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得到初步验证,如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漫长夜航中,终于望见了遥远彼岸的灯塔光芒。云舒并未因这微小的、阶段性的成功而有丝毫懈怠,反而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战时机械,以更甚从前的专注与热情,投入到了最后的技术攻关与优化阶段。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从颠覆性的“从0到1”,转向了更为精细、繁琐的“从1到100”。
微观尺度的成功,要放大到具备实战价值的剂量,是另一道布满荆棘的险关。这涉及到工艺参数近乎苛刻的精细调整。缓冲层凝胶的厚度、均匀度、结构强度;“怒火”因子注入的深度、分布密度、单个囊泡的能量承载极限;以及最终成品成型时,外部能量场约束的最佳形态与强度……每一个变量都如同一个精密的齿轮,需要反复调试,直至找到那个能让整个系统完美啮合、高效运转的最佳组合。
她发现,单纯的静置混合无法保证成千上万个“微囊”在宏观尺度下的均匀分布,极易导致能量释放不均甚至局部提前引爆。必须施加一个极其缓慢、均匀且稳定的旋转力场,让缓冲基质在逐渐固化的过程中,借助离心力自然形成更稳定、更致密的三维立体包裹结构。加热曲线也至关重要,需要在某个特定的、狭窄的温度区间进行短暂保温,以最大限度地激活缓冲材料本身的生物活性与能量亲和性,但又绝不能超过临界点,以免热量成为引爆“怒火”的导火索。
失败依旧如影随形,但性质已截然不同。它们不再是无法理解的、毁灭性的碰壁,而是变成了通往完美成品之路上的、有价值的“路标”。每一次参数微调带来的不完美,都清晰地指出了下一步优化的方向。每一次“亚稳定”状态的延长,都让最终的成功更近一步。她对能量波动的感知愈发敏锐,对精神力的操控也愈发精妙入微,仿佛与这矿洞中的每一丝能量流都建立了某种奇异的联系。
终于,在新历1374年,标志着凛冬正式降临的雪月,第一场冰冷刺骨的冻雨开始敲打矿区山岩的夜晚,云舒迎来了那决定性的时刻。
简陋的操作台中央,静静放置着一个物件——那是她用精神力耗费心血、从矿区深处找到的少量纯净硅石提炼、熔铸、打磨而成的水晶瓶。瓶身透明如无物,内壁光滑如镜,折射着荧光石冷白的光芒。瓶中,盛放着约十毫升的液体。
这液体,呈现出一种无法用寻常言语形容的、诡异而瑰丽的状态。整体晶莹剔透,宛如最上等的液态琥珀,却又并非静止。可以看到,有金色的、如同被融化阳光与蜜糖混合而成的物质作为流动的基底,散发着温暖、诱人、甚至带着一丝神圣气息的甘甜芬芳。仅仅是嗅到一丝这气息,就让人感觉精神一振,连日的疲惫似乎都减轻了几分,消耗的体力与精神力仿佛都在被缓慢滋养、恢复——这便是“甜蜜”的力量,极致的生命诱惑。
然而,在这充满生机与诱惑的金色甜蜜基底之中,却均匀分布着无数极其细微的、暗红色的星点。它们如同亿万颗沉睡的、浓缩的火山尘埃,又似恶魔睥睨世间的眼瞳,被一层无形而强大的能量薄膜完美包裹、囚禁,随着金色基底的缓缓流动而沉浮不定。偶尔,这些暗红色的星点会极其微弱地闪烁一下,刹那间散发出的那一丝令人头皮发麻、灵魂战栗的狂暴波动,足以将之前的甜蜜假象撕得粉碎——这便是被暂时驯服、等待破笼而出的“怒火”。
静与动,生与死,滋养与毁灭,在这小小的水晶瓶中,形成了如此尖锐而又和谐的统一。它美丽得令人心醉,又危险得让人胆寒。云舒将其命名为——“甜蜜怒火”初代原型,Project-SN-01。
成品诞生,接下来便是检验其毁灭威力的时刻。云舒不可能、也绝不会用活物来测试。她将目光投向了矿洞深处,那一根被遗弃的、厚度超过半米、曾经用于测试大型采矿设备冲击强度的玄铁矿柱。玄铁矿的硬度与能量抗性,远非普通钢铁可比。
她小心翼翼地从水晶瓶中吸出一滴“甜蜜怒火”,滴在一块普通钢铁片的边缘。然后,她调整呼吸,张开工坊里找来的普通铁弓,将附着药剂的钢片置于弦上。精神力锁定远处那根沉默的玄铁巨柱。松弦!
钢片离手,划破阴冷潮湿的空气,发出尖锐的嘶鸣,精准地命中百米外矿柱的中心点!
“噗嗤!”
一声轻微得几乎听不见的、如同水泡破裂的声响。钢片接触玄铁表面的瞬间,那滴“甜蜜怒火”骤然汽化,化作一团浓郁的金色光雾,如同拥有生命的活物,迅速覆盖、渗透进接触点附近巴掌大的区域。甚至能肉眼可见地,那原本坚硬、冰冷、死寂的玄铁表面,竟然诡异地泛起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光晕,仿佛坚冰遇春阳,即将焕发出生机!
然而,这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假象,仅仅持续了不到半次呼吸的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