在酒香之中。

见父亲品酒后闭目不语,刘凤和甄逸翁婿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刘璋看到父亲这般反应,也是一头雾水。

过了许久,刘焉才摇头晃脑地赞叹道:\"绵柔爽口,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喝了这酒,只怕其他酒都难以下咽了!\"

这段描写【天上白玉京】美酒的文字可谓精妙绝伦。那醇厚的酒香散发着独特的陈曲芬芳,细腻优雅的酱香令人沉醉不已,光是闻着就让人口齿生津。入口时酒液凝聚成团,醇厚绵长不散,明显的漆香如丝绸般顺滑,回甘悠长满口生香,实在堪称绝世佳酿!世间罕有的琼浆玉液啊!

刘焉对美酒的高度评价让刘凤和甄逸这对翁婿相视而笑。刘璋学着父亲的样子取来茶碗,小心翼翼地盛了一小碗细细品尝,顿时赞不绝口:\"果然好酒!父亲说得极是,这确实是世间少有的绝世佳酿!\"

看着刘焉父子对【天上白玉京】赞不绝口,刘凤微笑着解释:\"叔父,这酒是小侄独家秘制的美酒,特意取名【天上白玉京】。这次带来了十坛,若是不够尽管吩咐,小侄再派人送二十大坛到叔父府上。\"

\"既如此说,叔父可就当真了!\"刘焉小啜着碗中琼浆,毫不推辞。他若有所思地放下酒碗,建议道:\"子度啊,如此美酒岂能独自享用?当今圣上最是爱酒,不如由叔父代为进献如何?\"

刘凤闻言会意一笑:\"叔父考虑周全!进献给陛下的酒我另派人送来便是,这十坛就留给叔父享用。如此既全了君臣之礼,又不负美酒佳酿,叔父以为如何?\"

\"好!子度果然思虑周全!\"刘焉满意地点头称赞。要他割爱将刚到手的十坛美酒全部进献,确实心中不舍。毕竟品尝过【天上白玉京】的绝妙滋味后,其他酒水恐怕都难以下咽了!

“子度,甄兄,二位舟车劳顿,不如在舍下暂住几日?”刘焉笑意盈盈地对刘凤说道。

刘凤连忙推辞:\"叔父美意心领了,只是家中尚有杂务需处理,改日定当登门拜访。\"

见其去意已决,刘焉不再强留。待用过晚膳,父子二人亲自将翁婿送至府门外。

从邺城返回莲花山庄,已是三日之后。

刚踏入家门,刘凤便吩咐夫人将剩余的[天上白玉京]悉数送往刺史府,托叔父进献圣上。

书房内,茶香袅袅。甄逸端起茶盏,忽闻女婿说道:\"岳父大人,若所料不差,陛下尝过美酒后,叔父必得擢升。依我看,十有 ** 要调任幽州。\"

\"我正打算举家迁往幽州发展,不知您可愿将产业一并北迁?\"

甄逸手中的茶盏微微一晃:\"此话当真?幽州乃苦寒边陲,胡骑肆虐,民生多艰。放着富庶的冀州不待,偏要往那虎狼之地?\"

刘凤轻笑摇头:\"岳父此言差矣。正因其地处边陲,方显价值。胡马南侵是祸,可若善加利用...\"话音未落,窗外一阵风过,案头书页沙沙作响。

刘凤笑着调侃了几句岳父,随后详细阐述了迁往幽州的优势:\"岳父大人,幽州绝非荒僻之地,遍地都是商机。

幽州下辖十一郡九十城,户籍四十三万五千户,人口二百五十二万。作为北疆重镇,驻扎着大批边军精锐。当年光武帝夺取天下时,幽州铁骑可是三大主力之一,这里历来盛产精锐骑兵。

城中有米行、肉铺、油坊、炊具店、果铺、炭场、铁匠铺、磨坊、绸缎庄等,足见当地工商业之繁荣。更因地处边陲,可将幽州出产的货物销往鲜卑、乌桓、**、扶余及 ** 半岛的三韩等国,获利颇丰。

我们既能低价购入鲜卑、乌桓人饲养的良驹转卖中原,也能大量收购**特产的参药销往内地,还可从扶余、三韩贩运铁矿,无论是直接倒卖还是打造农具,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之所以力主迁往幽州,正因为当地民生凋敝,百姓困苦——这样的环境才更有利于我们施展拳脚。冀州虽是天府之地,但论发展潜力远不及幽州。更重要的是冀州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实在难以大展宏图。岳父不妨仔细考虑,不必急于答复。\"

实际上,刘凤执意迁幽的真正原因,是预见到即将爆发的黄巾之乱将以冀州为主战场。约莫一年半后,这片富庶之地就会陷入战火。加之冀州豪强林立,发展空间有限,若以冀州为根基,更容易陷入幽、并、青、兖及司隶地区的合围之势。

不过要让甄逸放弃冀州大半产业举家北迁,他着实难以割舍。

甄逸听着女婿剖析幽州前景,不由得狠下心要搏一回。

他猛然拍案而起,眼中闪着决然的光:\"举族迁往幽州!老夫便随贤婿在边陲之地开创新天地!\"

见岳父如此爽快应允迁族之事,刘凤暗自宽心。眼下若要大展宏图,确实离不开甄氏这颗大树。

原本还盘算着若老人家不允,便提前透露冀州将陷战火的消息。如今倒省了这番周折。

甄逸行事向来雷厉风行,当即表态:\"子度,既然决议已定,老夫这就回府筹备迁移事宜。\"

