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 > 第272章 野物变宝添生计,妙法改田增收成

秋霜初降的清晨,陈沐阳踩着新制的木屐走过晒谷场,鼻尖萦绕着稻谷与草木灰混合的香气。部落东南方的空地上,十几个汉子正挥汗如雨地敲打石块,将其垒成半人高的圆台——那是他设计的新式石灰窑,即将用来烧制改良土壤的生石灰。

“沐阳!林子里发现大蜂窝!”少年阿古的喊声从山道传来。陈沐阳立刻抄起用树皮编织的防蜂面罩,领着几个族人往针叶林奔去。他们在一棵老松树上发现直径三尺的巨型蜂巢,金黄的蜂蜡在阳光下泛着油光。“用艾草烟熏,动作要轻。”陈沐阳将晒干的艾草捆在长竹竿上点燃,袅袅青烟升起时,躁动的蜂群果然安静下来。

众人分工协作,有人用陶碗接住滴落的蜂蜜,有人用桦树皮小心翼翼地刮取蜂蜡。陈沐阳特意留下三分之一蜂巢,“蜜蜂要过冬,留些存粮。”他将温热的蜂蜡捏成团,示范道:“掺上松脂和兽油,能做成防水的火把;熬化后涂在皮革上,雨雪都透不进来。”回程路上,背着满筐蜂产品的族人笑谈:“以后夜里巡逻,再也不怕火把被风吹灭了。”

山脚下的溪流边,女人们正围着新挖的土灶忙碌。陈沐阳指导她们用黏土和碎石混合,砌出带烟道的双层灶台。“上层烧水做饭,下层的余热用来烘干草药。”他拿起晒干的五味子,“这种药材遇潮就发霉,以前总浪费,现在有了烘干灶......”话音未落,灶台上的陶壶已沸腾,水汽混着五味子的酸甜香气弥漫开来。

改良农田的工程也在同步进行。陈沐阳带着众人在梯田边缘挖出蓄水沟,沟底铺上鹅卵石和茅草,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在旱季蓄水灌溉。“在沟里养些泥鳅和螺蛳。”他卷起裤腿下到沟渠,“它们能松土,粪便还是天然肥料。”几个孩童好奇地跟着下水,惊起一滩蜻蜓,翅膀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

为解决冬季青黄不接的难题,陈沐阳发动族人修建地窖。他们在背阴处深挖三丈,四壁用青砖砌成,顶部覆盖厚厚的茅草和泥土。“白菜要竖着放,萝卜得埋在沙土里。”他在地窖里挂起用松明制作的壁灯,“底下铺层竹席,潮气透不上来。”当第一批腌制的酸菜和晒干的蘑菇搬进地窖时,老者摸着胡须感慨:“往年冬天总有人闹肚子,今年算是有救了。”

部落西坡的空地上,新的工坊正在成型。陈沐阳利用水力驱动装置,打造出舂米、磨面一体的水碓房。巨大的木轮在溪流中转动,通过齿轮和连杆带动石臼与石磨。“以前十个人干的活儿,现在水流就能办妥。”他指着飞溅的水花,“多余的动力还能用来锯木头。”几个木匠围着新装置啧啧称奇,已经开始盘算用它制作雕花家具。

随着生活改善,部落对工具的需求激增。陈沐阳在铁匠铺旁增设了冶铁实验区,尝试用不同矿石配比炼钢。“这种褐色矿石含锰多,加进去能让钢更硬。”他用铁钳夹起通红的铁块,“但火候要拿捏准,不然会变脆。”经过数十次试验,终于炼出适合打造农具的中碳钢,新制的锄头和镰刀在田间挥舞时,连最坚硬的冻土都能轻松破开。

深秋的傍晚,陈沐阳带着孩子们在山坡上辨认草药。“这种开紫花的是紫苏,能解鱼蟹毒;叶子带绒毛的是车前草,煮水喝对嗓子好。”他突然指着岩石缝隙,“看!野生天麻!这可是补身子的宝贝,但采的时候......”孩子们齐声接话:“要留些根茎在土里!”清脆的童声惊飞一群麻雀,扑棱棱的翅膀声与远处传来的打铁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

夜幕降临时,部落中央的广场燃起篝火。女人们用新学会的发酵技术,烤出蓬松的麦饼;男人们架起铁网,炙烤着白天猎获的野兔。陈沐阳则在一旁展示新发明的陶制蒸馏器,“把野果和谷物放进去蒸,能得到好喝的酒。”当第一滴琥珀色的酒液滴入碗中,老者抿了一口,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活了一辈子,头回喝到这么香的东西。”

月光爬上屋檐时,陈沐阳独自来到密室。天空之泪在祭坛上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与窗外的月色遥相呼应。他翻开记录着部落变迁的竹简,最新一页画满了蜂巢、水碓和地窖的图样。或许这些看似平凡的生存智慧,正是解开时间密钥的关键——毕竟,真正的文明传承,从来都藏在与自然共生的点滴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