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 > 第70章 瓶颈与破晓

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 第70章 瓶颈与破晓

作者:阿柴不是晋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10:06:09

“天工”项目的“战时状态”持续了四周,进展显着,但也无可避免地触及了深水区的技术瓶颈。

手势识别团队在动态手势序列的识别准确率上卡在了92%的阈值,难以突破。尤其是在复杂光线背景或用户手势速度过快时,误识别率会显着升高。算法工程师们尝试了多种模型优化方案,收效甚微。

更棘手的是硬件问题。为了实现林小一要求的“手势 语音”多模态流畅交互,系统对主控芯片的算力要求激增。现有的通用芯片方案要么性能不足导致响应延迟,要么功耗超标严重影响续航。王涛团队尝试了多种市面上现有的芯片组合,都无法在性能、功耗和成本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小一老板,情况不太乐观。”李明在项目进度会上汇报,声音带着疲惫,“动态手势的精度瓶颈,可能需要对传感器和算法进行底层优化,这需要时间。而芯片……我们可能需要转向定制化设计,但这周期太长,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根本来不及应对‘未来电子’的发布。”

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焦灼和沮丧的情绪。时间不等人,对手的脚步日益临近。

林小一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知道,技术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线性过程,深水区的暗礁才是真正的考验。

“动态手势的精度问题,换个思路。”林小一抬起头,目光投向负责算法的专家,“我们不一定非要追求100%的精准识别所有复杂手势。是否可以建立一个‘高置信度手势库’?优先保证几十个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动态手势达到99.9%的识别率,并将其与核心交互功能深度绑定。对于那些识别置信度不高的复杂手势,系统可以给出引导提示,或者提供替代的交互方式(比如语音)。我们要做的是保证核心体验的极致流畅,而不是追求大而全。”

这个思路让算法团队的工程师们眼前一亮。确实,与其在识别所有可能手势的泥潭里挣扎,不如集中火力,打造一个在有限但关键场景下无懈可击的交互体验。

“至于芯片……”林小一看向王涛和李明,“我们自研的AI协处理器架构设计不是已经完成了吗?”

李明一愣:“是完成了,但那是为下一代更复杂的产品准备的,而且第一次流片风险很高,成本……”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林小一打断他,“将‘天工’项目对算力的核心需求模块剥离出来,看看能否与我们自研的AI协处理器架构进行适配和简化,设计一个针对‘天工’的‘轻量级定制版’(ASSp)。集中所有资源,联系最快的流片渠道,我们赌一把!”

这个决定无疑是大胆而冒险的。自研芯片,哪怕只是简化版,也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未知的技术风险。一旦流片失败,或者性能不达标,不仅“天工”项目可能搁浅,对“奇点科技”的士气和资金链也是沉重打击。

但林小一的眼神没有丝毫动摇。他深知,要想实现真正的超越,就必须掌握核心的底层技术,不能永远受制于人。这步险棋,必须走。

“另外,”林小一补充道,“‘b计划’的生物信号补充验证,进展如何?”

负责“b计划”的组长汇报:“我们找到了一款低功耗、小体积的光电心率传感器,初步的脉搏信号采集已经实现,正在进行信号滤波和基础情绪(平静\/兴奋)关联模型的建立。预计可以在‘天工’原型机上集成进行测试。”

“很好。”林小一点头,“将这部分作为‘彩蛋’功能,不必在初期宣传中重点提及,但可以作为我们技术储备和未来迭代的伏笔。”

新的策略确定,研发团队再次投入战斗,只是方向更加聚焦,目标更加明确。破晓前的黑暗,往往是最浓重的,但黎明的曙光也已在望。

与此同时,在市一中的校园里,林小一的“军师”生涯也遇到了新的挑战。

期中考试临近,学习的压力开始笼罩高一年级。而就在这时,年级组突然宣布,为了选拔学生参加全国高中生数学奥林匹克联赛,将在期中考试后举行一场额外的数学选拔赛,成绩优异者将进入校集训队。

这个消息在(一)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能进入国家集训队,意味着保送顶尖大学的巨大机会,是每个理科尖子生梦寐以求的目标。

课间,学习委员和几个数学拔尖的同学又习惯性地围到了林小一的座位旁。

“林顾问,数学选拔赛,你肯定没问题吧?到时候能不能……”一个男生充满期待地问。

林小一正在审阅“天工”项目芯片架构的简化方案,头也没抬:“我不参加选拔赛。”

“啊?为什么?”众人愕然。以林小一的数学能力,入选集训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林小一终于抬起头,推了推平光眼镜:“我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不符合集训队的要求。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我的赛道,不在这里。”

他的话语让周围的同学一时语塞。是啊,对于一个已经在商业世界与国际巨头博弈的人来说,高中学科的竞赛荣誉,确实已经不再是他的“赛道”。这种认知上的差距,再次清晰地凸显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略带清冷的声音插了进来:“听说你数学很强?”

林小一转头,看到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清瘦的男生站在旁边。他认得这个人,叫顾言,是班上另一个数学极好的学生,性格有些孤僻,平时几乎不与人交流,只沉浸在数学题海里。

“有事?”林小一问道。

顾言从身后拿出一本厚厚的习题集,翻到某一页,指着一道极其复杂的组合数学问题:“这道题,我用了三种方法,都卡在了最后一步。听说你思路清奇,想请教一下。”

他的语气与其说是请教,不如说是一种试探和挑战。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这是……学霸之间的对决?

林小一看了看那道题,确实很有难度,涉及了深刻的组合设计和数论知识。他略微思考了不到一分钟,然后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一连串简洁而优美的符号和推导。

他没有完全给出答案,而是写出了一个关键的不等式变换和构造思路,这个思路如同利刃,瞬间劈开了问题的核心迷雾。

“从这个方向入手,引入模运算的性质,剩下的证明应该就顺畅了。”林小一将草稿纸推回顾言面前。

顾言紧紧盯着那几行推导,瞳孔微微收缩,脸上闪过震惊、恍然,最后归于一种复杂的沉寂。他沉默了近一分钟,才深吸一口气,低声说了句:“……受教了。”然后拿起习题集,转身离开了,背影显得有些落寞,又有些兴奋。

周围的同学看得目瞪口呆。他们虽然看不懂具体过程,但顾言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林小一用绝对的实力,轻描淡写地化解了一次无声的挑战,也再次巩固了他在班级学术领域无可撼动的地位。

苏晚晴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她发现,林小一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如此直接而高效,无论是在商场还是校园,他都用一种近乎本质的智慧,清晰地划定了自己的边界,并展现着不容置疑的价值。

校园里的数学小插曲并未分散林小一的精力。他的心思,更多地系于那枚正在遥远晶圆厂里经历光刻与蚀刻的、承载着“天工”项目希望的“轻量级定制芯片”上。

几天后,一个深夜,林小一的加密手机响了,是李明打来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颤抖:

“小一……芯片……第一次流片……初步功能测试……通过了!”

饶是以林小一的沉稳,此刻心中也仿佛有一块巨石落地,随之涌起的是巨大的喜悦和更强烈的期待。

破晓的第一缕曙光,终于刺穿了黑暗。

“天工”项目,迎来了最关键的技术突破。接下来,将是与时间赛跑的封装、测试和整机集成。与国际巨头“未来电子”的正面对决,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而林小一,这个手握破晓之光的高中生,即将引领他的“奇点科技”,冲向那片未知而充满挑战的广阔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