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九皇子被贬,开局召不良帅定天下 > 第187章 荒北的温暖革命

葬风谷的煞气冲霄而起,三万北齐精锐在冰兽虚影下发出非人嘶吼。

叶宇指尖碾碎来自东夷的密报,纸屑如雪纷飞:“苦荷想当棋手?可惜这棋盘,早该换了。”

荒北王府外寒风依旧,城内却暖意初显。

老牧民巴图颤抖着接过崭新的“荒北医牌”,上面朱砂刻着“三等民享”:凭此牌,诊费全免,药钱三折。

他扑通跪在医馆门前青石上,朝着王府方向重重磕头:“王爷给了老汉第二条命啊!”

北风卷着雪沫,如同冰冷的砂砾抽打在荒北城新筑的水泥城墙上,发出细碎而密集的沙沙声。这是北境永恒的基调,严寒、贫瘠、生存的挣扎刻在每一道风霜侵蚀的皱纹里。然而,步入城中,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机却在严寒的缝隙中顽强滋生。

沿着新拓宽、用碎石混合着某种灰黑色粘稠物(水泥)铺设的主街前行,两侧低矮的土屋正被一排排结构方正、墙壁厚实、覆着保暖草毡的砖石房屋取代。这些房屋样式统一,排列整齐,屋顶的烟囱冒出笔直的炊烟,带着干燥柴薪的暖香。街面不再是泥泞不堪的冻土,行人和运送建材的牛车在平整坚实的路面上来往穿梭,虽依旧裹着厚实的皮袄,步伐却少了往日的沉重拖沓,多了几分轻快。

城中心,原荒北王府衙署所在,如今已焕然一新。一座用巨大条石和水泥构筑、线条硬朗、透着肃穆威严的巨大建筑拔地而起。门楣之上,一块丈许长的黑铁匾额高悬,上书三个遒劲有力的鎏金大字——“民生监”。字迹如刀劈斧凿,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志。

这是叶宇吞并北齐、声望达到顶峰后,在荒北设立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新机构。它凌驾于六曹之上,直接对荒北王负责,统管荒北境内一切与民生福祉相关的事务:农耕、水利、医卫、教化、仓储、孤寡赡养、纠纷调解……权力之大,涵盖之广,前所未有。它的设立,如同在荒北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内部,点燃了一炉温暖而持久的民生之火。

此刻,民生监正堂内,炭火烧得通红,驱散了北地的酷寒。叶宇端坐主位,并未身着王袍,而是一身玄色常服,唯有腰间玉带彰显身份。他面前巨大的长案上,堆满了各地汇总的卷宗与图纸。公输班、贾诩(文和先生)、以及几位新近被叶宇从荒北底层擢升、精通实务的干吏分坐两侧。

“殿下,”贾诩声音平和,带着洞悉世情的智慧,“民生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北齐新附,人心未稳;荒北本部,虽经数年经营,然根基尚浅。此时推行新政,普惠于民,正当其时。此非耗散国力之靡费,实乃固本培元、铸就金汤之基也。”

叶宇微微颔首,手指敲击着案上一份标注着“医署建制”的卷宗:“文和先生所言极是。孤要的,不是一群在铁蹄下瑟瑟发抖的顺民,而是发自内心认同荒北、愿意为之生、为之死的子民!”他目光扫过堂下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新政,就从这‘医’、‘教’、‘农’、‘法’四把火开始烧起!孤要这苦寒的北境,成为民心最暖之地!”

第一把火:医泽苍生

三天后,位于荒北城西的“济民医署”正式开张。这并非普通的医馆,而是由民生监直接管辖、汇聚了荒北及原北齐境内优秀医者、并得到公输班技术支持的官方医疗机构。医署建筑同样采用水泥砖石结构,宽敞明亮,划分出诊脉区、施药区、留观区,甚至还有一间专门用于处理外伤的“清创室”,墙壁刷着便于清洁的石灰。

开张当日,医署门前人山人海。吸引百姓的,不仅是崭新的屋舍,更是门口张贴的那份盖着民生监大印的告示——《荒北惠民医政令》。

告示内容清晰明了:

三等民享: 凡荒北治下,年满六十、身有残疾、军烈家属、孤寡无依者,凭民生监核发之“三等民享牌”,诊费全免,药费仅收三成。

二等民享: 凡为荒北官府服役(如筑城、修路、军屯)满一年者,凭“二等民享牌”,诊费减半,药费收五成。

一等民享: 所有荒北登记在册之民,凭户籍身份,诊费药费皆按七成收取。

战时特例: 凡荒北军籍(包括大雪龙骑、秦锐士及其家属),无论等级,战时负伤救治,一切费用全免!

