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沪上奕 > 第26章 爵士乐下的密谈

沪上奕 第26章 爵士乐下的密谈

作者:丿殇灬轩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05:16:12

外滩的华灯初上,将黄浦江面染成一条流淌的碎金河。与闸北的破败沉寂截然相反,法租界的“帕西菲克”爵士俱乐部里,正氤氲着一种末世狂欢般的奢靡气息。空气里混合着雪茄的辛辣、香水的甜腻、酒精的醇烈以及萨克斯风慵懒而挑逗的旋律。西装革履的绅士与身着丝绸旗袍的淑女们,在昏黄的灯光下低语浅笑,试图用杯中的马提尼和脚下的舞步,隔绝窗外那个烽火连天的世界。

对俱乐部里大多数中外宾客而言,这是一个寻常的社交之夜,是维持体面、交换情报、或是单纯麻醉自己的象牙塔。对隐藏其间的各方间谍而言,这里是绝佳的情报交易所和观察站,每一句闲聊都可能暗藏玄机,每一次握手都可能传递密信。对俱乐部的日本经理而言,他既要维持表面的“国际友好”,又要暗中配合特高课监视可疑人物。而对刚刚步入这里的肖衍,这是他不得不踏入的、由苏黛精心布置的舞台,他必须扮演好汇丰银行家肯特·肖的角色,同时警惕着每一个微笑背后的陷阱。

肖衍此行,是应一位英国买办的邀请,参加一个小型的金融沙龙晚宴。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举止优雅,与几位洋行经理谈论着外汇市场的波动,眼神却在不经意地扫视全场。然后,他看见了她们——苏黛正与一位年轻的英国小姐坐在不远处的卡座里,言谈甚欢。那位小姐金发碧眼,穿着时新的迪奥连衣裙,笑容明亮而略带羞涩,正是麦克尤恩爵士的侄女,伊丽莎白·麦克尤恩。

伊丽莎白约莫二十出头,刚从牛津毕业,来到上海探望伯父。她身上带着未经世事的英国上流社会女孩特有的天真与热情,对东方充满浪漫的想象,对社交场上的危险一无所知。她容貌秀丽,气质清新,与周围略带疲惫感的贵妇人们形成鲜明对比。她的动机单纯:体验异国生活,或许还能邂逅一段浪漫爱情。她是这个黑暗棋局里最无辜的棋子,却被苏黛巧妙地握在手中。

乐队奏起一支节奏明快的摇摆乐。苏黛巧妙地将对话引向肖衍,并向他招手。肖衍无法推辞,只得上前。苏黛笑容嫣然:“肯特,真巧!快来认识一下,这位是伊丽莎白·麦克尤恩小姐,刚从英国来。伊丽莎白,这位是汇丰银行的肖衍先生,可是上海金融界的翘楚。”寒暄间,肖衍的耳朵却捕捉到乐队钢琴师一段略显突兀的即兴华彩,那节奏型与他记忆中某个紧急联络的听觉信号极为相似。是巧合,还是警告?他无法确定,但警惕性瞬间升至顶点。

苏黛的安排逻辑清晰:利用伊丽莎白的身份和对其伯父的天然影响力→制造与肖衍“自然”相识的机会→通过天真无邪的伊丽莎白拉近与肖衍的距离,降低其戒心→为自己近距离观察、试探肖衍创造合法且持续的场合。她将自己隐藏在“热心朋友”的面具之后,每一步都合乎上流社会的社交礼仪,无懈可击。

“肖先生,久仰大名,”伊丽莎白主动伸出手,眼神里充满好奇,“伯父提起过您,说您对金融市场的见解非常独到。”“麦克尤恩爵士过奖了,”肖衍微微欠身,笑容得体,握手的力度和时长恰到好处,“欢迎来到上海,麦克尤恩小姐。希望这里的活力不会让您失望。”“哦,当然不会!”伊丽莎白语调轻快,“苏小姐刚才还带我品尝了美味的本帮菜,真是大开眼界。她说您对上海的文化也颇有研究?”苏黛适时插话,语气微妙:“肯特可是个真正的中国通,不像我们,总是隔着一层看东方。”她的话像柔软的丝绸,却暗藏着试探的细针,试图引导伊丽莎白去挖掘肖衍“银行家”身份之外的层面。

“帕西菲克”这类高级俱乐部是孤岛上海的缩影,是殖民主义最后的狂欢地。这里流通着多种货币,交织着各国语言,也汇集了各方势力的耳目。人们在舞池中旋转,谈论着战争,却仿佛那是一件遥远的、与己无关的事情。这种畸形的繁华背后,是极致的空虚和对未来的巨大恐惧,只能用更烈的酒和更喧闹的音乐来掩盖。

爵士乐是上海夜色的心跳,节奏欢快,旋律暧昧,掩盖了这座城市肌理下无数细微的裂痕和无声的呐喊。在这片用酒精和音乐构筑的脆弱避风港里,新的阴谋正随着萨克斯风的旋律悄然酝酿。一曲终了,肖衍礼貌地告辞,回到他的金融圈子里。伊丽莎白望着他挺拔的背影,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苏黛轻轻抿了一口杯中酒,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她的嘴角勾起一个无人察觉的、冷冽的弧度。鱼儿已经看到了诱饵,她并不急于收线。乐队开始演奏下一支忧郁的蓝调,旋律如泣如诉,仿佛在预演着即将到来的、无法避免的情感纠葛与危险。这场爵士乐下的密谈,没有一句涉及情报,却比任何直接交锋都更为凶险。

整个过程中,肖衍内心高度警惕,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他对苏黛利用无辜者的手段感到极度厌恶,却又不得不对伊丽莎白报以温和耐心的微笑。这种情感的撕裂感让他疲惫不堪。他必须压抑住所有真实情绪,完美扮演一个被年轻淑女吸引的、彬彬有礼的银行家,这表演本身令他感到一种深刻的无奈与自我厌恶。

爵士乐即兴、摇摆的特性,象征着局势的不可预测与人心的浮动。酒精是真相的稀释剂,也是伪装情感的催化剂。每个人脸上都戴着社交面具,笑容背后是算计与警惕。俱乐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象征,象征着孤岛上海最后的、虚假的乐园。

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在此刻呈现出复杂的讽刺意味。对伊丽莎白而言,邂逅肖衍是“新相知”的快乐开端;但对知情的读者和肖衍而言,这却是一场注定通向“生别离”甚至更悲惨结局的悲剧序幕。古典诗句的意境加深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感和故事的层次感。

喜欢沪上奕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沪上奕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