返回甄府后,他立即着手调度家族产业向幽州转移。

彼时幽州尚无显赫世族,甄氏举族北迁,转眼便成当地首屈一指的豪族。

他先遣管家携重金赴幽州购置无主之地,打点宅院等安顿事宜。

莲花山庄偏厅内,晚膳时分。

刘凤轻叩桌案:\"诸位,有要事相告。\"

甄姜搁下竹箸,侧首望向夫君:\"可是家 ** 了变故?\"

\"臭小子!有话快说!\"童渊啃着鸡腿,酒盏不离手。

赵家三兄妹默默放下碗筷,静待下文。

刘凤煞有介事地清了清嗓:\"今日与岳父商定——举家迁往幽州蓟城,特此告知各位。\"

\"我当多大个事儿!\"童渊嗤笑道,\"搬家的事,早八百年就知道了!\"

不一样的

\"咦?!你们怎么都这么淡定?\"刘凤瞪大眼睛,满脸困惑地望着众人。

甄姜抿嘴轻笑:\"夫君忘啦?父亲临走前早就把迁往幽州的事告诉大家了。\"

\"岳父大人可真会捉弄人!\"刘凤仰头望天,尴尬得脚趾抠地。

这番模样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五日后,圆滚滚的甄逸又迈着轻快步伐来找女婿,肉嘟嘟的脸上堆满笑容:\"贤婿!天大的好消息!\"

\"岳父大人真是清闲。\"刘凤揉着练武留下的淤青,没好气地说道。

此时童渊收起往日的随性,正色提醒:\"子度,拜师郑玄非同小可,速去更衣。\"

原来甄逸是来告知:大儒郑玄正在甄府等候,要收刘凤为徒。刘凤深知此事重大,立即更衣随岳父前往。

与此同时,千里外的洛阳城正酝酿着一场风云变幻。

刘焉亲自押送十余坛【天上白玉京】前往洛阳,准备献给皇宫中的天子品尝。

得到美酒的刘宏龙颜大悦,当即特赐刘焉俸禄千石,并擢升为幽州刺史。

私下里,刘宏还暗示刘焉,待幽州任满后便调回洛阳,委以九卿之一的宗正之职。

与此同时,刘凤也因献酒之功获封平阳侯,天子在朝会上当众宣布这一封赏。

此令一出,满朝哗然,群臣几乎要直言\"昏君误国\"。但刘宏向来厚待宗室,对此置若罔闻。

刘凤以献酒封侯之事,很快传遍天下十三州。

……

莲花山庄正厅内,

一只带有现代风格的汉代铜锅热气腾腾,周围摆满牛羊肉片、鲜鱼时蔬。

刘凤全家与甄府众人正设宴款待洛阳来的贵客。

十五岁便获封平阳侯,不仅童渊、甄逸与有荣焉,整个山庄上下都倍感荣耀。

消息传回冀州时,莲花镇方圆数十里都为之震动。如今庄中仆役外出,个个昂首挺胸——毕竟是侯府家仆,连说亲都要往县城里挑了。

正如那句老话:一人得道,** ** 。

就连看门的大黄狗,如今吠叫都格外神气。

时辰未久,天子钦差宦官携平阳候册封诏书、印信及朝服行至莲花山庄,随行者中竟有一人出人意料。

刘焉随宦官同至,一则探望侄儿,二则盘算着顺些【天上白玉京】佳酿,欲携数坛赴幽州蓟城上任。

席间刘焉执杯与郑玄、甄逸、童渊推杯换盏,闲谈间提及不日将赴幽州就任刺史之事。

闻刘焉翌日启程,刘凤当即插言:\"叔父,吾等举家亦欲迁往幽州,不若同行如何?\"

\"善!甚好!同往便是。\"刘焉搁下酒杯,抚须笑道,\"甄兄若能在幽州开设作坊、经营商铺、开垦荒地,实乃幽州百姓之福。\"

甄逸捋须莞尔:\"全凭小婿主张。\"

\"叔父既为主官,还望多多照拂。\"刘凤执壶斟酒,腆着脸讨要关照。

刘焉浅酌杯酒,睨着侄儿那副市侩模样笑骂:\"混账东西,莫非当叔父是刻薄之人?既入幽州地界,自当行方便之门!\"

宴饮至夜阑方散,四位长者皆醉态百出。甄逸、童渊与刘焉勾肩搭背,嚷着要杀鸡歃血,结为异姓兄弟。郑玄最为不堪,早已醉卧席间鼾声如雷。

\"妙哉!若令画师将这醉态绘下,待诸公酒醒后观之,不知作何感想。\"刘凤望着这群醉汉喃喃自语。

---

刘凤斜倚在案几旁,指尖轻晃着琥珀色酒盏,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厅内醉态百出的族亲,唇角噙着戏谑的笑意。

\"夫君可还记得上次贪杯的模样?\"甄姜以袖掩唇,眸中流转着促狭的光,葱白指尖点向丈夫微红的面颊。

刘凤闻言险些呛酒,搁下杯盏皱眉道:\"陈年旧事何必再提?夫人专挑为夫的痛处戳。\"

\"是妾身失言了。\"见夫君耳根泛红,甄姜适时止住笑语,转而指挥婢仆将醉倒的长辈们安置妥当。她轻轻挽住刘凤臂膀,唤来贴身侍女月儿:\"夜已深,我们伺候夫君回房罢。\"

---

**晨光熹微时,车马如龙蜿蜒向北。刘凤率领着万余人的队伍浩荡前行,甄氏全族与工匠家眷皆在其中。历时月余的跋涉终抵蓟城,途中未生变故。

入城后刘焉自去刺史府履职,刘凤则命工匠们在城外新置的庄院选址重建。时值光和六年五月末,黄巾之乱阴云渐近的紧迫感盘旋在刘凤心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