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小米阅读 >
            其他 >
            毛骨悚然的小故事 >
            第102章 《衣柜里的十七天》
        
            小米阅读 >
            其他 >
            毛骨悚然的小故事 >
            第102章 《衣柜里的十七天》
        
    第一章:潮湿的新居
林墨拖着最后一个行李箱踏上三楼台阶时,楼道里的声控灯又灭了。她跺了跺脚,昏黄的光线慢悠悠地爬出来,照亮墙壁上斑驳的霉斑,像一张摊开的蛛网。
“302,就是这儿了。”她掏出钥匙串,金属碰撞声在空旷的楼道里格外清晰。钥匙插进锁孔的瞬间,一股潮湿的霉味顺着门缝钻出来,带着点说不清的腥气。
这是她租到的第五处房子。作为自由插画师,林墨需要便宜又安静的空间,中介说这套老房子刚翻新过,性价比极高。她推开门,灰尘在斜射进来的阳光里跳舞,客厅地板上铺着廉价的复合地板,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还行吧。”她自我安慰着打开行李箱,把画具小心翼翼地摆到窗边的书桌。窗外是一片老旧的居民楼,晾衣绳上挂满五颜六色的衣服,远处传来隐约的叫卖声。
搬家公司的师傅临走前说:“姑娘,这楼有点年头了,晚上锁好门。”她当时没在意,直到傍晚收拾卧室时,才发现那个突兀的衣柜。
衣柜就靠在卧室墙角,深棕色的木质表面已经褪色,铜制拉手氧化成青绿色。它比卧室里的其他家具都要老旧,样式也透着一股年代感。林墨试着拉了拉柜门,“吱呀”一声,一股更浓重的霉味涌出来,混杂着类似旧书腐烂的气息。
衣柜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层隔板和挂衣杆。她伸手摸了摸内壁,木板潮湿得能攥出水来。“明天得买点除湿袋。”她嘟囔着关上柜门,却没注意到门板内侧,贴着一张模糊的、已经泛黄的孩童照片。
第一晚睡得并不安稳。老房子的隔音很差,楼上总有“咚咚”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来回踱步。凌晨三点左右,林墨突然醒了,卧室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就在这时,她听到了奇怪的声音。
“滴答……滴答……”
声音很轻,像是水滴落在空桶里,又像是有人在用指甲轻轻叩击木板。她屏住呼吸,仔细分辨声音的来源——是从衣柜那边传来的。
林墨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明明记得睡前检查过所有水龙头,不可能是漏水。她摸索着打开床头灯,暖黄色的光线照亮卧室,衣柜静静地立在墙角,像一个沉默的巨人。
声音停了。
“可能是老鼠吧。”她拍了拍胸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老旧的房子里有老鼠很正常。她翻了个身,却怎么也睡不着,总觉得黑暗中那双铜制拉手在盯着自己。
不知过了多久,她迷迷糊糊地快要睡着,那“滴答”声又响起来了,这次更清晰,就在耳边。她猛地睁开眼,卧室门不知何时被风吹开了一条缝,走廊的光线从门缝钻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影子。
而衣柜的门,竟然虚掩着一条缝。
林墨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她明明记得自己睡前是关好柜门的。她攥着被子的手微微发抖,盯着那道缝隙,仿佛里面随时会钻出什么东西。
“谁?”她试探着问了一声,声音在寂静的卧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没有回应,“滴答”声也停了。
她僵持了几分钟,终于鼓起勇气,抓起枕边的台灯,蹑手蹑脚地走到衣柜前。心跳得像要炸开,她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柜门——
衣柜里依旧空荡荡的,只有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
“自己吓自己。”她松了口气,关上柜门并用力扣了扣,确认锁扣卡住后才回到床上。但这一夜,她再没敢合眼,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
第二天一早,林墨就去超市买了除湿袋和樟脑丸,一股脑塞进衣柜。她还特意检查了衣柜周围的墙壁,没有发现漏水的痕迹。下午画画时,她把卧室门敞开着,客厅的光线能照进来,心里踏实了不少。
傍晚收衣服时,她发现晾在阳台的白色T恤上,多了几个黑色的小斑点,像是被什么东西蹭上的霉斑。她皱着眉把T恤扔进洗衣机,却没注意到,洗衣机的排水管旁边,有一小撮潮湿的黑色泥土。
夜里,她又被奇怪的声音吵醒了。
这次不是“滴答”声,而是低低的啜泣声,像是个孩子在哭,声音断断续续的,充满委屈。林墨猛地坐起来,开灯的手都在抖。
哭声是从衣柜里传出来的!
她盯着紧闭的衣柜门,那扇门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啜泣声就像隔着一层木板,忽远忽近。她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抓起手机就要报警,手指却在拨号键上停住了——警察来了能怎么办?说衣柜里有哭声?
她咬着牙,壮着胆子喊道:“谁在里面?出来!”
哭声停了。
卧室里再次陷入死寂,只有她急促的呼吸声。林墨握紧手机,一步步后退到床边,眼睛死死盯着衣柜。过了大概十分钟,就在她以为没事的时候,衣柜门突然轻轻晃动了一下。
不是被风吹的,是从里面被推开的!
一道漆黑的缝隙出现在门板中央,紧接着,一只苍白的小手从缝隙里伸了出来,指甲缝里还沾着黑色的泥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