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灵舟驶过第三道时空漩涡的刹那,共工台的轮廓突然变得清晰起来。石台由无数块青黑色的巨石堆砌而成,每块石头上都刻着与太极图相似的阴阳纹路,顶端的青铜盘正在缓缓旋转,将周围的五彩光芒吸入其中,化作道细长的光柱直冲云霄。孙浩天刚要操控灵舟靠近,就发现船身突然开始轻微震颤,太极图形成的能量场域边缘泛起细密的涟漪。
“不对劲。” 孔言抒的儒家圣经突然在甲板上展开,金凤凰的虚影对着共工台的方向焦躁地踱步。朱红嫁衣的飘带缠上块从漩涡中脱落的时空碎片,碎片里映出的共工台竟与眼前的景象存在细微差异 —— 青铜盘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周易?系辞》有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少女的指尖在圣经上划出道金色符文,“这两座共工台的时空频率不同,就像... 就像同一棵树的两片叶子,看似一样,实则存在天壤之别。”
孟瑾茜抱着青鸾残魂走到碎片前,雷音玉珏在她掌心旋转成翠色的罗盘。指针在碎片与真实共工台之间来回跳动,发出轻微的嗡鸣:“青鸾说这是‘时空倒影’,” 她的指尖在罗盘上一点,将两种频率的波形投射在甲板上,“归墟的时空法则会自动复制重要节点,形成迷惑外人的幻象。碎片里的共工台是三天前的倒影,真正的石台... 藏在那片五彩光芒里。” 雷音玉珏突然发出一声清鸣,翠色光芒在波形图上标出个微小的交点,“只有当两个频率重合的瞬间,才能... 才能穿过幻象。”
孙浩天的目光落在交点处的时间刻度上,突然想起祖父曾说过《周易》中 “时位” 的概念。他转身看向孔言抒,离火在掌心凝成支细长的火笔:“孔言抒,你带《周易》了吗?” 火笔在甲板上画出个简易的卦象,“归墟的时空乱流肯定遵循某种规律,就像... 就像下棋时的落子顺序,只要找到棋谱,就能提前预判对手的招式。” 他突然在卦象的乾位点了点,“共工台的青铜盘旋转一周是十二个时辰,这和《周易》的十二消息卦刚好对应。”
孔言抒从储物袋里取出个古朴的木盒,打开的瞬间,股淡淡的墨香弥漫开来。泛黄的书页上用朱砂画着六十四卦的卦象,边角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正是儒家珍藏的孤本《周易》。“这是我在儒家圣地的藏经阁找到的,” 少女的指尖拂过 “革卦” 的卦象,那里的批注写道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当时觉得这段话与归墟的时空变化很像,就... 就带在身上了。” 金凤凰突然用喙啄了啄 “变易” 二字,书页顿时亮起刺目的金光。
公输墨拄着拐杖走到书前,铜尺在 “简易” 的批注上轻轻一敲。老工匠的眼睛在金光中闪闪发亮,突然从怀里掏出本墨家的《考工记》,将其中 “审曲面势” 的篇章与《周易》并排放置:“老夫懂了!” 他用铜尺指着两处记载的相似之处,“归墟的时空乱流看似复杂,实则遵循‘大道至简’的道理。就像这灵舟的齿轮,无论有多少个齿牙,核心都是... 都是围绕中轴转动。” 铜尺突然在甲板上划出个圆,将共工台、灵舟与漩涡的位置连成三角形,“这三个点形成的等边三角,就是归墟时空的‘中轴’!”
孙浩天的九窍玲珑心突然豁然开朗,河图洛书在他脑海中展开,星图上的光点与六十四卦的卦位完美重合。他指着 “不易” 的批注对众人解释:“归墟的时空虽然时刻在变,但总有不变的核心法则。” 离火在他掌心凝成个旋转的太极图,黑白阴阳鱼的眼睛分别对应着共工台与灵舟,“就像这太极图,无论怎么转,阴阳鱼的眼睛永远... 永远处于相对的位置。我们只要找到归墟的‘眼睛’,就能... 就能掌握乱流的规律。”
孔言抒的金凤凰突然衔起《周易》飞到共工台的幻象前,用翅膀拍打青铜盘的位置。书页上的 “既济卦” 突然亮起,卦象中的六爻开始缓缓移动,与青铜盘的纹路产生奇妙的共鸣:“找到了!” 少女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指尖在卦象上快速滑动,“既济卦象征事已完成,但六爻皆应却暗藏危机,就像... 就像这看似平静的归墟边缘,实则暗流涌动。青铜盘的旋转频率与既济卦的爻变规律完全一致,每过三刻钟会出现一次‘时空裂隙’,那是... 那是穿过幻象的唯一机会!”
苏墨韵的机械臂立即弹出全息投影,将既济卦的爻变规律转化成三维模型。机械义眼的红光在模型上扫过,突然发现其中两爻的变化存在异常波动:“祖父,这两爻的频率和墨家机关术里的‘差动齿轮’很像,” 她调出灵舟的动力系统图纸,与模型重叠在一起,“如果能在灵舟的时空定位系统里加入‘爻变补偿模块’,就能... 就能自动修正归墟时空的偏差。” 机械臂的刻刀在甲板上划出齿轮的图案,“就像给钟表加个校准器,无论外界时间怎么变,指针都能... 都能指向正确的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