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石素月于殿前司校场公然抗命、厉斥王进,与父皇石敬瑭的矛盾彻底公开化、白热化之后不久,一桩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事件,如同精准射出的毒箭,再次命中了石素月已然岌岌可危的处境,将她暗中经营的又一条臂膀,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事件的起因,源于一次看似寻常的漕运文书传递。
王十三娘执掌的漕帮,在明面上已是“奉旨”辅助漕运的皇差,与官方漕运衙门的文书往来、货物交接本就频繁。而暗地里,漕帮作为石素月最重要的情报来源之一,一直通过极为隐秘的渠道,将各地收集到的讯息,尤其是关于洛阳杨光远旧部动向、河北诸镇异动、乃至契丹边境的情报,加密后送往汴梁太平公主府。
这一次,一份由洛阳分舵发出的密信,被巧妙地藏匿在一批例行运往汴梁漕帮总舵的普通账册之中。
负责押运的,是漕帮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舵工和两名得力伙计。按理说,这条秘密线路已运行许久,从未出过差错。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运载这批文书和少量杂货的漕船,在行经洛阳附近一段水流湍急的河道时,因连日降雨导致水位上涨,不慎与一艘官府的巡河快船发生了轻微的刮蹭。
这本是漕运中常见的小意外,通常双方查验无损后便会各自离去。
但偏偏,那艘巡河快船上,坐着的正是时任西京留守、京兆尹、兼侍中的李周!李周此人,并非杨光远一党,乃是石敬瑭为稳定洛阳局势而特意选派的老成持重之臣。
他此次乘船巡视河道,正是为了查看春汛情况以及漕运恢复事宜。
刮蹭发生后,李周并未在意,本欲挥手让漕船离开。然而,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那老舵工做贼心虚,在官船兵士上前查验时,神色间那一丝难以掩饰的慌乱,引起了李周身边一位精明老练的属官的注意。
那属官不动声色,以“查验货物是否有违禁品”为由,命人登船仔细检查。漕帮伙计试图阻拦,言辞闪烁,更增疑窦。最终,兵士在那一堆看似普通的账册中,发现了那份夹藏得虽好,却因碰撞导致封蜡略有开裂的密信!
密信被当场搜出,呈到李周面前。他不动声色,扣下了密信和那名老舵工,将其余人等放行,并严令封锁消息。
回到留守府后,李周立刻召集身边精通密码的心腹幕僚对此信的内容展开了解。当密信的内容逐渐清晰——其中涉及对洛阳驻军将领的监视记录、对北地契丹商队异常动向的分析——李周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绝非普通的江湖帮派通信!这是**裸的窥探军情、私设耳目!而这一切的指向,竟然是汴梁城中的太平公主!
李周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牵扯到天家骨肉,更关乎朝局稳定。他不敢怠慢,也绝不敢隐瞒。在确认密信内容属实,并反复核实了传递渠道确与太平公主府有关后,他立刻以“有紧急西京军政事务需面圣禀奏”为由,快马加鞭,秘密返回了汴梁。
皇宫,御书房。 当李周将那份破译后的密信原件,以及他的调查结果,原原本本呈送到石敬瑭面前时,这位本就因殿前司之事怒火中烧的皇帝,彻底爆发了!
“漕帮?!王十三娘?!好!好一个太平公主!好一个为国分忧!”石敬瑭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将那份密信狠狠摔在御案上,
“朕只当她结交江湖人士,是为了便于漕运事务!没想到!没想到她竟敢利用漕帮,私设谍报,窥探军国机密!她到底想干什么?!这天下,还有什么她不敢做的?!”
震怒如同雷霆,在御书房内炸响。李周跪伏在地,大气不敢出。
石素月掌控殿前司,已是拥兵自重,令石敬瑭如鲠在喉。如今,又爆出她暗中操控漕帮,编织了一张遍布水道、甚至渗透到军队和边境的情报网!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权力**了,这完全是一套独立于朝廷体系之外的私人力量!有兵,有钱,有情报来源……她这是要效仿当年诸侯,另立门户吗?!
联想到耶律拔里得对她的兴趣,联想到她在校场上那番公然抗命,石敬瑭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这个女儿,其志绝非区区一个公主之位!她所图谋的,恐怕远超他的想象!
“陛下息怒!”冯道不知何时已被召来,他扫了一眼地上的密信和李周的奏报,心中明了,脸上却适时露出沉痛之色,“老臣亦未曾料到,公主殿下竟……竟暗中经营至此。漕帮如今规模庞大,掌控诸多水道,若真为殿下私用,其害……恐不下于一支偏师啊!”
他这话,更是火上浇油。
石敬瑭猛地一拍御案,厉声道:“身为一国公主,不知恪守妇道,谨守臣节,竟行此与民争利、窥探机密之事!成何体统!朕若再姑息,何以面对天下臣民,何以面对列祖列宗!”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立刻将石素月召来问罪的冲动。直接发作,恐逼狗跳墙,殿前司那三千骄兵悍将是个巨大的变数。他需要更稳妥、更能服众的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