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家与母亲的疼惜
彩排结束后的傍晚,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哥哥曹楠开着从小姑父周卫国那里借来的军用吉普,将我送回了马鞍山脚那座熟悉的“五墓居”。连续数日高强度的封闭集训,如同一次淬火,让我原本略显单薄的身体结实了不少,脸颊也被冬日的寒风吹得有些粗糙,整个人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但眼神却愈发清亮,脊梁挺得笔直,带着一股被严格纪律塑造过的精气神。
妈妈陈瑛早已焦急地等在院门口,不停地向路口张望。当吉普车卷着尘土停下,我跳下车的那一刻,她立刻快步迎了上来,双手抓住我的胳膊,上下仔细打量着,眼眶瞬间就红了。
“瘦了……瘦多了……”她喃喃着,冰凉的手指抚上我的脸颊,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心疼,“人也黑了,这当兵的就是心狠,把你当小子一样往死里练呢?瞧这手,都是茧子……”她摩挲着我掌心因为长时间握枪(训练用)和格斗训练磨出的薄茧,语气哽咽。
我反手握住妈妈粗糙的手,笑着安慰她:“妈,我没事,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结实多了!训练哪有不辛苦的。”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母亲毫无保留的疼惜,还是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连日积累的疲惫和委屈。
哥哥曹楠站在车边,看着这一幕,刚毅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妈妈点了点头,语气自然:“妈,人安全送回,我开车回部里了。” 他称呼得极其自然,仿佛从未离开过家。说完,便转身上车,引擎轰鸣声中,吉普车调头离去,消失在暮色里。妈妈望着车子远去的方向,叹了口气,又回头紧紧拉着我的手,仿佛怕我下一秒又会消失去训练一般。
【二】 庆典日:晨曦中的集结
十二月八日,清州市建市一周年庆典日。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苍穹碧蓝如洗,阳光虽然带着冬日的清冷,却格外明媚。凌晨五点半,薄雾尚未完全散去,清州一中校门口已是人影攒动。
三辆崭新的大巴车如同安静的巨兽,静静等候。其中一辆的车头,格外引人注目——一面巨大的、深蓝底色的校旗被牢牢固定,金丝绣就的“清州市第一中学”字样和校徽在晨曦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这面旗帜,不仅代表着学校,更是我们108人方队的灵魂与指引。
我们全体队员,身着统一熨烫平整的蓝白校服,胸前别着闪亮的校徽,尽管脸上还带着早起的困倦,但眼神中都闪烁着兴奋与紧张的光芒。没有人交谈,只有整理衣领。一种无形的、庄严的氛围笼罩着所有人。
依次登车后,大巴车平稳地驶向市体育场。车厢内异常安静,同学们或闭目养神,或默默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逐渐苏醒的城市街景。我和萧逸作为排头兵,坐在最前排,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微微出汗,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即将踏上重要战场的亢奋。
【三】体育场:等待与亮相
市体育场早已装扮一新。巨大的气球标语悬浮在空中,五彩的旗帜迎风招展,主席台被红色的幕布和鲜花装点得庄重而喜庆。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迎宾曲,整个场地弥漫着盛大节日特有的热烈气息。
我们在引导员的指挥下,在指定的候场区域肃立。周围是其他单位的方队,我们方队在清州市公安局方队和湖城区政府方队中间,同样纪律严明,鸦雀无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阳光渐渐变得强烈,照在脸上有些发烫。保持立正姿势的双腿开始感到酸麻,但没有人动弹一下,连最调皮的同学此刻也如同雕塑般挺拔。
九点整,庆典仪式准时开始。
雄壮的乐曲响彻全场,省、市领导依次登上主席台。扩音器里传来主持人洪亮的声音,然后是各位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建市一年的艰辛与辉煌,展望未来的发展与蓝图。我们站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心中涌动着作为这座城市一份子的自豪感。
最后,市委李书记走到话筒前,他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总结了发言,然后,深吸一口气,庄严宣布:
“现在,我宣布,清州市建市一周年庆典群众游行,现在开始!全体肃立!”
刹那间,体育场内数万人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整个场地笼罩在建市周年特有的庄严与喜悦之中。唯有秋风拂过彩旗的猎猎声响,与我胸腔中如擂战鼓的心跳彼此应和。
游行队伍开始依序行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沿着鲜红跑道绕场一周,而后以最昂扬的姿态通过主席台。音响中传来解说员饱满而激情的声音,为每一支经过的队伍赋予时代的意义。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省武警总队清州支队的国旗护卫队!他们手持钢枪,步伐铿锵,守护着共和国的尊严,也守护着清州市崭新的起点!”
“紧随其后的,是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组成的方队。这一年来,他们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见证了清州地区行政公署迈向地级市的每一个坚实脚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