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 > 第178章 无为而治见真性 心猿意马自徜徉

五行山周遭,因昊天上帝策略转向“无为”而刻意营造出的“留白”时空,如同撤去了无形樊笼,让被镇压五百年的心猿,首次得以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直面自身与天地。天庭监察厅那密布如网的监控法阵依旧无声运转,但记录下的,不再是针对性的刺激与反应,而是一幅更为真实、复杂,甚至有些令人意外的“心猿自然状态演变图景”。

数据流显示,在外部干预频率大幅降低后的最初数日,孙悟空的神识活动确实经历了短暂的迷茫与焦躁期。那种熟悉的、每日定时而来的“叨扰”骤然消失,连那原本令他厌烦的诵经声也变得稀疏,这种“不习惯”让他坐立难安,对着山石喝骂的次数反而增多了。然而,这种躁动并未持续太久。当惯性被打破,无所适从的空白被时间填满,一种更深层的变化开始悄然滋生。

监察仙官们惊讶地发现,孙悟空的神识波动,逐渐从对外界的剧烈反应,转向了更加内敛和发散的状态。他花费大量时间,只是静静地(相对而言)仰望着流云变幻、日月交替,火眼金睛中闪烁的不再是纯粹的怒火,而是掺杂了好奇、思索,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寂寥。他会对着掠过的飞鸟出神,会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而凝神细听雨打岩石的韵律,会观察脚下缝隙中顽强生长的杂草一整天。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开始出现大量天马行空、毫无逻辑却又充满生命力的内心独白,这些思绪被监控法阵敏锐地捕捉下来:

* “这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像个啥?像俺老孙当年在花果山,聚起儿孙,又被那天兵打散……嗯,不对,这云散了还能再聚,俺老孙的儿孙们,如今可还安好?”(思绪从自然现象自发联想到过往经历,并流露出牵挂)

* “那蚂蚁搬个家,也这般费力?嘿,比俺老孙当年搬那座花果山还费劲似的!不过……它们倒是有个奔头,知道往哪儿去。俺老孙如今,却被压在这山下,不知何年何月是个头……”(从观察微小生命体悟到自身处境,产生对比与感慨)

* “昨夜那阵风,刮得邪性,带着股腥气……像是从北边那片污秽之地来的。莫非又有哪个不开眼的妖孽在作怪?可惜俺老孙出不去,不然定要去瞧个热闹,顺便……活动活动筋骨。”(对远方异常气息的敏锐感知,并流露出被压抑的行动欲和某种潜在的“多管闲事”倾向)

* “那秃驴今日念经,声音小了许多,听着倒不那么刺耳了。说什么‘色即是空’……俺老孙看这山是山,看水是水,被压着就是被压着,哪来那么多空空空的?不过……‘心能转境’?这话听着倒有几分意思,若俺老孙心念够强,是不是就能把这山给‘转’没了?”(对佛经内容从纯粹排斥到开始无意识地进行批判性思考,甚至引申出脱离困境的幻想)

这些杂乱无章的思绪,远比之前任何一次“教化”尝试所引发的反应都要丰富和真实。它们清晰地勾勒出一个被漫长镇压磨去了部分锐气,却远未驯服,反而在孤寂中催生出更复杂情感与思维的孙悟空。他依旧桀骜,但桀骜中掺杂了回忆、牵挂、无聊、对外界的好奇,乃至一丝哲学性的懵懂思考。

【万界时空聊天群】内,对于这些“自然状态”下的数据反馈,众成员议论纷纷。

浩天(昊天上帝):“撤去樊笼,方见真性。此猿心绪,远比预设之反应复杂、生动。其本性中,除暴戾外,尚有牵挂、好奇、乃至一丝求索之意。”

【真武】张三丰:“无量天尊…陛下明见。璞玉琢半,方显内蕴华彩。强制雕琢,反损其质。任其自然流露,方能窥其本真。此正合‘道法自然’之旨。其心生牵挂,便是善根未泯;其意有好奇,便是慧光潜藏。”

【祖龙】嬴政:“…善。孤寂最能磨砺心性,亦最能暴露本质。其思绪纷杂,正说明其心未死,志未消。然,此等状态,犹如野马无缰,易放难收。需寻其思绪中可引导之脉络,如其对花果山之念、对‘心能转境’之惑,或可成为未来接触之契机。”

【洪武】朱元璋:“看看!咱就说嘛!让他自己待着,比啥都强!这不,想起老家了,关心起小妖了,还琢磨上佛理了!这才是活生生的猴头,不是个只知道打架的木头疙瘩!老大,这下咱们可算摸到他一点真脾气了!”

【不摇碧莲】张楚岚:“卧槽!猴哥这是进入‘放空冥想’状态了?开始思考人生和宇宙了?果然寂寞是哲学家最好的催化剂啊!这下好玩了,一个会哲学思考的齐天大圣,这逼格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妖姬】绾绾:“哎呦~原来这猴儿也是个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主儿呢~想起家乡,挂念旧部,这软肋,不就出来了吗?陛下,以后是不是可以打打‘感情牌’呀?”

