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07章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第107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7:50

\"徐将军,\"刘凤开门见山道,\"孤王就不作赘言了。以将军之才屈居董贼帐下实属明珠暗投,董卓不过冢中枯骨,将军何必为其陪葬?此次特遣两员虎将请将军前来,便是要予将军鹏程万里的机缘。\"

话音未落,帐中郭嘉等人皆露诧异之色。这般直白粗率的招揽之言,倒似市井豪强而非一方诸侯。

被缚的徐荣闻言愕然。他早料到生擒必有深意,却不想竟是这般缘由。作为西凉军中不显山露水的中郎将,他自问用兵之道不输吕布等名将,只是苦于无扬名立万之机。此番伏击更因士卒畏战功败垂成。

然则燕王何以独独青眼相加?若为斩首,战场便可了结;若为探听军情,区区中郎将又能知晓多少机密?更令人费解的是,燕王从何处洞悉自己的帅才?

徐荣心中充满疑惑,却已下定决心。自古忠义无二心,他牢记着相国大人的知遇之恩。

纵然相国执政时朝纲混乱,引得民不聊生,但这份恩情决不能背弃。就算肝脑涂地,也要报答相国大人的赏识。

来时他本打算沉默以对或痛骂燕王,没想到对方竟如此直白地招揽,反倒让他措手不及。

传闻燕王谦逊仁厚,可这般招揽方式未免太过突兀?徐荣面色刚毅,视死如归地回应:\"忠臣不侍二主,燕王美意心领了!相国大人对我有知遇之恩,断不会临阵倒戈。但求一死!\"

刘凤对这般回答早有预料。他故意直截了当地招揽,就是要打破徐荣的沉默。

从徐荣被押进营帐时,刘凤就看出他抱着必死之心。若不改变策略,只会让徐荣更加决绝。唯有出其不意,才能动摇其心防。

作为贴吧历练过的\"键帝\",刘凤深谙人心。只要徐荣心理防线出现松动,他就有把握说服对方。毕竟要论口才,他这个曾经的论坛高手还从未失手。

刘凤神色肃穆,朗声道出情报:\"徐荣,幽州玄菟郡人士,少时家贫失怙,后拜师学得文武韬略。出师后效力西凉军,得董卓提拔任中郎将。\"

端坐主位的刘凤凝视着徐荣傲然的神色,话锋陡然转冷:\"同时你也举荐过同乡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

\"徐荣,孤王已阅尽你的生平。\"

\"据战报所示,你不仅深谙兵法谋略,统兵之能更是冠绝当世,堪称天下罕见的帅才。\"

\"你说要忠臣不事二主,欲报董卓提携之恩,孤王甚为欣赏这般气节。\"刘凤指节轻叩案几,\"但对董贼那些 ** 人怨的恶行,孤王也懒得与你赘述。\"

\"孤惜才如命,却无暇周旋。\"鎏金袖口划过半空,\"不妨直言,凡孤欲得之才,尚无招揽不成者。你今日同样别无选择。\"

\"董贼与你有恩,你愿以死相报;但孤取你之心同样势在必得。\"刘凤竖起两根手指,\"给你两条明路:\"

\"其一,若归顺我大燕,孤可暂放董贼性命。此次讨董之战,燕军即刻撤兵——够你以命抵命偿还董仲颖的恩情。\"

\"其二,归降后特许你不参与任何针对董卓的战事,直至其败亡。\"玄铁扳指突然扣响案面,\"若两条都拒——\"

凛冽杀气瞬间弥漫大殿:\"孤既不杀你,也不让你死。但会亲率大军攻破长安诛杀董贼,或派密卫取其首级。届时你与董卓的恩义,只能去阴曹地府再续了!\"

徐荣,你在西凉好好思量一番吧!

