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10章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第110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7:50

其一,诸侯们不愿再自取其辱。与其和燕王争功,不如安心将收复洛阳的功劳揽下。若贸然进攻西凉军遭遇挫败,难免又要低声下气向燕王求援。这些位高权重之人最重颜面,岂肯再三丢脸?横竖这大汉江山是刘氏皇族的,燕王以宗室身份出力也是本分。

其二,诸侯们正暗暗期盼燕军与西凉军两败俱伤。从汜水关到虎牢关,燕军始终压着西凉军打。如今西凉军溃败欲撤回老巢,倘若燕王执意赶尽杀绝,逼急的西凉军定会拼死反扑。

------------------------------------------------

燕北铁骑虽顶着帝国第一军的名号,奈何兵力终究有限。面对抱定死志的西凉军,难免要付出惨痛代价——这恰是诸侯们翘首期盼的结果。

于是各路诸侯心安理得地驻守洛阳城,整日美酒笙歌,只等北方传来燕北军伤亡枕藉的捷报。

烽火连天之际,被西凉军强行押往长安的洛阳难民,此刻却如退潮般陆续返回故土。起初诸侯们只当是些途中脱逃的散兵游勇,依旧歌舞升平不作理会。

待到归乡人流渐成汹涌之势,诸侯们方才察觉异常。莫非燕王竟真将那百万黎民全数救回?急遣心腹打探方知,燕北军沿途未遇像样抵抗——西凉军留下的老弱守军望风而降,降卒们反倒成了护送百姓返乡的护卫。

虚惊一场的诸侯们重新 ** 作乐,却不料更糟心的还在后头。当燕北军护送着朝堂重臣们浩浩荡荡入城时,诸侯们霎时如鲠在喉。这些本该困死长安的栋梁之臣,如今竟成了他们称霸路上的绊脚石。

当初闻知百官被劫,诸侯们暗喜不已。清君侧为假,挣脱朝堂桎梏才是真。如今看着这些死而复生的\"祖宗\"们,诸侯们恨不能时光倒流——早知今日,当初合该亲自动手才能永绝后患。

谁曾想,局势竟陡生变故!燕王刘凤偏在此刻救出了满朝重臣!

被救出的尽是当朝三公九卿等显赫人物,诸侯们顿时懊恼不已——这些权贵一旦坐镇洛阳,岂容他们再肆意妄为?

众诸侯暗自咒骂燕王多事,却不得不强压不满,整肃衣冠出迎。

洛阳城虽遭火焚,所幸皇宫部分殿宇抢救及时,尚存几分威仪,勉强撑得住朝廷颜面。

未过两日,燕王已率数万大军携数十万百姓安然返城。这骤然的回归令诸侯与百官俱感惊疑:讨伐西凉军的战事怎会如此迅捷?莫非燕王未与敌军交锋?这可不符他一贯的作风。

疑惑归疑惑,众人仍齐聚城门相迎。以盟主袁绍为首的十六路诸侯,与司徒王允领衔的三公九卿分列道旁,齐声高呼:\"恭贺燕王殿下凯旋!\"

刘凤利落下马,含笑抬手:\"诸位免礼。\"

\"谢殿下恩典!\"众人直身时,袁绍跨步上前抱拳道:\"敢问燕王,可曾诛杀董卓老贼?为何未见陛下銮驾?莫非途中生变?\"此刻他俨然以洛阳之主自居——虎牢关、汜水关虽由燕王兵马攻克,但兵力有限难以驻守,最终尽数落入诸侯联军之手。

袁绍对刘凤率军折返洛阳的举动颇为不满,暗自揣测这位燕王是来抢夺战果的。他下意识端起洛阳城主的架子,以诸侯联军代表的口吻向燕王发话,暗示洛阳城已易主,警告对方莫要动什么歪脑筋。

刘凤何等精明,袁绍这点小心思在他眼里简直无所遁形。不过他也懒得计较这些——区区半个司隶地区,还真入不了他的眼。如今的洛阳城虽名义上仍是汉都,实则已成关东诸侯与西凉军阀的缓冲带,堪称吞噬实力的无底泥潭。

