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 >
            第201章 声声不息·代际破壁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 >
            第201章 声声不息·代际破壁
        
    巴黎演唱会落幕前夜,陈楚临时换歌引发轰动。
当晚演出结束时神秘预告:“回国后送大家一份属于血脉的声音。”
全网疯狂猜测之际,《声生不息》官博突放陈楚与古羌老艺人的彩排花絮。
节目现场,当带着高原风沙的古羌老艺人奏响千年羌笛,陈楚低沉嗓音吟诵起古老歌谣。
现场九成年轻观众泪如雨下,弹幕却疯狂刷屏:“这老腔怎么燃得我头皮发炸?”
前公司买通的水军嘲讽:“土掉渣的玩意儿,也配上国际台面?”
下一秒官媒置顶节目视频,标题:【聆听文明的回响】
巴黎最后一夜演唱会的喧嚣和辉煌,如同不熄的篝火,在法兰西体育场庞大身躯的上空足足盘绕了一整晚才渐渐冷却。但此刻跨越万米高空,陈楚落地国内不到十二小时,这篝火的热度,便以燎原之势被重新点燃——仅仅是因为他在首都国际机场出关时,被蹲守的记者拍下了几张略显疲惫却眼神亮得惊人的侧脸照片。
记者们举着麦克风声嘶力竭地问他对首次海外大型巡演成功的感想,问他对格莱美提名的预期,问他对网络上已将他封神的称号怎么看。镜头和闪光灯密如骤雨,通道被围得水泄不通。陈楚脚步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激动到扭曲的面孔,没有接过任何一个麦克风。
他只微微倾身,音量不高,却奇异地压过了现场的嘈杂,清晰地穿透镜头:“回来了。下一站,”他停顿了一下,唇边绽开一个笃定的弧度,“送你们一份真正属于血脉的声音。”
说完,他不再停留,在助理和保镖的护送下迅速穿过人潮,留下身后更加爆炸的喧嚣和无数个放大的问号镜头。
——“血脉的声音”?!什么意思?
——巴黎唱《天地无疆》震翻全场还不够?还要搞什么名堂?
——神秘预告!绝对要憋大招!
#陈楚预告神秘血脉之声#瞬间爆冲热搜榜首。粉丝化身福尔摩斯,把他出道至今所有的作品、采访、只言片语翻了个底朝天。有人猜测是失传的古谱,有人推测是地方戏曲,甚至有人天马行空联想到上古祭祀音调……沸反盈天,期待值被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顶点。
这个巨大的悬念只吊了公众不到二十四小时。
当无数猜测还在网络上滚雪球般发酵时,国民级音综《声生不息》官方微博毫无征兆地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节目组官博:[嘘!陈楚老师的神秘血脉之声已签收!今晚八点,锁定《声生不息》舞台,见证古老与现代的灵魂共振!@陈楚Chu 携手国家级古羌笛传承人,丹巴扎西老师!彩排花絮·偷跑版(视频)]
配上的短短几十秒视频,镜头晃动得厉害,背景音嘈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完全异于都市人想象的、被漫长岁月磨砺得温润透亮的骨质羌笛。镜头迅速上移,定格在一位老人的脸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和刀刻般的朔风在他古铜色的面庞上留下深刻的沟壑,那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却像淬了火的星子,沉淀着不灭的光。羊皮袄的边角翻卷着磨损的绒毛,上面似乎还沾着来自高原牧场的尘粒。老人布满厚茧和老茧的手指,以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轻轻按在那支古老笛子的孔洞上。
陈楚穿着普通的棉麻衬衫,微微躬着身,专注地倾听着老人指尖流泻出的、一个古朴得甚至称不上旋律的音节。他没有丝毫面对国际巨星时惯常的那种距离感,脸上只有纯粹的尊重和对即将响彻舞台的古老声音的慎重期待。
就是这几秒钟粗糙真实的花絮,如同一根带着古老咒语力量的手指,猝不及防地按在了整个互联网的心脏上!
瞬间引爆!
《声生不息》直播间在开播前半小时就被狂热的观众挤得服务器哀嚎不断。后台显示的在线等待人数一路突破千万大关,直接打破了平台历史记录,连带着节目导演组看着实时监控的后台数据,手心都攥出了汗。弹幕早已不再是评论,而是滚沸的洪流:
——“卧槽卧槽我看到了什么?那是活化石?”
——“我的天,这老爷爷!那眼神,绝了!”
——“盲猜陈楚要唱古歌!肯定是史诗级别的!”
——“血脉的声音…原来是他找到了真正从土里长出来的音乐!”
——“前排瓜子可乐小板凳已就位!见证历史时刻!”
——“那些说楚神只会玩国际风的出来看看!什么叫格局!”
第一章:尘与火的呼吸
演播厅巨大的圆形舞台,前所未有地简洁。
深色木地板上没有任何繁复的现代灯光阵列和升降机关,只孤零零地放置了一把矮凳。顶光刻意压得很暗,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幽微,将舞台中央那一片区域衬得如同历史长河掀开的一个角落。
脚步声从暗处传来。
丹巴扎西老人首先出现在灯光下。他依旧穿着那件沾着风尘的暗红色羊皮袄,腰带上系着磨损的皮囊,脚上的高筒马靴沉重地敲打着地面。他步履并不快,背脊却挺得笔直,带着雪山磨砺出的孤峭和苍劲。手中那支骨质羌笛,在幽微的光下反射着温润玉泽。他甚至没有看台下密密麻麻、鸦雀无声的观众,径直走到那矮凳前,坐下的动作干脆利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