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峄山的石阶往深处走,金行灵力渐渐变得柔和,空气中多了几分文气的醇厚。孙浩天握着青铜八卦盘走在最前,盘面上的乾卦(象征金行)与巽卦(象征文气)相互交织,指引着三人朝着四大书院遗址的方向前行;孟瑾茜将青鸟瑟抱在怀中,金行锐芒与禁咒力量在瑟身上流转,让她对周围的文气更加敏感;孔言抒则不时停下脚步,凤凰笙的笙管轻颤,似在与书院遗址的文气产生共鸣。
“前面就是杏坛书院遗址了!” 孟瑾茜指着前方一片被灵树环绕的建筑群,眼中满是激动。只见遗址的院墙虽有些斑驳,却仍能看出当年的规整,青灰色的瓦片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青苔,院内的杏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金黄的杏子,散发着淡淡的文气。正中央的讲学台由青石搭建,台上摆放着一张古朴的案几,案几上还放着一本翻开的竹简书,书页间泛着微弱的金光。
三人快步走进杏坛书院,刚一踏入,一股浓郁的文气便扑面而来,与孟庙的文气相比,多了几分学术交流的活跃。孙浩天走到讲学台前,青铜八卦盘突然震动,盘面上显现出一幅虚影 —— 上古时期,学者们围坐在杏树下,手持竹简,激烈地讨论着 “仁义礼智信” 的真谛,文气在他们周身流转,形成一道金色的光罩。
“这竹简上有修炼心得!” 孔言抒率先发现案几上的竹简书,快步上前拿起竹简。竹简上的文字是战国时期的隶书,记载着古代儒家学者的修炼方法:“以文气养灵体,以音波传道义,需心无杂念,方能与天地共鸣。” 她眼中满是顿悟,“这与凤凰笙的净化之力不谋而合!之前我总觉得音波修炼需注重技巧,现在才明白,‘心诚’才是关键!”
孟瑾茜也凑过来看竹简,指尖轻轻拂过书页,文气顺着她的指尖涌入体内,与青鸟血脉产生共鸣。“上面还记载着‘文气与禁咒结合’的方法!” 她惊喜地说道,“只要将浩然之气融入禁咒,就能让‘鬼刑(禁咒)’的攻击更具针对性,只伤邪祟,不伤无辜!”
孙浩天则绕着讲学台观察,发现台基上刻着细微的纹路,与之前在 “书经石” 上见到的符文不同,这些纹路更偏向阵法布局。“你们看这台基的纹路!” 他指着纹路对两人说道,“这是‘文气聚灵阵’,能将周围的文气汇聚到讲学台,让学者们在修炼时事半功倍。要是能将这阵法与我的八卦阵结合,定能增强文气的防御能力!”
三人继续往前走,第二处遗址是稷下书院。与杏坛书院的静谧不同,稷下书院的遗址更显开阔,院内的石碑上刻满了上古时期的学术辩论记录,有的讨论 “性善论”,有的研究 “治国之道”,石碑间的灵泉潺潺流淌,泉水倒映着石碑上的文字,形成一道文气与水光交织的奇观。
“这石碑上的辩论记录太精彩了!” 孔言抒走到一块石碑前,轻声念着上面的文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不就是在说修炼要善于借助外界力量吗?之前我总想着靠自己的力量提升笙音,却忽略了文气与灵力的辅助,难怪进步缓慢。” 她深吸一口气,运转体内文气,凤凰笙突然发出一阵清越的音波,文气在笙管上形成一道金色的凤凰虚影,比之前更加清晰。
孟瑾茜走到另一块石碑前,石碑上记载着 “文气治愈” 的方法:“以文气为引,以瑟音为桥,可修复受损的灵体。” 她当即取出青鸟瑟,按照石碑上的方法拨动琴弦,瑟音中融入文气与禁咒力量,形成一道紫色与金色交织的光带。光带落在旁边一棵枯萎的灵草上,灵草竟缓缓恢复了生机,重新绽放出翠绿的叶片。“真的有效!” 她兴奋地说道,眼中满是坚定,“以后伙伴受伤,我就能用瑟音为他们治愈了!”
孙浩天则对稷下书院的院门产生了兴趣,院门两侧的石柱上刻着八卦符文,与他的青铜八卦盘相互呼应。“这是‘文气防御阵’!” 他仔细观察符文,眼中满是惊喜,“石柱上的符文与八卦阵的乾、坤二卦相契合,只要注入文气,就能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抵御邪祟的攻击。要是能将这阵法与‘金灵附体’结合,防御能力定能更上一层!”
第三处遗址是嵩阳书院,院内的藏书阁虽有些破损,却仍存放着大量的竹简书。书架上的竹简按照 “经、史、子、集” 分类,每一本竹简都泛着淡淡的文气,有的还记载着上古秘闻 —— 传说嵩阳书院的学者曾与归墟之敌战斗,用文气与阵法结合,击退了无数邪祟。
“这竹简上有‘文气音波阵’的记载!” 孔言抒从书架上取出一本竹简,激动地对两人说道,“只要将凤凰笙与青鸟瑟的音波结合,再融入文气,就能形成一道覆盖范围极广的净化阵,不仅能净化邪祟,还能增强伙伴的灵体强度!”
孟瑾茜也取出一本竹简,上面记载着 “禁咒与文气的进阶融合”:“当禁咒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可借助文气召唤‘文神虚影’,增强禁咒的威力。” 她尝试着运转体内文气,指尖凝聚出一道紫色的光刃,光刃中渐渐浮现出一道模糊的文神虚影,攻击之力比之前强了数倍。“我成功了!” 她兴奋地说道,眼中满是自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