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林一探案集:第一季 > 第3章 药痕留影 · 致命配方溯源一

雨水依旧缠绵地敲打着“丽都照相馆”的彩色玻璃窗,

但在法租界中央巡捕房特殊毒化实验室那扇厚重的橡木门之后,却是另一番世界。

冰冷、干燥、弥漫着消毒水、乙醚和各种化学试剂特有的、略带辛辣的复杂气息。

空气似乎被沉重的仪器恒温系统过滤掉了所有水分,只留下一种紧绷的、无声运行的低鸣。

灯光是惨白的,来自天花板上并排悬挂的几盏功率极大的无影灯,

将中央那张巨大的不锈钢工作台照得纤毫毕现,如同手术台一般肃杀。

这里不像“丽都照相馆”暗房那般混杂着死亡与艺术气息的地狱,这里是逻辑与分子的冷寂战场。

林一站在工作台的主位,他已经脱掉了沾染雨水和暗房气息的切斯特菲尔德大衣,

只穿着一件剪裁利落的白色实验室罩袍,金丝眼镜在强光下泛着冷静的光芒。

他身旁的韩笑,也难得地脱下了那件时髦的风衣,换上同样款式的罩袍,

但即便是宽松的白衣,也难以掩盖他那副宽肩窄腰、比例匀称的好身材。

此刻,他那张轮廓分明、时常挂着点玩世不恭弧度的俊脸上,也只剩下了专注的审视。

工作台上,几个关键物证被精心置于各自的特制支架和容器内:

1. 死者胃内容物样本:封装在玻璃培养皿中,散发出淡淡的**与发酵气味。

2. 不同来源的氰化物样品:

? A:从暗房显影盘中提取的残留毒液。

? b:从墙角空药瓶瓶口刮取的微量化钠结晶。

3. “阿克发”高浓度显影浓缩粉原始包装袋(残余):袋子角落被揉皱,内里被粉末染色。

4. 现场收集的环境物质:包括水龙头水样、地面灰尘样本等用于对比。

5. 相关工具:精密电子天平(德国进口)、分光光度计、显微观测设备阵列等。

两名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实验室助手正沉默地在林一的指示下操作仪器。

空气里只有仪器指针细微的摆动声、离心机低沉的嗡鸣,

以及韩笑偶尔用铅笔在硬质皮革封皮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的沙沙声——

他那略带英伦腔调的口语声消失在了这片属于林一的专业寂静里。

法医老张的报告终于送达,如同为这场无声的分子战争投下一枚确认的重锤。

林一接过那张印有黑色印刷体字的报告纸,视线快速扫过结论部分:

“尸检编号:RF-mE-1933-10-28-c

主要发现:

? 呼吸道及肺部充血、水肿,呼吸道深部附着少量紫褐色粘液(含氰根离子)。

? 食道、胃内容物检出高浓度氰根离子。胃粘膜广泛性坏死性出血点。

? 血液呈流动性,鲜红色(樱桃红),提示一氧化碳或氰化物中毒后血红蛋白特征改变。

? 心、肝、肾组织细胞呈急性氰化物中毒特征性病理改变(线粒体肿胀、细胞坏死)。

? 未发现机械性损伤、搏斗痕迹或其他致死性病理改变(如心梗、脑溢血)。

据尸体僵硬程度、肠道消化物推进情况推测死亡时间:

10月27日晚8:00-9:30(与现场推断高度吻合)。

法医结论:

死者周显礼系因急性氰化钠中毒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死亡方式:他杀。”

报告纸在林一手中传递到韩笑面前。

韩笑看着纸上“急性氰化钠中毒”、“呼吸循环衰竭”等冰冷的术语,

那具头颅深陷于紫褐色毒液中的画面再次闪过脑海。

他指尖点了点报告,对林一轻声说,话语里刻意压下了惯常的嘲讽,带着纯粹的冷峭:

