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 > 第275章 巧施奇计破困局,智用新知振秦军

宜阳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陈沐阳与陈景行便被召入白起的中军大帐。青铜烛台上的牛油火把噼啪作响,将案几上的羊皮地图映得忽明忽暗。白起摩挲着腰间的青铜剑,目光如鹰隼般锐利:“韩国与魏国残部退守函谷关,此关易守难攻,二位可有良策?”

陈沐阳盯着地图上蜿蜒的山道,忽然想起现代战争纪录片里的场景,脑海中灵光乍现:“将军,函谷关地势险要,强攻必然伤亡惨重。可还记得宜阳之战用过的水攻?我们能否截断关后水源,迫使敌军不战自乱?”

白起挑眉:“水源早被韩魏重兵把守,谈何截断?”陈景行从袖中掏出自制的简易指南针——用磁化的钢针浮在桐油碗中:“在下观察过,关后水源皆引自崤山北麓。若从西侧隐秘山道绕行,利用这‘司南’辨别方位,定能出其不意。”

三日后,一支三百人的秦军精锐趁着夜色出发。陈沐阳手持司南走在最前,脚踩自制的牛皮绑腿靴,在荆棘丛生的山道上辨认方向。山风呼啸,吹得众人身上的玄色战衣猎猎作响。行至一处断崖,陈沐阳取出绳索和铁爪——这是用在原始部落打造的钢索改良而成,将铁爪抛向对岸的岩石缝隙,测试承重后,众人依次攀爬而过。

抵达水源地时,晨光初露。韩军守卫正在溪边淘米,丝毫未察觉危险逼近。陈景行打出手势,秦军将士们如鬼魅般包抄过去,片刻间便解决了岗哨。陈沐阳指挥众人用石块、泥土筑起简易堤坝,又将随身带来的巴豆粉末倒入上游——这是从原始部落老药师那里学来的泻药配方。

三日后,函谷关内果然乱象丛生。士兵们上吐下泻,战斗力锐减。白起抓住时机,下令发起总攻。陈沐阳父子则带着工匠营,将数十架改良后的投石机推至阵前。这些投石机采用滑轮组原理,比传统器械射程远了三成,投出的石块裹着浸油的麻布,点燃后如流星般砸向城头。

激战正酣时,陈沐阳发现秦军箭矢不足。他立即命人收集战场上的断箭,将箭杆重新拼接,用树脂和麻线加固;又带领士兵采集山上的竹子,削成新的箭杆。为增强杀伤力,他想起化学课上学过的磷,虽然无法提炼纯磷,但用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制成火药,涂抹在箭头,制成简易的“火箭”。

当第一批火箭射向函谷关城楼时,整个战场沸腾了。熊熊烈火瞬间吞没了木质城楼,韩魏联军在火海中抱头鼠窜。白起趁机挥师冲锋,秦军如潮水般涌入关内。此役过后,秦国东进之路再无障碍,白起大喜之下,赐给陈沐阳父子百金与十名奴隶。

战后,陈沐阳并未满足于眼前的胜利。他在军营中开设“匠作营”,将原始部落的冶铁技术与战国青铜工艺结合。他教工匠们用“灌钢法”炼制出更坚硬的钢材,打造出的长剑比青铜剑长出一尺,且不易折断;改良的铁制农具则被分发给关中的农户,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在医疗方面,陈沐阳根据在原始部落积累的草药知识,在军营中设立“医庐”。他绘制出详细的草药图谱,教军医辨认止血的三七、消炎的蒲公英;又推行“隔离法”,将染病的士兵单独安置,用艾草熏烤营房,有效控制了瘟疫的传播。

一日,白起邀陈沐阳父子饮酒。酒过三巡,白起突然问道:“二位所学,闻所未闻,究竟师从何人?”陈景行举杯笑道:“山野之人,不过是见多识广罢了。”白起凝视着杯中晃动的酒液,意味深长道:“秦国若想一统天下,正需二位这样的奇才。”

随着秦国势力渐强,六国开始合纵抗秦。赵国名将廉颇率二十万大军屯兵长平,与秦军对峙。陈沐阳在沙盘前推演战局,发现长平地势复杂,易守难攻。他提出“持久战”策略:“我军可在丹水西岸筑垒,深挖壕沟,储备粮草;同时派轻骑骚扰赵军粮道,待其疲惫再一举击溃。”

为解决粮草运输难题,陈沐阳设计出“四轮运粮车”。这种车比传统两轮车更稳定,载重增加了一倍;又在车轴处涂抹动物油脂,减少摩擦。当第一批满载粮草的四轮车抵达长平前线时,秦军将士们发出震天的欢呼。

长平之战持续三年,赵军终于因粮草断绝陷入困境。白起采纳陈沐阳的计策,佯装败退,诱使赵军追击。当赵军进入预设的包围圈时,秦军万箭齐发,改良后的强弩射程远超赵军弓矢。陈沐阳亲自指挥投石机部队,将装满硫磺的陶罐投向赵军阵营,引发连环爆炸。

此役,秦军大破赵军,坑杀降卒四十万。陈沐阳站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望着血色残阳,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的现代知识正在改变战国格局,但战争的残酷也远超想象。而天空之泪在怀中隐隐发烫,似乎在暗示着,他们在这个时代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