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九皇子被贬,开局召不良帅定天下 > 第122章 罗网的毒火燎原

庆帝那道加封叶宇为“镇北大将军”、勒令北境边军统帅谢玉陈兵落鹰峡的圣旨,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京都平静的表象下激荡起层层暗涌。八百里加急的快马蹄声尚未在宫门外彻底消散,圣旨的内容便已化作无数隐秘的波纹,通过罗盘和不良人铺设在京都地下的无形蛛网,瞬息间传递至荒北那座矗立在风雪中的王府。

叶宇展开由不良人特殊渠道传递、用密语写就的绢帛,指尖拂过其上冰冷的字迹,嘴角勾起一丝洞悉一切的弧度。庆帝的封赏丰厚得刺眼——金万两,锦缎千匹,荒北都护加封镇北大将军,名爵之隆,堪比一方诸侯。可字里行间透出的帝王心术,却比荒北的寒风更冷冽。借他叶宇的刀锋饮饱了北齐的血,转头便要用这染血的功勋,作为南庆谈判桌上压垮北齐脊梁的重锤,为他庆帝攫取河套三镇的沃土。好一个坐收渔利,好一个螳螂捕蝉!

“想拿本王当盾,还要本王替你开疆拓土?”叶宇低语,声音在空旷的书房内回荡,带着金属般的冷硬。他目光投向南方,仿佛穿透千山万水,直抵那座金碧辉煌的南庆皇宫。“赵高。”他对着虚空轻唤。

藏匿于阴影中的罗网首领,如同从墨汁里渗出的鬼魅,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书案前数步之外,躬身如折柳:“主上。”

“京都的风,该变一变了。”叶宇指尖轻点绢帛上“太子李承乾”几个字,“庆帝想借势,本王便给他‘势’。让这京都的‘势’,烧得更旺些,最好…烧到东宫去。”

赵高那张阴柔的脸上,浮起一丝心领神会的诡笑,眼中闪烁着毒蛇般阴冷的光:“遵命。太子殿下‘通敌’的东风,早已备妥。只待主上令下,这把火,定能将京都烧个通透。”他身影一晃,再次融入阴影,只留下一缕若有若无的寒意。

京都,西市,茶烟袅绕的“听雨轩”。

午后的暖阳透过雕花木窗,慵懒地洒在茶客们身上。说书先生醒木一拍,唾沫横飞,正讲到北境荒北大捷的段落,将叶宇如何指挥若定,用神鬼莫测的“雷火”炸得北齐战神耶律洪基溃不成军,描绘得绘声绘色,引得满堂茶客喝彩连连。角落里,一个头戴斗笠、穿着不起眼灰色短褂的汉子,看似听得入神,手指却在桌下悄然做了个手势。

“精彩!当真是精彩!”另一个坐在前排、商人打扮的汉子适时高声赞叹,声音洪亮地压过了喝彩,“九殿下真乃我南庆的擎天之柱!不过…”他话锋陡然一转,带着刻意的疑惑,“说来也怪,北齐蛮子,怎么就盯着咱们荒北那片不毛之地,两次三番不要命地往上撞?第一次十万,第二次二十万,他北齐就算兵多将广,也经不起这么个耗法吧?图啥呢?”

这疑问如同投入沸油的水滴,瞬间激起一片窃窃私语。

“对啊,荒北苦寒,以前鸟都不拉屎,打下来有啥用?”

“事出反常必有妖!”

“听说…北齐那边有内应?”角落里一个尖细的声音,仿佛自言自语,却又清晰地飘进众人耳中。

那商人模样的汉子立刻接话,声音压低了,却带着引人入胜的神秘感:“嘿,这位兄弟说到点子上了!我有个远房表亲就在北境军中当差,听他说啊,北齐第一次发兵前,有人看见东宫詹事府的人,鬼鬼祟祟在边境跟北齐的探子碰过头!传递了啥不知道,但没几天,北齐的大军就压境了!”

“嘶——东宫?!”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不可能吧?太子殿下…怎会如此?”

“怎么不可能!”另一个市井泼皮模样的汉子拍案而起,满脸愤慨,“别忘了前太子和二皇子争得你死我活时,可都跟北齐不清不楚!二皇子被贬了,太子就被软禁了。谁知道是不是贼心不死,想借北齐的刀除了九殿下这个眼中钉,再嫁祸给别人?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让九殿下立下泼天功劳!”

