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 > 第343章 荒原新生:尼罗河之畔的破晓与耕耘

陈沐阳的指尖触到陶罐底部的水珠时,黎明前的寒风正卷着沙砾拍打着岩壁。他屏住呼吸将容器倾斜,七颗晶莹的水滴顺着陶壁滑入干涸的唇间,咸涩的滋味却比蜜糖更令人欣喜。三小时前埋设的冷凝装置终于起效——那是用三块砂岩板搭建的简易蒸馏器,夜间沙漠的低温让岩壁渗出的水汽凝结在倾斜的石板上,再顺着凹槽流入收集罐。陈景行蹲在旁边,用燧石敲击干枯的柽柳木,火星溅落在蓬松的芦苇绒上,腾起的青烟在微弱的月光下宛如游蛇。

水源危机的转机出现在正午。陈沐阳在巡找兽径时,发现岩壁缝隙中生长着一种灰绿色的地衣,其蔓延方向与风向形成诡异的垂直角度。\"是水汽指示物!\"他立刻折回营地唤来父亲。父子俩沿着地衣生长的轨迹挖掘,青铜匕首在第七次下探时触到湿润的沙土。他们改用陶片小心清理,当第一股清泉涌出时,陈景行解下腰间的亚麻布浸入水中,看着布料逐渐被染成深褐色,浑浊的水流顺着褶皱滴落。这次他们没有急于饮用,而是仿照古埃及壁画中的净水法:用晒干的纸莎草编织成滤网,将泥水倒入嵌着盐晶的陶罐,经过三重过滤后,水面终于泛起粼粼的光。

食物困境的突破源于一场意外。陈沐阳在追逐野兔时,失足跌入一处被灌木掩盖的凹陷。当他挣扎着起身,却发现脚下的沙土里埋着半截干瘪的根茎——那是沙漠中罕见的野生山药。消息传回营地,父子俩立即展开地毯式搜索,三天内竟挖出三十余株。陈景行将山药切片后,用从废弃神庙找到的青铜盘炙烤,焦脆的表皮下是绵密的淀粉。更令人振奋的是,他们在岩壁裂缝中发现了蜂巢,虽然被蛰得满脸红肿,却收获了半陶罐金黄的蜂蜜。蜂蜜混合着捣碎的山药,成了难得的高热量食物。

庇护所的改造在第八日正式动工。他们选中一处背风的断崖,先用青铜凿子在岩壁上挖出凹槽,再将猴面包树的粗藤编织成网状支架。陈沐阳负责收集棕榈叶,每片叶子都要经过特殊处理:先用滚烫的沙土烫去表面的绒毛,再浸泡在稀释的盐水中防腐。陈景行则在附近的黏土坑中反复踩踏,将陶土与稻草混合成坚固的泥砖。当第一块泥砖垒上支架时,夕阳正将整片荒原染成琥珀色,父子俩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仿佛与古老的岩壁融为一体。

新住所的设计充满巧思。底层用交错的荆棘围成防兽栅栏,栅栏外挖设环形壕沟,沟底插满削尖的金合欢木;中层用泥砖砌成半人高的围墙,墙上开凿出细长的了望孔;顶层覆盖双层棕榈叶,中间填充干燥的骆驼毛,既能隔热又能防寒。最绝妙的是通风系统,他们仿照古埃及陵墓的构造,在屋顶设置了可旋转的陶制通风口,通过调节角度控制室内温度。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通风口照在床铺上时,陈沐阳伸手触摸着粗糙的泥砖墙,突然意识到这不再是临时的避难所,而是真正的家。

农耕实验在水源稳定后悄然展开。陈景行在清理废墟时,意外发现了半袋碳化的小麦种子。他们在背阴处开辟出三块梯田,用收集的动物粪便与淤泥混合制成肥料。灌溉系统则借鉴了尼罗河的水利智慧:用中空的芦苇管连接水源,通过高低落差将水引入田间。为防止虫害,陈沐阳将捣碎的辣椒和薄荷草洒在田垄间,辛辣的气味让昆虫不敢靠近。当第一株嫩绿的麦苗破土而出时,父子俩蹲在田埂边,像守护珍宝般注视着这抹来之不易的生机。

工具的改良也在持续进行。陈景行用捡到的青铜残片打造出带锯齿的镰刀,刀柄缠绕着坚韧的鳄鱼皮;陈沐阳则制作了\"沙漠指南针2.0\",将磁石矿石嵌入打磨光滑的鸵鸟蛋壳,无论风沙如何肆虐都能精准指示方向。他们还发明了\"太阳能烤炉\",用抛光的青铜盾牌制成凹面镜,将阳光聚焦在陶制烤盘中,烤制食物既节省燃料又不会产生烟雾。

夜幕降临时,父子俩坐在新搭建的石台上,面前的陶罐里煮着山药粥,蜂蜜的甜香混着篝火的暖意弥漫开来。陈沐阳用木炭在岩壁上绘制新的生存图谱,标注着水源点、狩猎区和农田分布。陈景行则擦拭着新打造的农具,月光照在青铜刃上,泛起柔和的冷光。远处传来夜枭的啼叫,天空之泪在特制的陶罐中微微发烫,仿佛也在为这场与荒原的博弈喝彩。在这片曾经充满绝望的土地上,生命的种子正在悄然萌发,而生存的智慧,正如同尼罗河的流水,永远奔涌向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