刘凤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去吧,明日清晨给寡人答复。”

随后,刘凤目光转向典韦与赵云:“典韦,带徐荣下去严加看管,莫让他做出过激之举。”

典韦领命,押着徐荣离开大帐。

待徐荣走远,帐内君臣相视而笑。

郭嘉哑然失笑,心道:“王上当真善谋人心,本就要撤军,却让徐荣误以为是为他而放弃征讨,这一招实在高明。”

赵云面露疑惑,上前问道:“王上,徐荣当真值得如此大费周章?若他归降,我军真要撤兵?此举是否因小失大?再者,若他日后叛变,又当如何?”

刘凤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子龙,寡人岂会不识大局?国事岂能儿戏?不过略施小计罢了。”

“本就要撤兵回燕,具体缘由,让奉孝为你解释。”

赵云仍不解,转头望向郭嘉。

郭嘉并未立即回应,而是看向刘凤,谨慎问道:“王上,此时透露北疆之事,是否妥当?”

他所指的,正是北疆战火重燃的消息。

北疆战况被压下,只为稳定军心。时机未到,贸然公开恐扰乱士气。

刘凤目光转向郭嘉,轻颔首道:\"无妨,既定目标已达成,该让将士们知晓了。\"

\"子龙乃自家兄弟,他们懂得把握分寸。\"他又补充道。

得到首肯后,郭嘉望向赵云,歉然道:\"子龙,并非存心相瞒。此军情事关重大,燕军上下不得不慎。\"

\"军师苦心,云明白。\"赵云神色坦然。

郭嘉闭目凝思片刻,正色道:\"撤军一事确有其事。不仅为招揽徐荣,更因燕国正遭四方联军四十万侵袭。\"

\"我军出征讨董期间,公孙瓒联合鲜卑、辽东太守等势力,集结四十万大军进犯北疆。战事已持续十余日。\"

\"虽早有防备,但留守兵力不足。故与王上商议后决意回师。\"

\"即便没有徐荣之事,我军亦当北返。待蓟城信使抵达,便公开北疆战报,师出有名。\"

赵云听闻,难以置信地望向刘凤:\"王上,此事当真?非误传否?\"

刘凤稳坐于厅中,轻叹一声,神色郑重地对赵云说道:\"子龙,北疆战报千真万确,绝非虚报,这等军国大事岂容儿戏?\"

赵云闻言怒不可遏,厉声喝道:\"公孙瓒竟敢勾结异族犯我疆土!此等 ** 求荣之辈天理难容,我赵云誓要将其千刀万剐,方解此恨!\"

通敌叛国者,历来为世人所不齿。燕国百姓素来瞧不起塞外蛮夷,以身为大汉子民为荣。如今竟有人丧心病狂勾结外敌,着实令人愤慨。

骂过之后,赵云忧心忡忡地问道:\"王上既知北疆告急,为何不早日撤军回援?燕国乃我等根基所在,岂能容四十万敌军肆意践踏?公孙瓒联合鲜卑、辽东太守聚众来犯,可见其亡我之心不死。如今我军兵力不足,守成尚可,主动出击只怕......\"

刘凤看着方寸大乱的赵云,从容自若地摆了摆手:\"区区四十万敌军何足挂齿?我们当年以五千黄金火骑兵就能击溃鲜卑二十万大军。如今蓟城驻守五万精锐,更有藏洪等良将,荀彧等谋士坐镇。况且我军还有两万海军,随时可袭扰敌军后方。\"

赵子龙并未接自家主公的话茬,眉宇间依旧布满愁云:\"主上,燕地与北疆乃我等根基所在,家眷尽在蓟城。更遑论敌军足有四十万之众,末将这心里七上八下的......\"

刘凤轻挥袍袖,温言宽慰道:\"爱卿多虑了!若真到了存亡之际,寡人岂会在此逗留?那公孙老贼觊觎我燕地久矣。若无十足把握,寡人早就率军回援,又何必封锁北疆军情?\"

见赵云神色稍霁,刘凤负手踱至舆图前,指尖轻点北疆方位:\"公孙瓒匹夫,终日对寡人坐拥北疆耿耿于怀。然论军力、道义,他哪样能及寡人?从前不过耍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五年前破坏我燕国与乌桓联姻之事,爱卿可还记得?\"

赵云目光微动,想起那支神秘消失的白马义从。

\"自那之后,这老贼便学乖了。\"刘凤抚掌轻笑,\"只要寡人坐镇北疆一日,他就只敢龟缩在土垠城中当缩头乌龟。不过......\"话锋一转,眼中寒芒乍现,\"这幽州乃朝廷敕封予寡人之地,岂容他人染指?\"

古语有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昔日局面尚可容忍,碍于朝廷任命,孤不便处置公孙瓒那厮。

如今天下动荡,若北疆不能政令统一,内斗不休,岂能成事?