眼见袁绍这憨货竟把这座弃城当香饽饽,刘凤简直要拊掌称快。要是袁家真陷在洛阳这个烂摊子里,那冀州的发展大计可就有好戏看了。他当即摆出和煦笑容解释道:\"西凉军虽败退老巢,主力犹存二十万之众。我燕国区区数万精兵,纵使骁勇善战也难以全歼。何况沿途尽是西凉军裹挟的百姓,阻塞行军道路。寡人此番回师,正是要先将数十万洛阳民众护送返乡,以绝后顾之忧。\"

诸侯们表面纷纷称赞燕王仁德,心里却暗自嗤笑:区区贱民阻碍行军,直接驱赶便是,何必大费周章护送回城?这般妇人之仁,当真可笑。

那就麻烦大了!眼下洛阳城只剩残垣断壁,三十万诸侯联军驻扎其中,哪还有空余地方收容这几十万流离失所的民众?

更棘手的是粮草紧缺——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数十万百姓冻饿而死?这些诸侯可不愿作 ** ,拿自家军粮来救济灾民。

这番盘算自然不能明说,否则岂不显得这些诸侯太过心胸狭隘?

**在诸侯与满朝文武中,司徒王允官职最为显赫,主管天下政务的他迈步出列,恭谨进言道:\"燕王殿下心系苍生,令臣等深受感动。只是洛阳已成焦土,钱粮尽被西凉逆贼劫掠一空。即便百姓归来,无处安身、缺衣少食,又当如何是好?\"

刘凤神色从容,温言道:\"王司徒不必忧虑,孤已想好万全之策。正如司徒所言,留在洛阳终究是死路一条。燕国疆域辽阔而人口稀少,正好可以安置这些百姓。只要他们愿意,便可举家迁往燕国定居。至于房屋粮食,自然由我燕国负责供给。\"

\"燕王殿下仁德!\"王允率百官齐声拜谢。尤其荀爽、杨彪等清流大臣,最不愿看到洛阳百姓大量死亡的惨剧发生。

在他们眼中,只要能让这几十万洛阳百姓活命就够了!至于这些百姓是归燕国管辖,还是留在洛阳城,其实都无关紧要——横竖他们永远都是大汉帝国的子民。

诸侯们伫立两侧,听到燕王这般答复,心底都不由暗自发笑。这位殿下终究是太过心慈手软。

收容数十万灾民固然能为燕王赢来美名,可燕国的粮仓也要被硬生生拖垮。虽说北疆在燕王治理下日渐富庶,但根基尚浅。即便举国存粮,要养活近百万张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整个北疆四百万人口,若再吞下百万难民,只怕连土地都要被吃空。毕竟各州郡的承载能力都有极限,当年大汉全盛时期也不过五千万人口。

细算起来,燕王掌控的不过五郡之地。妄图养活五百万人?简直是异想天开!有这百万人的口粮,何不扩充军队?只要打下更多疆土,还愁没有子民吗?

在场诸侯无不认定这是步臭棋。连曹操、马腾、孙坚、袁绍、袁术都暗自摇头——北疆终究难成气候了。贫瘠的边关五郡,怎能与冀州沃土相比?燕王这个决定,顿时让众人觉得往日高估了他。

要说领兵打仗,这位\"帝国第一名将\"确实实至名归。可治理民政的本事嘛......诸侯们相视一笑,却都默契地拱手称赞:

\"殿下仁德,日月可鉴!\"

燕王殿下为国为民的操劳,实在令人敬佩!

袁家兄弟带领众诸侯不断称赞:燕王殿 ** 恤百姓,实乃帝国栋梁!