消息如同投入冰湖的巨石,瞬间在荒北和北齐旧地掀起滔天波澜。多少年来,底层百姓“小病拖,大病扛”,一场风寒就可能夺走壮劳力,一次意外就可能让一个家庭陷入绝境。何曾有过如此清晰、普惠的保障?

党项族老牧民巴图,今年六十五,年轻时摔伤了腿落下残疾,寒冬里关节疼痛钻心,常年被视作累赘。他颤抖着挤在人群中,听识字的人大声念着告示,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三等民享牌”几个字。当民生监的小吏核实了他的情况,将一块沉甸甸、刻着他名字和“三等”字样的铁牌交到他手中时,老汉布满老茧和冻疮的手几乎握不住。他被人搀扶着走进温暖明亮的济民医署,看着穿着干净布袍的医者仔细为他诊脉、施针,又拿着那铁牌去药柜抓了满满一大包驱寒活络的药膏,最终只付了象征性的几十个铜钱……

巴图捧着药,走出医署大门,扑通一声跪在冰冷的青石板上,朝着民生监、朝着王府的方向,用尽全身力气,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瞬间一片青紫。老泪纵横,混合着雪水淌下:“王爷…王爷给了老汉第二条命啊!老汉这条命,以后就是王爷的!是荒北的!”嘶哑的哭喊,道出了无数贫苦百姓的心声。医署门口,类似的场景不断上演,一种名为“希望”和“归属”的暖流,开始在冰封的北境大地悄然流淌。

第二把火:教化之火

几乎在医署开张的同时,荒北城东南角,一座同样由水泥砖石建造、规模更大的院落也挂上了匾额——“荒北蒙学”。与医署的肃穆不同,这里多了几分书卷气与孩童的喧闹。

叶宇深知,愚昧是动乱的土壤,知识是忠诚的基石。他亲自为蒙学制定了极其务实的章程:

强制启蒙: 凡荒北治下,六至十二岁孩童,无论男女、族裔,皆需入蒙学启蒙三年。抗拒者,其父母赋税翻倍。

实用为先: 蒙学不教空洞诗赋,主授《荒北千字文》(叶宇简化编纂的常用字集)、《荒北算术》(侧重丈量、计数、基础账目)、《荒北律条》(叶宇颁布的简明法令)以及《荒北地理》(认识荒北山川河流、城池关隘)。

择优而进: 三年后,考核优异者,可免费进入更高一级的“荒北官学”,学习更深入的律法、算学、匠作、兵法等实用学科,优秀者直接充实荒北各级官署或工坊。

扫盲授技: 另设“夜校”,每晚一个时辰,免费教授十六岁以上成年百姓识字、算术及简单匠作手艺(如木工、泥瓦、纺织),成绩突出者,可减免赋税或优先获得官署雇佣。

政策一出,质疑与阻力并非没有。一些偏远牧区的部落头人,习惯将孩童视为劳力,抵触情绪强烈。然而,当不良人带着蒙学章程和减免赋税的“劝学牌”亲自登门,并暗示抗拒者可能影响部落与官府的羊毛、皮货交易配额时,这些阻力很快便土崩瓦解。

蒙学开课那天,数百名穿着各色皮袄、小脸冻得通红、眼神或好奇或怯懦的各族孩童,在父母或部落长老复杂的目光注视下,被先生领进了宽敞明亮的学堂。当他们坐在整齐的木凳上,摸着粗糙但厚实的纸页,听着先生用清晰的语言讲述着那些与放牧、算账、官府法令相关的知识时,懵懂的眼睛里渐渐有了光。窗外寒风依旧,学堂内书声琅琅,这声音,是荒北未来的根基正在被夯实的回响。

