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平,已是第三个年头
姜小伍,这位从寒门中崛起的开国皇帝,已经彻底洗尽了战火硝烟。在他的“启明”新政下,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曾经因战乱而荒芜的土地,如今麦浪滚滚;曾经被世家垄断的朝堂,如今坐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寒门才俊。
洛阳,这座千年古都,重新焕发了生机。然而,在这片繁华与祥和之下,一种新的“烦恼”却在悄然滋生。
那便是,天下无敌的寂寞。
曾经,与群雄逐鹿,与猛将死战,每一天都充满了激情与挑战。如今,四海升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对于姜小伍和他麾下的那群战神来说,这盛世,未免有些……无聊。
一日,在宫中的演武场上,姜小伍正看着赵云教导新一代的禁军。他看着赵云银枪如龙,枪尖点出,精准无比,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子龙,”姜小伍笑道,“你的枪法,比之昔日,更精纯了,却也更‘规矩’了。”
赵云收枪而立,微微一笑:“陛下,如今已是太平盛世,枪法当用于演武教习,而非沙场搏命。昔日搏命之术,不敢轻易示人。”
姜小伍心中一动。是啊,他们都变了。关羽的刀,不再是为了“过五关斩六将”,而是为了仪仗的威严;张飞的矛,不再是为了“喝断当阳桥”,而是为了校场的喝彩;黄忠的箭,不再是为了“百步穿杨”,而是为了狩猎的乐趣;马超的枪,不再是为了“渭水六战”,而是为了巡逻的威仪。
他们的武艺,都成了被驯服的猛兽,失去了最原始的野性。
“朕,想看看你们最原始的野性。”姜小伍的眼中,燃起了一团久违的火焰。
#### 第二章:麒麟阁下的英雄帖
三日后,一封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英雄帖”,送到了五位当时已封王拜将的顶级猛将手中。帖子上只有一句话:
“三日后,于麒麟阁下,朕欲与诸君,放手一搏,以武会友,不设生死,只论高下。朕,亲自下场。”
此帖一出,天下震动。
皇帝要和五虎将比武?这简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接到帖子,反应各不相同。
张飞第一个跳了起来,大吼道:“好!俺老张的手早就痒了!四弟的斧头,俺还没好好领教过呢!”
马超亦是战意高昂,西凉锦马超,一生好斗,能与当世顶尖高手对决,是他的荣幸。
赵云则有些担忧,他怕伤到皇帝,又怕皇帝伤到自己。
黄忠抚着白须,老眼放光,他虽年迈,但宝刀未老,也想看看这位开创了盛世的年轻皇帝,究竟有何等神威。
唯有关羽,手持《春秋》,眉头微蹙。在他看来,君臣有别,皇帝与臣子动手,有失体统。但当他看到姜小伍亲自来到他的府上,眼神中那份纯粹的、对武道的渴望时,他想起了当年那个在桃园里,意气风发的四弟。
“也罢,便让云长,见识一下陛下这柄定鼎天下的神斧。”
#### 第三章:麒麟阁下的巅峰对决
比武之日,麒麟阁下,人山人海。文武百官,外国使节,无不前来,想亲眼目睹这场千年难遇的巅峰对决。
场地中央,姜小伍身着一套简单的黑色劲装,手持那柄早已闻名天下的天罡神斧,静静伫立。他没有皇帝的威严,只有一名武者的专注。
第一场,张飞VS姜小伍。
“四弟,看矛!”张飞大喝一声,丈八蛇矛如毒龙出洞,直取姜小伍面门。这一矛,力道万钧,带着开山裂石之威。
姜小伍不退反进,天罡神斧使出一招【磐石】,斧面与矛尖精准地碰撞在一起。“铛”的一声巨响,气浪四散。张飞只觉一股浑厚而又柔韧的力道传来,他的矛竟被震得微微发麻。
“好四弟!再来!”
张飞战意更浓,矛法展开,如狂风暴雨。姜小伍却如礁石,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他不出杀招,只是用斧法中的守势,一一化解。三十回合后,张飞气喘吁吁,而姜小伍气息平稳。
“四弟,你的斧法,怎么变得这么……黏?”张飞不解。
姜小伍笑道:“三哥,你的矛是刚,我的斧是柔。以柔克刚,你自然觉得黏。”
第二场,马超VS姜小伍。
马超的枪法,迅猛如电,招招致命。他与姜小伍的对决,是速度与技巧的极致碰撞。两人在场上化作两道光影,兵刃交击之声密如雨点。
姜小伍的天罡斧法,在攻守之间转换自如。时而如大江奔流,时而如涓涓细流。马超的枪法虽快,却始终无法突破那看似缓慢却又无懈可击的斧网。最终,姜小伍抓住一个空隙,斧柄轻轻一磕,正中马超手腕,长枪脱手。
“陛下神技,马超拜服!”
第三场,黄忠VS姜小伍。
老将黄忠,不以力敌,而以智取。他并不与姜小伍近战,而是拉开距离,弓箭在手,箭矢如流星般射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