“很好。现在,我们只需要找到是哪位‘热心人士’,

给这位爱好摄影的老板送来了这瓶德国进口的‘豪华添加剂’。

它看起来可比‘阿克发’浓缩粉精贵多了。”

他瞟了一眼台上那袋残余的显影粉。

林一微微颔首,开始了关键的毒物溯源环节,

这是他熟悉的领域,如同将军指挥着精密的军团。

1. 纯度分析:

林一首先取b样(空瓶结晶),置于精密电子天平承重区。

读数显示仅0.5mg。但这微乎其微的样本已足够。

他用极细的铂金刮针将其转移至高倍显微晶体观测仪的载玻片上。

强光斜射下,结晶形态在放大视野中呈现近乎完美的无色透明立方晶体形态!

棱角锐利,纯净度高得惊人、这绝非工业级氰化钠常混有的灰白或淡黄色块状物!

同时,将b样溶解后进行分光光度比色分析

(测定溶液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间接反映物质浓度和纯度)。

检测结果与高纯度标准品(来自林一自带的标准库)曲线几乎完美重叠。

“晶体形态及吸收光谱分析表明:样本b纯度极高,保守估计≥99.8%。

非工业用途常见的低纯度产品,属医药、试剂或特殊化工用分析纯级。”

林一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响起,平静得如同在读仪器说明书。

2. 物证比对与排除:

? 与A样比对: 林一提取A样(盘中毒液)浓缩后结晶形态观测及光谱分析,其物理化学特征与b样完全一致。

确认盘中毒物来源即为此空瓶内氰化物。

? 与显影粉溯源: 助手将浓缩显影粉样品配置成水溶液后检验,完全不含氰根离子。

? 与残留药包纸袋关系: 林一将显影浓缩粉包装袋内壁刮取的粉末进行严格氰化物检测。

结果:阴性!

? 与水样对比: 厨房水龙头及暗房专用配液容器采集水样均阴性。

“排除氰化钠掺杂于原始显影粉包装内或水源引入的可能性。”

林一结论明确,毒物是后期被人为、准确地投入或掺入了显影工作液之中。

3. 包装疑云:

林一的目光转向工作台上那个作为关键容器的无标签白色玻璃小药瓶。

它被小心地放置在一个特制的防震、防滑夹具中。

? 瓶身: 林一用强倍放大镜及投射光源仔细检查瓶身内外。

5ml容量,玻璃壁厚薄均匀,透明度极高,

瓶底平整无气泡或沙眼。是标准的实验室试剂瓶材质。

? 新发现:

1. 在瓶内侧接近瓶肩处的玻璃内壁表面,灯光特定角度下,

极其不易察觉地残留着几道极其细微、相互平行的、非自然形成的新月形划痕。

这种划痕通常是极其锐利的医用针头反复旋转插入胶塞取样后,

抽出时在瓶内壁留下的细微金属刮擦痕!

2. 瓶口外缘靠近螺旋纹处,使用棉签蘸取特制提取溶剂轻轻擦拭后,

在紫外灯照射下,溶剂中显出极其微弱的蓝色荧光,

这荧光物质需要特殊荧光检测仪捕捉,林一示意助手进行微痕荧光光谱分析。

结果:特征峰提示可能为某种含硅酮成分的特种密封用惰性油脂残留物,

少量硅酮成分常被用于密封极其精密昂贵的医药制剂瓶口橡胶塞,防止挥发性物质溢出和空气侵入。

“结论:此瓶曾盛装高纯度氰化钠,其密封方式非普通软木塞或简单蜡封,

而是使用内配精密橡胶塞(需专用注射针头穿刺取药)、

瓶口螺纹涂抹特种惰性密封油脂的严格密封方式。

这几乎是现代生物制品、特殊注射药物或分析纯标准品保存的顶级标准。

绝非普通途径可获得或使用!”

林一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这种包装,指向极为特殊的来源。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