众人交口称赞之际,唯有刘凤面上含笑,心中却冷笑不已。这些诸侯打的什么算盘,他再清楚不过——既想不伤自己兵马,又要削弱燕国实力,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百姓安置之事,在诸侯眼中难如登天,在刘凤看来却易如反掌。北疆五郡经过新政改革,如今农产丰饶,畜牧兴旺,莫说五百万百姓,就是千万之众也足以养活。

更无人知晓,燕国版图早已不止五郡——辽东六郡、北方草原,乃至东北疆域尽在掌控。刘凤乐得诸侯们轻视北疆,正好韬光养晦,静待一飞冲天之时。

诸侯们纷纷向燕王殿下献上溢美之词时,王允捋着胡须笑道:\"诸位且慢,此处并非议事之所,不如先进城再详谈不迟。\"

\"王司徒所言极是!\"在场众人皆含笑称是。

唯独袁绍面色阴沉,暗自恼怒:这王允老儿身为无兵无卒的空头司徒,竟敢在洛阳地界上抢他这东道主的风头,实在可恨!碍于众人在场,只得强颜欢笑随众人入城。

正当大队人马谈笑入城之际,城内忽起骚动。只见一袭黑袍的将领策马疾驰而来,惊得众人心头一紧:莫非又生变故?

待来将翻身下马,众人才认出是袁绍麾下大将颜良。

袁绍急步上前:\"何事如此慌张?\"

颜良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燕王殿下,抱拳道:\"禀主公,汜水关急报。一无名小将强行闯关,正往洛阳而来。文丑将军已前往拦截。\"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要知道汜水关乃天下雄关,驻有重兵把守。能单骑闯关者,当真是何等勇武?

袁绍脸颊抽动,强压怒火喝问:\"可曾表明身份?若无,即刻就地正法!\"

颜良再度望向燕王,如实禀报:\"那将勇不可当,无人能阻......\"

这是

他自称是燕国将领,说有紧急军情要面见燕王?

我们不确定真假,不敢贸然打扰各位大人。

听闻颜良此言,诸侯与百官齐刷刷望向燕王,期待他的回应。

刘凤看向颜良,轻声问道:\"颜将军,他可曾报上姓名?\"

颜良恭敬抱拳:\"回殿下,当时事态紧急,未及询问。\"

刘凤故作沉思状,环视众人:\"眼下情况未明,寡人也不知来者何人。不如同去查看?也许真是我部将,有要事禀报。\"

\"殿下所言极是!同去一看便知!\"众人纷纷附和。

袁绍暗中瞪了颜良一眼,恼他没把握机会。既是燕王部将,就该借机乱箭射杀。趁着来人身份未明,正好除掉燕国一员大将。

如今颜良当众通报,再想下手已然迟了。

颜良岂会不知主公心思?他也有苦难言。那敌将武艺超群,已然派文丑前去对付。

刘凤率众来到西城门,只见兵卒围作一团。圈内两员战将厮杀正酣,其中一人正是袁绍爱将文臣,另一名浑身浴血的白袍小将,应是燕王麾下。

那小将虽显疲态,攻势仍凌厉非常,逼得文丑左支右绌。

诸侯与百官们见到那白袍小将,纷纷侧目望向燕王,期盼着获得这位武将的身份。

刘凤望向战场中银甲白袍的年轻将领,一眼认出此人正是燕国平西将军太史子义。这位猛将从蓟城突围,千里跋涉至洛阳,想必已是精疲力竭,却能与文丑战得难分高下,甚至略占上风,当真为燕国争光,却也着实辛苦了他。

见众人投来询问的目光,刘凤微微颔首道:\"不错,那位白袍将军确是我燕国将领太史慈。本初兄,烦请令文将军收手,放子义过来。看他这般模样,想必燕国出了大事,否则岂会让他千里迢迢赶来禀报?\"

袁绍虽心有不甘,却不敢在燕王面前造次:\"外臣遵命。\"转身对爱将下令:\"颜良,速去阻止二人交战!\"

颜良策马上前高声喝道:\"二位且住!燕王殿下与诸位大人都已驾到!\"

闻得此言,太史慈与文丑各自勒马后退。太史慈翻身下马,快步走到燕王跟前抱拳行礼:\"参见王上!\"

刘凤望着血染征袍的将军,佯装焦急地问道:\"子义,究竟出了何等大事,竟让你星夜兼程赶来洛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