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时,上海华懋饭店的孔雀厅内,时间仿佛被刻意调慢了流速。空气里悬浮着钢琴慵懒的爵士音符、咖啡香气与昂贵香水混合的甜腻,以及一种心照不宣的、紧绷的宁静。珍珠港事件过去不到二十四小时,这里的奢华成了最讽刺的布景,每一个啜饮红茶、低声交谈的男女,眼底都藏着一丝未能妥善掩藏的惊惶。这里是孤岛中的孤岛,是绝望来临前最后一场精致的假面舞会。
黛(Dai)坐在临窗的一张鎏金藤椅上,一身霁青色旗袍,领口一枚冰种翡翠胸针,光泽温润却冷冽。她慢条斯理地搅动着杯中的大吉岭,动作如猫般优雅从容。她的目光偶尔掠过窗外的外滩,江面上日本海军舰只的太阳旗刺眼地飘扬,与厅内悠扬的钢琴声形成骇人的对立。
这个下午,孔雀厅里的客人比往日少些,却更显重要。留下的,要么是消息极度闭塞的蠢人,要么是嗅觉敏锐、深知此地已成为最新情报交换中心的猎手。语言的屏障在这里变得模糊,英语、法语、沪语、日语低声交织,构成一种奇特的和声。每个人都在试探,都在观察,试图从他人的表情和话语碎片中,拼凑出自身命运的可能图景。
黛今日的角色,是一位家道中落、却仍勉力维持着体面的华人买办家族千金,略带忧郁,对时局感到不安却又无可奈何。她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点恰到好处的脆弱感,这是最不易引人防备的武器。她的真实目的,如同她旗袍盘扣的紧密针脚,被完美地隐藏在这幅楚楚动人的画卷之下。她选择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是因为她知道,猎物的习惯——他每周五下午三点半,会准时来这里喝一杯白兰地,试图用酒精熨平被战争新闻搅乱的神经。
她的桌面上,除了一杯茶,还放着一把小巧的象牙骨缂丝折扇。扇面绣着精细的荷塘翠鸟图。这不是普通的饰物。扇子的开合角度、放置的方向,对于特定观察者而言,是一种古老的、近乎失传的苏浙一带暗码。此刻,扇柄指向西北,扇面微开四十五度,意为:“目标已入场,准备接触”。
·对黛而言:这是一场精心导演的戏剧,她是舞台中心的演员兼导演,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完美无瑕。
·对即将到来的猎物——法国商务部专员雷纳尔(Renard)而言:这或许只是一次令人愉悦的、缓解压力的意外邂逅。
·对潜伏在角落的日本特工而言:他们或许在监视雷纳尔,但对黛的存在,只将她视为又一个试图攀附洋人的华人名媛,不足为虑。
·对华懋饭店的中国侍者而言:他看到了又一场司空见惯的、男女间心照不宣的游戏,并熟练地准备配合。
·对远在领事馆的杜邦而言:他对此一无所知,黛的行动是棋盘之外一步隐秘而关键的活棋。
三点三十五分,猎物准时出现。米歇尔·雷纳尔,一个额头沁着薄汗、领带有些歪斜的中年男人。他几乎是跌坐在熟悉的座位,向侍者匆忙地打了个手势。
黛的机会来了。她轻轻“哎呀”一声,手中的餐巾“不小心”滑落,正好飘到雷纳尔的脚边。
“先生,抱歉……”她抬起脸,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与羞赧。
雷纳尔转身,眼中的烦躁在看到黛的瞬间,迅速被惊艳和兴趣所取代。他殷勤地拾起餐巾。
“毫无关系,小姐。能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他的法语带着浓重的巴黎口音,语气轻快起来,“这样糟糕的时日,能为一位美丽的女士做点小事,几乎是唯一的慰藉了。”
黛的逻辑清晰而冷静:
1.建立联系:利用意外事件开启对话,消除刻意感。
2.引发共鸣:表达对时局的“共同忧虑”,迅速拉近心理距离。
3.展示价值:不经意间透露自己家族“过去”与航运、仓储业的联系,暗示信息渠道。
4.抛出诱饵:提及一个模糊的、关于“某些欧洲人士近期异常忙碌”的观察,激发对方的好奇与倾诉欲。
5.引导输出:扮演一个完美的倾听者,用崇拜和担忧的眼神,鼓励对方透露更多。
这场对话如同一场微型棋局。黛布局精巧,诱敌深入。而她手边那把缂丝扇,是无声的令旗,象征着在柔美表象之下,冰冷而精确的算计。
雷纳尔显然很受用。几口白兰地下肚,加上一位美丽异性的专注倾听,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是啊,忙得昏天暗地。上面派来个什么经济顾问团,天知道这时候来干什么……所有接待流程都要重新核对,安全,哼,说得轻巧,好像我们真有办法保证什么安全似的……”他抱怨着,无意中确认了黛已知的信息,并透露出更深的不耐烦与恐惧。
就在雷纳尔似乎要说到某些关键细节时,一个冰冷的声音插了进来。
“雷纳尔先生,真是巧遇。”
一名穿着合体西装的日本男子站在桌旁,脸上挂着程式化的微笑,目光却锐利如刀,在黛和雷纳尔之间扫视。他是日本总领事馆的随员小野(Ono),一个众所周知的身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