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 > 第299章 瀚海绿洲渐成势,荒漠新篇启征程

清晨的阳光穿透防风林,在新翻的田垄上洒下斑驳光影。陈沐阳握着改良后的铁犁,看着骆驼拉动犁铧轻松破开板结的沙土,犁头翻出的腐殖土中,蚯蚓正欢快地扭动。经过两年改良,这片曾寸草不生的沙地,如今已能种植耐旱的鹰嘴豆和藜麦。他直起腰擦汗,远处传来陈景行指导流民建造蓄水池的吆喝声,混着铁锹与沙土碰撞的沙沙响,在绿洲上空回荡。

\"陈公子!新打的机井出水了!\"阿力木挥舞着沾满泥浆的手臂跑来。这个曾濒临饿死的沙漠少年,如今已能熟练操作父子俩设计的简易水车。陈沐阳赶到井边时,清冽的地下水正顺着陶管汩汩流入蓄水池。这口井深达二十丈,是他们利用岩层断层的渗水原理挖掘的,井口覆盖着用胡杨木和兽皮制作的密封盖,既能防尘又能保温。

水源稳定后,绿洲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改造。陈景行借鉴在唐朝修筑水利的经验,设计了三级灌溉系统:最上层的主渠用石膏衬砌防渗漏,中层支渠采用陶管暗渠减少蒸发,最下层则是陈沐阳改良的滴灌带——用穿孔的兽皮管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他们还在蓄水池上方搭建了遮阳棚,棚顶铺满反光的碎贝壳,将水面蒸发量降低了六成。

植物驯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陈沐阳在岩窟采集的蕨类植物,经过杂交选育,培育出能在半干旱环境生长的新品种。他在种植园试行\"多层种植法\":最上层是高大的沙枣树,中层是沙棘和枸杞,下层覆盖着骆驼刺和地衣,形成立体的防风固沙体系。为解决肥料问题,他们建造了简易沼气池,将鸟粪、秸秆和生活污水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沼渣则成为优质有机肥。

工具革新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铁匠铺里,流民们正用新打造的鼓风机熔炼矿石。陈景行改良了冶铁工艺,将铁矿石、木炭和石灰石按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炼出了含碳量更低的熟铁。这些熟铁被制成镰刀、锄头和纺车零件,其中改良后的纺车,让妇女们纺制骆驼毛的效率提高了三倍。他们还利用沙漠常见的芦苇,编织成坚固耐用的箩筐和席子。

随着物资日益丰富,绿洲的防御体系也不断升级。陈沐阳在绿洲外围设置了三重防线:最外层是种植着带刺植物的\"活篱笆\",中间层埋设着用陶罐制作的响铃陷阱,内层则是用夯土和石块筑成的城墙。城墙上每隔十丈设一座了望塔,塔顶安装着用青铜和镜面石制作的反光信号装置,一旦发现危险,可通过反射阳光向周边传递信息。

贸易往来为绿洲注入新的活力。陈沐阳与过往商队达成协议,用自制的沙棘果酱、甘草膏和优质皮革,换取小麦种子、食盐和书籍。他在绿洲设立了\"互市点\",制定公平的交易规则,并发明了以物易物的\"绿洲券\"——用烧制的陶片作为代币,上面刻有不同的图案代表价值。这些举措吸引了更多流民前来定居,绿洲人口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三百余口。

文化教育也在绿洲生根发芽。陈沐阳在营地中央修建了\"求知阁\",用胡杨木板和羊皮纸制作书架,存放着收集来的书籍和父子俩撰写的生存手册。每天傍晚,阁中都会亮起油灯,流民们在这里学习识字、耕作技术和算术。陈景行还开设了\"匠人工坊\",传授锻造、制陶和木工技艺,培养出一批能工巧匠。

然而,绿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场罕见的寒潮突袭,冻伤了不少幼苗。陈沐阳连夜组织人手,用茅草和兽皮为植物搭建保暖棚,又熬制防冻液喷洒叶面。他想起在雪原学到的经验,在种植园四周点燃堆堆篝火,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形成防护层。经过三昼夜奋战,终于将损失降到最低。

这次危机促使陈沐阳完善应急预案。他带领众人修建了地下储备库,库内恒温恒湿,储存着足够两年食用的粮食和种子。他们还建立了\"绿洲护卫队\",训练青壮流民使用弓箭和长矛,学习在沙漠中追踪、设伏的技巧。同时,陈沐阳开始记录气象数据,用自制的日晷、湿度计和风向标,绘制出沙漠气候的变化规律。

当又一个春天来临,绿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果园里的沙枣花竞相开放,蜂箱中传来嗡嗡的采蜜声;纺织坊内,妇女们用新织的布料缝制冬衣;学堂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沙丘之间。陈沐阳站在了望塔上,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商队驼影,手中的羊皮地图已被新的标记填满。他知道,这片由智慧与汗水浇灌的沙漠绿洲,不仅是生存的奇迹,更是人类在绝境中创造希望的见证。而前方,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与机遇,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去征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