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02章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第102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7:50

刘凤放下酒杯,目光如炬地望向郭嘉:\"董卓居然派李肃来当说客,这老贼是真走运还是瞧不起人?\"

郭嘉会意地接话:\"这分明是董卓的劫数。他哪能料到,王上多年前就在西凉埋下暗棋。\"说着压低声音,\"李儒实为咱们燕国影卫中人,这事董卓到死都想不明白。\"

刘凤把玩着酒樽,胸有成竹道:\"寡人料定,董卓派使者来无非是想休战求和。\"他忽然朗笑出声,\"说不定还想与寡人结盟共分天下!更妙的是,这老狐狸八成盘算着挑起燕国与诸侯间的战火。\"

郭嘉凑近轻声问道:\"王上准备如何应对?是允还是拒?\"

刘凤仰头饮尽杯中酒,眼中闪过精光:\"答应?他董卓也配!\"随即对帐外令道:\"传李肃进帐!寡人倒要看看董仲颖开出什么价码。\"

不多时,李肃疾步入帐,单膝跪地抱拳:\"末将拜见王上!\"

刘凤离座亲自扶起爱将:\"爱卿辛苦。\"李肃起身时,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眼眶微红道:\"末将此行受两方所托,有要事禀告。\"

\"其一,董卓已被我军吓破胆,想献其孙女董白与王上联姻,妄图共掌汉室江山。\"话音在帐中回荡,烛火将众人身影投在营帐上,忽明忽暗。

第二件事:吕布有意归顺大王,他派我来表达\"七二三\"的善意。

吕布说要报答董卓的赏识之恩,待董卓兵败身亡后,便来投奔燕国。

听完李肃的汇报,刘凤放声大笑:\"果然不出寡人所料!这董卓竟真要与寡人结盟,连亲孙女都舍得送出来。\"

\"不用说,定是李儒给董卓出的主意。\"

\"不过寡人没想到,吕布也会突然掺和进来。\"

\"先前阵前招揽时他断然拒绝,如今却特意派李肃来示好!\"

\"有趣!当真有趣!奉孝,对此你有何见解?\"

郭嘉顺势奉承道:\"大王果真神机妙算!\"

\"吕布尚知恩义二字,将来若能真心待之,必会为大王效死力。\"

\"臣更担心西凉军师李儒,此人智谋堪称当世顶尖!\"

刘凤深以为然。作为西凉集团军师,李儒的谋划绝不止表面这么简单。

当年诸侯讨董时虎牢关大败,正是他建议董卓挟持天子迁都长安。

\"奉孝有何高见?\"刘凤含笑示意。

郭嘉眉头紧蹙:\"据秘卫探查,董卓能从边陲将领成为当朝相国,全赖李儒运筹帷幄。\"

\"此人必有后手,以防联姻结盟失败。\"

他突然转向李肃:\"联姻之计可是李儒所献?可曾提及其他对策?\"

李肃欠身答道:\"回军师,李儒确实说过第二策,但称若联姻成功便无需启用。\"

虎牢关军帐内,李肃抱拳回禀:\"末将确实不知李儒的备用计策。若联姻不成,他自会向董卓禀报。\"

刘凤闻言与郭嘉交换眼色,君臣二人心领神会——这正印证了李儒必有后招的猜测。

端坐主位的燕王轻叩案几,对李肃吩咐道:\"回去告诉董卓,联姻之事本王断然拒绝。身为汉室宗亲,岂能与乱臣贼子共分天下?本王蒙受皇恩,誓要清君侧、正朝纲。让他趁早死了这条心!\"

稍作停顿,刘凤继续道:\"至于吕布,你如实转达:若他愿弃暗投明,本王不仅既往不咎,更许他拜将封侯之荣。燕 ** 中自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要遵守军规,何愁不能光耀门楣?\"

\"末将告退。\"李肃躬身领命,转身跨出军帐。

待使者离去,刘凤揉着太阳穴转向郭嘉:\"并州战事进展如何?黄忠部可有军报?\"

