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 > 第290章 冰渊绝境寻生机,极寒奇策破困局

从冰裂缝脱困后,父子俩瘫倒在冰原上剧烈喘息。寒风卷着冰晶扑在脸上,如无数细针攒刺。陈沐阳的兽皮手套早已磨破,十指冻得发紫,却仍死死攥着那串用磷虾壳串成的简易工具链——上面挂着青铜匕首、兽骨鱼叉和用藤蔓编织的网兜,这些在南极冰原上,都是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得找个永久避难所。”陈景行挣扎着起身,声音被呼啸的风声撕扯得断断续续。他的目光扫过远处一座形似鹰嘴的冰山,底部因地热侵蚀形成了天然的拱形空洞。两人相互搀扶着朝那里挪动,每走一步都要先用匕首试探冰面虚实,稍不留神就可能陷入隐藏的冰窟。

抵达冰山底部时,陈沐阳发现拱形洞壁上凝结着一层半透明的冰壳,在极光照射下泛着诡异的青蓝色。“这是多年冰层挤压形成的坚冰,”他用匕首敲击,发出清脆的金属声,“我们可以凿出隔间,既能防风又能保温。”父子俩轮流挥动匕首,冰屑飞溅中,双手很快失去知觉。陈景行突然想起在唐朝制作的“火墙”,立刻在洞内用石块垒起简易灶台,将兽骨和磷虾壳作燃料,让热气通过预埋的空心冰管在墙体内循环。

当第一缕暖意弥漫开来时,陈沐阳却发现了新的危机——洞内空气开始变得浑浊。在原始部落积累的通风经验派上了用场,他在洞顶凿出两个倾斜的通气孔,一个朝上排出废气,一个朝下引入新鲜空气,并用兽皮制作成简易的风门调节气流。为了防止热量散失,他们还用苔藓和兽毛填充墙壁缝隙,一座南极冰屋内的“生态系统”初具雏形。

食物问题依然严峻。磷虾数量有限,且冬季即将来临,热湖的水温也在持续下降。陈沐阳在冰原上发现了企鹅的踪迹,却深知贸然捕猎可能引发企鹅群的攻击。他想起在战国时设计的陷阱,便带着陈景行在企鹅迁徙的必经之路,用冰块和石块搭建出迷宫状的通道,在尽头设置带有机关的冰坑。当第一只企鹅落入陷阱时,他们没有立刻捕杀,而是观察其饮食习惯,发现企鹅胃中半消化的小鱼正是绝佳的鱼饵。

为了储存食物,陈沐阳借鉴在清朝时建造地窖的经验,在冰屋下方深挖数米,建造了一个零下三十度的天然冷库。他用兽皮包裹捕获的鱼和企鹅肉,整齐地码放在冰块层中,又在顶部覆盖多层苔藓和兽毛隔热。同时,他利用地热融化的雪水,在洞内开辟了一个小型蓄水池,并设置了过滤装置——用沙石、木炭和苔藓层层过滤,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然而,南极的暴风雪远比想象中恐怖。一次特大风暴来袭时,冰屋的外墙出现了裂缝。陈沐阳立即将海豹油涂抹在裂缝处,利用低温使其迅速凝固;又用藤蔓和冰块制作成拱形支架,加固墙体。风暴持续了三天三夜,洞内的储备食物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陈景行冒险外出寻找新的食物源,在冰原边缘发现了一片被冰封的海藻林。他们用青铜匕首凿开冰层,将海藻晒干储存,这些富含维生素的海草成了对抗坏血病的关键。

随着极夜的加深,冰原上的气温降至零下七十度。陈沐阳意识到传统的火源已无法满足需求,他想起在苗寨冶炼坊的经历,尝试用陨铁和冰块制作简易的凸透镜,将极光聚焦在磷虾壳和苔藓上。经过无数次失败,当第一簇火苗燃起时,父子俩相拥而泣。他们还用融化的冰雪制作成放大镜,在白天收集阳光,储存火种。

在漫长的极夜中,陈沐阳开始研究南极的星象。他发现天空之泪在极光的照射下,会与某些星座产生共鸣。他用木炭在冰壁上绘制星图,结合在各个时代积累的天文知识,试图破译其中的奥秘。而陈景行则利用闲暇时间,将他们在南极的求生经验刻在兽骨上,从冰屋建造到食物储存,从陷阱制作到气象观测,每一笔都饱含着生死考验的智慧。

一天清晨,陈沐阳在冰原上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那既不是企鹅也不是海豹的足迹,爪印边缘带着金属的刮痕。他和陈景行顺着脚印追踪,在一座冰山背后,发现了一个半埋在雪中的金属箱子。箱子表面刻着与天空之泪相似的纹路,而当天空之泪靠近时,箱子竟自动弹开,里面存放着一本防水笔记本,扉页上用英文写着:“致所有在绝境中寻找希望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