故必须除掉公孙瓒这逆贼!

听完王上分析,赵云恍然大悟:\"原来王上早已识破公孙瓒勾结鲜卑、**及辽东太守的诡计,甚至故意为其创造举兵之机?\"

刘凤转身凝视赵云,自信笑道:\"正是孤王刻意为之!拖延愈久,公孙瓒愈不敢轻举妄动。孤故意调离燕军:令黄忠率五万精兵驻守并州,亲率五万幽燕铁骑会盟讨董,营造北疆空虚假象。\"

\"孤料定公孙瓒蛰伏多时,必不甘错过这天赐良机。只是万万没想到,他竟胆大包天勾结鲜卑等外族!\"

\"不过无需多虑,蓟城留有五万黄金火骑兵,臧洪等文武足以固守。待我军回援,四家联军必作鸟兽散。\"

\"虽敌军集结四十万之众看似棘手,却正可一战永绝北疆后患。此后我燕国再无背刺之忧——如此看来,这场战火反倒来得正好。\"

赵云脸上露出忧虑之色,低声劝说道:\"大王切莫过于轻敌,敌方毕竟有五十万大军压境。如今我燕国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王上又亲率五万精兵远征司隶讨伐董卓。末将实在担心臧洪将军仅凭五万黄金火骑兵,能否抵挡得住四十万联军的围攻。\"

他望着远方绵延的城墙,语气愈发沉重:\"北疆这些年好不容易才建设成这般繁荣景象,实在经不起大战摧残。若真有闪失,恐怕我们多年的心血就要毁于一旦了。\"

刘凤闻言却依旧气定神闲,轻抚长须道:\"子龙何须如此焦躁?你以为寡人会对这些隐患视若无睹吗?\"他转身指向城内熙攘的街市,\"北疆今日之繁华,皆是我等夙兴夜寐换来的。若非为了长治久安,寡人又怎会忍心让这片土地再起兵戈?\"

稍作停顿,刘凤语重心长地说道:\"正所谓破而后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若不能趁早铲除北疆这些祸患,日后必成我燕国心腹大患。古人云: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与其终日提防,不如毕其功于一役。\"

说到此处,刘凤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公孙瓒、公孙度之流不过是跳梁小丑,何足挂齿?倒是子龙你,未免太过抬举那四十万乌合之众了。\"他嘴角泛起自信的笑容,\"表面上看联军声势浩大,实则各怀鬼胎。无论此战胜败,他们都会作鸟兽散——若胜,必因分赃不均而内讧;若败,更会树倒猢狲散。\"

若敌寇惨败撤退,必会彼此诿过,全无同袍之谊,更遑论共渡难关。

但凡四十万联军遭遇些许不利,必生内乱!

此乃联军致命软肋,将士各怀异志,仅能胜不能败,难堪恶战。

见郭嘉与赵云凝神聆听,刘凤傲然一笑,继续剖析:\"且说这四十万大军看似声势浩大,令人望而生畏。

实则不足为虑。鲜卑部落在渔阳之战中遭孤重创,折损二十万之众,元气大伤。

近年来三部鲜卑各自为战,内耗不止,实力锐减,丁口凋零。

虽仍居草原霸主之位,不过回光返照罢了。此番能凑足十万骑兵已是极限。

公孙瓒连年征伐,然受限边陲贫瘠,总兵力不过 ** 万之众。

公孙度坐镇辽东,地广人稀,堪堪募得十万士卒。

** 王国则举国皆兵,聚十余万兵马倒非难事。

敌寇虽多是骑兵, ** 尚可,若要攻坚,必遭重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