郭嘉展开密件回禀:\"黄将军将五万大军分作三路:自率两万百战神机营取雁门、太原、上党三郡,拟渡黄河断西凉军后路;张辽、高顺两位将军各领一万五千并州狼骑分进合击。\"

张辽统率一万五千精锐铁骑,直指定襄、云中、五原三郡。

高顺率领一万五千铁骑劲旅,兵锋直指西河、朔方、上郡三地。

战报传来,燕国已收服并州大部,招降守军六万余人。

然张辽、高顺二位将军深知军纪严明,未将降卒编入军中,仅暂行集中看管,飞鸽传书静候王命。

黄忠率两万神机营已渡黄河,按行程算,此时应抵达预定驻地。

听闻并州捷报频传,刘凤面露喜色。

此番派黄忠出兵,意在夺取并州诸郡之际,更要断西凉军后路,予董卓致命一击。

特意调遣两万神机营,非为取董卓性命,实为截获西凉军洗劫洛阳所得珍宝……

值此群雄割据之初,西凉董卓势力绝不可除,此乃燕国既定方略。

然洛阳城二十万户百姓、百万人口,以及西凉军劫掠之珍宝,决不可任其迁往关中。

燕国虽不紧缺金银玉器,却急需充实北疆人口。

洛阳城不宜占据,不妨留给诸侯争夺。

无论珍宝财物,还是百万民众,刘凤皆不愿留予诸侯联军。

钱财虽非燕国急需,亦不能便宜董卓与诸侯。

刘子度绝非乐善好施之辈,实乃见利必争的务实之人。

念及北疆动荡,刘凤揉额叹道:\"讨董战事务必速战速决,北疆烽烟又起。\"

公孙瓒此獠确有几分本事,竟能联合鲜卑、辽东公孙度等势力缔结盟约,四方集结四十万大军侵扰北疆边境。

虽早对公孙瓒有所提防,但其联结鲜卑、辽东公孙度共举四十万兵马之事,确实超出寡人预期。

若不速速回师,不知这四十万大军会把北疆搅成何等模样?

我燕国在北疆苦心经营的基业,岂容这四十万兵马践踏?

奉先,近日可收到臧洪飞鸽传来的军情?

当初诸侯会盟之际,公孙瓒便派谋士关靖暗中联络鲜卑、辽东公孙度,四方立下血誓,合兵四十万进犯北疆,欲趁我燕国兵力空虚之时,一举颠覆我朝基业。

然北疆烽火之事,已被刘凤强行压下,军中除军师郭嘉外无人知晓。

刘凤此番亲率五万大军讨伐董卓,又命黄忠领五万兵马攻取并州,仅留五万黄金火骑兵镇守北疆,实为引蛇出洞之策。

此计正是要给那些心怀异志者可乘之机,让他们自以为有机可图。

如此,北疆那些不安分的势力定会按捺不住跳出来作乱,届时便可一网打尽,永除后患。

未料公孙瓒竟勾结塞外异族,纠集四十万大军进犯北疆。

尽管在人前仍要表现得镇定自若,但内心实则忧心北疆局势,毕竟王都蓟城中还有家眷妻儿。

听闻主公谈及北疆战事,郭嘉同样忧心如焚——他的新婚妻子也住在王都。

郭嘉强作镇定道:\"主上不必过虑。出征前我等已与群臣做好万全准备。\"

\"虽然北疆叛乱规模超出预计,但我等不是早有防范之策么?\"

燕地及北境民众已尽数迁入城中,城外采取焦土御敌之策,虽代价颇重却也值得。

多年苦心经营终见成效,各处城郭皆巍然耸立。纵使敌军声势浩大,欲在短期内破城而入,实属痴心妄想。更遑论有臧洪、荀彧二将坐镇王都蓟城,又有甘宁、蒋钦统领数万水师随时可截断敌军后路。

北疆战局必能支撑至我军主力回援之日。眼下燕国北境虽暂受损失,却可借此良机永绝后患。待击溃四十万来犯之敌,便可收复公孙瓒所占右北平、辽西二郡,以及公孙度治下的辽东属国、辽东、乐浪、玄菟四郡。