【炎帝】萧炎:“看来适当的‘冷处理’反而能激发目标的自我进化啊!老大这手以退为进,简直绝了!”

面对这些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数据,浩天迅速调整了后续的“无为”策略,使其更具针对性。

他下令监察厅:

1. 建立“心绪热点图谱”:将孙悟空自发流露的思绪进行分类标记(如“怀旧\/花果山”、“观察\/自然现象”、“哲理\/佛道思辨”、“愤懑\/当下处境”、“好奇\/外界动静”等),分析其出现频率与关联性,找出其潜意识中最关注的点。

2. 实施“精准环境微调”:在不进行直接信息灌输的前提下,对五行山周边环境进行极其精细的“背景式”调节。例如,当监测到孙悟空产生对花果山的思念时,可引导一丝源自东胜神洲方向的、带有花果山特有灵果清香的山风徐徐拂过;当其表现出对某种自然现象(如雷电)的好奇时,可确保下一次雷雨天气时,雷电的形态或声响更富变化,但绝不人为制造异象。

3. 启动“被动应答机制”:允许值守仙官在孙悟空偶尔对着空气提出疑问(如“心能转境”是何意)时,可以“恰好”路过,并以极其简短、中立、不带说教色彩的语气,给出最基础的解释(如“乃佛门术语,意指心境可影响对外境的感知”),然后即刻离开,不做任何延伸讨论。目的仅是满足其瞬间的好奇心,而非引导。

这一系列更加精细化的“无为”操作,效果愈发显着。

孙悟空对于那偶尔飘来的故乡气息,会深深吸气,眼神中流露出短暂的迷离与柔和。对于仙官偶尔“路过”给出的只言片语,他起初会嗤之以鼻,但过后往往会独自嘀咕琢磨半晌。他甚至开始尝试用自己那套野路子的逻辑,去理解“心能转境”,时而觉得有理,时而又觉得是胡说八道,但这种主动的思维活动,本身就极具价值。

与此同时,佛门那边也察觉到了这种“自然状态”下的变化。

阿难尊者发现,在诵经间隔拉长后,孙悟空虽然依旧不喜佛法,但偶尔会在他们诵经时,不再纯粹地闭目塞听或破口大骂,而是会竖起耳朵,似乎在捕捉经文中某些能触动他当下心绪的只言片语,比如关于“解脱”、“自在”的论述。虽然听完后多半还是嘲讽,但那种倾听的行为本身,已是一个微小的进步。

阿难尊者将这一观察回报灵山。如来佛祖慧眼观照三界,默然片刻,对观音菩萨道:“心猿意马,渐露真形。强制缰绳,反促其狂。当下之势,堵不如疏。日后教化,可多从其本性出发,引其自悟,而非强灌。”

观音菩萨领命,心中已开始构思如何将佛法精义,与孙悟空此刻流露出的对“自由”、“家乡”、“力量掌控”的渴望相结合,进行更巧妙的阐述。

然而,这种“自然状态”也并非全然无害。

监察厅的数据也警示,在长久的孤寂与自由的思绪放飞中,孙悟空神识深处,那一点被镇压五百年来积累的、近乎偏执的“脱困执念”,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因其思维愈发活跃而变得更加清晰和强烈。这种执念,如同一座暗流涌动的火山,是其所有复杂心绪的底层基石,也是未来最大不确定性的来源。

【群公告】:监测到目标孙悟空“自然状态”下,核心“脱困执念”呈强化趋势。此为本性驱动,无法消除,需纳入长期风险评估。

【祖龙】嬴政:“…执念乃动力之源,亦为毁灭之根。驾驭得当,可成伟力;失控狂飙,则覆水难收。对此执念,既不可强行压制,亦不可放任自流。当思如何引导其宣泄之方向。”

【真武】张三丰:“阿弥陀佛…烦恼即菩提。执着解脱,亦是修行。关键在于,令其明了,何种‘自由’方为真自由,何种‘脱困’方有真意义。”

浩天(昊天上帝):“执念如火,可熔铁,亦可焚身。未来之引导,核心在于为其‘火’寻一‘炉’,导其向‘炼’而非‘焚’。”

通明殿内,浩天凝视着光屏上那幅愈发清晰的“心猿真性图”,目光深邃。他明白,经过五百年的镇压与近期策略的调整,孙悟空正在经历一场缓慢而深刻的内心演变。其本性中的诸多侧面,正在这特殊的“无为”环境下,逐渐显现出来。

“真实的,往往比设计的更复杂,也更有趣。”浩天轻声自语,“看来,对这心猿,不能再以简单‘驯化’或‘利用’视之。或许……将其视为一个特殊的‘合作伙伴’或‘谈判对象’,才是更长远的思路。”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更深入地理解他,等待他,并在合适的时机,伸出那根既能约束又能指引的“缰绳”。无为而治,初见真性,真正的博弈,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