“对对对!”立刻有人附和,“九殿下当初被贬荒北,不就是太子和二皇子联手陷害的吗?这是斩草除根没成,反被草割了手啊!”

“太子通敌?他可是储君啊!”

“储君?哼,为了那把椅子,亲爹都能算计,何况一个兄弟?”尖刻的嘲讽声此起彼伏。

谣言如同带着毒刺的藤蔓,在“听雨轩”这片沃土上疯狂滋生蔓延。说书先生的故事早已无人关注,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太子通敌”这个惊悚而刺激的传闻。恐惧、愤怒、猜忌、幸灾乐祸,种种情绪在茶客们脸上交织变幻。罗网的暗子们如同最高明的傀儡师,混迹其中,或抛砖引玉,或推波助澜,或危言耸听,将这株毒藤蔓精心引导,让它顺着市井的脉络,迅速爬向京都的每一个角落。酒楼饭肆、勾栏瓦舍、坊间巷陌…短短数日,“太子勾结北齐,意图借刀杀人除掉九皇子”的流言,已如瘟疫般席卷了整个京都。人们交头接耳,眼神闪烁,昔日高高在上的东宫储君,在无数张嘴巴的开合间,迅速被涂抹成卖国求荣的卑劣小人。

东宫,幽闭的殿宇深处。

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沉重的帘幕隔绝了外间的阳光,也隔绝了曾经的喧嚣与权势。太子李承乾枯坐在冰冷的紫檀木椅上,身上的锦袍依旧华贵,却掩不住那份深入骨髓的憔悴与颓唐。软禁的日子如同钝刀割肉,一点点消磨着他的锐气和希望。他无数次复盘,始终不明白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落入庆帝精心编织的罗网,从云端跌落泥潭。

“殿下,您多少用些点心吧。”一名心腹老太监端着精致的糕点,声音带着哭腔。

李承乾烦躁地挥手,瓷碟“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碎屑与糕点飞溅。“滚!都给孤滚出去!”他双目赤红,胸膛剧烈起伏。就在这时,殿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最低等内侍服饰、面色蜡黄的小太监,借着更换熏香炉灰的机会,动作极其隐秘地将一个揉成指甲盖大小的蜡丸,塞进了老太监的袖口。老太监身体一僵,借着弯腰收拾碎片的动作,迅速将蜡丸纳入掌心,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骇然。

待殿内只剩下主仆二人,老太监才颤抖着捏碎蜡丸,露出里面一小片薄如蝉翼的绢纸。李承乾一把夺过,只看了一眼,脸上的血色便瞬间褪尽,继而涌上病态的潮红,额角青筋暴跳如雷。

“污蔑!无耻之尤的污蔑!”他猛地将绢纸撕得粉碎,如同受伤的野兽般咆哮起来,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凄厉回荡,“是谁?!是谁在背后构陷孤!叶宇?是那个被孤踩进泥里的老九?还是那些被孤清理过的余孽?!孤要杀了他们!杀了他们!”他状若疯魔,将手边能触及的一切——玉如意、铜香炉、书籍卷册——疯狂地砸向殿壁,碎片四溅。

老太监吓得魂飞魄散,扑上去死死抱住他的腿:“殿下息怒!殿下息怒啊!这必是奸人构陷!您若此时失态,岂不正中敌人下怀?陛下…陛下还在看着啊!”李承乾的狂怒如同被戳破的气球,瞬间泄去,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寒冷和恐惧。他颓然跌坐在地,望着满地狼藉,身体控制不住地颤抖。庆帝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仿佛就在虚空中冷冷地注视着他。流言?父皇会信吗?或者说,父皇需要相信吗?一股比软禁更深的寒意,如同毒蛇,缠绕上他的心脏。

被贬为庶民、蜗居在城南一座僻静小院的前二皇子李承泽,此刻却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来者皆是昔日依附于他的门客或低级官吏,在二皇子倒台后树倒猢狲散,大多过得潦倒。领头的是个叫王焕的吏部小吏,当年曾替二皇子掌管过一些见不得光的账目。此刻,他神情激动,带着一种复仇的亢奋。

“殿下!天赐良机!天赐良机啊!”王焕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刀刃般的锐利,“您听说了吗?如今满京都都在传,是太子勾结北齐,才引得北齐两次三番攻打荒北,要害死九皇子!证据都被人捅出来了!”

