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龙骨坡的阴影斜斜洒在巫祝门总坛的青石板上时,巫咸正捧着一束晒干的艾草走在前方引路。与总坛的兽皮图腾不同,通往祖祠的小径两侧立着数十根青铜柱,柱身刻满上古祭祀符文,阳光透过符文的缝隙,在地面拼出斑驳的星图;空气中弥漫着柏木与灵香混合的气息,远处隐约传来祭祀用的铜铃轻响,比总坛更添几分古朴与肃穆。
“祖祠是巫祝门的根基,供奉着自尧帝时期传下来的神像。” 巫咸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近乎虔诚的敬畏,他将兽皮巫袍的领口拢了拢,手中的青铜铃轻轻晃动,驱散小径旁的阴湿瘴气,“老祖的分身只有在祭祀之时才会借神像显化,能否得见,全看机缘。”
孙浩天牵着善财的手走在中间,混沌气在体表悄然流转 —— 祖祠方向的灵力波动异常复杂,既有纯净的大地灵脉气息,又夹杂着淡淡的怨魂低语,让他不由得握紧了金箍棒。“那些怨魂气息,是被血巫派控制的弟子留下的?”
身旁的巫彭叹了口气,他手中的《五十二病方》残卷泛着微光,似在感应着什么:“正是。血魂蛊能吸食弟子的神魂,未被完全炼化的怨魂会被蛊虫牵引,汇聚在血雾秘境周围,连祖祠的安神符文都挡不住。” 他看向善财微微隆起的小腹,眼中闪过不忍,“善财道友怀着身孕,若是觉得不适,可在祖祠外等候。”
“无妨。” 善财轻轻抚摸小腹,龙角上的七彩灵光泛起柔和的屏障,“宝宝很安稳,而且多了解血魂蛊的底细,以后遇到也能应对。”
转过最后一道弯,祖祠的全貌骤然显现:这座由整块青岩雕琢而成的建筑没有门窗,只在正面凿出一尊丈高的神像 —— 神像身着兽皮长裙,手持青铜耒耜,面容模糊却透着悲悯,神像底座刻着 “祷天救民” 四个古篆,周围摆满了祭祀用的陶罐与青铜器皿,器皿中残留的灵液仍在泛着微光。
巫咸走到神像前,将艾草放入青铜鼎中点燃,又取出三枚龟甲掷在地上,龟甲落地的瞬间,发出清脆的 “咔嗒” 声。“恭请老祖显化,后辈巫咸,携抗阴联军道友,为解救同门求问对策!” 他双膝跪地,额头贴在冰凉的青石板上,巫彭也跟着跪下,神情无比郑重。
孙浩天与善财、敖丙站在一旁,屏息凝神。就在这时,青铜鼎中的艾草突然爆发出金色火焰,火焰顺着神像的纹路攀爬,神像的双眼竟缓缓睁开,两道金光从眼中射出,落在地面上,凝聚成一道身着玄色兽皮袍的虚影 —— 虚影面容苍老却精神矍铄,须发皆白却泛着银光,手中握着一根缠着灵草的木杖,正是巫祝门老祖的分身。
“老祖!” 巫咸与巫彭激动得浑身颤抖,重重磕了三个头。
老祖分身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孙浩天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混沌圣体,还兼修了玄都妙法与龙族气运…… 难怪能识破血巫派的伪装。” 他的声音带着岁月的厚重,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血巫派勾结阴界,用‘血魂蛊’控制我门三十七位弟子,此事我已知晓。”
孙浩天拱手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失坚定:“晚辈孙浩天,愿助巫祝门解救弟子。只是血魂蛊诡异,晚辈不知该如何破解。”
老祖分身轻轻挥动木杖,地面突然浮现出一幅秘境地图,地图中央被血色雾气笼罩,标注着 “血雾秘境” 四个篆字:“血魂蛊以活人神魂为引,蛊虫入体后七日便会与神魂绑定,化作‘血煞傀儡’。要解救弟子,需用‘幽冥血兰’炼制回魂丹,驱散蛊虫的阴邪之力。” 他抬手一挥,一株奇特的灵草从神像底座升起,缓缓飘向孙浩天。
这株正是幽冥血兰 —— 根茎如血色藤蔓,缠绕着数十道细小的怨魂虚影,虚影在藤蔓间痛苦挣扎,却无法挣脱;顶端的花瓣呈深紫色,中央的花蕊凝结着一颗鸽蛋大小的血红色珠子,珠子跳动着,似有脉搏,正是血精珠。灵草刚靠近,孙浩天便感觉到一股浓郁的阴寒气息,却又夹杂着纯净的生机,与之前在巫山见到的普通幽冥血兰截然不同。
“这株血兰是我门镇派之宝,生长在祖祠灵脉深处,吸收了千年的安神符文之力。” 老祖分身的声音凝重起来,“你看那根茎的怨魂,都是历代被阴邪所害的弟子残魂,它们能压制血魂蛊的凶性;花蕊的血精珠,则是灵草凝聚的生机,可重聚弟子涣散的神魂。”
孙浩天伸手接过幽冥血兰,混沌气立刻包裹住灵草,压制住阴寒气息:“晚辈明白了,这血兰既是炼制回魂丹的主药,也是对牺牲弟子的告慰。”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血兰中的怨魂在接触到混沌气时,挣扎渐渐平息,似在表达感激。
善财凑过来,龙角的灵光扫过血兰,轻声道:“这株血兰的生机好强,比我在巫山见过的强十倍不止。要是用灵植共生之法培育,说不定能长出更多血兰,解救更多被蛊虫控制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