第三把火:沃土丰年

农业是荒北的命脉,也是叶宇新政的重中之重。他深知,再好的医卫和教育,也抵不过饥荒的摧残。民生监下设“农桑司”,由贾诩亲自挂帅,公输班提供技术支持。

一场静悄悄的农业革命在荒北广袤的土地上展开:

深耕轮作: 农桑司吏员深入村寨牧区,强力推广叶宇带来的“三圃轮作制”和深耕技术,以休养地力,对抗北地贫瘠。凡按新法耕作者,赋税减免一成。

新种利器: 叶宇通过系统兑换出的耐寒抗旱麦种、高产薯种(土豆、红薯),由农桑司免费发放给登记在册的农户试种。不良人严密监控,严禁私藏、贩卖或毁坏新种。

兴修水利: 大雪龙骑在休整期、以及新归附的北齐降兵,大量投入水利工程。公输班设计的水泥沟渠、小型水库,在荒北几条主要河流的支流上快速延伸。这些工程在旱季引水灌溉,雨季疏导洪水,其坚固耐用远超以往的土渠木坝。

农具革新: 公输班指导工匠批量打造的曲辕犁、铁齿耙、钢刃镰刀等新式农具,以成本价配售给农户,效率倍增。同时,在几处大型军屯农场,开始试验叶宇口述、公输班“复原”的畜力条播机。

畜牧改良: 设立“官牧苑”,引进优质种羊、种牛,并推行“分区轮牧”、“冬季棚圈饲养”之法,减少牲畜冻死冻伤。对牧民按牲畜存栏量给予草场补贴,鼓励扩大生产。

春寒料峭,党河沿岸一处新开垦的军屯农场。土地已被深翻,黝黑的冻土在阳光下蒸腾着微弱的白气。几名穿着半旧军袄、原是北齐降卒的汉子,正小心翼翼地将一粒粒饱满的麦种,放入一架奇特的木铁结构器具中。在两头健壮牦牛的牵引下,这架“条播机”稳稳前行,后方翻起的泥土均匀地覆盖住播下的种子,形成一条笔直、深浅一致的田垄。旁边监工的农桑司小吏拿着册子记录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效率,是原来的手播十倍不止!

远处山坡上,叶宇在贾诩和白起的陪同下,俯瞰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白起看着那缓慢移动的条播机,冷峻的脸上也有一丝动容:“殿下此法,省人力,增地利,假以时日,荒北粮秣自给可期。军心民力,皆系于此。”

叶宇目光深远:“民以食为天。肚子吃饱了,身上穿暖了,心里才会踏实,才有力气拿起武器,守护这片能让他们吃饱穿暖的土地。” 民心如土,新政如犁,他正用超越时代的知识和强权,深耕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

第四把火:法平如水

曾经的荒北乃至北齐,律法如同虚设,豪强欺压、部落私刑是常态,底层百姓有冤无处诉。叶宇要建立的,是一个有法可依、有冤可申的秩序。

立木为信: 民生监颁布《荒北简明律令》,只有薄薄十页,用最直白的语言规定了杀人、伤人、盗窃、奸淫、逃役、抗税等重罪及其惩处(多为劳役、军前效力),以及田产、交易、赋税的基本规则。律令刻于石碑,立于各城、各镇中心,由蒙学先生定期宣讲。

巡回法堂: 设立“民生监巡法使”,由通晓律令的吏员担任,定期轮换,携带少量护卫(多为秦锐士伤退老兵),深入牧区、村寨、矿场。巡法使不设衙门,就在帐篷前、大树下公开受理诉讼,就地审结简单案件,重大案件则记录在案,带回民生监复核。

同罪同罚: 律令第一条即明确:“凡荒北治下之民,无论本部、北齐、党项、羌、胡,亦无论贵贱,触犯律令者,皆依律论处,不得有差。” 此条被巡法使反复强调,震动极大。

严惩贪渎: 民生监内部设“风宪处”,由袁天罡的不良人暗中监控。凡吏员借新政之名盘剥百姓、索贿受贿者,一经查实,无论职位高低,一律杖一百,罚为苦役,家产充公!告发查实者,赏其家产之半。铁血手段,让新政推行之初便立下“清廉”的标杆。