李承泽穿着一身半旧的绸衫,正慢条斯理地修剪着一盆松柏,闻言头也不抬,嘴角却勾起一丝冰冷的嘲弄:“哦?证据?什么证据?市井流言罢了。”

“不是流言!”王焕急切地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文书,纸张边缘有些磨损,但上面清晰的北齐王庭徽记和下方一个模糊却依稀可辨的太子私印,却足以让任何人触目惊心。“您看!这是北齐那边流出的密信副本!上面有太子的印记!虽然盖得有些歪斜,但绝对是真货!不知被哪路义士冒险带了出来!里面写明了北齐第一次出兵前,太子那边就许诺了边境布防的弱点!”

李承泽修剪花枝的手终于顿住了。他缓缓转过身,接过那份文书,目光锐利如鹰隼,仔细扫过每一个细节。伪造?不,这北齐王庭的印泥、纸张纹理、甚至传递密信特有的火漆印痕,都太过逼真,绝非市井之徒能仿造。那个太子的私印…也确有七八分相似,足以乱真。

“东西,哪来的?”他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

“是…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义士所赠。”王焕眼神闪烁了一下,“他深知殿下蒙受不白之冤,更痛恨太子卖国求荣!此物在手,定能让太子万劫不复!殿下,此乃您东山再起,洗刷冤屈的天赐良机啊!陛下若知太子竟敢通敌,定会龙颜震怒!”

李承泽沉默了。他抚摸着文书上那个模糊的印记,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粗糙的纹理下,隐藏着何等致命的毒计。这文书,是刀,也是饵。背后递刀的人,无论是谁,其目的都昭然若揭——借他这把已无退路的“废刀”,彻底点燃焚毁太子的烈焰。他李承泽,不过是这盘大棋中一枚被重新利用的弃子。可这弃子,偏偏心甘情愿。

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近乎扭曲的、混合着怨毒与疯狂的笑意,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彻底点燃:“好!好一个‘义士’!王焕,替本王…不,替本公子,备车!我要亲自敲响登闻鼓,向父皇,向满朝文武,揭发这通敌叛国的储君!”他特意加重了“本王”二字,仿佛要将曾经失去的尊荣,在这一刻尽数讨回。王焕等人脸上顿时涌起狂喜,仿佛已看到富贵荣华重新向他们招手。

南庆皇宫,御书房。

庆帝靠在铺着明黄软垫的龙椅上,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扶手上轻轻敲击,仿佛在欣赏无声的韵律。陈萍萍坐在轮椅上,低眉垂目,如同一尊没有生命的木雕,只有偶尔转动的眼珠,才泄露出他内心翻腾的惊涛骇浪。

“陛下,”陈萍萍的声音干涩沙哑,“京都流言汹汹,皆指向太子勾结北齐。监察院暗中查访,源头…极为驳杂,似有多股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尤其是今日,前二皇子府上的旧人王焕,竟手持一份据称是北齐密信、盖有太子私印的文书,欲敲登闻鼓告御状。此事…恐非空穴来风,亦非偶然。”

庆帝缓缓睁开眼,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平静无波,仿佛早已洞悉一切。“萍萍啊,”他语气平淡,听不出丝毫情绪,“你说,这风,是从哪里吹起来的呢?”

陈萍萍心头猛地一沉。庆帝的反应太过平静,平静得可怕。他斟酌着词句:“流言初起于市井,迅速蔓延,手法老练,绝非寻常。那封密信…伪造得几可乱真,非深谙北齐文书规制及太子印信者不能为。背后必有高人布局,意在…彻底摧毁太子殿下。”他顿了顿,终究还是说出了那个名字,“老奴斗胆猜测,此风起于…荒北。”

“荒北…”庆帝轻轻咀嚼着这两个字,嘴角竟缓缓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意非但无暖意,反而带着冰封般的寒意和一丝…赞赏?“朕这儿子,在荒北那苦寒之地,倒是把‘势’玩得炉火纯青了。借朕的刀,杀北齐的人;再借北齐的刀,烧朕的东宫。好手段,好胆魄。”

陈萍萍悚然一惊:“陛下!若真是九殿下所为,其心…恐已非人臣!太子之位动摇,国本不稳啊!”