如此燕国将完全掌控北疆十一郡,主上作为北境霸主的地位也将稳如磐石。

刘凤对郭嘉这番分析深表赞同。他虽知晓其中利害,却仍难免忧心如焚。此刻轻叹一声问道:\"蓟城信使何时能至?此事关乎后续谋划,来得过早恐坏大计,来得太晚又恐我等深陷西凉战局难以抽身。\"

郭嘉拱手禀报:\"启禀主上,此次前来传信的正是平西将军太史慈。他单骑突围而来,预计五日便可与我723军会合。五日时间,足矣部署周全。\"

刘凤颔首道:\"如此甚好。只盼董卓老贼速速动作,莫要再拖延时日。\"

朕已给董仲颖留了生路,若他执迷不悟,就休怪朕不念旧情!

待探明董贼率残部逃往洛阳,立即出击。西凉溃兵不必追击,任其逃窜。首要截获其劫掠的财货,解救被裹挟的百姓,全部安置到并州地界。若能救出朝中大臣更佳,届时即刻发布北疆军情,班师回援。

这残破的洛阳城与董卓的烂摊子,就留给袁本初这个\"盟主\"处置吧。朕倒要看看,这位四世三公的袁盟主该如何收场。

郭嘉拱手应命,将王命逐条记录,出帐后立即部署。

此刻刘凤正谋划新收复的并州:\"着张辽、高顺、贾诩三人遴选六万降卒,拣选精壮编入并州狼骑,整编五万之众。其余老弱发放钱粮遣返——不,朕有新计较:将这些士卒编为军屯,开发并州。

令高顺组建守军镇戍九郡,张辽则率五万狼骑深入鲜卑腹地。定要搅得草原天翻地覆,让那些鲜卑贵胄明白:趁虚而入是要付出代价的!既敢来犯,朕自当尽地主之谊。\"

侍从闻言暗叹:这位君王当真是半点亏都不肯吃的主。

郭嘉收敛心神,恭敬行礼道:\"王上,臣这就去安排。\"

刘凤坐在主位微微点头:\"去吧。\"

作为燕国两大军师之一,郭嘉执掌隐秘卫,这等要事必须亲自处理,以防泄密影响大局。

刘凤斟满酒杯一饮而尽,皱眉沉思。

北疆战火将给燕国带来不小损失,多年建设可能毁于一旦。

但只要平定叛乱,就能收复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辽东、玄菟、乐浪六郡之地。

......

虎牢关城楼上。

李肃伪装成狼狈模样,独自回城,慌慌张张跑上城楼。

沉重的阁楼大门\"咯吱\"开启。众人见他这副模样,心头一震。

李肃单膝跪地:\"相国大人,末将辜负了您的重托!\"

他佯装愤慨,将事情全盘托出。

董卓听完又惊又怒。

惊的是燕王刘凤拒绝和谈,让他不知如何应对强大的燕军。

怒的是刘凤的狂妄言辞,可悲的是他除了生闷气别无他法。

董卓叹道:\"文优啊,你还有个计策吧?不是说联姻失败再说第二条吗?现在说来听听。\"

李儒也面露愁容:\"相国大人,吕布将军败于燕王,西凉军心涣散,将士们已无战意。\"

转折

不如率西凉军返回洛阳,护送天子与百官迁往关中长安,以应验民间谶语。

诸位大人,近日洛阳坊间流传一首童谣:东汉西汉两相承,迁鹿入长安,可避天下劫!

西汉应验高祖皇帝定都长安,传承十二代 ** 。

东汉应验光武皇帝建都洛阳,同样历经十二帝。

如今天道循环,丞相若奉天子移驾西京,方合天命。

况且关东诸侯联军各怀异志。待我军撤回西凉故地,他们必因琐事内讧。

关东诸侯远征日久,粮草转运艰难,联军迟早分崩离析。

届时丞相可借天子诏令,对诸侯行封赏之事,使其互相征伐。

而我西凉军坐拥关中之地,养精蓄锐。待诸侯两败俱伤之际,即可挥师东出,平定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