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过了几天,山里的霜更重了。早上起来,院子里的水缸都结了层薄冰,阿澈用瓢敲了敲,冰面脆生生响。他刚把灶火点着,就听见石头在外面喊,说地里的白菜叶子冻卷了。
阿澈赶紧披上外套往外走,到地里一看,好几棵白菜的叶子都卷着边,颜色也没之前鲜亮。老吴也蹲在旁边看,手里捏着片叶子说:“这霜一冻,菜长得就慢了,得想办法挡一挡。”阿澈问:“咋挡?咱也没塑料布。”老吴抬头往山上看:“山里多的是干草和松枝,中午太阳足的时候,割点干草铺在菜根周围,再用松枝搭个小棚子,能挡不少霜。”
张猛和周平听见这话,立马扛着镰刀去割草。石头跟着老吴去捡松枝,春杏则在家收拾之前晒好的谷子,准备下午磨小米。阿澈留在地里,先把冻卷的白菜叶子稍微理了理,又给菜浇了点温水——老吴说温水能缓一缓冻着的根。
中午太阳上来,干草和松枝都运回来了。几个人分工,张猛和周平把干草铺在每棵菜的根边,厚厚的一层,踩上去软乎乎的。老吴教石头用松枝搭棚子,两根松枝交叉插在菜畦两边,再把长点的松枝横架在上面,像个小帐篷。阿澈和春杏则把剩下的干草铺在棚子顶上,挡住早上的霜气。
忙到下午两点多,才算把菜地里的棚子都搭好。阿澈直起身捶了捶腰,看见老吴媳妇背着个竹筐过来,筐里装着刚蒸好的窝窝头:“先吃点东西,磨小米的石磨我已经洗干净了。”
几个人坐在地边吃窝窝头,就着腌白菜。张猛咬了一大口窝窝头说:“等磨了小米,明天早上就能喝小米粥了,比窝窝头强多了。”石头点头:“我还想喝加糖的,就是咱这儿没糖。”春杏笑:“等明年夏天,看看能不能在山里找着野蜂蜜,到时候给你加蜂蜜。”
吃完东西,大家就去磨小米。石磨在院子角落,之前老吴修过一次,转起来还算顺畅。张猛力气大,推着磨杆转,周平负责往磨眼里倒谷子,阿澈在旁边把磨出来的碎米扫到筛子里,春杏和老吴媳妇则用筛子筛小米——粗点的麸皮留在上面,细小米漏到下面的布兜里。
石头也想帮忙,老吴就让他负责把筛出来的麸皮装到袋子里:“这麸皮别扔,掺在窝窝头里能当粗粮,顶饿。”石头应着,把麸皮一袋袋扎好口,堆在墙角。
磨小米磨到天黑,总共磨了两布袋。春杏把小米倒出来,铺在竹席上再晒一晒,怕还有潮气。阿澈看着金黄的小米,心里踏实不少:“这两袋小米,省着点吃,能吃到明年春天。”
接下来几天,大家除了照看菜地,就是忙着准备过冬的东西。老吴编了好几个竹筐,有的用来装小米,有的用来装腌菜。张猛和周平去山里砍了些粗木头,在木屋旁边搭了个小棚子,用来放粮食和工具——老吴说放在外面棚子里,比堆在屋里干燥,不容易发霉。
春杏则带着老吴媳妇缝补衣服。之前大家的衣服都破了不少,有的袖口磨烂了,有的裤脚撕了口子。春杏把之前从山下带来的碎布找出来,一块一块拼着补。石头的衣服最破,膝盖处磨了个大洞,春杏就用块深蓝色的布给他补了个补丁,石头穿上后,还特意跑去跟阿澈显摆:“阿澈哥你看,新补丁!”
这天早上,阿澈刚起来,就看见大胡子的人又来了。来人是自卫队的小王,他搓着手说:“阿澈哥,大胡子叔让你去山上一趟,说是山下的村送了点东西过来,要分一分。”
阿澈跟周平交代了一句“照看好家里”,就跟着小王上山。到了山上的木屋,里面堆着好几袋东西,有玉米,还有几捆棉花。大胡子正跟几个村的头领分东西,看见阿澈进来,指着一袋玉米说:“这是山下李村送的,他们收的玉米多,分咱们点。还有这棉花,是王村给的,冬天冷,能做棉袄。”
一个头领说:“今年有了这些,再加上自己种的菜,冬天应该冻不着也饿不着了。”另一个头领点头:“就是得防着下雪,去年雪下得大,山路都封了,好几天没法出去找柴火。”
大胡子转向阿澈:“你们那边人少,玉米给你们一袋,棉花给你们一捆。另外,大后天要去山下拉点盐,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年的盐快用完了吧?”阿澈赶紧说:“要!我们的盐就剩小半袋了,我跟张猛一起去拉。”
跟大胡子说好时间,阿澈扛着玉米和棉花往回走。路上遇见老吴,老吴正从山里回来,手里拿着几根干柴:“阿澈哥,这是啥?”阿澈把棉花递给他看:“大胡子分的棉花,能做棉袄。玉米也是分的,够咱们吃一阵子。”老吴高兴:“有棉花好,石头和春杏的衣服薄,做件棉袄冬天就不冷了。”
回到木屋,大家看见玉米和棉花都围了过来。张猛拍着玉米袋说:“这玉米能磨成玉米面,蒸窝头、贴饼子都行。”春杏摸着棉花笑:“我晚上就开始弹棉花,争取早点把棉袄做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