“国本?”庆帝轻笑一声,带着无尽嘲讽,“一个勾结外敌、谋害兄弟的储君,还是国本吗?”他目光陡然锐利如刀,直刺陈萍萍,“萍萍,你监察院查了这么久,东宫与北齐…就真的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吗?还是说…你不敢查?”

陈萍萍如遭雷击,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庆帝的话,如同无形的巨手,扼住了他的咽喉。有些线头,他确实不敢深究,因为一旦深究,牵扯出的可能不仅仅是太子。

“拟旨。”庆帝不再看他,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冷酷与决断,“太子李承乾,身为储君,不思忠君报国,反有通敌之嫌,证据昭然,舆情沸腾。着即褫夺其太子封号,废为庶人!东宫一应属官,交由监察院严加审讯!二皇子旧部王焕,举报有功,擢升为吏部员外郎!”

“陛下!”陈萍萍失声惊呼,“仅凭流言与一封真伪难辨的密信就废储,是否操之过急?恐难服众啊!”

“服众?”庆帝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御案后投下浓重的阴影,帝王威压如山岳般倾泻而下,“朕废的是通敌叛国之储君!流言?证据?这满京都的民怨,便是最大的势!这送上门的‘罪证’,便是最好的刀!朕要借这东风,把这朝堂上下,所有心怀鬼胎、首鼠两端的杂草,连根拔起!至于真伪…”他眼中寒光一闪,如同出鞘的利刃,“重要吗?朕说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执行!”

陈萍萍看着庆帝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冷酷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疯狂的快意,最终深深地低下头,所有劝谏的话语都咽了回去。他明白了。庆帝根本不在意太子是否真的通敌,他需要的,只是一个足够分量、足够“合理”的借口,来彻底清洗朝堂,将最后一点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碾碎。而荒北那位九殿下送来的这把火,烧得正是时候,烧得正合圣心!九殿下叶宇,已然成了庆帝手中最锋利也最危险的一把刀,而这把刀,此刻正借着庆帝的势,反过来灼烧着执刀人的手指!

圣旨如同催命的符咒,迅速传遍宫廷。当内侍尖利的嗓音在东宫宣读废储诏书时,李承乾没有愤怒,没有咆哮,只是发出一声凄厉绝望如同夜枭般的惨笑,随即喷出一口鲜血,直挺挺地晕厥过去。而那位“举报有功”的王焕,在吏部员外郎的任命文书拿到手后不到两个时辰,便被发现溺毙在自家后院的荷花池中,脸上凝固着极度的惊愕与恐惧。

荒北王府,观星阁顶。

叶宇负手而立,猎猎寒风卷动他玄色的王袍。不良帅袁天罡如同没有重量的影子,侍立在他身后半步。

“主上,京都急报。”袁天罡的声音透过冰冷的面具传来,毫无波澜,“太子李承乾,废。王焕,死。”

叶宇望着南方那片被沉沉夜色笼罩的天空,仿佛能看到那座巍峨皇城中正在上演的权力倾轧与血腥清洗。他缓缓展开手中另一份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废储诏书下达后,庆帝紧接着对朝堂进行的一系列雷霆清洗——数位与太子或二皇子有过深交的官员被下狱,几个摇摆的世家遭到敲打,庆帝的亲信迅速填补了空缺。

“借刀杀人,再杀人灭口。庆帝…果然还是那个庆帝。”叶宇的声音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他指尖燃起一缕幽蓝的真火,将密报瞬间焚为灰烬,随风飘散。

“赵高这把火,放得不错。”叶宇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那弧度里没有得意,只有俯瞰棋局的漠然,“烧掉一个废物太子,搅浑了京都的水,让庆帝自以为清洗干净了朝堂,彻底掌控了局面…”他微微一顿,深邃的眼眸中,映照着荒北城下十万大雪龙骑驻地连绵如星海的灯火,声音陡然转寒,如同淬火的刀锋,“可他忘了,放火的人,从来都不是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盘棋,才刚刚开始热场。本王倒要看看,当他自以为扫清障碍、高枕无忧之时,面对三十万杀神之军兵临庆都城下,又会是何等表情?”

真正的棋手,始终立于荒北风雪之巅。京都那场由罗网点燃、庆帝亲手煽动的大火,烧掉的不过是几枚碍眼的棋子。而棋盘之上,更多的阴影,正随着不良帅无声的脚步,悄然覆盖向南庆的每一寸土地。那笼罩天下的巨网,正在收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