在一个靠近边境的羌人小部落。部落头人的儿子仗势强占了牧民扎西家仅有的几头羊。扎西告到头人那里,反被诬陷偷窃,挨了顿鞭子。恰逢巡法使至此。那年轻的巡法使听完扎西哭诉,不顾头人威胁和部落长老的“劝说”,当场核对证据,传唤证人,依据《简明律令》中“强占民财”条款,判决头人之子赔偿扎西三倍羊数,并罚为官牧苑劳役三月!头人咆哮着要动用部落武力,却被巡法使身后两名沉默如铁、眼神如刀的老兵一个踏步上前的气势所慑。最终判决得以执行。扎西领回赔偿的羊只时,对着巡法使和那刻着律令的石碑痛哭流涕。消息传开,巡法使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视其为青天。法的权威,在一次次看似微小却关乎身家性命的公正裁决中,悄然树立。

民心如潮,声望如虹

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资源的调配、旧习惯的阻力、执行中的偏差,种种问题都在考验着民生监的效率和叶宇的决心。不良人如同无形的网,监控着新政的每一个环节,将阻碍和异动及时清除。罗网则在暗中引导舆论,将叶宇的每一项惠民之举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通过说书人、行脚商传遍荒北每一个角落,与南庆日益凋敝、民不聊生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

效果是震撼的。

春去夏至,荒北的田野第一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新修的沟渠引来的雪水滋润着麦田,耐寒的麦种在阳光下泛起喜人的绿浪。官牧苑的牛羊膘肥体壮。蒙学里的读书声取代了街头的流浪儿哭闹。济民医署成了许多老人和病患心中的圣地。巡法使的简易“法堂”前,喊冤的百姓排起了长队,眼神中不再是麻木,而是对公正的期盼。

荒北城最大的酒肆“北风烈”里,人声鼎沸。一个南庆来的行商,听着邻桌几个穿着干净棉布衣裳的汉子唾沫横飞地议论:

“听说了吗?东村老王家的娃子,在蒙学考了头名,被保送进官学了!以后出来,最少是个账房先生!”

“这算啥!西头李寡妇,前阵子病得快不行了,就靠那‘三等民享牌’,在济民署捡回条命!药钱才花了三十文!”

“还是咱们王爷仁义!你看看南边,”一个汉子压低声音,带着不屑,“庆帝老儿除了加税还会干啥?听说京都米价都飞上天了,饿死人了都!”

“哼!庆帝?他配跟咱们王爷比?咱们王爷是真把咱们当人看!给活路,给盼头!”

“对!跟着王爷,有奔头!以后谁tm敢来打荒北,老子第一个跟他拼命!”

行商默默听着,看着这些北地汉子眼中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狂热,再想想南庆京都的萧条和恐慌,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这荒北王收买人心的手段,比他的十万大雪龙骑更可怕!

荒北王府,观星阁。叶宇独立于高台之上,俯瞰着脚下灯火渐次亮起的城池。万家灯火,虽不及南庆京都曾经的繁华璀璨,却透着一种踏实温暖的生机。晚风中,似乎能隐隐听到蒙学的童谣、酒肆的喧闹、以及远处工地上夜作的号子。

袁天罡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声音依旧低沉无波:“殿下,民生监月报。新开蒙学二十七所,新增入学孩童三千六百余;济民医署救治重症病患一千二百零三人,三等民享者占六成;春耕新法推广田亩超预期三成,新式农具供不应求;巡法使受理讼案四百五十一件,结案率九成八,民怨申诉较上月锐减七成。另…各地自发为殿下立长生牌位者,不计其数。”

叶宇没有说话,只是负手而立,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弧度。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庞大而温暖的力量,正从这片曾经苦寒的土地上汇聚而来,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身体。那不是修为的增长,却比任何修为都更让他感到踏实和强大。

民心所向,才是真正坚不可摧的长城!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那个沉寂许久的系统提示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清晰和洪亮,轰然响起:

【叮!检测到治下民心凝聚度突破临界点!】

【民心如铁,众志成城!皇朝根基已固,气运凝聚!】

【声望转化完成!】

【恭喜宿主,荒北王国,正式晋升为——荒北皇朝!】

夜风吹动叶宇的袍袖,他眼中的光芒,比天上的星辰更加璀璨。皇朝已成,帝国的曙光,似乎已在北境的地平线上悄然浮现。下一步,便是那腐朽的南庆京都,和那高高在上、视万民如草芥的…庆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